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架空历史——假如辽沈战役换种打法 -- silencsrv
TG从战争爆发开始的思路就是以战迫和 47年初是K军高歌猛进的时候 恐怕没有和谈的基础 另外如果要和谈 那还是要回到1945年的条件上来 联合政府 多党执政
看国统区经济都烂成什么样了。怎么打都是败,就是败的过程有点区别罢了。
按林的打法,东北问题一样能解决。打长春一座饿了10个月的围城有十足把握,郑洞国10万人突不出去,校长不会丢下他不管,沈阳敌人势必出援,围城打援乃是解放军看家本领。像打济南那样援军不动如山,等长春的钉子一拔,沈阳是第二个长春。长春沈阳一解决,锦州守敌回撤,林总就拔旗杀将,扫平东北、完成任务了。这是从一个战略大区军事负责人从纯军事和山头利益角度拟定的计划,成熟稳妥、借势打力,算计精、把握大,四野背靠后方从容布阵,百万大军安全无虞。既完成中央给的基本任务,又对部队的安全和“山头”利益负责,作战费时长,“时间成本”由毛泽东和全国战场来背,国际形势变化,如东北美援突然增加,美军突然直接参战,则不在他这个军事负责人考虑范围内,卡不住东北大门让大批敌人退回华北,让聂荣臻和杨罗耿压力山大,那是别人的事,(林只要华北配合,不管华北得失,是挨过批评的)解决东北后,率百万大军出关,压到哪个战场,那坨敌人皆为齑粉,(后来林出关时沾沾自喜地称自己是汉贼曹操,就是准备下江南,亲自解决国民党中原主力,没想到粟裕神勇,小平拼命,淮海吃掉了夹生饭,林总南下时一腔个人英雄主义无处释放,路上又生病了)。
南下北宁线,胜则关门打狗,全盘解决东北问题,陷华北于空前孤立,进一步震撼国府国军国民和美帝,但后勤保障难跟上,城打不开,沈阳、华北、葫芦岛三路来援时,风险极大。辽沈战役期间西柏坡和东总来来回回几十封电报,林就算开始不明白毛的大局运筹全盘算计,但毛一点拨,他不会算不清风险背后空前的战略利益,他就是拖拖拉拉不愿南下,因为这个险对毛泽东值得冒,对林则不值得,战略利益是全局的,是领导的,风险却是自己的,是不下的。
总的来说,一、他确实对四野,对部下负责任;二、山头主义作祟,不愿为全国战场提前胜利冒险。(扯个闲话,要是林在三野接到让他渡江跃进的电报,他也会抗命,要是他主持二野,挺进大别山估计也不会干,至少不会痛痛快快地干。讲政治的小平,建国后提得多快)三,战略眼光和判断力比不上毛。在局势一团复杂、存在很多演化可能时,一眼就认准决定性的枢纽,在对手仍是庞然大物、综合实力仍然可怖可畏时,一眼就看清其虚弱本质,从而抓住藏在历史迷雾中的战略枢纽、抓住千头万绪中的主要矛盾,调动己方所有有利因素和敌方所有不利因素,推动形势转化、历史前进,这份功夫,主席是党内国内国际古往今来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