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中医西医的讨论 -- 比的原理
一个具有“起码的知识和逻辑”的人,丧失了应有的礼貌了么?
随手一翻你的家园,呵呵啦。
还是那句话,大过年的,好好说话好好讨论问题。大量事实证明跟我玩横的只能自取其辱。
这个问题,我问过中医,没有回答
通用名称: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商品名称:格列卫(Glivec)
英文名称:Imatinib Mesylate Capsules
【成份】
该品活性成份为甲磺酸伊马替尼。
化学名称:4-[(4-甲基-1-哌嗪)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胺甲磺酸盐
分子式:C29H31N7O. CH4SO3
分子量:589.7
【适应症】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
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成人患者。
原理
伊马替尼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腺苷(ATP)与胸苷激酶(TK)受体如KIT的结合位点,阻滞TK磷酸化,从而抑制信号传导,并可抑制与激酶活性相关的KIT突变(引起KIT受体活化)和野生型的KIT。其作用靶位主要有3种:Abelson(ABL)蛋白、KIT蛋白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伊马替尼可通过功能获得性KIT突变引起不依赖干细胞因子的激活作用来减少来自GIST的细胞系(GIST882)的激酶磷酸化,当浓度达到1umol/L时,可完全抑制激酶磷酸化。
2001年5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03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
2万多一盒啊,科技工作者努力吧,把这个做成白菜价吧。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关键在于c-kit基因功能获得性的突变(gain-of-function mutation)以及由此导致的KIT蛋 白的异常活化。c-kit基因的蛋白产物KIT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其异常活化导致连续不受抑制的瀑布式级联反应。引起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
胃肠道间质瘤(GIST)被普遍认为具有潜在恶性,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主要手段。然而复发、转移或无法切除的GIST对传统的放、化疗不敏感。据报道有效率不足5%。有远处转移GIST病人中位生存时间约20个月,有局部复发者则为9-12月。直至2001年首例GIST病人应用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获得成功后,格列卫对GIST的治疗效果才在世界范围的临床应用中得到证实。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如何起作用的?
格列卫的治疗靶点包括BCR-ABL融合蛋白、跨膜受体KIT及血小板衍生生长 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等。KIT是一145 ku的跨膜糖蛋白,是位于4ql1~12原癌基因c-kit的产物,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正常KIT的激活途径需与配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细胞膜外结合,并形成二聚体,从而磷酸化而激活,其生理作用在于刺激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存活能力。格列卫通过发挥ATP结合的竞争性拮抗剂的作用,阻止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异常激活的KIT将磷酸基团从ATP上转移过来,从而中断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增殖。
PDGFRA基因位于4q12,其结构和组成与c-kit基因相似,且位置邻近,故可能源于同一祖系基因。该基因的编码产物PDGFRA也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作用与KIT类似。近来研究显示,在35%未发现c-kit基因突变的GIST中存在PDGFRA基因突变。目前研究发现c-kit基因突变和PDGFRA基因突变在GIST中很少同时出现,具有排他性。由于PDGFRA基因与c-kit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很相似,因此PDGFRA基因突变在KIT阴性的GIST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替代c-kit基因突变的作用。PDGFRA也是格列卫的治疗靶点,因此这就能解释为何部分无c-kit基因突变的GIST仍对该药显示出良好疗效效。
=========================================
能看懂的话,有空帮我整理一下这个格列卫的原理,太多字母了。
就是乳糖分解酶啦。这是正宗品牌货在美国超市常见的包装盒。其他公司也做,不能用这个名字,但一般都和它放在一起,便宜不少。不过个人经验Lactaid的效果最好,喝普通牛奶前吃一粒(千万别嚼),很解决问题。大家肯定见过,也许因为上面是冰淇淋图片而忽略了。美国冰淇淋用牛奶的多,乳糖不少,Lactaid恰是解馋妙药。
(我一直纳闷这些公司咋不进占中国市场)
对于缺乏起码知识和逻辑的人来说,使用知识和逻辑就是冒犯。我不觉得你有资格谈医学知识和逻辑,我不想搭理你,也没跟你说话,你跑我这里玩什么横的?呵呵。
自取其辱,现在这话用你身上正合适。
本人大肠癌扩散,拒绝了第二轮化疗,正在看中医。
腹腔内有淋巴结长大,挤压小肠造成食物下行缓慢,且严重影响睡觉(平卧时堵得更厉害)。问西医说没办法,只能等到完全堵住后,在堵塞段前后各安一条管子,一个把最前边堵塞地点以上的东西放出体外,另一个则用来灌饲养液。(NND,这是神马主意?) 再问其他西医,说有最先进的手术,可以从胃到堵塞段之后接一根管子,不用引出体外。(不过要是堵塞点离胃很远、离大肠近,那就糟了。)
幸好中医还有信心,说淋巴结可以缩小。目前靠针灸和中药,慢慢开始有些效果。
目前西医都不敢切除和小肠搅在一起的淋巴结,也没有让其收缩的药物。
更有意思的是同在中医处看病的一个白人姑娘,是胸水,先看西医用激素治疗无效,就只好抽水。但后来发现心包内也开始积水,说要切开引流。姑娘的母亲不干,来找中医。结果针灸和中药止住了胸水。
不要以为中国人多半信中医。在下国内有个亲戚得了腹水,看的西医,也是定期去抽水。
不管中医西医,庸医总是有,也许看中医更容易碰上。只能小心观察判断。
西医的确比较机械,都是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法子。碰到太过复杂的东西,譬如肠子周围的淋巴结,虽然看的着,解剖也清楚,还是没招。至于解剖解释不了的东西,譬如胸水或腹水,那就更是没招了。
中、西医的水平都因人而异,但中医更严重,可能和西医的技术比较规范有关。我也不喜欢中医那套阴阳五行的陈旧词藻,他们确实应该根据现代知识更新一番。可是,像我这样病到临头、没别的出路,也就顾不得了。管他是不是聚而为形,散而为气,管用最要紧。
许多印度仿制药的原药都来自中国,葛兰素的拉米夫定的原料药就购自苏州一家中国公司。
1688.com上一家颇为靠谱的原料药供应商的价格是一公斤2400元。http://lyghaiheng.1688.com/?spm=0.0.0.0.YqrNIu,可以压制25000片。每片原料价格是8分钱。
现在卖高价的是官药医一条龙压榨老百姓的结果。
全球制药50强2010年排名表(中文名): 公司最畅销药物 2010年排名(2009) 国家 公司 2010 年全球销售额(亿美元) 较 2009 年变化率(%) R&D费用(亿美元) 商品名 通用名 销售额(亿美元)适应症或用 途 Lipitor 立普妥 Atorvastatin 阿伐他汀 107高血脂症 Enbrel 依那西普 etanercept 可溶性TNFa受体融合蛋白 3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1(1) 美国 Pfizer(辉瑞) 585 28.9 94.13 Lyrica pregabalin 普瑞巴林 31抗癫痫药 Diovan/Co-Diovan 代文 valsartan 缬沙坦 61 高血压 Gleevec/Glivec 格列卫 imatinib-mesylate 依麦替尼布 43慢性髓样白血病 2(3) 瑞士 Novartis(诺华) 420 9.2 71 Lucentis ranibizumab 雷珠单抗 15老年黄斑变性 Lantus 来得时 Insulin glargine 甘精胰岛素(长效型) 471型糖尿病 Lovenox enoxaparin 依诺肝素 37防血栓形成 3(2) 法国 Sanofi-Ave ntis(赛诺菲-安万特) 403 -4.1 51.47 Taxotere 泰索帝 docetaxel 多西他赛 28肿瘤 Singulair 顺尔宁 montelukast 孟鲁司特 50哮喘
我敢肯定仿制药公司都会对这个四十亿美元的市场流口水的。法律允许仿制药公司提前完成研发的工作,所以一旦药品专利过期,仿制药公司就能完成所有的行政工作。 我预计在专利过期后六个月之内,你就能够买到仿制药。(我觉得所有的延迟都是由于食品药品管理局造成的。这是我自己的偏见。我曾经跟经济发展局打过交道,我只能说关于工作效率,政府总是有他们自己的说法。在他们看来,没什么事是紧急的。)
诺华制药在格列卫上有好几个专利,但是主要的专利会在2015到期(从原本的2013年延期过来的。题外话,万恶的制药公司总是想尽各种办法延长专利榨取病人的血汗)。格列卫被划为一种“罕见药”,意思是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口会从这种药里面获益,因此专利应该偏向那些能够发明新的”罕见药“的公司。
不是,格列卫的专利还没到期呢,在这个上面国内的各个层面在他们面前还都算弱势群体。
大道理谁都会说,但是有具体的研究数据去支持吗?
心情郁结的人很多,但是又有多少比例的人得了癌症呢?
巨额成本的原因很多:
1,国外人力资源价格高,甚至志愿者都要给钱;
2,资金使用可能有黑幕;
3,冗长的研究审核过程。
所以专利期期间价格高的可怕,但是像老印那样直接盗版也够奇葩,幸好多半是在本土卖,要是大规模进入欧美市场不就热闹了。
印度的仿制药始作俑者为“兰博西实验室公司”,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以仿制瑞士罗氏公司的镇静剂“苯甲二氮”发家,迅速成为印度头号制药公司。
而印度政府于1970年颁布新的《专利法》,为仿制药大开绿灯。通过美国FDA审批的药物,最快仅3个月后就能在印度看到仿制药。
直到1995年印度加入WTO,为了与“国际接轨”而修改了《专利法》,但也只是对1995年以后开发的新药提供专利保护。同时,印度政府还会行使“专利强制许可”特权,生产仍在专利保护期内的原研药。
比如,印度专利局就向Natco公司签发“强制许可”,以生产德国拜耳公司的肝癌药物“多吉美”的仿制药,其理由是“拜耳药物太贵,普通民众消费不起”。
但是,在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邵蓉看来,印度的做法并不值得借鉴。我国加入WTO后,同时也加入了国际知识产权相关公约,而印度没有加入。虽然各国专利法中都有“强制许可”条款,但很少有国家像印度那样肆无忌惮的使用。
所以,我国药企在原研药专利保护期内可以开展有针对的研究、仿制,但申请注册、上市销售一天也不能提前。
上阵父子兵的感觉,原子弹都可以传帮带,仿制药算啥事
另外,印度仿制药不算盗版,而是符合世贸STRIP条款的。
这个除了官药医勾结没有任何解释。
根本没什么研发成本,还要卖高价,真是太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