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大投资(一) -- 陈经

共:💬844 🌺5324 🌵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四线崩盘是有可能。这点我同意。
家园 同笑,政委写的就是风趣。
家园 别逗了,发改委把地铁管的可严了

除了人口,还有财政收入,客流等,不符合标准的一律没戏,只要符合标准是不是省会都能上。连成都西安沈阳苏州(苏州经济可是全国前几强)这样的修地铁都等了n年才拿到批条,更别提哈尔滨青岛长沙这样的,前几年才拿到批条,离建成远着呢。。。

咱讨论能不能拿点干货,别一口一个贪官。。。

家园 同意集资的举手,炸药经济将算个屁,咱们给政委西西河经济奖
家园 科学方法论老师教给我,提问题谁都会,可行的答案才有价值

你只有问题,没有答案

家园 发改委还说中国的油价很低呢……你信么?

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是有可能崩盘,但是不代表这些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一定会崩盘,也不代表所有三四线城市的楼市都要崩盘,更不代表整个国家的房地产崩盘。

何况,楼主讲的大投资,和房地产本来就没有直接关系,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偷换概念。

家园 那时候主要没有网络

我有记忆起,大概就是整个90年代,在农村。

官民对立那是到了极其恶劣的地步。

当年亲眼看到我三姨娘家几间破瓦房被乡政府(还不是村级政府)带着一帮人拿着大锤子砸开几个大洞,然后人钻进去把他家里的家具抬走,原因就是没有去上环。她只是生了女儿,也没有生第二胎就这样了。

也亲眼看过,交公粮的时候,几十个群众围殴村干部,因为村干部不收他们的粮食(粮食没晒干)。

也亲眼看过,村委会在我家小商店一年赊账近一万(97年),我爸去要钱死活要不到。后来我爸只能去给他们免费做账(我父亲曾是市里国企总账会计,帮他们理村里的账),他们陆陆续续还一点钱。后来钱收差不多了,我爸就再也不赊账给他们,管他娘的。

那时候农村人除了交公粮还要交人头税,每人每年大概300左右,我家六口人就是接近2000块。抗交的人到处都是,那是一笔大钱。不止这个,水费电费当时都是很多人抗交的。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经常是政府强制派人去你家把东西抢走抵钱。电视,电风扇,沙发什么的,其实不值几个钱,就是抢走,拿钱来赎。

当时读书读到苛政猛于虎,我当时感觉那时候就是苛政猛于虎。

那时候别说尼玛官民关系了,大量的村干部都不干了,因为干不下去。农村种地没钱,打工无门。以前整个村做鞭炮都还有点钱,还能好说,后来97年之后政府严令不准私人做鞭炮,更是没钱,于是就是官民对抗。[**]功就是那时候兴起的。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做干部的有压力,村级财政又崩溃,没有钱拿,这种得罪人的事情后来没人愿意干,那时候经常是一个人兼三四个生产队队长。

到了温上台之后取消农业税顺便补贴,村干部有人干了,因为计划生育这事不是那么严了,大家也很少生第二胎了。加上不用征粮,还专门负责往下发钱,这种事情当然做了简单了,而且大部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一般都是有点自己挣钱的方法。村干部顺带做一下,赚点外快(我们这地方生产队长是一年发5000块钱,不是江南那种富裕的有产业的村的干部)。

基本上这个时候官民才没什么矛盾。

可以说97年前后是中国最容易造反的时候,那时候党员干部还是起了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我们那里农村当时基层组织党员数量不多,但是都是当地比较有威望的,比如我父亲,基本上我们村的各种矛盾,都要找我父亲仲裁。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2年的时候,我当时上大一,对党员无感,学校吸收党员都是走过场,我没入党,但是我们班几个人入党的材料还是找的我写的。我对党章比他们还熟悉。那时候乡里开党员大会,要吸收一些党员,我父亲回来跟我讲,一共提了不到十个人,其中有三个人因为有不少人反对没有当成党员。我说现在入党你们还这么郑重?走走过场算了。他跟我讲:不要瞎讲,入党还是很严肃的。

这事印象我太深了,感慨土共当年在基层根基之深厚。估计等我父亲这辈结束,土共在基层基本丧失殆尽了。

现在主要是网络上事情放大了,加上土共基层党组织基本失效。官民矛盾放大的感觉比较强烈。其实想想,最艰难的是我这种的,老家在农村,留在城市的人。

农村里人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最近十年生活条件都是在不断改善,提高速度很快的。大部分都对胡温政府很感恩

城市里大拆迁,你要说他们有什么怨言,那怨言基本就是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我们公司生产线上好多工人是开车上班拿个3000多工资的。因为没有压力,城里人都有房子,赶上南京大拆迁。真有矛盾那是妒忌别人拿的比自己多。比如我另一个同事,本来就有两套房子,现金大概100万左右,天天喊穷,因为他觉着很多人都上千万,最近家里祖宅拆迁,拆了400多万,还是觉着自己穷,钱不够花。但是你真要他说跟政府有啥矛盾,有个屁矛盾。

8平方之后到现在,最危险的时候是9798年那两年。民众怨言丛生。现在?没那个基础。谁日子也没差到什么程度。觉着自己差的是因为财富故事太多了。

通宝推:八面来风,
家园 你说的只是现在

等大批人口老龄化以后问题才会慢慢露出来,现在农村养老金的缺口很大,单靠地里的收成是没法承担的。

家园 楼主讲的大投资,和房地产本来就没有直接关系

就是这么个话.也不知道为什么话题就歪到"大投资=房地产"了.

家园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按照你的分析,中国现在应该是普遍更穷

但实际的感受是,普通人有钱的现在也很普遍。相比较来说,总体上还是比以前要富裕。

另外,90年代的5万元现在看当然不是什么,那个时候应该还是大数字吧。印象中万元户的称呼也是那个年代,大致可以等同现在的百万给人的感受。求证。

这5万元到现在的不那么值钱,是水涨船高的效果,还是变相贬值,也需要琢磨一下。

在美国,退休金也可以一次性领取,好比买断。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按理应该是首要选择。问题是,拿出来,这钱也不能闲着,总归还是回到同样的投资渠道。这点,中国的确是不一样。否则那时候的5万也可能是现在的几百万了。

家园 我晕,我说的既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

我说的是你所说的官民矛盾比以前多这话不对。

现在官民矛盾远远赶不上90年代。

家园 加拿大这种人挺多的,出来得略早,社交上无法融入更早那一群

经济上又被后来的一群打脸,所以总觉得中国欠了他的,想挽回面子只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抨击这个抨击那个。

之前去澳大利亚玩,某华人导游就是这么一副嘴脸,炫耀她一个月能拿多少低保,你们大陆人如何如何。结果把我一姐们惹急了,直接用加拿大护照扇了她一个大耳贴子,这货马上变孙子了。

家园 顶一下全民发展饥渴

跟一位印度出生的同事讨论过这个。他也觉得中印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这个。普通印度人,“安”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小富还是不富。中国的缺省状态是“发展”

家园 统计上不能光看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东西会有很大水分的。巴菲特和我平均一下财产,我的财产肯定没有200亿美刀。

要如实反映住房情况,还要看分布图。或者稍微简单一点,看中值。看看1900万人中的一半人口的居住面积有多少。

家园 我之前没有给出任何“普遍更穷”的结论和暗示

我的观点就事论事,不占立场。

我同意你“普通人有钱的现在也很普遍,总体上还是比以前要富裕”的感受。但让我们仔细看下财富的构成。

稍微了解财务知识的人都知道,企业资产总额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家庭资产总额也可套用类似概念,而家庭成员即家庭资产唯一的所有者。

90年代中年双职工普通家庭的典型的家庭财务状况是:40-50平方公房一套,五位数(万元户是80年代的概念,90年代普遍都是万元户了,5万元差不多是90年代消费水平10年日常生活的开销总和,也就是说即使以90年代的物价,坐吃山空十年用完)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包括储蓄,国库券,黄金等),若干奢侈品(主要还是以彩电空调VCD等家电为主),负债为零,另有各种前文提到的较好的隐性福利,子女教育支出(较低);

10年左右的中年双职工普通家庭的典型的家庭财务状况是:100平方商品房一套,六位数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包括储蓄,股票,基金,黄金等),若干奢侈品(电脑,手机,轿车,珠宝),负债50万-100万(购房贷款),四金或五金(福利较差,且未来有违约风险),子女的教育支出(较高,典型例子就是学区房概念的出现);

比较而言,10年左右的家庭资产总额明显高于90年代,这就是你提到的“普通人有钱的现在也很普遍,总体上还是比以前要富裕”的感受;但其中有三点,1。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应归功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反映在收入提高,住房质量提高和高性能家电和汽车的普及;2。 90年代家庭几乎无负债,10年家庭有百万负债,负债同样计入资产总额3。05年之后家庭资产的大头是住房,但问题是家庭不是企业可以宣布破产,普通家庭通常只有唯一的住房,不得将其变卖而抵债。也就是说无论房产价格多少,只有唯一住房的普通家庭不应将其视为可流通的资产,而购房带来的负债却是真实的。基于国内多数家庭都有购房贷款的事实,香港楼市风波和美国次贷危机殷鉴不远。

综上,就家庭资产总额来讲,现在确实高于90年代,但剔除了科技生产力的提升的因素,再加上新“三座大山”住房医疗教育高昂支出,现在家庭的所有者权益比起90年代的情况并不乐观。

关于5万元的贬值问题,事实上,90年代的普通中国人既无观念也无意愿更无渠道去做良性投资,观念和意愿不说了,到现在很多那个年代的人还是热衷储蓄;就渠道而言,股票市场刚经历过股疯正进入长达十年的熊市,商品房市场刚起步市场很小且无收益,小本经商也不是多数人有魄力和经商头脑去从事的,而90年代的下岗工人面对通胀的压力,区区5万就是将来二三十年的生活费和医药费,压力可想而知,唯一的念头就是节衣缩食存银行,即使当时有人告诉他们房价涨十倍也不会有人去买房。

通宝推:airman,parishg,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