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从上堡战斗失利谈起 -- 高第街

共:💬58 🌺4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从上堡战斗失利谈起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试在罗布泊试爆成功后,11月26日,曾四战四捷的独四师二营在皋兰山上堡却打了一次失利的战斗,距老营长岳振华升任副师长/参谋长,一营副何方任二营长仅5个月.岳振华说起来的运气真好,交接完了却接到司令员刘亚楼的电话让他去福建打完RF幺洞幺再去师里,岳振华带二营南下,在福建没等到RF幺洞幺,却等来了黑猫.二营再次使出六秒快近战法,一"竹竿"将常凯申的克难英雄李南屏驾驶的U-2打落尘埃,这回MD机务做了手脚-没在弹射座椅上装弹射火箭药筒,李南屏被成仁,摔死在座舱里.

    与岳振华相比,何方的运气就差多了,这次西北机动作战,副司令员成钧给二营选的阵地原来在一包岔,结果北京某大首长派人来执拗地“还是照XXXX的指示办“给改到了上堡,结果10月31日,一架没装13号装置的黑猫从兰州东面一包岔飞往罗布泊,二营扑了个空,11月26日,第一架装13号装置的黑猫U-2从上堡经过,为了解这个13号装置。我给大家摘录一段"中国空军击落U2纪实"(178页)对这次战斗的描述:

    11月26日,第三架U-2由福建连江入陆,往大西北飞来.这一回,这家伙,不偏不倚,直愣着对准了兰州市这个大目标,对准了皋兰山上二营的阵地上堡.二营阵地上,513雷达和松九雷达稳稳地抓住了目标,导弹及时通上了电,发射架已接同步,何方看的十分清楚-U2距离阵地50公里时,航路捷径为4公里.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射击角度.何方心里一阵欢喜,立即定下了射击决心"前置法,导弹三发,32公里开天线,31公里发射导弹",他这个开天线的距里,比岳振华在上饶压的距离还要近点.

    当目标到达预定距离时,何方下达了射击口令.他发现第一发导弹起飞后截获角良好,飞行正常,他立即下令第二发导弹射击.就在这一瞬间,那个在荧光屏上原本端端正正的大枣核亮点,却来了个大变形,枣核突然向两端翘了起来,而枣核的中心却出了个空缺,原来的"枣核"眨眼便变幻成了一个"小元宝",并且是个漏了底的元宝".

    ...

    接连两响,第二,三发导弹又先后飞出.荧光屏上两个亮点正追在第一发导弹的后面迅速飞升.

    ...

    第一发导弹的亮点从"小元宝"的中心穿越过去,那"元宝"却没有绽发出爆炸的光团来.第二,第三发导弹的亮点,也步了第一发导弹的后尘.导弹在遥远的天空传出了自毁的爆炸声.

    MD的13号装置(Device-13A)是针对早期线性扫描制导雷达进行角度欺骗干扰的.线性扫描制导雷达以信号最大法对目标测角/跟踪,以波束往返扫描目标,参见下面动画图,

    点看全图

    每次波束扫过目标,接收机就会收到一组脉冲,与天线方向图相应,脉冲幅值包络如钟型,包络最大值的方向就是目标方向,角度自动跟踪的原理是用两个宽度相同的波门对回波信号强度进行比较,当两个波门中接收的信号强度不等时,将两个波门的信号强度差值输入到一个简单的比例式控制器,使两个波门向信号弱的方向移动直到两个波门中接收的信号强度相等为止,如下图.

    点看全图

    13号装置以回答式干扰机制根据收到的雷达脉冲信号群检出其扫描包络,产生一个偏离雷达脉冲信号群最大值方向的大强度干扰脉冲信号群,使自动跟踪波门偏移到干扰信号上,见下图

    点看全图

    由于这种回答式干扰信号总是滞后于雷达信号,它在雷达天线回扫的时候干扰信号群会回到雷达脉冲群钟型包络的另一侧,如此造成在自动跟踪波门在目标的两端间来回振荡,并在雷达信号减弱消失时依然时存在一滞后间隔,形成了那个元宝的两个尖,

    下面这张照片是毛子援猴顾问组拍摄的一次对空作战的S-75F制导雷达snr75高低角屏幕,上面是两架美海军的A-7正在施放角度欺骗干扰,像小元宝吗?看来骗角度自动跟踪是够了,但骗人的眼睛还差点意思,而从这张照片中压的距离瞄准线看,这位毛子援猴的引导技师的对抗手段也很另类-手动跟踪。看来这东西,谁第一次碰到,措手不及的电光火石般的几秒间,都会栽,但想想清楚,却不难对付.

    点看全图

    为了方便比较,下面这张是一架A-6,它没施放角度欺骗干扰,右边的光带是一架防区外EB-66正在施放杂波干扰.

    点看全图

    好吧听下面两位的,扛铁牛

    通宝推:每周虎,滴滴涕,铁手,xyz熊,雨的节奏,
    • 家园 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霸王硬上弓的后卫II战例(续)

      12月26日晚美军空袭河内、海防、太原.美军机群共147架,由16架执行施放箔条/丝云和机场压制的F-4,6架执行反辐射压制的F-105,4架执行反辐射压制的A-7,63架B-52(河内36架B-52,海防15架B-52,太原12架B-52),54架护航的F-4,2架EB-66电子战飞机,3架EA-6B电子战飞机,1架通讯指挥机EC-135和1架预警机EC-121组成,美军的空中战役组织与12月19日晚大同小异,明显是欺负越军连一个夜航大队都拿不出,见下图(图我就不标了)。

      点看全图

      越军12月26日晚13个地空导弹营参加了战斗,这次各级指挥所的战斗计算水平及官兵战斗经验的有所提高,有条件地下放了发射权,结合利用了导弹制导站主动和被动工作方式在干扰条件下发现目标的能力.组织了24轮发射,消耗45枚导弹,5轮射击打中了目标,见下图:

      点看全图

      45枚导弹中有36枚是对距离25-35公里内的目标发射的,在5轮击中目标的射击中,目标距离28-32公里.

      违反导弹射击数量规则的情况仍然出现,有4轮射击只发射了1枚导弹,这其中有2次还是连续进行的,只有1次发射了3枚导弹,其余都各发射了2枚。

      1972年12月26日晚,B-52D“Ebony-02”在河内上空被击中解体坠落的照片

      点看全图

      通宝推:雨的节奏,
    • 家园 【原创】地空对抗中的电子干扰-霸王硬上弓的后卫II战例

      今天是12月19日,写一段四十年前今天的后卫II战例,后卫II是被写烂了的故事,不过这次我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谈。

      美军从1972年12月18日至12月29日,组织实施了越南战争最后一次空中战役“后卫-2”。以200多架B-52战略轰炸机为主要突击力量(740架次),在1270架空军、海军战术飞机(2500余架次)和各种电子战/侦察飞机(150架次)的掩护配合下,连续集中空袭越军重点防护的河内、海防、太原等战略要地的目标。

      12月19日晚空袭河内的美军机群共66架,由16架执行施放箔条/丝云和机场压制的F-4,6架执行反辐射压制的F-105,24架B-52,20架护航的F-4,2架EB-66电子战飞机,2架EA-6B电子战飞机,1架通讯指挥机EC-135和1架预警机EC-121组成.

      12月19日凌晨4时许,越军雷达在西南方向350千米距离发现高度约10000~11000米的B-52机群。4:20,执行被动干扰和机场压制的F-4战术群以四个四机编队,高度7000m,机间间隔600~800m,编队间隔2000~4000m的编组方式,越过越南老挝边界,进入越军河内防区施放干扰箔条/丝云.随后大编队解散,以双机编队为单位开始对克夫机场,内排机场,嘉林机场,和乐机场和安沛机场实施压制.具体方式为;两机各在机场跑道一端以跑道为轴向另一端作8字形盘旋飞行以发现和攻击紧急起飞的越军歼击机。

      4:32,B-52机群分成3个八机编队,以2分钟和4分钟航程为间隔,在20架护航的F-4掩护下越过越南老挝边界,每个B-52八机编队前方约2分钟航程间隔各有两架携带标准/白舌鸟反幅射导弹F-105以4000~5500m高度率先进入防区执行防空阵地压制任务。B-52编队同时施放主动干扰和被动干扰箔条/丝云。从防区外的西/西北转向东/东南进入轰炸航向,攻击目标是内排,嘉林军用机场及距河内市中心10-12公里处的西北、西部3个区,然后转向西南方向撤出,空袭持续62分钟。

      2架EB-66电子战干扰机在防区外西南方向6500m高度环形巡逻,施放杂波干扰以掩护空袭机群突防.2架EA-6B电子战干扰机在北部湾上空高度7000m环形巡逻,施放杂波干扰以掩护空袭机群撤出.1架EC-135通讯指挥机在防区外西南方向7000m高度进行通讯指挥。1架EC-121机在防区外东南方向8000m高度进行预警指挥,见下图。

      点看全图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SNR-75方位角屏幕上B-52机及其护航的F-4在施放杂波干扰,左边这张B-52杂波干扰机的功率很牛X,连屏幕上天线的边瓣都打亮了,右边这张B-52杂波干扰机的功率稍低,是两架B-52(竖状干扰带较亮者)和两架护航的F-4,看来S75的引导技师仍能以被动攻击法瞄准目标。被动攻击法参见链接出处

      点看全图

      在防区外进行杂波干扰的EB-66机

      点看全图

      在防区外进行杂波干扰的EA-6B机

      点看全图

      预警指挥机EC-121

      点看全图

      河内防区9个地空导弹营参加了战斗,越军将发射权收到团级,团指挥所综合采用师指挥所传递的情报、技术侦察部队的数据、导弹营的测向数据和目视观察哨的数据,以三角法估计目标类型、坐标和运动参数之后,用10秒一更新的苏式防空指挥系统,向各营下达导弹发射任务,限定导弹发射数量,个别情况下甚至还规定了射击距离,组织了19轮导弹攻击发射,发射了35枚导弹,结果只打中了一个目标,见下图。

      点看全图

      有意思的是,毛子顾问团对此次战斗有这样的评语:

      由于指挥协调不力,经验不足,师、团指挥所在跟踪并组织打击目标(特别是群目标)方面犯下了许多愚蠢的错误,在复杂的空情和电子干扰情况下的战斗数据计算错误百出。

      标图员和计算员没有信心、工作没有条理、防空导弹部队官兵不善于结合使用导弹制导站主动和被动工作方式等缺点暴露无遗。

      约70%的导弹是对在32-40公里的有效射程外的目标发射的,自然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9轮发射中有3次只发射了一枚导弹,其余各为2枚导弹。另外,导弹发射次数和数量通常由团指挥所确定,降低了导弹发射阵地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射击命中率大大降低。

      • 家园 72年还操作这么差啊?有木有比较成功的打击B52的战例啊
      • 家园 【讨论】换了俄国人自己来操作估计也好不到哪里

          顾问的说法只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当时对抗电子干扰的手段极其有限,连俄国人自己也不曾尝试过在这种规模下的电子战对抗。指挥权收至团级固然是越方人员指挥层面上的失误,不过在实战环境中的恐慌心理作用下在有效距离外就发射这种毛病是个人都会犯。

          20年后的南斯拉夫防空体系,对付美军为主的北约轰炸,一样是没什么好的战绩。

        • 家园 到不见得是面子问题

          那些个评语来自毛子解密的内部报告,是毛子顾问当时给猴子的提的改进意见.毛子说话粗直但还是点中要害的,猴子19号之后确有改进.

        • 家园 看过楼主写的南斯拉夫萨姆3战记

          我觉得里面人和装备结合的过程很有启发啊,装备的使用者很熟悉装备的原理,即使是30多年前的老装备,使用者结合空地对抗原理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这类无线电指令制导的地空导弹,核心就是搜索雷达粗略发现目标,制导雷达高精度的测定目标的3维空间位置和速度矢量,然后把导弹引导到目标未来的某一个位置和目标相撞或者触发近炸引信。

          楼主的空地对抗的焦点集中在“目标回波”的发现和隐藏。

          进攻方的措施,往往是针对自动模式下制导雷达,改手动后,即使回波不是一个典型的经典形态,引导技师还是能判断出目标的诸元。

          我有一点疑惑的是,楼主写的空地对抗里对抗双方为什么没有着眼在干扰那些无线电近炸引信或者制导雷达的指令通道呢?如果干扰近炸引信,除非撞上不然不怕,如果干扰了导弹的指令通道,就算你能看到我又如何,地面制导站联系不到导弹。

          这感觉比隐藏干净天空里的灰机要简单啊

          • 家园 一般简单的对抗手段对付起来也简单

            地空导弹近炸引信的作用距离有多个设定,而且一般在距离瞄准线附近才开始工作,能被观查和干扰的时间太短.

            指令通道的干扰MD干过,一开头很成功,毛子搞了点加编码/加方向天线之类的小改动后就失效了.

      • 家园 越军威武!!!发射三十五发,命中一架敌机

        不过反正导弹都是老毛子给的,不心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