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马向阳下乡记》是部好剧 -- 2313234454dfsd
恐怕大多数情况下,最终会是土豪劣绅,宗教和宗族长老,西西里式黑帮大佬的结合体。
有电影《光荣的愤怒》《天狗》似乎可以作为“例子”
那些“依靠”谁谁谁的,都是不想怎么耕耘就知道收获的
粮食安全是我们四大国家安全中比较严峻的一个。年年都在宣传“粮食大丰收”,图啥了?
就我的见闻,我的认识是:
1,西方国家的城市化率大约是三七开。中国再城市化,估计四六开,顶破天三七开。
2,按四六开(14亿人口基数)估算,农村人口起码还有4亿。我记得,TG能够在抗战时与老蒋、日军三足鼎立的最大资本就是解放区的人口规模达到9000多万,近1亿。说这个是想说明,任何一个“叛乱”(或动乱、风波)如果涉及到上亿人口的波动,即使善了,也得脱层皮。据说,圈圈功的会员顶峰时有近2亿,以圈圈的能力,整出的动静也很吓人了。
3,未来的农村人口,可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中、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等平原地带,或者自然条件相对适宜农耕的区域,土地集中规模化不可避免,农村可能进一步整合。中西山区的农村消亡应该是确定了。因此,如果在这些农业人口集中区域出现涉及千万级别人口的波动,还是蛮吓人的。
并且,在二三代之内,城市化主要是农民进城,因此,城市下层与农村的联系仍然存在,政治语言叫做”工农是天然的同盟军“。
4,由上,说农村宗族化、黑势力化,主要是指国家权力一旦淡出涉及4亿人口的农村,将政府的职能完全打包出租给宗族和黑势力,这将在农村形成巨大的权力真空,这是历史动乱的必要条件。
5,粮食安全一直是让当局头疼的问题,我觉得农村凋敝,种地人口不足,才是真让政府头疼的大事。因为市场规律的威力,不是靠行政调控能解决的,往往只能靠革命造反解决。
但我今年看过一个新闻,宣传一个南昌市长高风亮节,其中一句很动人:他从农民走上市长岗位,花了40年,但他从市长到做回农民,只花了4小时。
注:他在市长最后一次施政报告即驱车回农村的时间是4小时。
我认为,这就是在走乡贤的路子。记得忙总刚到西西河时,讲过广东一些乡镇的私人庄园,都是曾经的省部级、厅局级高干,他们就是事实上的乡绅。
“据说,圈圈功的会员顶峰时有近2亿”
圈圈有两千万土共就该下台了
根据各类标语招贴的密集度,我判断现在济南现在也有几千悍不畏死的活跃分子,不过明显没脑子
在基础涣散,基层政权失去控制的现实下,农村出现自组织状态以完成基本事务的功能。这必然带来宗族色彩,强人色彩,宗教色彩和恶势力色彩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这与历史上豪强的不同在于当代国家的国家命脉是工业化的城市,而农村被边缘化了。现在人口来说,城市农村一半一半,但常住人口,经济能力,政治能力来说,双方相差是一个到几个数量级的。这些农村势力从根本上来说,无法与任何一级的政权对抗,政权也有足够的资源去压制这些势力。而农村本身又受到城市化的巨大冲击,90年代后,农村妇女自杀率下降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可以逃离。事实上,土地流转其实也是农业自身的工业化进程一部分。一旦进入现代化进程,其遵循的规则就不再是旧有的架构了。
从长远看,当城市化到达某个节点,旧有的农村也就被消灭了,而依赖于旧有农村架构的宗族势力也就皮之不存了。现在是我们还在这个进程当中,而这些基层政权如何不恶化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但无论如何,只要现代化进程不被打断,宗族势力就只是插曲。
当然,这不是意味着我同意所谓的乡贤,因为那不仅会恶化基层的面貌,甚至可能会使得现代化进程面临逆转的危险。
而你提到的豪强和利益集团的危险,其主要危险不在于农村,而在城市。目前有这个苗头,而且局部很厉害。这其实有待于一些制度的建立,但关心这个的人并不多。
现在的农业产量就是靠工业支撑的。可以说我们吃的就是工业制品。没有化肥,农药,没有育种技术,没有大规模的种植与收割器械,中国的农产品产量达不到这个水平。
农村消亡和农业并无必然关联,现代化农业是靠现代化工业进行支撑的。农民 产业工人化,这是必然的趋势。
中国,按四六开完成城市化,还有农村人口起码4亿,怎么养活?其中怎么也有1亿多青壮年。
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人口基数,决定了中国农业只能是大分散小聚集的有限规模化,所以,农业只能走精细农业的路子,学不来欧美的现代工业化规模化农业。
另外,所谓的农村宗族势力,不是只呆在一亩三分地的小村庄的,有些发达地区的宗族化是与城市包括县镇一级政权的。
我听说很多江浙一带,县镇一级都是如此,特别是所为的乡贤,他们往往是过去的高干,非常容易影响当地政权。
至于利益集团,不是研究的人少,怕是这是超级敏感地带,没金刚钻,最好别去试水
美国算是,欧洲哪里是。
中国的工业化四六分怎么够,压根不到节点,起码还有多。这个节点就是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业差不多。至于一亿青壮劳力,恐怕一亿农业产业工人也不算多嘛。
养活这些人其实很好办,从其他产业获得或转移支付。其实现在差不多就是了,现在的农民还有多少靠土地养活的。
即便是精细化也必须工业化啊,高产育种,产业分工,小机械,集成化也是工业化的一部分啊。这和中国地理特点和人口基数扯不上关系。况且我们也不是完全都不适合,我们有大片的平原啊,适宜耕种的地方搞大机械早不是什么新闻了。一说工业化就以为是美国那种,那是不知道农业工业化为何物。我们的农业早就在工业化和规模化的路上了。
你的这些话槽点无数,因为你对这个完全没有概念。所以你的有些结论和担心就没什么逻辑可言了。
年轻人都往城里面跑,剩下的人只要饿不死能闹起来?
这些年出事都是城市,最差也是城镇。
宗族化最厉害的不是江浙,那些地区是工业化过程中有家族现象。家族资本企图和政权结合,这是太常见的事情了,这和宗族不是一回事。看着像和内在逻辑一致是两码事。其实如果你谈乡贤的话,那些津津乐道的如华西村的算不算。好了,不展开了。
我要说的是我所知发达地区宗族化最为厉害是海陆丰。恰恰是工业化被延后的典型。马督工对此有非常精彩的描写,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想想有一个人颇具象征意义,很符合这个话题。禹作敏。
工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均生产率极大提高,典型的投入较少收益较大,这是与农业时代的“人海战术”最大的区别。
如果在中国农村真实现了欧美那种工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只会导致一个结果,产生大量闲置劳动力,因为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其实就是农村的失业问题怎么安置。
这些人在城市化完成,城市容纳能力饱和(还得拜托城市一直保持既有的高容纳能力)的情况下,就是一批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怎么安置?
这个问题,与智能制造,血汗工厂是一个原理。搞血汗工厂是要解决就业,关闭血汗工厂是因为人口刘易斯拐点来了。工业智能化、自动化的结果就是人工的减少,也就是就业岗位的减少。
不过,现在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这类问题暂时不会出现,但时间不会太久的,大约20-30年吧。
不过,到经济下行到需要再搞一次“上山下乡”来解决就业时,希望农村还有就业蓄水池的功能。
另外,关于宗族化,有两点:
1,农村宗族不是说只窝在农村那一亩三分点,某个农民族长如何,也不是说一家一姓,古代的乡绅与宗族,常常是夫妻九族的一条线。主要说的就是“乡绅”与宗族结合,形成从农村到城市(县镇一级,更高不好说)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这就是我讲“南昌市长从市长到农民只4小时”这个例子的原因。如果仅仅是某个村儿某个姓如何,那当然不是事儿。
2,农村宗族化,貌似是胡鞍钢的一个课题研究。我说江浙时,一是明确有新闻报道说浙江某地(市级)被某一传统书香大家控制,二是江浙一带修家谱、修祠堂之风极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