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家园 怎么说呢?我觉得用我们今天的人际关系看老一辈,可能偏颇了

不一定是老一辈说话太重,而是我们太乡愿、太世故。

毕竟他们是经过肃反、整风等一系列严酷的党内斗争走过来的,其神经之强韧、意志之坚定,不是我们做书斋里能想象的。

这点所谓的重话,杀伤力真那么大?

轻松一下,贴个小说片段,朱苏进的《炮群》里一段:

“这回你丢分了,你没真正长大。刚才我想起宋泗昌,他最倒楣的时候叫我看见了,想不想听听?”
“当年,我家老头在你家老头手下当师长,宋泗昌在我家老头手下当团长。有天夜里,他带火炮到海边朝金门岛打宣传弹,他多喝了几杯,忘了带射表,连地图也忘了。他就用手指遥测确定概略定位,下令装填射击。四发炮弹全打到海里去了,观察所看不到炸点,而金门岛的高音喇叭立刻宣传开了。‘前指’方面一个电话摔下来:丢死人啦,谁干的,撤职!宋泗昌不知道自己完蛋了,还不肯撤出阵地,竖着手指头又打了四发,这四弹命中了,但大错铸成,无力回天了。回到师里,他就自觉地朝党委会议室走,师领导全在等他哩。那天下雨,我给我家老头送伞,在窗外看见了。他满身泥水,跌跌撞撞从台阶那儿爬上来,钻进党委会议室,全体党委委员挨个儿痛骂他,英雄主义啦,目无军纪啦,奶奶个蛋啦,全用上了,比外头雷都响。妈的,五十年代才真民主呐!他站在会议室当中地上,谁骂他就咔地朝谁立正,一动不动,瞪大眼听着。最后,他自己扯掉军衔,光着头走了……”

家园 所谓话重不重,得按党内斗争的逻辑,

正如你所言的,不是路人吵架的逻辑。

所谓党内斗争的逻辑,一是思想路线的斗争,二是组织路线的斗争,毛在南宁,就是在批周的反冒进的思想路线,用词尖刻,就是要彻底压服周同时震慑其他人,结果,周很快就屈服了,认错后,继续干总理,周在58年大跃进中“左”的一点也不含糊。

与此对照,庐山会议,毛的首要目的也是要批彭张等人的思想,不彻底批倒,毛是不会罢休的,彭还总是抵抗,所以会议越开越长,调子越来越高。同时毛结合彭张等人的历史,以及彭张等人一些聚会,对他们是否是组成小团体发难,也产生了怀疑,所以干脆罢官(实权全免)。1962年,彭又上了万言书,实际就是全盘否定了对其的指控,就是不服,这对于处于困境中毛泽东,又是一个严重挑战,所以后来毛不断地重提阶级斗争,反翻案,反复辟等等。期间,刘、彭真、邓等人在整顿,社教等问题上,与毛发生了分歧,毛由此认为“同路人”在干部中并不是彭张等少数人,而是大多数,尤其是刘,所以必须要来个大斗争,打倒刘,给大多数干部的思想洗澡,否则他的革命事业就得完蛋,于是就发动了文革。

家园 不远兄,还是那句话,用我们的格局和眼界去猜度老一辈

太见小了!

这些年宣传总理的“忍辱负重”,其实只是总理形象一个很小的侧面。

主席总理刘陈检讨检查

总理那么轻易就屈服于“压力”了?

贴个胡乔木的回忆,前面的帖子里我已经给出链接了,也是在反冒进期间:

毛泽东的主张却与周恩来恰恰相反,他要求国务院继续增加基建投资,以摆脱困难局面,解决物资平衡问题。为此,周恩来与毛泽东发生了当面争执。在4月下旬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再追加2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周恩来再三说明这样做会带来一系列困难,与会大多数人也不赞成追加投资。但是,毛泽东仍坚持己见。胡乔木后来回忆说:“会上尤以恩来同志发言最多,认为追加预算将造成物资供应紧张,增加城市人口,更会带来一系列困难等等。毛泽东最后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就宣布散会。会后,恩来同志又亲自去找毛主席,说我作为总理,从良心上不能同意这个决定。这句话使毛主席非常生气。不久,毛主席就离开了北京。”

我不清楚不远兄怎么看这件事儿,屁股不同,可能着眼点也不一样吧,在本狐看来,对于自认为是正确的,总理会坚持的,即便另一边是主席;而主席呢,虽然不同意,虽然很生气,但对于一时无法说服的同志,他也只能走开、等待。

为什么总理的检讨就不可能是真认识到“反冒进”存在的问题呢?为什么非要把主席和总理对立起来呢?是不是我们代入感太强,把自己的愿望加进去了?

所以,别贸然用我们的眼界、胸襟去猜度前人,尤其是我们还蝇营狗苟的时候。

同样,陈云也一样。推广土高炉陈云确实发了话,但这不奇怪啊,他在东北就搞过。

看那个连接,陈云是已知任务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出的主意,这时候究竟是该努力完成上司交待下来的错误任务,还是该袖手旁观看热闹呢,这简直就成了职场头疼题目了。也许事后总结,他发现告病是个好应对?

这个职场思维也太小气了嘛!当时陈云正在北戴河养病,没有啥“上司交待下来的错误任务”,他完全可以不发言。他发言、出主意,是他觉得这个主意有效,能解决问题,仅此而已;实践证明,这主意效果很差,那就认错呗,谁能一辈子不犯错误。

至于

反左纠偏的时候,就没有这个力度

同志哥呢,直到60年年中,中央得到的信息都是增产、丰收,主席除了婆婆嘴一直叨叨叨,这力度还能怎样?官僚主义害死人呐!

并不是每一个人、每一个高级干部都有总理的境界,能自我检查、接受批评、承担责任。

西河小世界里也一样,我们遇到批评、不同意见,还不是好多时候都选择“狡辩”、“转进”……

总理的检讨,不是软弱、不是“被毛泽东‘让’”,而是强大,总理的信念足够强大。

换成其他人,比如吴芝圃。

1958年,主席提醒吴芝圃:“要把膨胀的脑筋压缩一下,冷静一下”。吴芝圃无动于衷,主席话都说到这份而上了:“吴芝圃,你对,你搞得快,可能你是马列主义,我是机会主义。”,这话不重吗?

1959年2月第二次“郑州会议”上,吴芝圃还要“几年内过渡到共产主义”,主席不客气:“不要一扯就扯到共产主义……。你说十年就过渡了,我就不一定相信。”主席提出人民公社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吴芝圃坚持大队为基础,和主席辩论。

一个省委书记和党中央主席如此哓哓争辩,这是民主呢?还是民主呢?

通宝推:侯登科,回旋镖,马哥,西安笨老虎,网海,发了胖的罗密欧,
家园 redapp兄

对于总理这段,我的看法已经回复到不远兄帖子下了!

至于庐山会议,这题目太大,把政委这楼彻底歪掉也说服不了对方!

pg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很正常!

顺便说一句,苏联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技术的信是庐山会议期间交到留守北京的陈毅手里送上山的。

影响会议走向的因素太多,也没完全解密,不过呢,用李捷的话讲: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单位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大量档案材料都有复印件在我们单位(原件都在中央档案馆),既然我们占据着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责任,就要把历史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当然,坦率地讲,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写进去,因为:第一受篇幅的限制,第二受现在各种各样的情况的限制,有些东西不太好写。

不好写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因为说出来以后有损于毛泽东,而是说对现在有些人不利,这还是有一些禁区的。

但是,我们保证一条:凡是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我觉得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来过了几百年以后,那个时候恐怕档案能都开放了,人们拿着这本书对着档案看了,说这些人还可以,还能够把历史的档案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年谱和一些新的资料慢慢在出,我想,情况会越来越清楚的。哪怕是对立面的资料,也不妨看看,知己知彼嘛!

家园 香港电视剧里可都是三面下床的公寓啊!
家园 不错,

我既没见过,也没想过。你见到过可以举例。或者说说你为什么愿意想乞丐饿死。

现在的媒体就像逐臭的苍蝇一样,对负面事件总是盯着不放的,但我没见到过饿死乞丐的新闻。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们这个地方有乞丐饿死了,我会很鄙视这个地方的人。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

家园 现在40、50岁的人还大有人在,可以去问问他们当时的情况

当初下岗是:两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是一回事,找到工作后,能不能发工资是另外一回事。能一个季度拿到一次工资已经很不错了。

不要用现在的眼光看当时。那些人不是不愿意工作,而是找不到工作,工作岗位很紧缺的;私企老板一个季度发一次经过多次克扣工资已经很开恩了,我老家(江苏高邮)很多人从年头工作到年尾,都没有工资拿的,白干一年活!

家园 朱相刨掉了tg的根

他采用的各种手段有没有成效暂且不提,大下岗给基层传递的信号是工人是包袱,是可以随手抛弃的。“国家负担重需要工人下岗,我们共产党员要带头,国家不会不管我们的” 当年带头下岗的基层共产党员会怎么想?

朱相的阵痛是tg实质上变修的标志,三个代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此tg彻底转向。

家园 你说的这些基本都是胡温第二任才落实的,不能全算在朱头上吧

你可以试试到东北去说说朱的好话,看看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家园 自己去读读《资本论》中关于产业后备军的段落,那么简单的事

都在这里装糊涂。当年一口气那么多人下岗,哪来那么多工作好找?

家园 这没啥不好理解的,

57年压缩了一批投资,被压缩的单位和地方,当然不满意,有怨言,现在也一样,4万亿放出来的时候,没有哪个地方政府和企业反对,反过来,如果压缩,则相反。

毛泽东是斗争大家,选择斗争的时机和方式,是他的强项。

家园 主席从56年中反冒进开始就一直持不同意见啊

又不是57年底才表示反对。

56年,政治局同事大多数支持总理,不赞成追加投资,主席就算坚持己见、很生气,也只能承认现实。

到了57年底,冒进反了一年多,外面说你是秧歌王朝、国内有人说共产党不能领导经济,地方被命令式下马、压缩折腾得头大、抱怨,看到波浪起伏的经济数据,政治局的各位巨头会全然无感?要知道,共产党全面执政才8年,太缺经验了!

在南宁会议上,主席已经变成多数派了。

————————————————————————————————

其实,只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序理清,不需要那么多阴谋论来解读。

家园 我没啥阴谋论。

之前,毛泽东手里既无证据,也没有下面的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也拿不出替代方案,所以也只能表示不同意见,没什么实质举措。

58年,一套组合拳,先批,再提出自己的设想,力促落实。这是毛泽东的套路。

家园 支持一下, 评价朱要看站在什么立场上!

同样的毛泽东,在人民群众眼里是救世主,但在JYGZ,官僚权贵,资本家眼里,却是暴君,大毒菜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许他们当时会被趟“地雷阵”跳“万丈深渊”的说法所蒙蔽,甚至被感动;但现在,大家都知道那不过是前“影帝”的表演而已。

向来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绰号!人民群众的语言十分丰富,我觉得“影帝”这个词可算对朱的评价恰如其分;正如大家对“蟹帝”的嘲讽一样,骨子里何尝不是对和稀泥式“河蟹”政策的不满?

朱的政策从本质上来说是竭泽而渔,通过宰杀工人与农民这两只会下蛋的鸡来炖骨熬汤,实现暂时性的大补来渡过眼前困难,其造成的问题远远大于其创造的功劳,以至于后两届政府不停地为他擦屁股。

我一位同学比较喜欢朱,因为他的老爹就是通过朱的改革政策化公为私合法侵吞掉一个国营小厂的,所以他一直说朱的政策好,会搞经济,将有能力的人从原有的僵化体制中解放出来,让真正的人才能够创业,办公司,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我工厂的一位老师傅却拿着扳手对我说:如果朱能站在他面前,他会毫不犹豫地敲碎朱的脑袋。

所以,屁股不同,评价截然不同,一个政治人物,如果他的所做所为,只是损坏了少部分人的利益,而使大多数人受益,那么这个人评价是正面的;相反,他的所作所为以损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而使少部分人受益的,他的评价便是负面的。

具体到朱身上,我觉得这个评价会不言自明。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hwd99,
家园 各自保留吧!

毛泽东是斗争大家,选择斗争的时机和方式,是他的强项。

至于58年,也和你想的完全不同。变化比计划快多了,大多数时候是被推着走。

57年底,号召利用冬春大修水利,各地就反应劳动力调配问题、上下游受益、受损均衡问题,提出高级合作社太小了、希望办大社,各地也自发出现联队、联社。

3月成都会议,讨论大社问题,通过《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很快就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人民公社”,相互参观、攀比、放卫星。

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接下来,公社化成了运动,10月底,全国参加公社的农民超过99%。

再下来,问题开始暴露,……

那有啥一整套计划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