-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架空历史——假如辽沈战役换种打法 -- silencsrv
当然,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按照以往老蒋的水平,这样做也不奇怪。
卫立煌,就是在49年3,4月间接受十个师的美援装备的话,在东北也于事无补,为何不投入到南方呢?那样的话,至少后来也不至于那样快的就被摧枯拉朽啦。至于衡宝战役,对于大局影响不大,最多对解放海南岛有些影响,留在大陆上,就是死路一条。毕竟打到这个份上,美国就算是支持,也有心无力啊,解放军可是如潮水般涌来,不像日军只是小打小闹,越大越少。
东北被分割为三个据点后补给成了大问题,卫立煌不撤的前提是向蒋介石保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抗战时他作为远征军司令和美国人有交道,后来找美国人帮了不少忙。他谈成的事情怎么会甘心给别人。而且美国人援助也不是白给的,为此卫立煌48年夏天大搞整训演练,一度也有点生机勃勃的样子,美国人才答应。
陈诚到不是简单临阵换将,而是大败亏输,国民党召开的国大代表会议上已经有人公然叫喊“杀陈诚以谢国人”,甚至陈诚要去国外治病都被看作临阵脱逃(先不说这个看法有没有道理),吵闹着要追究其责任的情况下不得不撤换。即使如此也给陈诚留了点颜面,没有撤他东北行辕主任的职务,而是调离东北,任命卫立煌为副主任常驻。东北将领当时对陈诚也已经不信服,参谋长赵家骧看到陈诚以为严寒下共军活动会被严寒限制,可以松口气就闷闷不乐,你以为冬天对共军意味着什么?结果冬季攻势把陈诚打得晕头转向。后期陈诚组织了五个军反击,又被东野围歼新五军。而新五军发觉有被包围态势请求允许撤退,陈诚犹豫不决的时候赵家骧早看惯了陈诚的“英明”,话都懒得插。等陈诚同意撤退时,新五军早逃不掉了。
陈诚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共军的老对手,你可以看看他对共军打过什么胜仗。第四次反围剿,老蒋坐镇的时候国军还没吃大亏。老蒋因故离开一阵子让他当主帅,立刻被吃掉三个师,包括他起家的11师。冒进这个老毛病到最后也没改掉。
好大喜功,故作大言,理政尚可,打仗就是败将一个
很快就是平津……
闹了老半天,连弹药基数都不够,靠一些剩余物资打内战。
而且刚开始他的弹药还是相当充足的。
其实老蒋打共军,和当年日军打老蒋,有很多共通之处,其一就是都认为三个月可以解决问题。
共军一看没有便宜占,就往山里钻,你让国军怎么办?
跟着共军钻山沟吧,就是你看到的结果
不跟着共军,共军就在山口盯着你,夜黑风高时出来搞你一个团、旅甚至一个师的。打完吃饱就撤。你要增援力量小一些,共军围点打援那是拿手好戏。
以华东为例,粟裕开始利用国军骄横苏中打了七战七捷。但国军醒过闷来,涟水就打得很艰苦,意识到苏北平原还是不能与国军硬碰硬,于是共军“反攻反攻,反到山东”。
重庆号只有6吋
第一,紫石英号你还记得吧。当时英国有两艘军舰和即将渡江的解放军炮战,紫石英被击伤,另一艘不敌逃逸。事后英国从上海派遣了三艘军舰,包括一艘万吨级重巡洋舰伦敦号试图营救,被解放军击退,伦敦号舰长负伤。解放军也有相应损失,但至少说明近距离炮战,英国军舰也占不到什么优势了。
第二,林遵将军率舰队起义,国军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后还是决定起义的原因之一在于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他们已经很难逃掉。
两件事都说明近距离上,国军的海军已经不能对解放军炮兵构成足够威胁,甚至自身都会有危险。远了又覆盖不了国军的地面部队,不眼看挨揍。
如果他早下台,或者突然病逝,至少在军事上,不会垮台的那么快。
渡江战役的时候,他终于想明白了,不过,已经为时已晚。
当然,老蒋这一生,最大的贡献,不是给了中国,也不是给了日本,也不是给了美国,而是给了苏联啊。
苏联可以挺过那些艰难的岁月,老蒋功不可没,怪不得连儿媳都是娶的俄国人。
老蒋派了陈诚去摘桃子,临阵换将这件事。最后搞不成了,派了卫立煌去收拾烂摊子,把卫立煌等也推到了共产党一方啊,哈哈。
老蒋习惯搞派系,玩下三烂,真是只会吃掉自家兄弟,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啊。
最大贡献给苏联是什么意思啊?
好好读一些当年的历史,即使是国内的图书馆的资料,也基本可以看得到这个结论的。
常凯申虽然士官学校没读成,但也算是注册了学籍的。在日本上完学,目光就跟鬼子一样短浅了,战术上算是“略懂”,战略上根本就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