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架空战史:假如五次反围剿胜利,中国革命该往何处去? -- silencsrv
34年6月的五次反围剿对国共两党都是十分重要的节点:
国民党方面:吸取了前四次围剿失利的经验教训,常凯申校长做足了功课,调集部队多达100万,出动了空军,聘请了德国军事顾问,还改变战术,不再冒进轻敌深入苏区,而是采取堡垒战术+焦土政策,步步为营压缩苏区面积,摧毁苏区经济基础,一步步困死红军。
共产党方面:新上任的红军顾问李德将军,把一只游击习气浓厚的红军初步整编成了一只正规军,尝试着与国民党军打正规战,搞短促突击+以堡垒对堡垒战术,试图打破国民党军封锁。结果也可想而知,34年广昌战役后,中央苏区除了瑞金还在红军控制下,其他地区已经无地可守,战略转移成了唯一选择。
这里给大家出个命题:假如五次反围剿胜利了,红军击退了国民党军攻势,那中国革命会是何种态势?长征会不会发生?没有了红军的合作,张学良、杨虎城会不会发动西安事变?或者说西安事变的走向会是如何?
这里有两点需要澄清:
其一,李德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李德本人指挥能力不高,有脱离实际的地方是事实,但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全部责任不能完全由他承担。实际上在长征后李德就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这点难能可贵;
其二,和49年国民党败退大陆一样,34年反围剿失败不单纯是军事上失败,政治上和经济上失败一样不能回避。有资料提到从31年到34年,中共在苏区居然连续进行了三次土改,一次比一次激进,上一轮被划为贫农分到田地的人,下一次就可能被划为富农,成为土改对象。结果农民当中不安心生产、吃光用光的心理十分普遍,甚至国民党军一来,这批江西老表也跟着上山躲起来,既不和国民党合作,也不和共产党合作。这样的情况下红军想在根据地获得给养确实越来越难了。
只要没有毛主席,他们一定输。
只要让小宗派头子博古所依赖的“军事砖家”李德来指挥,终必有败,败而后逃,然后就回到历史的正确轨道上了……
说不定面子更下不来就不请毛主席回来了,或不请毛主席跟着长征了,嘿嘿
打“游击”就叫“习气”???
。。。现在的孩子们都怎么啦?
首先,毛派彻底失势,李德们估计就要再次打起占领城市的主意。然后,自行脑补。。。。。。
其次,红军势大,各路军阀小算盘打起。两广军阀恐怕就不会那么客气地搞什么礼送出境了。也许也要加入围剿红军的行列了。
没有战略上的突破困境,只是一味地与强大的敌人硬扛,胜了第五次,第六次损失会更大,还能不能具有进行长征的能力?
中日矛盾是主要矛盾,没有这个矛盾,是不会有中共的脱颖而出,
中共的兴起是各个苏区的星星之火,在抗日战争中呈燎原之势
你要讲五次围剿李德有没有可能胜利哪怕一丁点儿胜利的可能...才能假如一下...
其实你要讲的是没有老人家的指挥...中国革命能不能成功...
俺想的是...五次围剿失败后的长征是被逼出来的是被动的也是最好的决定...这个决定避免了主力红军被击溃...遵义会议又一次避免了被击溃...这两个决定说明了党内对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认识逐步提高了...
如果五次反围剿胜利...中国革命还是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前去...因为中共这些人还在...即使第六次或某个时候红军失败...无非是老人家和战友们总结经验教训聚拢红军再上“井冈山”...
胜利或失败都会给与参与者认识上的提高...
然后老毛带着南方六省的残余红军参加抗日,照样搞出一个新中国。
如果,常揩身换时间用的空间小了,当然还有日本的野心,总之如果敌占区的空间不够大,发展根据地的困难就大了,游击也需要空间,不然游击不起来,日本的野心和国军的无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给共军游击提供了空间,所以,日本的野心和国军的无能都帮了共军的忙
当然了,常揩身的围剿也帮助确定了毛主席的领袖地位
得看是谁指挥打赢的,他只是问如果打赢会咋样,没说是咋打赢的
“第五次围剿能不能打破?”太祖早就作过分析,选集里都有。
上策是在围剿的铁桶阵刚开始布设的时候,联合福建的十九路军.....那可就不得了了,“赤匪”获得两个省的大部,并得到出海口,可以直通苏联...
中策是在十九路军失败后,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引江西之敌入湖南消灭,那就是加强版的长征,红军可能实现战略转移,但新根据地会比陕北富裕,保存的兵力也更多。
当然前提都是太祖指挥,这个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博古本人是赶鸭子上架的临时中央负责人,他的地位根本就没有党大会批准过(这期间也没有开过大会,没有和博古的错误倾向及时斗争是周公的大错);李德也不是真正的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也是博古临时抓丁来干这个的。
只是,这么来看凯申很可能会提前下课.....局势将混沌的无法预料
完全是博古盲从的结果。后来李德逐渐认识到毛泽东的一套行之有效,在延安讲授军事课程时引用了不少他曾经反对过的战例。这人不是不可救药的木头脑袋,只不过错误的时间被推到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