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扇孙春芳的脸:告诉你铁路局拆并整合在即的铁路高层 -- 忘情
去年12月中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春芳的大作《铁路改革再下一城:18路局整合或明年启动》的大作在网络疯传,甚至也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的铁路基层职工的骚动和不安。
孙春芳在这篇大作中明确指出:“一位铁路总公司高层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他所获悉的信息,路局的整合可能在明年启动,最快可能在3月份全国两会后。他进一步透露,整合方案细节仍在博弈中,但按几大区域集团来横向划分的思路已经明确,且各个区域片区董事长候选人都已经敲定。”
这篇报道在网络疯传后,也有人来找我核实。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去年9月中下旬,新成立的国家铁路局主要负责人之一就曾有明确表态。但一方面鉴于他这个讲话是在某个不对外公开的场合说的,按照纪律,未经许可和授权,我不能对外透露领导讲话内容;另一方面,这只是内部讲话,没落在纸面上。我若是当时据此反击,旁观者根本无法查证。所以,虽然我就对孙春芳的这篇大作嗤之以鼻(因为他的这个讲话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属于没有做过实事,根本不了解铁路实际情况的人拍脑袋凭空想当然),但要给其致命一击,还必须隐忍几天,等掌握到了权威的、重量级的炮弹再说。果然,这颗期待中的大炮弹没让我等多久。
1月9日,铁路总公司在京召开全路工作会议,总结2013年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这天上午,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祖做工作报告。在谈及2014年工作思路时强调,目前铁路总公司和十八个铁路局的组织架构模式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符合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2014年铁路深化改革的举措就是进一步给各铁路局松绑,给予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比如说预算由各铁路局自行编制,铁总只负责备案)
盛光祖在这种场合的这个讲话,等于直接把孙春芳的那篇大作贴上了谣言的标签。这次全路工作会议,铁路总公司邀请了许多主流媒体记者采访,他们都拿到了这个工作报告文本。我不知道《21世纪经济报道》是否有资格被列入受邀之列(其实我倒真想欣赏一下孙春芳大记者当场听到这些时的表情)。就算是没被邀请,没资格进入会场,那么找媒体同行打探点消息总还能办得到吧?如果《21世纪经济报道》以及孙春芳大记者本人不受同行待见,那也不打紧。孙春芳大记者不是拥有铁总高层的消息渠道吗?如果那个人当真存在的话,他一定是有资格亲自参加会议的。再不济,他也应该能观看到会议的电视直播。怎么样,孙春芳大记者,还等啥呀,赶紧找那位高层核实一下吧!
那么,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会不会仅仅是铁路的自说自话,并没有得到上级的认可呢?
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在盛光祖在念这篇工作报告正文之前,还特别强调,此工作报告事先已呈国务院主管交通运输的马凯副总理审阅,并当场全文宣读了马凯副总理的批示内容。
孙春芳大记者,麻烦你睁开眼睛好好瞧瞧!傻眼了吧?
还说啥连“各个区域片区董事长候选人都已经敲定”了呢!与事实简直就是南辕北辙。难不成你指的是异次元空间里的铁路?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原先确实有此规划,但后来又被领导否决了呢?因为毕竟孙春芳那篇文章是2013年12月11日出来的,而盛光祖这篇《工作报告》是2014年1月9日公开的,两者之间间隔了近一个月,事情是否会起变化呢?
我认为,绝无这种可能。因为这篇工作报告全文多达18000字,涵盖了方方面面,秘书们起草前,领导们一定是定了基调的。而且起草这种报告非常耗费时间,初稿出来后又要逐级审阅,逐级提出修改意见,就算是加班加点,没有个把月的功夫恐怕都难以定稿。况且今年这工作报告事先呈报了马凯副总理。众所周知,副总理是非常忙的,铁路总公司只能把报告递给国务院办公厅,编号呈领导阅处,领导们日理万机,还得有空看。看完甚至还要和更高层通个气,定个调子,才能在工作报告上作批示。这是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的态度,会有那么随意批复吗?所有这套程序,都需要时间来完成。从呈交报告到取回批复,半个月不算长。
所以,这个工作报告应该在去年11月初就着手起草了。在这之前,关于铁路今后的走向,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看法,甚至是争论。但从起草这个报告时起,大政方针应该就已经敲定了。
那么,《21世纪经济报道》著了名的大记者(著了名的铁路黑),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孙春芳这篇报道的消息来源到底是咋回事呢?真相只有一个,而且只有孙春芳本人知道。不过,这不妨碍我们作为看客,茶余饭后来罗列一下各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孙大记者肯定会说这是为了保护消息来源,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笔下所谓的铁路总公司高层,其实不过是能进入铁路总公司领导办公室打扫卫生的保洁员张大妈,或是在铁路总公司食堂窗口负责打饭的李大婶,或是与铁路总公司食堂签订了供货合同,每天能自由进入总公司机关食堂后厨送菜的王大哥。
那个谁,严肃点,不许笑。不要小瞧这些人,这些可都算是能接近铁路总公司高层的人士,平常领导们商量事情,没准会被他们听到一耳朵,俩耳朵的,所以,人家就是刚刚的接近铁路高层的消息灵通人士。
第二种可能性:确实有铁路总公司高层人士违反纪律,冒着风险将内部消息透露给了孙春芳大记者。只不过呢,这位其实是深海,是峨眉峰,是余则成,人家不动声色地给南方系下了个套。满世界着急上火,拿着放大镜、显微镜到处找缝黑铁路的孙春芳大记者可真乖,就像熊二看见蜂蜜般猛扑了过去,也不瞧仔细了,更不过过自己脑子,便把包耗子药当成蜂蜜给一口吞了下去。只图当时爽了,哪里管后果。瞧瞧,现在这脸噼里叭拉地给抽像猪头了吧?当然,前提是孙春芳大记者还有脸,还要脸的话。
第三种可能性:那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瞧瞧《21世纪经济报道》背后的金主是谁,就能明白他们雇用的人为何成天声嘶力竭地干嚎。北京大学中文硕士研究生毕竟又如何?也一样要吃饭呀。为了主子多施舍点狗粮,啥事干不出呀?文科生思维本就天马行空,何况咱们的孙春芳大记者乃堂堂北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一旦上道,那绝对是妓者中的战斗鸡。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仅凭街边不靠谱的小道传言,甚至连这也不要,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以实现自家金主的主观愿望为目标,胡编滥造,煽阴风点鬼火,煽起舆论来妄图影响高层决策。这些对于北大中文硕士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只不过,在无数冠冕堂皇的遮羞布掩盖下的,是资本赤裸裸的贪欲。
到底哪种可能性更接近事实真相,观众们见仁见智吧。纵观近年来《21世纪经济报道》涉及铁路的种种报道,以及孙春芳大记者本人以往的大作看来。本人严重倾向于第三种可能性。北京大学,那是啥地方呀?绝对的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呀,“五四”精神代代传承,里面走出来个个牛逼哄哄的,令人只敢仰视膜拜呀!怎么会出孙春芳大记者这号人物呢?
我想了想,这也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北大盛名之下,其实难负。也不知道是哪位师娘硬生生地把孙春芳大记者这样好好的浑金璞玉给教导成了现在这样。另一种就是孙春芳大记者本就心性不正,北大当年招生时亮瞎了眼,日后受这害群之马所累蒙羞,也怨不得旁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一般很难证明这样的报道有明显的恶意,除非莫须有可以下令封杀,记者应该允许犯这样的错误。
本来连“新闻法”都没有,如果这么点事就动肝火,大家更不敢下笔了,那么,谁最得利最高兴?
---是p民么?
目前的铁总,跟原来的铁道部仍然类似,换汤不换药,仍然是一个带有原来传统的国有单位的性质的部门,只是改了一下名字而已?
我们以往认为的私有化并没有真正的进行?
真的看不出哪里比其他的高校强了。
教出来的学生,跟以往的眼高于顶的士大夫越来越近了。
就是把制订政策法规的权限和职责给划给了交通部国家铁路局。
那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如果就是北大毕业生这一个身份,那请不要直接认为他的行为方式就代表了北大的精神或者所谓北大人的行为方式。就像谁也不会因为铁路某些人的某些腐败行为,就认为铁路所有人都腐败,铁路就烂到家了一样。更不要说孙现在供职于21世纪经济报道。
北大人没啥不可以敲打的,我看贺卫方也不顺眼,我觉得张维迎也总是瞎扯,但这些都是个体,即便他们还是北大的教授,他们代表不了北大,他们只是北大精神的一个受益者。北大正因为这种精神,所以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我想在你试图敲打北大的时候,可以多考虑一下,你到底要敲打什么?
我是北大人,我为此自豪,并且不为某些人的行为而减低半分。
把自己的想法当成别人的做法散布出去,制造舆论,干扰决策,影响决策。
这是有意识地散布谣言。
北大的硕士,如果本科不是北大的,应该不算是北大人。
本科才是一个人定型的时候,研究生不过是成熟之后的选择。是不会被熏陶定型的。
更何况,考北大的本科,比考研究生困难多了。
中文系的硕士毕业啊
俺不认识您么,不知您的事迹,自然不能评价您。
但是您为您这个北大人身份自豪,您倒是说说,现在介个北大出了啥可以给北大介个金子招牌增光的人物?
否则的话,人家李刚的儿子,说的也木有问题啊?
度娘曰:《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报业集团下属中国最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最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最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
对这类不知羞耻的媒体,只能用“屎”来形容
港媒那种中英杂合体记者喜欢用的词,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内报纸上。“或”字本身就有不确定性,媒体不是最喜欢标榜自己说的是事实和肯定的啊,干什么用“或”啊。枉费这北大的中文系研究生,买的假文凭啊吧。
冬季供暖和伙食还是可以的,不比学生素质的话,其他方面不比别的学校差。
比学生素质的话,也不比其他学校差。
西西河里就有不少大佬就是相当受尊敬的北大人。
北大出大师,耐心等,总会有的,燕南园不会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