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德国汽车从神话到笑话 -- 龙眼
主机厂只做适配和集成
就是开车时是一种状态,而检测时自动调整成另一种状态以减少排放,这种机理可以应用于任何汽车和发动机类型,所以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排察。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所有汽车,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其尾气检测的方法都要进行重大完善,甚至彻底改变。因为全世界汽车发动机的工程师都被大众的这种作弊思路开了脑洞,如果测试手段不亡羊补牢,谁知道过去和将来谁还会把这种作弊思路应用到什么车型和发动机类型呢?
所以,必须由原地静止空转的测试状态,改为模拟驾驶状态,甚至是完全路驾状态,由政府方面安装临时车载的检测设备进行实时跟踪检测。当然了,检测标准要根据路面状况适当降低,允许一定条件下的超标容差,否则大家就都只能赶马车上路了。
总之,没那么简单。
纯粹的电动车因为老要充电没人爱开。我们单位就是先用的电动车,因为要经常外出做现场勘察,要跑很多地方,累加路程很长,所以时常发生因为没电(大概跑200公里)而抛锚的情况,然后只好再叫烧汽油的卡车去拖回来,又耽误工作,又有危险,谁都不爱开,开起来也是胆颤心惊。后来改用汽电混动车了,情况才好转。但汽电混动车的工作状态和状态切换更加多样而复杂,何时在烧油,何时在用电,何时在又烧油又充电,都是电脑在根据当时情况自动调整,而这次的大众作弊事件给人开了脑洞,如果在检测方面还停留在原地空转,实验室,或任何非正常的驾驶状态,恐怕很难杜绝类似的作弊手段再次得逞。
看看打死奥拓减配策略在国内合资厂的普及程度就知道,还有好鸟么?
我觉得这不是某个主机厂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在全球化挤压下的劣币驱逐良币,活着的主机厂不同程度上都在劣化,所以我才说大众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用了SCR技術的柴油車不是噴尿, 是噴尿素. 加尿素在加油站己有得加了, 商業上有個名字叫ADBLUE, 用量和用油量成正比, 尿素缸和油缸的尺寸也是相同比例的, 每次加油同時加尿素.不用到修車廠填充那么誇張的
更重要是出事的車形跟本不是用SCR技術減排的. SCR技術用起來要加尿素, 較不方便, 原理是用尿素噴到尾氣中, 中和NOx, 优點在油粍和動的的副作用極低, 跟本沒有作弊的必要, 常見於大功訊柴油車, 如重卡. 大眾作弊的是用EGR技術的, 原理是把富含二氧化碳的癈氣混入進氣中, 降低發動機温度, 減少NOx排放. 从原理就能看出來EGR對動力会有明顯影响, 从而增加用油.
太快了吧?感觉不是真的。至少理解上有误会。
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事说事,有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总是别有用心地泛政治化,否则损害的最终将是美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德国不是小日本,不是只靠几十年欺凌周边弱小国家而短促暴发又很快被打回原形的倭奴。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连两次世界大战都打不垮,何况一个大众作弊事件呢?更重要的是,与小日本不同,德国是标准的陆地国家,而不是海洋国家,因此必然最终要回归到陆权国家的怀抱,与她们结成同盟而共同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所以美国这个海权国家就面临朋友越来越少的局面,而如果美国不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陆权国家群体的需求,却总是扮演'你不听话我就扔石头捣乱'的角色,那么早晚会被大多数的陆地大国所唾弃,这些陆地大国都有过自己的辉煌历史和自豪文化,其自尊心都是很强的,不愿意受制于人太久,这一点是唯利是图的倭奴所不具备的。
龙眼周围有很多从欧洲大陆各国移民来(或父辈祖辈是欧陆移民)的同事,管理层和客户,他们有很多人都愿意买欧洲车,而不愿意买美国车,这不仅仅是一个性能和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从他们的文化骨髓中是看不起美国的汽车文化的。这次的大众作弊事件必然对这些欧陆人和他们的后裔造成文化重创,比如龙眼昨天就和一个同事探讨大众事件,而他自己就承认开的正是大众车,然后就是久久的无奈、叹息和沉默。
但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如此,在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时,你是选择屈服和受制于人而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里?还是选择因应挑战、知耻后勇、奋发图强,以更先进的物质和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德国从来不缺乏有聪明才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市场和时间,相信总能拿出各种更加优秀的发动机技术,并将其产品化和产业化,现在德国的公司只是处于产品转型的最困难阶段,需要时间缓冲,而美国在此时间出手,如果按正常发展,恐怕是火烧连营,德国公司的损失必然是惨重的,但如果中、俄和其他大陆国家在将来必要时候施以援手,在资金、市场和资源方面给德国一定的支持和优惠,帮其度过转型,那么中、德、俄三国和其他欧陆国家的经济联盟体系将逐步以一路一带战略、亚投行成立、中东难民事件、大众柴油车事件为契机而逐步形成,并将会取代,至少是平行于美国统治世界的经济帝国体系,逐渐的,一个全新的亚欧联盟将会逐步形成。
所谓"新四军就在沙家浜,那一颗大树好乘凉",德国人如果还有点骨气,而中国领导人、俄国和其他欧陆国家的领导人如果还有些智慧,应该把这起事件由坏事变成好事。说白了,以汽车为交通的主导模式,这本事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那么亚欧国家如果能搞得更好就搞得更好,但哪怕暂时搞出点问题,大不了再去大力发展其他替代性的交通模式:最远用飞机,中远用高铁,中程开混动和电动,近程骑单车和骑三轮,没什么大不了的。有高铁在,早完把整个亚欧大陆全都连成一体,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把中、德、俄三个国家的智慧、资金和资源紧密团结在一起,哪怕是再大的困难,哪怕是天塌地陷,太阳爆炸,也能战胜。没什么大不了的。
看来美帝没有完全冤枉大众
这两个国家就不可能与中国有很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不能算是独立国家。想一想这些半独立国家有了点钱就想入常,是很可笑的。
首先,德国车的神话是啥?你不能自己立个“德国车从来不会通不过尾气检测”的神话来批。
其次,笑话是啥?这次大众的柴油机排放问题,它就是个丑闻而已,我觉得无所谓笑话。德国车除了大众,还有奔驰、还有宝马,现在据说那俩也有问题。但是柴油机之外,德国车还有汽油机,有混动,有纯电,都经营地好好的。
德国车的地位是靠产品做出来的。他们并不是没有瑕疵,也不是全面胜过其他车。但他们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奔驰S级的豪华,比如宝马3系的运动。德国车是以这些特色为卖点,并且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
类似这次事件的情况,早在1998年就在美国发生过。当时EPA起诉了包括康明斯、沃尔沃在内的几乎所有美国市场上的主要柴油机制造商。当时的柴油机也是使用类似的手段通过了EPA的测试,但真正的排放是规定量的3倍。最后的结果是柴油机厂商和EPA达成和解,支付共计10亿美元,其中包括8000多万美元的罚款。
所以还是就事论事比较好。阴谋论也许有一点,毕竟时间点有点巧。但也能是巧合呢,EPA跟大众从2014年就开始搞这事儿,谈不拢就爆了呗。咱不能说从2014年就是有预谋的整大众吧。
在其“Prohibit Acts”一节中规定
这也是1998年那帮柴油机制造商以及这次大众难逃一劫的法律依据。
一个“should know”把装傻的路都堵死了。
当然市场还有玩文字游戏的第三方厂商。比如有些小改装供应商通过修改发动机控制软件以增加排放为代价把功率提高油耗降低。他们在产品说明上特意指出是供“off road”使用,以此来耍赖皮(off road和on road产品适用的排放法规和标准不一样)。这也就是米国政府不想弄这些小土豆,否则分分钟赶尽杀绝。无非是整治厂商还是整治车主的问题。不过以政府衙门的效率,一个个追究小土豆可能收益太低甚至要赔本。这次大众撞到枪口上,就变成大肥肉了。
机器标定和控制绝对是自己搞的。那是核心的东西之一。
我最近正打算买车,听说沃尔沃有一批中国大陆组装的新车即将在美国上市,我盯上了。不知会不会因此导致降价?那就赚了。就怕闹大了,不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