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我今天特别的高兴,在孩子快十岁时 -- 给我打钱87405
没觉得有什么砖头,hiahiahia,我和作者站在相似立场,可见是脑袋被屁股决定了。
我只能说,我研究问题会想办法深入到一线,拿到一手材料再说。另外,教育学跟经济学一样,扯的部分并不少。哈哈,别见怪,我就是随口一说。然后,我想我还是会看全这部鸿篇巨制的。
有一次,学校组织低年级的家长参观乐团,乐团里每个声部派出一个人,向这些家长介绍相关乐器知识。我女儿说,这些家长当中的一些人,根本没有征求她的同意,就好几个围了上来将琴拿去。拿到琴后,有狂拧琴轴的,有胡拉琴弦的,有乱扯弓毛的。我女儿一看形势不妙,就瞅个空一把把琴抢了回来。这些个家长表示很生气。因为家长们很生气,所以乐团主管也很生气。好在有其它声部的同学打抱不平,我女儿才算只被主管“狠狠的白了一眼”。我女儿说,中阮最惨,整个琴都快被拆散了。
我女儿后来跟我说,她起初是想把这些家长暴打一顿,但转念一想,第一自己并没有重大损失,第二如果打了家长,搞不好要吃大亏,所以就罢了。
又不是我写的,不能得罪我,:)
是写的又长又臭,懒婆娘裹脚布说的很形象。但是这个事,掰一掰历史走向,思想的脉络,也是可以借鉴的。
我还在实验室混的时候,来的都是MD fellow,都是有处方权的正牌医生了,在米国都曾经是最出色的学生,让他们算个比例,配个浓度,那叫困难,就差当场脱鞋了。而学数学的同学去常春藤念个统计硕士,也是国内名校出身的,学得叫苦连天,太难了,美国学生太厉害了。这个差距之大,让我当时特别奇怪,所以对这个事比较有兴趣。
这事得分两个方面说。
一是教育思路。我个人以为,美国的模式还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不搞一刀切,给尖子生开小灶。但是这个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你所举的例子,这就让人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单科到底要学到什么程度才够用?
另一个是教学水平。就数学这一科来说,教师水平不够,这是事实,并且不单是美国有这个问题。教师水平不够又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自己就不太懂数学,还有一种是不会教。数学教学它涵盖了两个领域,这得从师范院校着手改进。由于教师水平不够高,加上数学自身的抽象性,(并且我个人认为数学到底几年级开才合适,前期需要做多少铺垫,也需要再讨论),这就让很多学生厌恶数学,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小学数学其实非常难的,可以说,数学思想的大部分雏形都会在小学数学当中出现,要教好,学好,绝非易事。
美国的情况我不清楚,中国的情况大体是这样:搞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只有一小部分在研究小学数学,而且还不受待见。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我们随便拿一本数学经典著作来看,就会发现小学内容几乎是一带而过的,说得多一点的,也就是初等数论——这个国内基本不学,只是稍微带一点。这些专家有想法,也有办法,但是话语权太小,说多了还人惹人不高兴。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实践?怎么去推广?难啊。这就是现状。
小女的学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那种热情,幸亏是老师教得好,所以她还有兴趣继续练,她自己也看得到进步,所以暂时还没有打退堂鼓。每天的练习,大概就是20-30分钟,她的兴趣太广泛,又要阅读,又要看Youtube, 还要抓紧时间玩两把手机游戏,时间就不够用了,老师说,她自己的女儿,每天是练两个小时的琴,如果我女儿肯花一个小时,进步会快很多。。。。。
顺便说说我的担忧吧,我觉得小女最大的问题就是太顺,没经过啥挫折,粤语来说,就是怕她不够“硬净”,虽说她的学校有教导学生要“Resilient”,但没有实际经历,终归没那么好。
这一点,楼主编号兄的闺女就强多了,值得学习。
我有心在孩子的教育上进行新的尝试,但是在具体操作上没有成例可循,看到您做的开创性工作十分欣喜。基于自身经历,我也思考过我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在大学里我就模糊地感到,至少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的衔接过渡都很成问题,我只是恰巧在前两次过渡时蒙混过关了而已。我很反对把整体的知识割裂成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也很反对把教育目标异化为应付考试。我认为这样做是教育资源不足和选拔区分的需要,也是千年农业文明激进工业化时代简单粗暴但一定程度上低成本高效率的权宜之计。这种方法只适合扫盲,大量培养初级工人,不适合培养高级专家和创新人才。
此外,我觉得现有的师范体系吸引不了优秀人才,出校门就进校门上岗的老师视野狭窄,对学生的人生道路指引将十分有限。学科分立又使这些老师难以将知识体系化,各科难以融会贯通,典型的就是学数学工具的时候不知有什么用,学物理时又觉得数学功底不够。还有在分数指挥棒下,各科老师是竞争关系,争夺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来提高老师自己的业绩,这又使得综合性的学以致用难度更增。
另一个重要感受是学生是各自为战的孤单的人,没有多少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模拟锻炼,没有充分练习为了共同目标而分工合作的组织能力。回头想想,学生时代还存在跨越阶层不涉功利的友情,却很少转化成进入社会共同奋战的团队,实为遗憾。我认为相比于知识传授,教育合作社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不知道您目前在北京何处?希望能和您建立联系。
我们时常说,人需要有独立性。可是,什么叫独立性呢?我以为,独立就是要自己来做决策。决策的是什么呢?粗到什么地步,细到什么水平。
我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张曼玉在拍电影《英雄》时,向导演张艺谋提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每次张艺谋都很耐心的听,听的时候每次都是面露微笑,但一次都没有采纳。张曼玉在拍完《英雄》后说,再也不会跟张艺谋合作了。
这就是张曼玉只能当演员,而张艺谋可以当导演的原因。
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他在他所研究的领域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专业人士 的毛病是,他不会站在全局来考虑问题。
对于一个掌控全局的管理者而言,他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只能根据当前的条件选择粗到什么程度,细到什么地步。
但专家们往往很希望管理者采纳他们的意见,一旦没有被采纳,就会很生气。
比如,教育教学研究者,往往会向一线老师提出许多建议。这些建议有没有道理呢?有。但是,是不是一定要采纳呢?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如果一线老师把这些专家的建议都采纳了,他就是长出三头六臂,也恐怕完成不了,最后还会把自己累死。
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一名企业管理者,不可能都去当国家元首,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管理者。管谁呢?管自己。
所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再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采纳或者不采纳,这才是独立性的表现。
我再举一个小例子。
我女儿新近看完一篇文章,叫《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她的任务是读完之后划分结构。
她划的是:
1.回纥、吐蕃兵临长安城;
2.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3.吐蕃见势撤兵。
我说,“你这个划得不对”,“为什么?因为在这篇文章当中,你的这个2,其实是整体,所以,需要将它再细分。要把它的结构划出来才成功。但如果换一篇文章,可能它就是一个部分,一句话概括就可以了。何时粗,何处细,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度】。僵化的全粗,或者全细,这就是一种不会变的表现。过粗,收益太低;过细,投入太高,都是无法持续发展的模式。这个【度】只能自己来把握。”
我们当父母的,当老师的,既要学会用这个办法去管孩子,管学生,更要教会孩子、学生用这个办法来管自己。
好比我女儿总结,我给她划了一道红线,这根红线是绝不可以触碰的。红线之上的,有些事,讨价还价的余地大,有些事,余地小,不一定,也定不了,得看具体情况。上次我可能会同意,下次我可能会部分反对。
有位老师诉苦,说他班里30名学生,只有7个在学习。我说,“你可以划一道红线:不可以在课堂上捣乱。”一部分学生,不捣乱,就可以了;一部分学生,不反感这门课,就满足了;还有一部分学生,有热情,就相当不错了。
所以我时常说,对于普通班的老师而言,第一件事并不是要去督促这些孩子学习,而是要跟这些孩子搞好关系,拉近距离,让他们接受自己。就算他们学不到知识 ,有时候愿意听一两句开导的话,不也挺好吗?
你以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条条框框和考核规定是吃素的?当一个普通的以教书维持生计的老师,能够享受自己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自由?
1.
We're here today, not just to talk about the future of this company. We're here to talk about this destiny.We're here to talk about the end of the world.
We stand on the brink of Armageddon. Diseases for which we have no cure.Fundamentalist stage who called for our destruction. Nuclear powers over which we have no control.And even if we navigate these dangerous waters, we face other even more inevitable threats.Global warming will melt the polarized caps within 80 years, flooding 90 percent of all habitable areas on earth.Unchecked population growth will overtake food production in less than 50 years leading to famine and war.This is not conjecture, this is fact. One way or another, our world is coming to an end.
Now the question is...will we end with it?
I propose that we end the world but on our terms.An orchestrated apocalypse.One that will cleanse the earth of its population but leave its infrastructure and resources intact.It's been done once before with great success.
我们今天坐在一起,讨论的不只是公司的前景,还有人类的宿命,世界的终结。
我们站在末日的边缘,经历着无法治愈的疾病。原教主义自求毁灭,对于核武器我们又束手无策。即便我们度过这一切难关,还是会有其他不可避免的威胁。全球变暖将在80年内融化两极的冰盖,淹没地球上百分之90可居住的区域。要不了50年 食物产量就会无法供养疯狂增长的人口,饥荒和战争无可避免。这不是猜想,而是事实。殊途同归,我们的世界终将毁灭。
问题是,我们会随之灭绝吗?我建议我们按照自己的方式亲手毁灭这个世界。一场精心策划的世界末日,清除地球上的人口,但完整保留其基础设施和能源。这一想法已经成功实施过。
这是电影《生化危机:终章》中的一段台词。艾萨克斯博士在说这番话时,语重心长。并且,他最终采取了行动——释放T病毒。
2.
西方人的末日情结,由来已久。这大概跟西方人的地缘政治有关,我是指,欧洲文明从来没有形成过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但这并不妨碍全世界向西方文明学习。因为欧美引领了全球性分工的大潮流,主导了近现代科学一次又一次革命,这些都是事实。
说起来,学得最多的,当数钻研精神。
然而钻研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搞不好就会一叶障目。直到约五十年前,一部分西方科学家才开始意识到,“我们把世界搞坏了。”
所谓“我们把世界搞坏了”,就是指不论哪个领域的专家,都可以拿出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世界明天就会崩溃——这对于媒体人而言,是再好不过的题材了。
3.
如果没有历史,我们人类单凭今天的科技发展水平,很难判断出人类社会的大致走向。
这就好比,有时候,我们站在很远的地方看山村,会觉得那里诗意盎然,这因为站得太远,看不到牛粪;又有时候,我们超近距离的去端详一位美女明星的面孔,就会发现这张脸上布满了弹坑,叫人无法直视。
事实上,前面的话说得并不对,这跟科技发展水平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我们似乎永远也找不到恰到好处的焦距,不是太远,就是太近。而在西方文明主导 的这最近500年当中,我们总体上是离得太近的。
4.
或许是因为今天的人太有钻研精神 了,所以一些人做了父母之后,也会这么去钻研孩子(的成长),这其中当然是有我的。
为什么最近几年,开始流行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呢?这一出发点,我自以为是理解的。因为一些有钻研精神的父母,拿着高倍放大镜去观察孩子,看到的是一处处令人心碎的“丑陋的人性”。为了安慰自己,为了让自己还能坚持下去,表扬和鼓励就成了必需品。这些表扬不是给孩子的,而是给父母自己的安慰剂。
然而,皇帝的新装这故事妇孺皆知。如同末日电影的片尾那样——人类总是很神奇的得到了救赎——编剧不相信,观众不相信。
千万别误会,我并不是来炮轰钻研精神的,我只是想说一句话:当你准备去画大象的耳朵时,一定要记得,这是大象的耳朵,而不是一把扇子。
5.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力荐:要读历史,要读脑科学。
读历史,可以了解全人类的发展走向;
读脑科学,可以了解人脑内部的认知、情感模块是如何形成的。
从整体和个体两个方向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在精神层面处于不败之地。
否则,甭管一个人能做多少事,赚多少钱,却始终无法破除崩溃论,无法走出“丑陋的人性”的认知怪圈,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一天是可以安心睡觉的。
或没人格缺陷啦?
人格完美或完善显然不好
咋就没有一个正面的没人格缺陷的说法呢?
恐怕是因为人人都有人格缺陷,即便是完美的人也有一时表现人格有缺陷的时候,也许表现人格有缺陷恰恰是人格没缺陷的证明,哈哈哈哈哈
我女儿伤心了,打算这次演出结束后退出乐团。
我知道她为什么伤心,她渴望共同劳动,共同致富,但现实并不是她想象的那样。
距离她想象的,差了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心里并不痛快,虽然知道这是成长的代价。
女儿告诉 我,她以为,她可以做得到这一点:不辞辛苦、不计名利的做事。现在发现自己受不了。
我想跟她说,等你能做到的时候,你已经脱胎换骨了。但我没说。
无欲则刚,谈何容易。不掉十层皮,想都不要想。掉了十层皮,还是做不到,但若能不忘初心,就算是很大的成功了。
好比我这个当爹的,有意把她送去接受锻炼。等真看到她摔了个大跟头,心里还是不忍。
我现在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说点具体的事吧。
我女儿所在的乐团,具体指挥、带课老师都是外聘的,临到演出、比赛时,乐团管理就穿上燕尾服,登上指挥台,假模假式的舞弄一番,然后接受评委的表扬,家长 的赞美……
这位管理最近半年一直都在打主意,让全乐团的孩子去报音基课,自然,培训机构跟她有密切的往来。由于北京小升初特长生的政策有大幅调整,家长们也“无欲则刚”了,拒绝报班。乐团管理知道我女儿在家休学,就打算从她那开始突破,理由就是她时间充裕。我女儿三番五次的推掉了。今天又去找我女儿谈话。据我女儿说,乐团管理有意避开学校里的摄像头,特地找了个死角……又是劝诱,又是威逼,我女儿好不容易找了个借口脱身而去。结果乐团排练时,把我女儿从前排调到了后排。乐团的不成文规矩是,谁的水平高,谁坐前排。孩子有些生气,倒也不是太在意。
我女儿真正难过的是,她突然发现,她就是一杨白劳。
声部的脏活、累活全是她在干,奖励却没她的份。其实这个她能放下。我真心是觉得了不起。
她不光是干活多,锅也背得多。她挺委屈,但也能放得下。我也是真心觉得了不起。
最让她不能忍的是,评委是假装 在评审,演出是假装 在演出……一切都是假的。这还有什么意义可谈呢?这,她就忍不了了。
可能对于成年人来说,上面这些事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失望太大。
孩子向我怒吼:我就是希望一块奋斗,一起收获,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换成平日,我必然会很冷淡的告诉 她,“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但实际上,它也不是那么 的糟,只是没你想的那么 好。”
这一次,我却开不了这个口了。
我现在觉得,任何的安慰都是无力的,一切的说理都是空洞的。
我也许应该跟她读这句诗: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又让她坦然接受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花一般的年纪还是有些爱恨情仇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