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从上堡战斗失利谈起 -- 高第街
要不然改了,说明是借鉴的?
何况人家已经说了:我给大家摘录一段"中国空军击落U2纪实"(178页)对这次战斗的描述:
那个台风用的是"相干干扰"角度欺骗,一种针对单脉冲跟踪雷达和隐锥扫雷达(多为炮瞄-camper兄的拿手)的角度欺骗技术,它用两个相距数倍雷达工作波长的发射天线(通常是机翼两端各一),将收到的雷达信号以相同的强度转发,一个天线转发收到的原雷达信号,另一个天线转发倒相180度的雷达信号。这两个射频相干信号在空间叠加,形成一系列干扰栅瓣。在这些干扰栅瓣的邻接处,信号波前法向严重畸变。由于靠相位检测进行角跟踪的单脉冲雷达/隐锥扫雷达天线总是指向信号波前的法线方向,当雷达处于这些信号波前的畸变区时便会产生很大的角跟踪误差。找不到更好的图了,用一张杨氏双缝干涉图来表示一下干涉信号波前畸变.
S-75时代毛子还没有单脉冲雷达,最早出现的毛子单脉冲雷达是萨姆4的制导雷达,但没给过猴子.早期的"扇歌"SNR75用了两个线性扫瞄雷达(Lewis天线),用这个"先进"的相干干扰角度欺骗技术去对付"扇歌"完全不适用,会反被扇得满地牙.
那张A6的照片的俄文注解是:Рис. 8. Отметка от самолета А-6 на экране оператора PC <<сД>> на фоне шумовых помех от самолета ЕВ-66. Масштаб — 5 км,"图8-操作员高低角屏幕上的A-6和背景上EB-66(电子干扰机)施放杂波干扰,分辩率-5KM",不是地面杂波干扰.
放两张SNR75的高低角屏幕和方位角屏幕图用以说明:
北京大首长那句话不是在引文了,而是在正文里呀,怎么看出是引用的呢?
飞鸣熵里提到U-2采用角度欺骗时候,扇歌雷达显示屏上出现元宝状雷达回波,毫无疑问其中一个是真雷达回波信号,另一个是13号系统截获雷达波后返回的虚假信号。当时共军防空部队用了一个叫电子刀的技术,肉眼识别出那个假信号,然后用电子刀把它切掉,引导导弹跟踪真信号直到击中目标。
飞鸣熵里也提过这个事情。
我就喜欢这种有点细节和原理的~~~回帖中也有几个比较懂的网友哇~~你一定要多写一点哈
从图8-22b看,今天一个学无线电本科的高年级学生都能想得出一个解决方案,甚至更好。顺便说一下,毛子1975年给S-75E加了一个角度欺骗对消电路叫GShV,S-125的角度欺骗对消电路叫GShN,毛子虽然让苏东波翻了个底儿掉,可这两个东西在公开的资料上还是找不到。
大家知道,雷达是通过发射电磁波,从目标的回波来对目标进行定位的.
而雷达测距就是通过测量从发射电磁波脉冲到接到目标的回波脉冲的时间来完成,从下面这张christian Wolf做的动画图可以对雷达的测距和雷达A型屏幕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下面两张图是前苏2K11M1 Krug“圆圈”机动防空导弹系统(北约代号:萨姆4)的1S32M2单脉冲制导雷达距离跟踪手屏幕,比普通的雷达A型屏幕稍微复杂,距离跟踪手要用手柄(17)将4KM的距离跟踪区套住目标回波(1),再精瞄;用两个距离波门(2)将目标回波套住(15),揿按钮18进入自动距离跟踪。
应答式距离欺骗分三步走;
(1)将收到的雷达信号以更高的强度重发,这时雷达上的目标回波会更清晰,距离波门会跟着强的回波信号走,先进一点的雷达甚至会自动将放大器阈值升高以防信号进入饱和区,而真的目标信号却掉到放大器阈值以下丢掉了。
(2)将干扰信号的延时逐渐增大将套住干扰信号的距离波门往远处拖曳,直至将其拖离目标区。
(3)最后一步是关掉干扰信号,让雷达距离跟踪波门落空。
这一招对付线性扫描雷达,圆锥扫瞄雷达,或有固定脉冲重复频率的单脉冲雷达挺管用,但对随机脉冲重复频率采用脉冲压缩的单脉冲雷达却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