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笔记 -- 2313234454dfsd

共:💬369 🌺3794 🌵2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老兄的文章也在追着看呢

河里当个好学校是绰绰有余的,不过好帖子的筛选确实越来越难了。这和大环境也有关系,毕竟城市生活更费力了,怨气当然重了,因此单纯怪河友没素质也不公平。所以能躲就躲,大不了只写给自己看。

家园 挑个小刺,孙中山出身佃农家庭。别的你说得对

孙中山小时候家里连自己的田产都没有,多亏了长兄出国打工发达了,才能有机会得到后来的发展。其实中国早期像样的革命家多半得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条件才行(周恩来老毛家里都不穷,朱德出身很贫苦,但他当兵吃粮以后发达了,也就有机会接触进步人士和思想,贺龙也很贫苦,但他早年就加入哥老会,虽然白道上不发达,但有黑道兄弟照应),一直贫困的要作为中坚,很难。革命家首先是要看他们所奋斗的目标,而不是他们本身的出身如何。

家园 呵呵,种族灭绝

你只是打个比方吧

我不觉得我们好大喜功且附庸风雅的乾隆爷有成为前近代希特勒的潜质

家园 不是打比方,是以实实在在的物理方式实现的

自此之后,准格尔就只是地理名词而不再和人有关系了。

乾隆爷固然比希特勒虚荣(后者不曾在巴黎、华沙、基辅或者斯模棱斯克写上“阿道夫到此一游”之类的签名),只会写又短又平庸的诗但不能写长篇作品(如Mein Kampf),且近代搞种族灭绝技术层面极为困难。但经过康雍乾三代人近百年耗资上亿两白银的战争,加上天花等瘟疫流行,准格尔部自身的人口已经消耗到之前的几分之一,在茫茫草原上被围住了,就给了乾隆机会干出极为不和谐的事。

《清高宗實錄》和《平定準噶爾方略》记载乾隆的军事谕旨:

“必應全行剿滅,不得更留餘孽”;“此等賊人,斷不宜稍示姑息”;“此次進兵非同一般,各將厄魯特徹底剿滅,永絕根株”

對投降部眾的安排:

“大兵進剿,厄魯特等自必畏罪投誠。如有前赴巴里坤者,即將伊等頭目先行送赴京師,所屬人眾亦隨即移至內地過巴里坤後,其應行剿戮者即行剿戮。所余妻子,酌量分賞官兵,母得稍存姑息”;“如稍懷叵測,即移至巴里坤,再令移入肅州,即行誅戮”

前線將領的報告:

“盡喚男丁而出,屠戮有聲”;“數千里內,遂無一人”

我朝讲究民族团结,自然不便宣扬。我朝观点参见杜榮坤、白翠琴所著的《西蒙古史》:

“乾隆制定了穩定的安撫政策,並在進軍中嚴格貫徹執行,因而深得人心;準噶爾人民免除了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悲慘境況,去向有了歸宿,生活有了出路,社會秩序很快安定下來了”。

杜白两位学者说的第二句话是千真万确的,既然“所余妻子,酌量分賞官兵”,那确是“有了歸宿,生活有了出路”。但第一句话应稍有瑕疵,应将“因而深得人心”改为“并未不得人心”--人都沒有了,就没必要去得他们的心了。

宏观地看,清朝是女真人的复兴,他们从东北来,那里森林、畜牧和农耕都有。他们长期臣服于大明,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是部分汉化的。所以他们虽有野性,但政治上却不象蒙古人冲出草原时那么稚嫩,颇有地缘眼光。

满清第一件大事是改造成吉思汗留下来的扎萨克制度为满清版的盟旗制度,把东蒙古(含今天的内外蒙古)分为小块的盟旗,每个盟旗都有一个王公,满清与之联姻。未得满清许可,盟旗不得越界,否则满清将联合其余盟旗共击之。这样成吉思汗的子孙从桀骜不驯的野马变成了驯服的驮畜,可以随时征调。但东蒙古人因此而退化,藏区的蒙古人退化得更厉害,经常被藏人、青海回人欺负,向清政府求救(对比西蒙古人,6000勇士在猛将大策凌率领之下入侵拉萨,大致沿今天的新藏线越过若干海拔超过6000米的达阪,经过阿里无人区,行军数千里历时10个月,突然神兵天降在拉萨,攻占布达拉宫,杀死拉藏汗;西蒙古对付中亚的穆斯林更如砍瓜切菜,毫不费力)。成吉思汗泉下若知藏区蒙人堕落如此,能气得坐起来(前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有藏区的蒙古血统,就非常正直而温顺,在他的率领下,昌都战役这样的重大决战,藏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伤亡均不到200)。

第二件大事是通过入侵朝鲜逼迫棒子附清,消除后顾之忧。朝鲜自元、明就对天朝很铁的。之后朝鲜就对清朝很铁,直至日本介入。没有前两个步骤,进入汉族区域是不可能的。

第三件大事是利用汉族内乱,拉拢汉族地主官僚和将领服务清朝,进而实现满清自身的进一步汉化,融入中华文化。发展到后来,连满清太后(例如隆裕)都不懂满洲话,而且搞得旗人比汉人还多礼,街上打个招呼能问候俩小时。

第四件大事是把藏区的佛教势力拉拢过来对付西蒙古。达赖与东、西蒙古的交情都是相当深的,如果清朝不给予更高的政治地位(国师),那么清朝就很难彻底击垮西蒙古并控制东蒙古。

第五件大事是与准格尔部长期战争,先是在东蒙古击退其入侵,后把西蒙古逐出青海西藏,再后来彻底在其本土消灭之。

但满清有两件大事未做好:

1:对缅甸用兵,徒劳无功。

2:击败准格尔部之后,仅把势力扩展到伊犁一带,未能进而控制中亚河中地带。

通宝推:衣笠山麓,
家园 北方只是封闭大环境下的一片边地,游牧民族注定人口很少
家园 乱猜卫青漠北之战

  夜深人静,不免遐想。刚好又重读卫青传,不免乱猜一下卫青军事生涯的经典之战:漠北之战。

  漠北之战,霍的战果明显较卫青多,武帝的赏赐也侧重于霍去病,对卫青非常刻薄,甚至连下属都不得封,不仅仅是限制外戚。

  个人意见,限制外戚势力应该不是武帝此次行为的主要原因,卫霍一家,捧霍仍然无助于在政治上限制卫家外戚势力膨胀。更重要的原因是:武帝对卫青指挥的漠北之战的战果不满意。

  总结起来,卫青的漠北之战的不足之处是: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或者半歼灭战。未能全歼单于主力,甚至或斩或俘单于,以绝匈奴之患。这与霍去病打大歼灭战的战果比起来,的确逊色不少。纵观卫青七出塞的战绩,像霍去病一样的歼灭战,的确少有。

  此战卫青实际投入的兵力,最大数为3.5万,最有可能只在3万。单于的兵力,显然要远高于此数,并且以逸待劳,优势相当大。考虑到与霍去病作战的左贤王部及霍去病卤获的数量,参考卫青捕首近2万,推测单于兵力约为5万。

  卫青从定襄出发,5万骑,以及数目不详的后勤保障部队。

  在获知匈奴单于主力位置时,又与李广、赵食其分兵。一般推测,之前,一路上应该也发生了零星战斗,根据入塞时马匹不足三万,合理推测,此时卫青军团应该有一定战斗和行军减员,兵力约为4.5万。

  考虑到要与李、赵分兵,如果要达成战役上分进合击之效,李赵部应不少于1万人,加之李广本部,李赵部的兵力约为1万到1.5万。

  卫青本部兵力约为3万到3.5万。考虑到要远渡沙漠,减员起码0.5万,在接敌时,卫青本部兵力约为2.5万到3万。也就是说,卫青是以最多3万劳师对阵匈奴最精锐的单于本部5万。此战有兵家的两大忌:一是劳师以远,二是以少当多。可以说,卫青属于未战先败,胜算很小,和霍去病的作战完全不同。

  卫青的作战部署是这样的:以武钢车自环为营,出动5000骑兵吸引单于注意力,同时也是以攻为守,为自己下一步调整兵力部署争取时间。甚至有可能将后勤和随军的步兵也编入了作战部队,将整个作战兵力提高到4万到5万,这些兵力主要起防守的作用。

  单于的对策是出动1万骑兵对攻,主力并没有投入战场。

  到日暮飞沙时,两军混战,有如林彪和廖耀湘的辽沈一样,建制都打乱了。

  此时,卫青的应对是神来之笔:如林彪一样,抓住战机,以乱打乱。并再次分兵,两翼包抄。要想达成合围的战术构想,两翼兵力不能太少,起码各5000骑兵。留守大本营的兵力约有1万到2万,算是整个战役的总预备队。

  兵力的不足,导致单于能够冒汉围遁走。最后的战果就只有斩首万九千余,和霍去病的“卤获七万四百四十三级”相比,的确逊色太多。并且,卫青没抓住一个高级人员。

  此一战,估计卫青军团的骑兵损失十之七八。入塞马匹不足三万,其中10万为骑兵,四万为私马后勤。私马绝大部分都损失了,而卫霍两军加起来,估计骑兵数最多2万,卫青能够带回来1万骑兵已是极限。

  此一战,卫青的对手,匈奴单于太不给力,以逸待劳,又在兵力上远远优于对手,最后选择了自乱阵脚,丢下自己的大部队,冒汉围遁走。以此看,单于缺乏大兵团指挥的能力。后期匈奴常能集中几万骑兵与汉军对阵,应该是改进了。

  另外,如果李赵部能够及时赶到战场,恐怕也是匈奴单于“无地逃”。但千里行军,要及时汇合,非常考验李赵二位的军事才能。考虑到李赵二位以往的规律,恐怕卫青也没抱多大希望。

  个人认为,卫青此次作战的首功可能是武钢车,不然,以如此悬殊的兵力和不利环境,要战胜单于,相当困难。

  汉匈时期的骑兵作战,弓驽是主战兵器。驽是对骑兵最具威胁的高技术武器。考虑到秦始皇时期发达的各种名目的驽,汉应该继承了此一技术,更加发扬光大。因此,对于武钢车,个人揣测,由于战国时期的战车作战形式已经逐渐淘汰,并且不适应对匈的远程作战,但又没有完全从战场上消失,因此,有理由相信,汉军有可能将过去的战车加以改良,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坦克或者步兵战车。大概的功能是,既作行军时运兵、运粮车(可能汉军远涉千里而不疲,得益于此车),又当宿营时的堡垒。上面应该装备有汉当时最先进的远射程连弩,相当于现代的轻重机枪,车与车之间应该有可以相互连接且可以加固的装置,就像庞统给曹操献的连环计,战时可以拼接成类似城墙的移动屏障。否则,武钢车自环为营不可能抵御匈奴强大的骑兵冲击,也无法对骑兵造成巨大杀伤。

  可惜,此次作战,在武帝眼里不怎么样,评价很低,这也符合武帝一贯的性格和行事风格。

  但历代兵家予卫青以很高的评价,追随卫青的将军们对卫青的战役指挥艺术也是称道的,不然,司马迁不可能将此战写的如此详细,必定是当时的精彩战例,时人津津乐道,就像现在,时不时就要讨论并赞美一番粟裕的孟良崮战役。

  

家园 宝推。但仍持保留意见

就你提供的史料来看

“如稍懷叵測,即移至巴里坤,再令移入肅州,即行誅戮”

这个“”不可忽视,它说明了杀戮是对反抗者、异心者的严酷惩罚,并非一体通杀

前線將領的報告:

“盡喚男丁而出,屠戮有聲”;“數千里內,遂無一人”

事实是事实,但也包含了修辞性夸张,不严谨性大概是古代人叙述的共同特征

可能就结果来看,准格尔确实灭族,但就乾隆的目的来看,恐怕是成吉思汗式的惩罚性、威吓性杀戮,从保留女性、小孩这一点也可以印证。关于这段历史,还需要阅读更多的史料啊

我觉得概念的使用要严谨。种族灭绝,这是一个与希特勒、卢旺达、波黑相连结的词语,将它用在中国的前近代史上,你觉得合适吗?

家园 种族灭绝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是成吉思汗和其子孙

花刺子模除灭国外,人口损伤大半,屠撒马尔罕城120万,屠巴格达城几十万,屠莫斯科城27万;西夏党项族干脆被彻底灭绝;北中国的金朝人口从4000多万下降到1000多万;四川人口1000多万人,屠杀到不满80万,托雷干的。

中国古代统治者有屠杀的习惯,连英明的李世民都干过屠城的事情。历朝历代中也就宋明两朝好些,洪武永乐杀人够狠吧,但没有干过屠城的事情,至少没有见之于文献。

在中国境内,阳关以西的人种已经换了n次;充四川两次:明初和清初;福建两广的人种在秦始皇到汉武期间已经换掉了。

家园 这么说乾隆也是伟大的君王,他那时的人更不想打仗
家园 你可以认为武帝是穿越帝

西南老少边穷是因为国家没有重视他们,那里资源多丰富啊。还有,要是早就把安南并过来,我们的出海口那里会这么小呢?

真希望有第二个武帝出现,不并了越南,也把越南和缅甸拦腰斩断,这样就不用叽叽歪歪的争南海了。

海陆一统,中国才算真的安全了。

现在还真是糟心。

陆路,美日可从朝鲜半岛进攻我国东北,从越南进攻我国西南。

如果再把缅甸笼入手中,美日还可从缅甸进入中国西南。海线,从台湾或者冲绳进攻我国东部沿海。

这老大帝国,到底要怎么保护自己?

前几天看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电视剧,那些个白人面孔,和美国兵有何两样?

美国人铁定可以调动本国,英,法,德,加,澳,韩,日,菲的军队。

家园 宋朝明朝不争气是因为人口包袱

西汉人口6000万不到,而宋朝明朝人口近2亿。

由于中国是农耕社会,土地不会增加,所以粮食产量是个常数。军事行动一旦旷日持久,军粮供应必然是个大问题---军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般来讲,外敌入侵的年代也是歉收的年代。在开战以前首先看看粮仓就可以知道决心了。

清朝引进了美洲作物玉米等,使得中国粮食产量显著提高,也不过勉强支撑了4亿人口混饭吃,遇到更厉害的英国日本入侵,再也无法同化入侵者,面临着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亡种的境地。

家园 这块风水宝地是有限度的

宋明时期最多支撑2亿人口,清朝民国至多支撑4亿人口,人民共和国至多支撑6亿人口。

中国人口14亿,拥地18亿亩,进口大豆相当于6亿亩地产量,按照目前粮食进口增速,2015-2020年进口粮食可能达到9亿亩地产量。

中国的人口同土地和资源的关系也就是如同101所说,开了一席酒,来了2席客。

苏联在1984年粮食产量为1.7亿吨,当年进口粮食4600万吨,粮食进口/自产=0.46/1.7=0.27,这个国家很快就撑不下去了。而中国的粮食进口/自产=6/18=0.33,看来比当年的苏联状况还要差。

家园 那就看老祖宗子孙自己的努力了

能移民就赶紧移民吧

家园 移民最多1千多万了

能移民就赶紧移民吧

中国的1%人群才有资格和财力移民,这些1%就是1千4百万而已,剩下的13亿8000万还是无路可走。

那就看老祖宗子孙自己的努力了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或拉美化的前景就在眼前招手,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围的。

计划生育将人口降为5亿在100年后才能奏效,问题是这100年日子该怎么过。

家园 你又在这里瞎扯

你能找出证据证明宋明人口达到过2亿的?

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1亿。

按你的说法清朝引进玉米多养活了2亿人口?也就是说玉米应该占粮食总产量的50%了,给出历史记录吧。

“中国人口14亿,拥地18亿亩,进口大豆相当于6亿亩地产量”。我们来算算: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8957万吨外链出处, (58957 * 6)/18 = 19652万吨,可实际是:

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口粮食达到6088万吨,其中进口大豆4855万吨,全年进口大豆肯定要超过5500万吨,这意味着全世界出口的大豆有一半以上要运到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年开始,中国在三大谷物小麦、大米和玉米上都成为净进口的国家。按前10个月的平均进口水平,中国2012年的粮食进口总量可能达到7200万吨,这已相当于中国今年粮食产量的12.2%,占当年中国获得粮食总量(自产量+进口量)的比例也高达10.9%。

不造谣会死人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