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没人来聊聊最近的小米么 -- Sheldon

共:💬992 🌺3204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7
下页 末页
家园 Kindle不行是因为公司基因问题

不是IT出身,就只敢做单一用途的商品,而不是通用的IT产品,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IT为产品服务,后者是产品为IT服务。

家园 饥饿营销是个好概念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

放长线钓大鱼。

是不是还有足够时间让顾客习惯整个系统,并获得顾客的反馈,让app商家完善产品?

家园 你说P6/P7比IPONE5/5S/6/6 Plus好?

世界人民都笑了。P6的脑残耳机位置称为笑柄,P7就赶紧换到顶部,说明华为内部人士也认为太不合理但赶快纠正了,但当初把那个姓伍的设计师吹得神乎其技。

P7的销量多少,在国内不超过300W,而IPHONE6,一周的预定量是2000W,而价格是P7的2倍以上。你以为中国这2000W人是傻帽?

Android的体验与IOS还有距离。不信你用手指快速的左右滑动图标切换桌面,几次后你会发现手指与原来那个图标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而Iphone上,图标一直跟随手指的。

承认差距吧,这不丢人。迎头赶上直至超越才是本领。

补记:中国的手机界,多亏有小米(好比电信界的华为),否则华为(魅族)的手机的价格一定还是在3000块以上,雷军,你改变了中国的手机界!(小米改变世界:小米压低韩国GDP外链出处!!!)你让海外的用户改变了中国货廉价低质的固有思维,谢谢你!这不,我朋友开的中国百货都好卖多了(他们说相信中国货,因为中国的神舟、嫦娥都飞天了,因为小米高大上啊!!!),嘻嘻。

家园 中国的经济转型十分困难,不像装配手机那么容易

不由想到中国的经济转型不也可以从国内手机的奋斗道路上找到一个缩影么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这本书给力的程度,无需多说。其认为,黄金就是财富,集中力量出口,赚取顺差,从而获得黄金财富,国家才能强盛。

然后,当大家发现,如果人人都出口,都创造财富,那么谁进口? 于是,就有了绝对优势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就应该出口,而生产效率低的就应该进口。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生产效率低,就一直进口,那么拿什么进口?

于是,国际贸易理论又更新:有了比较优势理论。什么意思呢? 比如,A国适合种水果,而不适合种大米,一亩地产出1000斤水果,而只有100斤大米; 而B国,正好相反,一亩地只能产出100斤水果,而能产出1000斤大米。那么A国只种水果,B国只种大米,然后交换。结果是,不管水果还是大米,每个国家的产量,都能达到1000斤。

比较优势理论之后,还有了一些其他理论,主要有资源禀赋理论: 认为,一国当以自己国家优势资源产品出口,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这个大家很清楚了,比如石油,森林,耕地,矿业,等。再然后,随着技术革命的推动,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已经逐步演化为,跨国公司的全球资源整合,包括物流,资金流,等等等等。国家之间的竞争,更确切的说,就是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而中国等其它国家都被边缘化,只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帮工。

比如,爱疯,研发和核心芯片技术在美国,组装在中国,组装完了UPS整飞机的拉到美国苹果的全球配送中心,再运往全球各地。

扫一眼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史,大家发现后清的特征么?

看看后清的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以出口创汇为主;这个理论,还是数百年前的黄金财富理论---国富论为基础; 只是,黄金变成了美金而已;

再然后,一步步前进,我们发现,我们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居然是人口。大家发现没有,不管前期的三来一补贸易,还是目前的低端产业,都是以人口红利为依托; 就是说,以国富论理论为基础,以人口优势为依托的赚取美元财富的过程。

说到这里,有一个基础理论概念,叫做”谷贱伤农“,大概的意思是,农业丰收了,农民的收入反而减少; 原因是,农产品或者说食品的价格弹性很低,农产品丰收过剩,价格下跌,而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导致总售价减少; 为什么说这个? 因为,同一个道理,谷贱伤农的变形---这里有个新名词,叫---人贱伤人。 意思是,中国国情之一--劳动力过剩(太祖pk马寅初的结果),劳动力价格弹性很低,人一多劳动力价格就掉价。

换言之爱疯贱伤苹果,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要造高级手机(这就是爱疯不追求最高的市场份额但是要追求垄断高端手机/高利润的道理)。

在目前整合了全球资源的跨国公司竞争压价下,中国依然处于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最低端,赚取的只是最少的加工费那部分;比如,一台爱疯,可能只赚十几块(一半被富士康老板拿走);比如,一双阿迪达斯,可能只赚几块;比如,钢铁厂炼制一吨钢材的利润可能只有5块钱(只卖白菜价)。

那么高的中国进出口额怎么来的呢? 这很简单,河南的进出口,随富士康而动,是不是富士康很NB,赚很多钱?有那么多进出口额? 秘密在于,这属于来料加工,进口了比如芯片屏幕等部件,每台可能200美元,经过国内加工费的成本,出口价格为220美元,其中200美元是抵消,不创造任何价值,有价值的只有20美元,包括人工费。具体数字以下面的图为准,不影响理解。那么,大家看到了吧,进出口是很多,但是大多数是虚拟的,都是跨国公司供应链上的物流而已;而在中国,变成了进出口额/GDP。这些进出口,除了存在于账面,不产生任何税收和收益。

iPhone6的成本分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以看出中国仅能提供的人工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都不到。

小米手机里面有多少是进口零部件,劳务人工成本占小米手机利润的比例是多少,能不能做一张类似的图表? 能不能把这么多进口零部件生产和研发放在中国?

中国的转型就是要把研发和核心零部件在中国完成,或者去国外把研发和核心零部件厂商买下来,让美国人为中国资本家服务,而组装留给越南人玩。

转型就是iphone零部件也变成是由中国人制造,结合计划生育成功,只有到那时中国人才能不贱。

周小平怎么说美国人领低工资也都不可能帮助解决中国的转型问题。靠意淫来贬低美国人来显示咱中国哥们已经可以取代美日欧不是个办法,那是阿Q行为。

美国人可不贱,他们靠设计/制造iphone为生。

通宝推:墨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那叫高级黑:原来红米竟可一战!
家园 我也准备换华为 Mate 7

现在用的苹果,但不是果粉

家园 上星期在国美、大中都有卖(高配版)

没涨价,没感觉饥饿营销,倒是华为商城要等

家园 不要把 iPhone 6 和以前的iPhone相提并论

也不要盲目崇拜 iPhone,我从 iPhone 3G 一直用到 5,各种脑残设计 iPhone 也没少出过。至于系统,作为果粉也不得不承认 Android 最新版本现在已经在很多方面和 iOS 平分秋色或者各有所长。我不喜欢折腾,所以还是会选择 iOS,但是会考虑入一台 Android 做备机,我看华为的相当不错。

家园 我只是说外形比较好看

当然,如果你觉得只有苹果最好看,那我也无话可说,毕竟这是很主观的看法。

我朋友说我的手机很好,但他还是会选苹果。原因很简单,选国产机掉价。

可能我不打游戏的原因,所以更看中的是信号好,禁摔,耐用,待机时间久这些指标。

我遇到过很多次同行的人手机没信号而只能用我的手机的情况。那些用苹果的朋友只能恨恨的对我说:你的辐射比我们大,呵呵

我并不是想说国产手机有多好华为天下无双,我只是想说国产手机没那么差,华为荣耀6用着还不错。而且这个进步的速度是有点出乎我的预料的,未来可期而已。

家园 我觉得大部分人对转型的理解都太片面了

先说你提到的这个出口创汇问题,其实问题还要更严重,因为国家还对出口补贴。但是本质问题是,这样的经济格局可以让中国人人有工打,有饭吃,而且中国人善于积累,不介意被盘剥(包括跨国公司与国内加富士康等),因此长期下去财富是呈涨势的。

经济转型并不是吃饱撑的,有个洗碗工不打,要去自己开餐馆。一方面是洗碗工朝不保夕,餐馆老板随时可以换人,另一方面餐馆自动化了,减少人力,还是要拿洗碗工开刀。因此,挣多挣少,那大头还是小头还是个次要问题,迫切的问题是吃不吃的上饭的问题,饭还能吃多久的问题。转型在中国目前的意义在于此。

能够有自己的技术,自己开发自己控制产业链,坐上游当然好,但是技术上的优势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达到的。尤其不能以日韩做例子,以为中国可以经济腾飞后自然进入产业上游的老路。日韩的例子有部分中国可以学,比如进出口产业,但是技术部分日韩因为是美国盟国的原因,其中有着很大的技术引进的优越性,甚至直接作为欧美技术市场的小白鼠,而中国面对类似的情况反而更接近于前苏俄国的境遇,比前苏好点有限,技术引进是被封顶的,而且这个顶比日韩要明显的低。

自力更生爬科技树,这个说说可以,在关键技术上集中资源也能有不俗的成果,但是遍地开花则是百年之功,没有那么快的。

但是科技能力是不是经济转型,做上游的唯一途径呢?或者说,是不是在所有产业中全面的主导产品上游是转型的最大利益点呢?我认为这个就是被欧美根据自己优势设计的市场导向与产业布局误导了。这个思路无疑是在控制技术的条件下设计的最有利局面,但是其他的办法就没有了么?

经济转型的目的是什么,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比较日韩,越菲等周边国家一个最大优势是庞大的人口与此而形成的庞大市场,美国自二战后可以全世界扶贫,一个主要支撑点是开放美国国内市场给对象国家,中国的崛起,所谓的出口立国,也主要是受惠于此,就是全世界向美国出口。美国不但有市场,没技术还给技术,只要你自己出人力,出资源其他都好说。美国不开放市场的东欧华约包括前苏等国家,因为没有直接进入美国市场这个渠道,就只好跟在东亚国家后面拎包,这是国际经济产业链的大平台,中国目前的一切战略政策都只能围绕这个运转,否则就下降到前华约的拎包地位。

但是因为中国获得了相同于日韩的美国市场的优越地位,虽然技术上仍然只能做日韩技术的二道贩子,但是庞大的产品线与经年累月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虽然还比不上美国的消费能力,因为人口基数,而且对于个体价位低的产品,这个市场的体能已经很大了。因此中国同样可以利用这个市场达到政治经济上的,尤其是产业链上的为自己获得产业链上游地位谋取利益。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手机虽然从芯片到部件控制在中国以外的跨国公司,但是中国市场可以培育自己的需求,品味,那么市场与设计就可能依赖中国的产业。产品的上游与利润的大头即使在苹果手机这个现成的例子都反映在市场与设计上,也就是苹果公司本身,而不是芯片与部件的研发上,中国的产业完全有可能摆脱被技术的束缚而直接与苹果亚马逊们竞争,前提就是中国的产业有这个认识,而不是对技术的一心追求;二是在市场与消费上具备比苹果们更敏锐更有前瞻性的眼光。

小米的路线是对的,但是仍然局限于县城乡办企业的眼光,小打小闹的结果很容易被中国市场仍然受美国消费趋势严重影响这个条件所毁灭,但是至少小米有定位有理想,虽然幼稚了些。目前来看,另一条路是联想那样的做法,把美国市场放在重点上,虽然从低端从过时产业进入,但是因为抓住了美国市场反而可以连带把中国市场收入囊中。

没有这样的企业占领美国市场,就没有中国市场独立于美国市场那一天的到来。中国有着庞大市场的潜力,有着制造产业的完整链条,完全具备产生苹果那样公司的条件。美国的硅谷有犹太财团的支持,中国的产业也可以有土豪与国家的财力支持,唯一可以解释没有出现苹果那样企业的原因就是人。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不能把公司办到美国去,当然不是像国企那样派几个土豪常驻美国的意思。李彦宏可以在硅谷开百度人工智能分部,就是看到了美国本土人才的重要性。中国工程师可以有千百万,在美国的理工科研实验室里也有成千上万的科学洗碗工,但是能够领导开发出安卓平台(原来一个小公司被谷歌买去)的一个没有,能够领导设计队伍开发出苹果爱疯这样产品的一个没有。因此有些人才必须要从当地找,当地吸收,甚至像丰田日产等那样,从上到下,完全是美国人的班子。

中国经济的转型,关键点不仅在于打破技术的封锁,更重要的是学到市场商业产品等西方经济中的精华,那些不是在哈佛耶鲁留个学就可以学到的,而是要真正加入游戏。一个在美国走马观花的理解,只知道看看机场宾馆的观光团,如何可以依靠这样的人这样的思维占领市场呢。

我认为从事商业立国的人,可以把经济问题与周带鱼那样的政治宣传严格分开,避免混淆视听,把维稳席梦思的思路与大部分土豪对产业的追求对立起来。梦是建立在希望上的,信心却不是建立在现状上。维稳工作的一大缺失是没有把重点放在给大家一个希望上,有希望就有梦,对现状的方周那样的辩论一点意义都没有。

通宝推:acton,墨虎,
家园 实在的说是他们硬件水平不差

整个手机行业的硬件差别都没有什么跨代或者遥不可及的距离,而且厂商之间流传频繁,一两年内质量等赶上并不新鲜。

想不通的是这个软件水平,似乎普遍的硬件厂商的软体水平惨不忍睹,而且认知上更存在错估需求,管理不善的普遍情况。

因此我认为苹果那样的企业把自己与硬件制造分割开的模式是必要的。

家园 可能和华为打击贪污受贿有关
家园 中国转型要解决”人贱伤人“的问题,这才是关键

物以稀为贵,所以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这是其一;

太祖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所以要办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这是其二;

各种文化有优劣高低之分,汉语汉字文字熵9.65比特,不是一种有效的科学逻辑文字,在5000年的历史中没有创建科学技术,已经同洋人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所以华夏民族要改造中国文字,创新汉语拼音,并要掌握英语,这是其三。

只有全民文化素质提高了,人口下降了,转型就算完成了。至于能否造更好的手机之类的具体问题,根本不用操心。水到渠成的意思很明白了。

当然要完成上述任务,要有一个宽松环境,怎样制造这样一个环境,是中国当今领导人的挑战,能不能成功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家园 一些似是而非的分析师写的文章,流毒甚广

在这篇文章中,中国的贡献貌似组装和测试的11美元,其实大谬不然。我做一个粗浅的估算, 供不是本行的读者参考。

1. 组装和测试,11美元,不谈;

2. 辅材,6美元。这个辅材包括什么呢?没有写明,姑且是不重要的包装材料说明书,包装箱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中国的生意;

3. 其他,这里面34.5美元,成本的第二大项,但蹊跷的是也没有列明是什么东西。我的猜测是交流适配器,耳机,喇叭,麦克风, NFC天线, WiFI/BT/5模17频LDS天线,GPS天线等 这些大部分都是中国的生意,假定60%吧,21美元;

4. 非电动部件,18美元,猜测是纯机械部件,比如金属外壳,金属结构件,PCB板等,基本都是中国的生意;

5,6,7,8,9.电源管理,音频,基带等IC,85.5美元,有小部分是在中国流片或在中国封装测试,就算3%价值, 2.6美元中国的生意;

10.连接器,在中国生产的有不少,假定一半吧,6.5美元;

11.摄像头。iPhone5开始不再向富士康和LiteOn采购摄像头了,基本上是LG Innotech和Sony,Sharp的生意。暂时不算。MAC, iPad上还是大把生意;

12.电池包6美元,国内德赛和欣旺达有一定份额,姑且算10%的生意吧,0.6美元;

13. 显示屏和触屏。 这一代iPhone确实较少国内的机会,LG和JDI得到主要份额。

好,我们把中国得到的主要生意加起来,11+6+21+18+2.6+6.5+0.6=65.7美元。

也就是生产一部iPhone6+, 中国得到的生意实际上是65.7美元,而不是简单的11美元,多出五倍。

这个是中国的直接生意,因为即使是高通的芯片,JDI的屏幕他们要到中国完成组装,需要运输进来,富士康的价格是运到指定仓库的价格,其中还有物流费用,报关费用,技术支持的费用,照我的估计,还要支付1~2%的成本。

通宝推:林风清逸,NoName,
家园 在中国的人工费在那些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中应该计算进去了。

按照5%的人工费用计算,你为什么自说自话变成10%?

5%的人工费用中被富士康又拿去50%,中国人的人工费用只有2.5%了。

零部件主要都是在外国生产,包括iphone手机的外壳都是在台湾制造,中国一直提供5%的人工组装劳务费,其中的一半又被人家拿去。

什么物流啊等等,那张图不是讲清楚了是其它吗?

中国的”人贱“一直是个问题,装鸵鸟回避是没有意义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