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樊 哙 , 一 个 杀 狗 的 -- 子氓

共:💬9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樊 哙 , 一 个 杀 狗 的

乱世出英雄。而英雄,往往草泽之中多于庙堂之上。每当时代动荡之时,风云激变之际,英雄常跳出其平常所生活的范围,走向历史的前沿。楚汉之间,三国时代的人物莫不如此,樊哙亦如是。

  樊哙,出身狗屠,俗话也就是一杀狗的,追随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汉朝建立后,受封为舞阳侯,可以说得上建功立业了。说到狗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业。有句话,叫侠义每出屠狗辈,也确是如此。著名的刺客聂政,朱亥均出身如此,荆轲在燕国时也曾和狗屠醉酒当歌,张飞更不用说了,如此看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杀猪杀狗和杀人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樊哙,为众人所知,当源于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解沛公于危难之间的正是樊哙。假如鸿门宴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影片的最佳男主角非樊哙莫数了。当樊哙从张良处获知沛公受困时,执刃持盾硬闯帐营之内,须发尽竖,眉眼怒张,有霸王之称的项羽也为之一惊,赞之为真壮士。试想,惹得有举鼎之力,霸王之气得项羽为之一赞的樊哙,当是时应是何等的气慨。虽然如此,樊哙并未有莽夫之举,而是循理为刘邦解释。后刘邦如厕出帐,仍犹豫是否辞行而去的当口,又是樊哙劝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还辞什么辞阿。有勇有识,当机立断,可见其一般。可以说,鸿门一宴,完美体现了樊哙的高大全形像。

  不仅此事,其他地方也可见樊哙过于普通将领的一面。当初,刘邦初入关,见故秦宫中财货美女车辆,便不欲行,业是樊哙劝之。建汉之后,刘邦居宫中数日不出,又是樊哙引众臣进宫,以前秦赵高之事直谏。

  楚王韩信被废王,受封淮阴后,常常羞于与前部下灌婴等同殿为臣,曾到樊哙处,樊哙事之谨细,跪送迎拜,口称大王臣下。使得韩信感慨笑称,生乃与哙等为伍。

  由上可见,樊哙并非只是印象中的一个简单猛将兄,而是一个有胆有识得真英雄,以前,杀狗只是他表面的工作而已。文事需武备,武事需文配,文武兼之,难道是说樊哙吗?

家园 樊 哙,能吃一个生猪蹄,也够牛的了

不愧是杀狗的出身。不过,好象那个时代,是吃狗肉为主把

家园 不是吧?吃狗肉为生?那得养多少狗阿?

虽说狗肉比猪肉好吃,而且还壮阳,可是也不能吃狗肉为生阿

家园 哈哈,又整理一篇

狗肉虽味美,但自古地位就低于牛、羊、猪。此三牲是祭祀之主品,三牲齐备叫“太牢”,缺猪叫“少牢”,至于狗,是不能做祭祀用的,这并不妨碍大家平时对狗肉的喜爱,公平地说,在这点上,对狗多少有些不公。

牛这东西在古代很“牛”,在众牲中地位最高,因为是生产重要工具,所以牛肉不是什么人都吃得的,春秋战国时,诸侯级人物才有权吃,按现在的话说,得是“省级”在吃得牛肉,一般布衣只能望牛兴叹,吃也行,得冒杀头的危险,老百姓杀牛按“秦律”当诛。羊和豚(猪小谓之豚)更不必说,都是大夫级别的人才能享用,百姓也有肉食的要求,不让吃牛、羊、猪就下而求之于狗了。

古人是喜欢吃狗肉的,《孟子》中就多次提到狗,把它与鸡并提,算是给狗肉正了名,《左传》中就提到过狱卒向囚犯索要“狗肉”的例子,可见当时人们对狗肉的喜爱。也有不爱吃狗肉而独爱狗的个案,齐景公的猎狗死了,他很悲伤,欲厚葬之,还要大张旗鼓地搞,以示情深,结果被大臣晏子给劝阻了,一通大道理之后,景公彻悟,最后还是“促庖治狗”,请众大臣吃了爱犬的肉,一个伟大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就这样被扼杀了,可惜。

由于食狗者众多,刺激了上游产业“杀狗”行业的蓬勃发展,古书为证,翻看典籍,提到“杀狗的”的地方要比“猪屠”多得多。细细考究,发现原因不仅在于狗肉好吃,还因这狗肉铺之中隐着侠客,大隐隐于“狗市”。战国有名的刺客聂政就是杀狗的,鸿门宴中表现抢眼的樊哙也是“屠狗”高手。古今第一杀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更是喜好交游屠狗之人。杀狗这个行业真是充满了传奇故事,让人心潮澎湃。

家园 中国的狗肉食用史

狗是我国最早驯化的动物,其时间可以追溯到采猎经济时代,它最初是人们助猎的工具。进入农业时代,狗的用途在不同地区发生了分化。北方草原逐渐形成牧区,狗继续被作为助猎的工具,又增加了保护畜群的功能,成为“牧羊犬”。《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而中国得而畜使之。”这种与“走马”相提并论的“吠犬”,应该主要是用于牧猎的。《穆天子传》中有所谓“守犬”,更是突显了北方草原地区狗的保卫畜群的职能。《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说:“今夫戎狄胡?C之畜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而不相害伤。”可见,北方草原民族养育一定数量的狗。黄河流域中下游农耕类型经济形成后,采猎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小,狗也就由主要是助猎工具转化为主要供食用的家畜。

先秦古籍中屡屡提到供食用的与“稻粱” 并称的“刍豢”,其中“刍”指牛羊等食草动物,“豢”指犬猪等杂食动物。《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把狗和猪、鸡同列为肉畜。比较集中反映先秦食俗的《礼记?内则》,也把狗和牛羊猪等一起作为肉食的来源,提出“牛宜??,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鱼宜??”的肉类与谷物搭配的模式,它列举的各种食品中有“犬羹”和狗肝炙制的“肝碾”。在战国秦汉中原人的心目中,狗肉是一种美味,枚乘《七发》载吴客说楚太子,遍列名珍美食,其中就有“肥狗之和,冒(其)以山肤(石耳)”,大概是石耳炖狗肉吧。《淮南子???务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楚国有烹猴召其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写其食。”战国秦汉城市中不乏做狗肉生意的“狗屠”。 例如,战国时的侠客聂政就在燕市当过“狗屠”,跟随刘邦起义的樊哙,也是“狗屠”出身。最近友人捎来徐州特产沛县?x汁狗肉,还赫然打上“汉刘邦食品公司”的招牌。汉代画像砖石的庖厨图中多出现屠狗的场面。中国农业博物馆编的《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收录了包含屠宰内容的庖厨图10幅,其中7幅描绘了屠狗的场面。《盐铁论?散不足》谈到汉代市场上“屠羊杀狗”,并有经过处理的熟狗肉片――“狗??”出售。与此同时,人们积累了关于食狗肉宜忌的知识。如《礼记?内则》提到吃狗要去肾,不能选择“赤股而躁”(有臊味)的狗。《史记》卷105《扁鹊仓公列传》《正义》引《龙鱼河图》云:“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痛。”《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谈到“青牛肠,不可合犬肉食之”,“ 鲤鱼不可合犬肉食之”,“ 鲳鳝不可合白犬血食之”,“ 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等,又记载了“治食犬肉不消”之方。汉人还有“寒鸡热狗”(崔笥《博徒论》)之说。在这种情况下,养狗业是比较兴盛的。正如《墨子?天志上》:所说:“四海之内,粒食人民,莫不?伺Q颍?豢犬彘。”即使曹魏初年,农村养狗为畜尚较普遍。如曹魏初年颜斐为京兆太守时,“课民无牛者,令畜猪狗,卖以买牛”。杜畿治河东,“渐课民畜?寂!⒉萋恚?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

但是,随着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在农耕文化不断向牧区扩展的同时,牧区文化也不断向农区渗透。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人大批进入中原,牧区文化更在中原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草原牧民崇尚食羊,基本上不食狗肉,即使饲养狗也主要是为了助牧、助猎和守卫。草原食俗风靡中原,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原人的消费习惯。早在晋代,羊肉乳酪已是中原人士的常食,西晋潘岳《闲居嬴》中就有“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的诗句。乳酪甚至成为中原人士向南方人夸耀的珍品。《晋书》卷54《陆机传》:“至太康末,(陆机)与弟云俱入洛……又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羹,未下盐豉。”时人称为名对。”随着中原人的南渡,这种食俗甚至对南方也发生了影响。到了北朝,羊肉乳酪竟然被称之为“中国之味”。据《洛阳伽蓝记》卷三所载,原来在南齐做官的王肃跑到了北魏: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经数年巳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是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我国饮食文化作出系统总结的《齐民要术》,在记述食品制作和烹饪技术的第七、八、九三卷中把羊作为肉类的第一原料,同时又在养羊章中对各种乳酪制品的制作技术作了详尽的总结。贾思勰的介绍包括作酪法、作干酪法、作漉酪法、作马酪酵法、抨酥法。对每一种制品的每一个步骤的技术要点都作出交待。在各种肉乳类食物原料中,与羊的显赫地位相比,狗则显得无足轻重。据我的粗略统计,《齐民要术》所载含有动物原料的121种食品或菜肴中,以羊为主料或配料的有39种,约占1/3,居于各种动物原料的首位。不但羊肉可作肉酱、腊脯、烤炙、蒸??、羹徘的主要原料,羊肝、羊肺、羊排、羊蹄、羊肠、羊百叶、羊血可制作专门的菜肴,羊肉还是多种食品和菜肴(如烧饼、细环饼、鸭徘、鳖徘、??瓜瓠、??菌等)的重要配料,连羊乳、羊脂、羊髓、羊骨汤都派上了用场。以狗为原料的食品仅一见,即上文已经提到的“犬(月?ィ?”,而且这条材料是引述《食经》的。《食经》作者不详,学界存在不同认识,但无论如何,“犬(月?ィ?”汉代已经出现,《齐民要术》引述它的意义主要是保存历史资料。这和《礼记?内则》的记述大异其趣。可见在草原游牧民族影响下中原人饮食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北朝时期,羊在生产上、在礼俗上都是显赫的。《齐民要术》屡言“羊千口”,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这样的规模是十分可观的;贾思勰自己就养过二百头羊。当时以羊为赏赐,如北齐时高欢一次赐予司马子如羊500头,高洋也一次赐予平鉴羊200头。北齐以羊作聘礼,形成礼俗。北魏、北齐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也规定,“生两男者,赏羊五口”。与此同时,羊代替了狗在屠宰市场上“担纲”。北周庾信《答移市教》曰:“昔张楷硕儒,尚移弘农之市……圣德谦虚,未忘喧湫,欲令吹箫舞鹤,还反旧??,卖卜屠羊,请辞新赀,而交贸之党好留,豳岐之众难遣。”以“吹箫舞鹤”和“卖卜屠羊”来代表市中百业和芸芸众生,可见屠羊在当时的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屠宰业的主体。北朝仍然有养狗的,如《魏书》卷48《高允传》载,监国太子拓?i晃“营立私田,畜养鸡犬,乃至贩酤市廛,与民争利”。高级贵族尚如此,何论民间?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北朝有“狗屠”的。时人谓:“譬之畜狗,本取其吠。”可见,养狗主要不是为了吃肉。本来这也是游牧人的传统,在游牧时代,狗虽然不象牛羊一样需要大量繁殖,但作为“守犬”在畜牧生产中仍占有一定地位,游牧人进入中原以后,游牧生活逐步被农耕生活所取代,而食羊饮酪的习惯却延续下来。狗既失去昔日在游牧生活中的地位,而中原人原来食狗的习惯又被游牧人食羊的习惯所排斥,养狗主要用于看家和娱乐性的狩猎,它在社会生产方面的意义已经不大。正因为如此,《齐民要术》没有把狗列入畜牧卷之中。狗由此退出了主要牲畜的行列,并从此不入主要畜牧生产之“流”。虽然《齐民要术》也多次谈到“六畜”,但这只是历史语言的延续,在贾思勰的心目中,主要牲畜实际上是不包括狗的。

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发生影响的一个显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一个显例。

南方的情形与此不同,这里本来有吃狗的传统。当年越王句践奖励生育,生男的奖励一?拙疲?一只犬,生女的奖励一?拙疲?一只猪;狗的地位在猪之上。《论衡?定贤》也有“彭蠡之滨,以鱼食犬豕”的记载。随着中原人的大量南移,吃狗肉的习惯在南方更加流行起来。如宋齐之间的王则敬就曾“屠狗商贩,遍于三吴”。有的学者根据《太平御览》、《艺文类聚》所载有关狗的材料作了地区分布的统计分析,指出汉代多在北方,而魏晋南北朝多在南方,正是这种变化的反映。吃狗肉的习惯后来在南方长久地保存了下来。现在“南风北渐”,“花江狗肉”的招牌在北京随处可见;殊不知,正宗吃狗肉的,正是原来长江以北的中原人哩!

家园 这牙齿,够好
家园 不是蹄儿

说得靠下了,还得往上挪挪,前腿跟胸背相连的部分――彘肩,还是生的。

可见,真是“牙好,胃口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只是不知用的是什么牙膏啊?

家园 嘿嘿,谢谢啊

偶一直不知道,那个部位怎么说。哈,肘子吗?所以,干脆写猪蹄咯

家园 虽然刚吃完,还是看的哈喇子直流。

无奈这边狗都是宠物,吃不得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