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戚本禹回忆录》 -- bshu

共:💬598 🌺6191 🌵1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位估计是病院有名的反毛的李大眼,对服这种最好的办法就是
家园 文革中长身体,我妈对我的优待

在米饭中放一小匙熟猪油,我家条件在小镇上是好的。

家园 为自己为自己的阶级冲上去并没有什么可耻的

相反,出卖自己阶级权益或者不敢为自己的权益冲上前的人以及被对立阶级洗脑被所谓的法制秩序所忽悠被人买了还帮人数钱才可笑可叹可恨。

通宝推:TKwang,白玉老虎,薄荷糖家族,
家园 你对自己解读数据的能力过于自信了。

看得出来,你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但很多事你并不了解细节,过于匆忙地发表结论性意见,欠慎重。

比如,你说:“硬伤大家都有,你还认为邓公和毛主席商量然后就能定下一条铁路的建设。计划经济根本不是这么走的。两个人商量一下就开工铁路,这是电视剧,实际上是根本做不到的。

你根本不了解成渝铁路的决策和建设详情,就贸然替人扣上“你还认为邓公和毛主席商量然后就能定下一条铁路的建设”、“两个人商量一下就开工铁路”的帽子,谁告诉你“老老狐狸是这么认为的”?自己树靶子自己打?

还“计划经济根本不是这么走的”。tg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53年开始的,50年搞的啥计划经济?

49年6、7月间,二野在南京,刘邓筹划西南战役和解放西南之后的施政,正好陈毅堂兄陈修和也在(曾任蒋介石侍从室侍从副官、沈阳兵工总厂中将厂长),陈修和告诉刘邓陈:成渝铁路设计已基本完成;部分路基已完成施工,部分桥涵、隧道已连通,内江的沱江铁路铁桥(控制工程)的桥墩在47年停工前已经建到露出水面;抗战期间,汉阳钢厂许多设备和技术力量迁到重庆,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和技术力量,每年可产4万多吨铁路钢轨,基本可以解决成渝铁路修建所需的钢轨问题;国民政府1936年6月成立了“成渝铁路工程局”,虽然开工停工时断时续,折腾到1947年5月彻底瘫痪,但相当部分技术人员还在,最大程度充分利用这些条件,筑路工期是可以缩短的。

陈修和还专门物色了几十名兵工技术专家,组成了一个技术大队。

没有这些前期铺垫,哪有邓公一进重庆就着手复建成渝铁路的事儿?

50年1月2日,邓小平在向中共中央报告重庆解放1个月后西南地区情况和建设新西南的工作计划时特别指出,建设新西南的第一步是修建成渝铁路,经济要发展,铁路应先行,要“着重于修建成渝铁路”。紧接着,2月8日,经邓小平提议,筹备中的西南军政委员会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以修建成渝铁路为先行,带动百业发展,帮助四川恢复经济”。随即,西南军政委员会委派交通部部长赵健民赴北京向党中央及铁道部汇报有关成渝铁路的修建计划方案。

扯回到你说的“因为以粮为纲,所以就全力保粮食产量。”

tg的一贯方针是“以粮为纲,多种经营”,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毛在自己的文章、讲话里面多次强调“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经济作物”、“扩大自留地面积”……,当然,实际执行时确实存在重前者轻后者的问题。对于这一点,你不能脱离历史背景看问题,片面指责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些人,粮食的压力是现实存在的,家有七件事,先从紧处来。

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是土鳖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建国时,人均粮食产量200公斤出头,远低于保障生存的安全线,即便是76年超过300公斤,也远未到可以放松心情,不保粮食安全、大搞经济作物的时候。

人均300公斤,仅仅是刚过温饱线而已,纵向比,从秦汉到明,人均粮食占有量都曾有过超1000斤的时候,清代在7、800斤左右(数据见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当然,历史上人口统计、田亩统计、产量统计准确性不高,加上度量衡不统一需转换,上述数据仅供参考);横向看,沙俄1913年的人均粮食产量超过1300斤,是土鳖至今还要仰视的存在。

日本粮食自给率不到40%(按热量计算),日本的人口体量可以靠国际市场满足需求,中国能行吗?即便是国际市场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放慢工业化脚步、进口粮食、大搞经济作物?

即便是受限于耕地资源,土鳖前三十年粮食单产增速和总产量增速横比、纵比都足以笑傲江湖。

当然,由于人口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速度远不及单产、总产量提高速度,但人口增长快的原因不是生的更多了(土鳖总和生育率到70年代后期就降到3以下,离稳定人口总量的2.1很接近了),主要还是死亡率下降太快、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太快。

从各国实践看,和平年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死亡率都是下降的,人均预期寿命也都是提高的,但人家是在上百年里完成,土鳖压缩到30年。

这种类型和规模的人口增长,放到历朝历代、海内海外,都是辉煌的功绩、巨大的荣耀,后三十年里,居然有人自黑,真是日了狗了!难道要土鳖多看几遍《楢山节考》,学鬼子找出路?

通宝推:高粱,假设,林风清逸,红裤衩,广宽,盲人摸象,hwd99,阴霾信仰,唐家山,mezhan,回旋镖,鳕鱼邪恶,苏仙岭,
家园 帮你把数字化成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方天化几,北纬42度,铸剑,李根,老老狐狸,苏仙岭,
家园 材料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这确实是戚回忆录的软肋

从戚以前的文章、旁人描述以及戚回忆录本身的逻辑看,戚这本回忆录,在材料上的真实性是不差的,戚本人,对此也是相当在意、相当用心的。但真实的材料未必能反映出真实的历史,这有几种可能:材料的记载本身就不一定真实;材料片面,仅反映事实的一个局部,而不是全貌;材料过期了,没及时更新;等等……

毛刘谈到“张霖之就是走资派”应当是64年底-65年初的会上,换一句话,影响毛对张印象的材料来源于65年以前,58-62年间高发的矿难以及引发的群众反映,材料汇集上来,和58年前不足千人相比,说触目惊心不为过,62、63、64矿难逐年减少的材料未必及时送上去了,即便送上去,以当时的条件,也未必有人能认真列出百万吨死亡率趋势图来改变人的已经固化的印象。

再比如,戚文提到邓公留法的事,本狐怀疑这事应当是红卫兵去广安串联挖出来的,上了红卫兵的快报,材料被戚看到,但事情过了快五十年,还有人说得栩栩如生,实在是不靠谱,戚引用这个,实在是欠慎重。

还有就是庐山一事儿,戚本人没上庐山,他只是听秀才们事后吹,即便是加上他看到的文革中整理彭的材料,给出结论性意见,也是欠慎重的。至少,一个彭最初是不打算上山的,这个事实足以否掉大多数指控。

所以,回忆录真得对比着读。

通宝推:桥上,北纬42度,文化体制,盲人摸象,pattern,李根,史文恭,
家园 张霖之履历和万里有相近之处,都是冀鲁豫邓公部下

当然,张的资历要深很多。

家园 庄王,赶紧打鸣啊。
家园 现在中国打工仔可以吃得比美国总统还好

我是实际操作的,知道里面的弯弯绕。

1,先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原话是:“在南京时,刘邓陈就商量解放四川就动工成渝铁路。邓公亲赴北京说服主席,主席拨了2000万斤小米作为开工经费。”。因为中间没提决策论证过程,怎么看都像拍脑袋决策。这个就算误解吧。

开个玩笑:你要小心了,这个工程你说是国民党做了前期工作,邓小平做的决策和执行,小心啊。。。。祸从口出……

2,关于数据与实际感受的差别

直接举栗子:

A, 土共热烈吹嘘粮食十二连增,实际每年增产百分比很小,另一位左派指出玉米的增产占很大比例,实际也是如此,稻米和面粉的增产率还抵不过通胀。所以食品供应应该是没有增长的。应该是很没面子的,很崩溃的。

实际生活中,一个中国打工仔吃得可以比美国总统还好,看看《舌尖上的中国》就可以知道现在中国人的饭桌已经丰富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美国领取食品救济卷的人反而年年创造纪录。

B, 钢产量: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很快会看见中国钢产量出现严重下降趋势。看数据绝对是崩溃的边缘。实际情况我们都知道,土共的钢产量达到世界一半后要限产了。

C, 看看其他数据:比如把当年外汇储备数据拿出来看看?当年有很多物资需要进口的,尤其是设备。外汇数量重要性是不亚于钢产量的。化肥,高品质钢的生产规模和手里的外汇数量是直接挂钩的。据说眼下因为外汇太多,土共已经快要崩溃了。为啥土共总在崩溃边缘?

唠叨了半天,我到底想说什么?

1,纸上的增长率和百姓的生活感受可以差很远。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积累率高,用于所以造成消费品紧缺很严重。专业的词汇叫基本建设投资,社会总产量一定的前提下基本建设投资高了消费品供应必然少,但是低了则增长率必然低。

2,搞建设,没有钱是不行的!!!中国当年的建设全靠自身积累,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意味着必须勒紧裤腰带 - 老百姓的裤腰带。所以引进外资立竿见影,然后大搞出口又一个立竿见影,因为极大解决了建设资金问题,不用与民争利了。注:马歇尔计划解决了欧洲建设资金问题。

3,和平演变成功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消费品短缺(注意,不是物资短缺)。尤其是苏联在高积累率下增长率只能勉强赶上资本主义低积累率下的增长率。到了这个地步必然被老百姓抛弃。

注:埃及军队跨过运河攻击以色列是73年,紧急补充弹药时苏联一次就发运了一万枚反坦克导弹(埃军参谋长沙滋利回忆录)。而欧洲主力反坦克导弹是74年才能投产,以前就是拿火箭筒玩命。苏联物资短缺?

综上所述,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增长指标高而实际生活水平低的问题。毛主席出于超然历史地位,开销特别大,比如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文革,原子弹氢弹,都是很花钱的东西。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还要把投资搞上去,必然剩下的零花钱很少。所以是一场很艰苦很艰苦很艰苦的革命。

声明一下,毛主席花的钱都是很到位的,只是口袋里的钱有限,也不愿出卖主权拉赞助,没脾气。胡志明先搞定赞助才开战,所以比较顺手。

希望回答了你的问题。

家园 杨大郎那么严重的犯罪

要不是主席又看到了还在海子里当官老爷呢。。。官僚主义不是那么容易清除的

家园 亮亮你的实践活动

1,国家不禁止建立共有制经济,你可以去组织一个集体合作社啥的,看看效果,你为啥还在坚持资本主义道路上走?

2,从改开到现在,都改制多少轮了,你怎么还不冲上去?

这两个问题比较刻薄,但是既然你觉得杀人不过如此那么就应该可以面对。

一点感想:

几个星期前刚来的时候还觉得一群左派挺高深,谈了半天发现都是清谈,最大本事就是拉毛主席出来,然后说“官僚集团”的事。

不信都来回答这个简单问题: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最发达的东德也存在消费品严重不足现象,如何扭转这个局面?

家园 按照你的解释

是不是可以说邓路线是经过了大家的思考后得出的统一关于建设新中国的意见?

还是要继续吵下去?

家园 关于人口增长

最明显的反例就是发生在现在的中东穆斯林国家人口爆炸。中东国家政府以腐败而闻名,上不了台面的,但是人口一样增加很快。

家园 主席说“张霖之就是走资派”,这话最晚不迟于65年初。

直到67年张霖之离世,煤炭部长没换人。

张霖之之死,确实是大错特错。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引爆“二月逆流”导火索之一,而“二月逆流”爆发,彻底断了老干部群体和文革派合作的最后一丝可能性。

不过,若以“张霖之之死”证明主席无所不能、上下指挥如臂使指、一句顶一万句,那就得补补逻辑了。

家园 社会主义国家,通常贫富差距小

大家的收入都差不多,消费水平也较为一致。导致对同一消费品的需求都是爆发式增长的,这个就是消费品经常短缺的一个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消费品先作为奢侈品,然后是高档商品,然后是普通商品。这就相当于把产能分到几年十几年里面,看起来就不短缺了,其实就是用高价先把穷人的需求给“消灭”了。

思想,要落实到行动,否则没什么用,这个我赞成。不过思想本身有个成熟的过程,思想的传播也有个过程,还弱小,还没成熟的时候,还没取得很多人赞同的时候,盲动就是错误的。你的质疑,也算是磨砺思想的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和传播本身也算是一种行动吧。

华西村等一些集体,就是坚持集体经济,抵制邓的分田到户的,人家过得也不错,而且副作用小。包产到户的“先驱”小岗村,是个什么模样?‘宁可饿死也要偷懒’,无论在什么制度下,都是没用的。这个是邓为自己埋下的一个定时炸弹,至少充分说明其工作的粗糙性。

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资本主义,这些国家大部分都过的不怎么样。退一步说,以中国的文明底蕴,即使中国实行完全的资本主义,也要比这些国家混得好。我觉得如果让蒋介石之类的毫无自尊的,对美国崇拜到底的人来搞资本主义,阻力是要小得多,速度要快得多。不过呢,很快融入体系的代价一是你必须接受人家给你安排的位置,逾越了就会头破血流,二呢得定期接受剪羊毛。这两样估计有自尊的中国人都是无法接受的,蒋介石被赶跑是迟早的问题,不是毛主席,也有张主席。毛主席走的路是独立自主的道路 ,走这个路当然难走的多,要想自己决定走路的方向,在美国,苏联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所以说在世界体系里,抗美援朝才是立国之战。这场战争之后,国内外的敌人才能相信你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可以走的路。简单的说,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不管是搞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可以不用听别人指挥,想搞成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或者大杂烩,别人都干涉不了,什么主义都必须按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俗气点说,老子就定义我这样的资本主义才是资本主义,你又敢怎么样?

你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政治和经济分开来,没有独立的安全,就没有独立的政治,就不会有独立自主的经济决策。我们学习,参考,但绝对不能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事。孤立来谈什么生产,计划,市场都是错误的。独立自主的路最艰辛,但最值得走。大道难行,邪路易走,就是这个意思。

对于文革,你理论和事实都掌握得太少,和我一样,不足以参与讨论。我还是冒犯一下史文恭兄,推荐讨论文革和穿衣吃饭问题的河泥给你 :<还是邓小平史观,还是缺乏常识,还是不愿意面对现实>链接出处

通宝推:逍遥清风V5,猪啊猪,qianji,独立寒秋HK,老老狐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