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刺马、杨乃武案以及湘军与清廷关系 -- 古城老农
左宗棠算得上民族英雄,曾国藩算朝廷忠臣。
胡润之看见外国军舰在长江里游弋吐血,但他没来得及做任何实事。
西北甘肃,宁夏和青海1861年人口总数约为1945.9万人,战后的1880年人口495.5万人,损失1455.5万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损失比例为74.5%。
陕西人口1861年有1394万,1879年772余万,人口损失622万,约占战前人口总数的44.6%。陕西回民在1861年有180万,1879年陕西境幸存3万,境外陕回人数大约在7万口左右,陕回减员95%。
甘肃,宁夏和青海1861年回民人口600万,减员占80%.
------------------------------------------------
江南
相伴偕来的是土地的大量抛荒。据苏南地区各厅州县册报,“抛荒者居三分之二”
苏州府和常州府金匮县的人丁数1830年时分别是341万和26万,到1865年已分别减至129万和14万。江苏西南高淳县的人丁数1837年时为188930,到1869年已降至55159。南京附近的金坛县战前人口超过70万,战后城中仅剩3000人,四乡仅有3万人。浏河县1781年时已有32万人,到战后的1882年犹不足12万;溧水县1775年时已有23万人,到1874年已不足4万。据统计,1851年,江苏人口约为4430万,至乱后十年,即1874年,竟减至2000万不足。
季高底定新疆之功,即使以当时士林的评价标准,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善之善者也!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此论甚佳!
如果是他老师曾国藩的话就不会这么吝惜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可也是他的财产呀,再重建一支没有机会而且花的钱也会比这多得多。
可惜发掘人才能力不行,连胡雪岩这个钱袋子都保不住,遂让李合肥坐大,丧权辱国。
他提拔的将领都是些什么玩意。
只是利用胡光墉捞军费而已,骨子里瞧不上!
小弟心血来潮,书就《乱弹“红朝”吏制之一》一文,拜请吾兄雅鉴!
地址如下:一针无血:乱弹“红朝”吏制之一!
问题是没有财货怎么在朝中形成势力和李二对抗?戚继光也是名将,这点就比他开通,钱都用来润滑朝中关系了。左季高带兵一生,楚军就没几个成气候,比起曾国藩帐中文武人才一堆,差得远了。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季高身段太硬,不讨老太后的喜欢。太后拔擢其任军机,本为制衡李合肥之策,却不成想季高与众军机皆不和,只得放之外任!
性格决定命运,情商决定事业,此论诚不我欺啊!
不过是借着慈禧的赏识和限制湘淮军的意图才能成事,真能作实事的是太祖周公这样的,既有能力也有亲和力,没有条件都能自己拉起一片人群策群力干大事,没有胡雪岩在江浙帮他和洋人洽谈,左季高连太平军都镇压不了,就这样左季高还看不起他,曾国藩至少还知道欣赏容闳薛福成这样的经世人才。
祖上出过道台,当时在诸暨乡下是水田千亩的中型地主。搬杭州后乡下的地还在,只是随着子女分产,一直到49年建国。
土地犹在,技术未退步,浮财被湘军抢去湖南,而人口是相对过剩的,太平天国死了一个亿后,人口并未显出劳动力不足,周边地区很快就填进来了。
这是一次相当规模的人口大迁移。
外来人口可不是冲着当长工来的。人家是奔着土地来的。苏南有70%的土地抛荒,很多地主都已死于战乱、瘟疫、饥荒。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出台政策,耕种满若干年,土地即归耕者所有。
所以,无论人口迁徙或者土地招垦,都说明江浙士绅阶层受打击还是严重的。
发匪起事后,横扫东南半壁江山,却没有拿下上海。
咸丰十年,江南大营崩溃,长江下游江浙膏腴之地,尽皆沦陷,各地的大地主、富绅、富商,大多逃进了上海,尤其是租界区。
租界的地价原本46至74英磅/英亩,等三十多万富人逃进去后,居然爆涨达到8000-12000英磅/英亩的程度。
当时,一英磅大约兑换三两银子(规平银),一英亩约=6。07亩
要知道,李合肥的叫化子军,到了上海后,马上鸟枪换炮,械、饷、弹、军事教官、外援(常胜军),一律齐备。
李秀成统精兵十余万,楞是没打下上海城,为避祸,从安徽、浙江、江苏逃进租界的富人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