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求助】家里teenage女儿成长琐事烦心 -- 三十而立
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3;铢钱:4。你,乐善:4;铢钱:-28。本帖花:3
我们都是从自己的经历走出来的,其实能出现在西西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还拥有学习和开拓眼界,提高和改进自己的认知和行动的,因为自己有反思,所以可以愿意倾听别人并调整自己的不足。
但用这些去要求父母双亲,很难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已经定型。对外人的沟通也许还有机会改变,但是在和自己孩子的对话里,要怎么让他们放下身段接受认可孩子的想法?
也许这就是同时代的意思吧
我父亲无法说服我按照他的安排做事情反而听了我的话,我妈妈被说服后,我爸也会对我说你父亲常说的那三句话,一样一样的,尤其是那句“你的书都白念了”,我爸的说法是_“书都念到狗肚子里了”:),曾经因为他这样的说话方式痛苦无语,所以我现在说话绝对是思考再三无论是对谁绝对不伤人,因为自己被伤透了。
但是他就是觉得这样对我说话才会有教育指导的效果,那就没有办法愉快的交谈了,对吧?
俺想明白这个理都40多了,头发都白了,所以汗颜啊。
这算做是正面的评价吧。
但心里最不平衡时是我青春期15.6岁时,那时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于父亲一直以来的挫折教育和挖苦讽刺式的说话方式痛苦不已。女孩子青春期本就情绪不稳,再加上家里有些变故,弄得父亲性格愈加固执尖锐,自己心理和现实的压力都很大,走绝路也是数次想过,甚至几近动手。
走出来后才发现自己的性格因为这样的经历有不少硬伤,十多年的修炼调整也是自我意识的保护。
我也不是记仇,也知道他本意是为我好,只是我已经听过的话和划下的伤告诉自己希望能减少负能量的影响,所以只能做此选择,与我,与他都比较好。
毕竟我们父女的互动和解甲描述的差不多,只是时间要更短一点,无论什么话题,相处超过一日他必把喉咙喊到破嗓,而我无话能说。这样的相处没法愉快。
这也不是仅仅在这个generation出现的问题,
这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的几位老外同事都表明过不能和父母同住超过一周。
无论做父母的在你眼中是怎样的形象,他们只是be parenting.
所以我意识到,不管我怎么做,将来在我和我的子女中也可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
所以,坦然接受吧。
农村老人不容易,一直呆在熟悉的环境还好,一旦到了新环境(和子女住在一起,到了大城市,或者国外),就唯恐周围的人看不起,老想做点什么给周围的人看(其实根本没人看他们)。而农村老人自己往往没有什么资源,想显摆显摆的话,只能拿自己的子女做筏子。而这其中,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显示父道尊严、要求子女听话、在你的同学朋友面前把子女数落得一钱不值以证明自己教子有方(子女小时候越不成器,越能显示他们的能力;而且在外人面前数落子女是“谦虚”,“谦虚”是一种美德)
父母提物质上的要求不可怕,就怕他们的要求形而上:那就是“听话”,而“听话”的意思是你的一切都由他支配(包括尊严:当他在外人面前,从你穿开裆裤起,把你数落得一钱不值的时候,你必须虚心听着----谦虚点,那是父母为你好)。这其实就是您说的不停地提出要求。
他们的眼里只有“老的”和“小的”,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我吃得盐比你吃的米多”,“老的都是为了小的好”,“不管你你能长这么大吗”,“我不是想让你更好吗”,“老的无过天无过(如果他做砸了)”。
但是我们这代中国人可能尤其明显,我们和父辈在很多基本观点上是截然不同的。譬如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我想我们这代人多少都看过一些洋人或有一定洋思想的中国人写的育儿经,并且或多或少受了其影响。但我们的父辈受这种思想影响应该是很少的,更根本的区别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从来都没系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代际问题,如这里回复的河友所说,小时候接触的环境会对成年后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也算是一种经验吧。我父亲与他的父亲,我的祖父之间的感情是非常淡的,甚至祖父去世之后,我父亲仍然可以说余恨未消,我想我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根据我父亲的回忆,我祖父脾气暴躁,主要以肢体语言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并且从不把他当回事。有意思的是我的回忆完全不同,我的记忆里祖父是个慈祥而有些孩子气的老人,愿意跟孩子一起玩,而且很随和。不过我相信我父亲的回忆是真的,我父亲对待我与对待旁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祖父无疑对他伤害很深。
许是接受了祖父的教训,我父亲从不对我使用暴力,我这个年龄的男孩成长中没挨过打的,大概也是少数。但是祖父对他的影响更多的还是负面,我的姑姑,我父亲的姐姐们,都曾经批评我父亲不敢担责,不够大气,而如我的回帖,我认为我父亲最大的缺点是不讲理。我怀疑这是在暴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通病,我妻子不喜欢通过沟通说服达成共识,而惯用各种控制手段以达到目的,并且极不乐于承担责任。这和我父亲很像,她和我的教育背景很相似,但她的成长环境是很不友善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问题,我当然不敢说我是一个完全称职的父亲。但我想我应该是比我父亲更称职的父亲,至少我和孩子的沟通目前看没有问题,这也是在父辈的基础上更加迈进的一步吧。
我猜听过父母说类似话的在河里应该不止我们两个。
说点丧气的,我不觉得我父亲这么说是说话方式的问题。我曾经根据“打是亲骂是爱”的思路来寻找我父亲这么说话的原因,并试图把这句话“翻译”成我心理上较为能够接受的格式。但是我遗憾的发现,我父亲说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涵义,他所要表达就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其潜台词大概是“(你读了这么多书,怎么连要顺从我这么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呢?)你的书都白念了!”。
问题是这个“基本道理”在我看来根本就没有道理,这大概就是代沟吧。
在一个帖子里面出现了处于两个极端的父母。一头是各种混,没要求。一头是控制狂。
遇到哪种都是人生的不幸,做子女的自救自保才是第一。
对混那端的就不说了。改造过程需要整个价值观重建,不可能。
对控制狂这头,则希望只是表象。如果你可以判断只有自己才是这种欲望的受害者,并且他没有自省的能力的话。
他调门起的太高可能是以前的习惯所致。不管大事小事,吼一吼就好了。小孩子被吼之后短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那是以暴力或小孩的无知为前提的威慑。孩子长大之后已无力压制但是习惯已经养成。音量上至极限后开始在内容上做功夫。到后来就是个执念了。一个吼叫进程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开始,而一旦开始就是全身心的进入直到筋疲力尽。帮助他意识到自己这个习惯的存在可能是改变的第一步。遇到文化基础差的,这个就很困难。
这不是农村特有的问题,我自己是城市家庭出身,而且我家庭条件相对我父亲的社交圈而言不算差。另外如前面回复,我认为我父亲是个一般水平的父亲,他并不是所谓控制狂,他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一些控制手段来对付我,但是他不会不停升级控制手段直到我屈服为止。他有些小虚荣,我给他买了东西他会在亲朋那里炫耀,有时也会主动要一些,但远在我的承受能力之内。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确实觉得我父亲相对而言绝不是一个差劲的父亲。
但问题是就这样普通的父亲,仍然对我造成了一些心理伤害。是我太脆弱吗?是我太凉薄吗?是我无理取闹自讨苦吃吗?这些问题我都扪心自问过,我最终无法做出肯定回答。如果我的感觉不错的话,那么父亲和我父亲一样普通甚至在普通以下的其他人的感觉也就可以推想了,所以我说,我觉得这是个具有相当普遍性的问题。
我说调门起得高,并不是说音量,改用政治术语描述,是纲上得太高。无论什么鸡毛蒜皮的小矛盾,一旦爆发,立刻就是忤逆不孝的大帽子扣过来,语言上将我彻底否定。我觉得这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认识差异,他的确觉得我不顺从他,就是忤逆不孝,而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是一无是处的。当然,我父亲也能意识到他这个认识和现实是不那么吻合的,所以他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从而如我所说,他是个普通的父亲,我猜想我这一代的父辈很多人都有类似的认知和心理活动。
我已经成家立业,父亲也已经步入晚年,父亲对于我的这些伤害都已经是故事了。就算现在再爆发这样的争吵,我当然还会难过,但我相信已经不可能对我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了。我真正要避免的,是他的健康问题,负面情绪会影响老人的健康,如何平衡他见不到我的想念和见到我可能产生的不快是我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可惜我没有什么两全的好办法。
老王的父母来国外探亲,我买了点东西周末去探望,父亲跟着去。
车开出小区,向右一拐,父亲就发飚了:“走错了,往左拐”;我迟疑的功夫,父亲就开始发脾气,“你就不能听人家的吗!”---这个时候解释是没用的:他不会听我解释,也不会告诉我他为什么让我往左拐。
- 好好好,不就是绕点路吗,不值当的为这点小事生气。前面找个路口掉头。然后绕远到了老王家(反正他不认路)。
到了老王家门口,父亲说,“不是去老张家吗,怎么跑到老王家来了?”
- 本来就是来老王家呀。我还奇怪呢,老王的父母第一次来,您又不认识,为什么一定要跟着来呢。
父亲开始懊悔:这么一绕,多烧不少汽油呢。
- 是啊。以后出门,您就不要指路了,您还能比我路更熟?
父亲急了:我这是不了解情况!我就知道,到老张家往左拐,我以为是老张他爹来了,所以让你往左拐(老张是原来的邻居,跟父亲挺熟。老王父母第一次来,因为和父亲不认识,所以我没跟父亲多说。父亲一听见有朋友的父母来,问也没问,一厢情愿的认为是老张的父亲来了)
- 不了解情况,就先问清楚再下命令,或者下命令的时候说清楚:“不是要去老张家吗?怎么不往左拐?”这个时候我会告诉你,是去老王家不是老张家,不就清楚了吗。
父亲立即暴跳如雷:我把你养这么大就是让你数落我的吗?我不就是让你绕点路吗,还没让你去死呢。想当年你爷爷对我...............
-----
我父亲的履历和关中农民有些相似,初中没毕业,文革后民办教师,熬了20多年,熬了个乡村公办教师。我父亲是不和我讲道理的,不仅不听我讲,自己的想法也不解释。他给我下命令的时候,眼皮耷拉着看都不会看我一眼,如果我稍有异议,立即瞪眼、蹦高、发脾气。
除此之外,还能靠什么?
我们这代人,普遍比父辈混得好。大多都是靠自己打拼而非继承父辈的家产。从见识上、学历上,普遍高于父辈。父母控制子女(说白了就是试图控制子女的所有资源),除了耍浑还有什么办法?
我一个熟人(朋友的朋友),弟弟在省城工作,有一套房子,想买第二套贷不到款,就把主意打到国外的姐姐这里。姐姐其实也不轻松,两口子读完博士就30岁了,从头开始找工作,贷款买房子、车子,养孩子。国内房价那么高,弟弟的要求对她来说是狮子大开口。于是她没有答应。
最后她妈跪在她面前求她借钱给她弟弟。
中国的父母,少有为了自己向子女提要求的,多数老人非常节俭。他们提的要求多数是“为了你好”,或者像刚才说的那个那样,为了你的兄弟姐妹。正因为此,他们理直气壮,认为自己有权支配你的一切。包括刚才说的那个例子,妈妈认为:首先这个钱弟弟会还给她,其次,她就这两个孩子,等老人走了以后,就他们俩最亲,应该互帮互助。
你怎么能让别人来决定你是否有能力并且愿意承担责任呢?别人认为你有就有?认为你没有就没有?
就我的经验而言,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没有完全达到父母的期望与要求,是不是就没有能力不愿意承担责任了呢?而人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满足永远只是一时的,如父母的期望总是很高的话,那你永远就是没有能力也不愿承担责任的。而尊重就永远求不来了。但父母的依靠却是由现实决定的,结果无非就是子女变成父母实现自已意愿的工具罢了。
尊重与交流是互为前提的,只有两个平等的个体间才可能交流。平等的体现就是对交流双方立场与现实能力的尊重,而不是将之当成不能尊重对方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