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在兔吧发了个帖子,顺便也发这里。文革的一点牢骚 -- ANS
摘录:
印度乞丐总是笑眯眯,我猜想很可能与挥之不去的种姓制度有关系...由于对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命运抱持与生俱来的宿命感,所以少抱怨,也少不平。...而在一个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愤恨也会很小....笑眯眯的印度乞丐不愤恨,他们安天知命,可以通过精神性的诉求来安慰人生的不公。相比之下,仇富者的愤恨情绪尽管正当,但因为纠结了太多的怨气和嫉妒,最终将吞噬每一个体的灵魂
===============================================
@JY粉碎机 :南方周末的言论越来越恶心了。
@kibaico 叫我们都当顺民,不要对现实抱怨吗?
@跑得很快 :什么毛主义啊之类的最讨厌了,喊什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口号,比较起来,我们精英还是更喜欢种姓制度,宗教也行,反正让那些P民堕落,才能显示我们精英的高贵。
@pangzishaokao: “而在一个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中,愤恨也会很小”接下来我们是要向印度学习森严的等级制度吗?
@hemhem 乞丐凭什么应该觉得满足?像印度这样最后高兴的还不是贵族和资本家。中国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那么多自称知识分子在这种报纸上为既得利益阶层讲话,为什么妓者的职业操守不值分文。
@mk0010553312 :人家的意思是:"中国的死穷鬼就该学印度的贱民安贫若素,不要天天想着怎麽赚钱,不要想着天天向上爬,看到南都后台的大老板不要仇富,应该学习贱民对待婆罗门的态度天天摸拜。"
@de9000:要是印度真满足,会有遍布全国的游击队和根据地?
@识小白:南方系最近连底裤都不要了
@刘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笑咪咪你妹的,一群SB想忽悠穷人做顺民,认命?
@人淡如茶123 :南方系号召广大P民,做P民要做的有职业道德,要听命于天,那才是好的P民。
@泽中之蠡 :JY们最怕的就是中国P民不安分。
他们可能会说人民币没有价值,马克思都不会承认,中国得不到大多数国家承认,该怎么生存、不正常、非法、不是一个国家、需要依靠苏联等等,但说这些没有意义,当时中国需要的就是忍耐和坚持,不是他们的什么锦囊妙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干部工人,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只是少数人,干部工人,却有很多,每个家庭平均有四五个孩子,当时的中国需要那么多干部,那么多工人么?干部工人垄断了城市,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没有进城向上流动的希望,还要养那么多城里人,这样的社会,连封建时代都不如,因为封建时代,农家的孩子还有科举的机会。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是表达农村青年人的苦闷,和幻想,与伤痕文学代表的城市知青的怨恨,以及《棋王》代表的中立,超脱,是八十年代,三种主要文学方向。
这三种文学,刚好说明文学有阶级性,有境界性。
作为农村人,对《平凡的世界》产生共鸣,对《棋王》特别欣赏,对伤痕文学却不自觉的排斥。
苏联的官僚等级制度,是最糟糕的制度,连中国封建社会都不如,当革命者,城里人的新一代大量开始进入社会,这个制度就是最反动的制度,因为,连城乡基本的流动通道也没有。
最严重的社会垄断,特别严重的派系纷争,极端严酷的国际环境,就是文革前中国的三大现实,那才是国家社会到了崩溃的边缘。
文革之后,这三大问题都得到了基本解决,因此,文革是成功的,不是造成崩溃的危机,而是从根本上缓解了危机。
任何社会,只要缺少流动性,形成社会垄断,就会危机重重,文革前夕的社会,是最严重的社会垄断,仅凭这一条,文革就是正义的。
随便翻翻历史,就会明白文革是怎么回事,故意将文革说的云山雾罩,不过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知识与劳动脱离,背离,甚至对立,那么知识必然就成了欺压剥削的工具。
中国知识分子根本的问题,就是知识与劳动脱离,背离,对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要么是寄生虫,要么是欺压剥削的帮凶。
知识与劳动结合,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是根治中国知识分子弊病的唯一疗法。
也想到某些人会挑起武斗,不信你去看看十六条。
所以你说的下面这段不成立。
也想到某些人会挑起武斗,不信你去看看十六条。
所以你说的下面这段不成立。
只好打空格了,不知道是毛泽东是限定词,还是走资派是限定词?或者群众是?呵呵。
不过你注意啊,我说的话很严谨的,请你仔细看:
我说的是他治国,不是说他的革命。中国人其实麻木几百年了,但是经过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等,早就觉醒了,也该觉醒了,用行动实现翻身和毛有很大关系,但思想觉醒和毛没有很大关系。我一直批判的是他的治国无能和愚昧,而且也不是全部否定。你的回复实在答非所问,有些莫名其妙,不值得我费力反驳。
请问层主在网上见过的那四个人网络昵称是什么?或者发个他们文章的链接也行,谢谢了。
哪里有限定词?
说标题有限定词,然后又再发了一次就好了。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就比孟二的“社稷次之”说得透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