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身边的事情说说我为什么认为国企和公有制经济没有出路 -- 烤糊的卷子
(本文本来是给月之悲鸣河友的回复,越写越多干脆就独立成篇了)
我开车到中石化的加油站加95号汽油,7元一升没有任何优惠;到私营加油站,6.5元一升还给我礼品加洗车,办卡的话还有更多优惠。
我把钱存到中国银行,一年的定期才百分之2点几的利息;我把钱存在余额宝里,现在是接近4%的利息,而且还是活期存款,随时需要随时取。
阿里巴巴搞的小企业贷款,虽然利息比银行高,但是比高利贷低多了。缺乏抵押品的小企业去银行贷款基本是没戏。
现在高铁出行比开车还贵。经过新一轮涨价之后,基本上一张高铁票相当于同里程汽油费,两张高铁票相当于汽油费加高速费。我一家三口人开车出行绝对比高铁便宜,五口人开车出去旅游能省一半的路费。当然开车速度慢,还疲劳,但帐是这么算没错的。可问题是,内燃机汽车是什么效率,铁路电力机车是什么效率?先天效率相差这么多的交通方式,成本反而倒挂,这说的过去吗?
公立学校的教育越来越烂。我们这里公立和私立学校老师的工资相差4倍,公立学校的老师能好好教学就见了鬼了。我是不会把孩子送到公立学校的,我对他还是有期望的。
我们这个城市本来有免费公交自行车,现在居然竞争不过收费的共享单车。为啥?免费公交自行车要专门办卡,取车还车都必须把车存放到特定的停车点,而且你永远不知道某个停车点内是否有车,经常时不时的还是得打出租车才行。收费的共享单车只需要下个手机程序,需要车的时候直接打开手机地图就能找到附近的车,还车的时候往路边一放就行,可以说是最大程度上把方便留给了骑车人,而我也不在乎为买个方便花上一块钱。就从这一个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为啥公有制经济没有出路:公家的机构总是把最大的方便留给自己,它们的行为和假大空的口号毫无关联性。
最后还有汽车工业坏典型。一边是私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出口越来越多,并且准确的抓住了私家车大型化的市场需求机遇,另一边是一汽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入经营困境。对比实在太明显了。
公有制经济又懒又僵,对人民消费需求毫不敏感,总是优先把方便留给自己,最后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质差价高。现在越来越明显,国企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中国发展的拖累而不是动力。
月之悲鸣河友认为国企的资产太庞大,私企根本吃不下。其实这根本不算个事。中石油资产大不大?今天被私企A挤垮两家加油站,明天被私企B挤垮一家炼油厂,用不了几年就完蛋了。各家银行现在也都在收缩网点,裁员。裁员只是表象,根本的问题是他们的机制太僵化。世界不会一直停在那里等你,僵化的组织最后只能被淘汰掉。
当然,我不能脱离历史条件说话。国企和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初期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也不是60年前的一穷二白状态了,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吃不饱饭和吃饱饭时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的观点跳不出我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我对此非常清楚。对于那些特权阶级来说,他们出行有专车专机,根本不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他们在计算投资收益的时候也根本看不上一两个百分点的差异;子女教育可以批条子找关系,就医有特护病房接受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完美的。对于那些底层来说,他们出行连车都没有,直接就是硬座绿皮车;没什么存款也不必考虑收益;子女教育什么的免费就好,别的不挑(当然也不一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子女能有更好的前途或是怕孩子在公立学校学坏了,省吃俭用也要送孩子进私立学校)。我的观点就是基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小职员阶层的视角的观点。但是我这个阶级和阶层的人数是越来越多的,几十年前基于干部和工人农民两分产生的社会结构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工业化中国社会的现实了。
高铁、超级计算机、液晶面板等等不同意你的说法哦。
汽车行业是特例、你咋不看高铁行业呢?
一个汽车行业就能代表全体国企?未免以偏盖全了吧。
产业技术升级还真得靠国企,靠国家砸钱。
国企才能不在乎短期盈利去搞长久计划。
桥梁设计建造,超级计算机,液晶面板,包括现在砸钱到芯片业,都是例子。
现在似乎进入一个技术大停滞的时代,罕有革命性创新,慢慢追平发达国家就是了。
-------------------------------------------------------------------------------
以上是Journal河友在另一个主题下给我的回复。因为这个观点非常有代表性,我就搬到这里来了。
靠国企砸钱,短期内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就拿不争气的汽车工业来说,倒退回1950年代,当一个原本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生产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的时候,谁能说这不是当时非常巨大的产业升级呢?可问题是世界的发展不会一直停留在1950年代。推动中国汽车工业持续进步的机制和组织机构在哪里?如果把中国的相对发达建立在世界性技术大停滞的基础上,中国人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又在哪里?
我不反对短期内由国企砸钱去解决工业短板的有无问题,毕竟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就是这么开始的。但是在解决了这些有无问题之后,如果没有产业持续自我改进的动力机制存在,总归还是避免不了落后-追赶-再落后-再追赶的循环。对于那些正在经历快速技术进步的产业部门,需要对消费需求进行快速反馈的产业部门,比如IT,国企毫无立足之地。而对于那些技术进步已经停滞的产业部门,如一般机械制造等,国企也竞争不过更加灵活更能控制成本的私企。那国企现在除了政策壁垒造成的垄断产业以外还剩什么?就算国家要对产业短板进行投资,投给私企去做是不是会更有效率?
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能看到华为制造的基站设备却看不到移动电信联通的通讯公司;能看到中国产的加油设备却看不到中石油的加油站,好不容易看到个中国银行的分行,里面的人懒得上午10点多才上班不说,脸还黑得跟国内窗口行业有得一拼。这些国企除了在国内坐吃垄断利润,有什么国际竞争力可言?我不在乎国家白养些懒人,但我实在不希望这些懒人拖整个国家进步的后腿。
三鹿奶粉向你致敬,那些将中石化和中石油成品油用自己的劣质成品油进行参杂借以提高油品以次充好的小石化企业和加油站连锁网络向你致以诚挚的敬意,理解万岁。所有传销机构向你致意,因为向你这种只顾眼前小恩小惠贪图蝇头小利的人是他们最好的潜在客户群体。
公立学校、公交自行车的体验是相反的。公交自行车也有app啊
当然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不一样
一汽也不是汽车工业的代表,长安长城奇瑞都有国企的成分。一汽似乎是最坏的,揪住他不合适。
要是拿高铁比的话,似乎航空也应该消失了。这不是所有制维度上比较对吧。
开车的人力成本不算,疲劳和风险不算,这个是不是有点“小农”呢?抠门如我,宁可省人力成本,也不敢忽视疲劳和安全风险。再说,你一家子自驾旅游一遭,很可能停车费上被平了……算账怎么算才合适呢?再三,旅游坐卧铺,性价比怎么样?
我身边的小资都是这样,总觉得政府阻碍了他们赚钱。也不想想,没有政府中间把资本这么一拦,他们自己能不能成为小资还是一个问题。
目前这类人还是很多,宣传也是这个基调。可喜的是目前公正的看待国企的声音也能发声了。
美联航服务恶劣,主因就是垄断经营了多条航线,让它失去了提高服务水平的动机。这其实和中国国企的逻辑和问题如出一辙。
三鹿的问题说明什么?是说明私企邪恶还是监管缺位玩忽职守?如果你因为前者就否定私营企业的话是不是也因为后者否定中国政府?保持逻辑一致好吗?国家免检产品这几个字忘了是吧?
还有,这个社会就是由我这种贪图小利的人组成的,也正是因为一个个像我一样贪图小利的人用脚投票,逼得那些高大上的银行不断裁员。你在这里展示你廉价的大局观,对那些无能的国企是没有一丁点帮助的。
第一,美联航能犯中国国企的毛病,是不是说明私企并不比国企优秀?
第二,私企一个监管不严就出事,是不是说明私企没有公德心?
第三,贪图小利不顾大义的人,只是这个社会组成的一部分,不是全部。而且也别高估了自己,在你们用脚投票的时候,四大行越来越强越来越大。
1 美联航是私企,美联航不是东西,所以私企不是东西;
2 三鹿是私企,三鹿不是东西,所以私企不是东西。
这就是你所谓的逻辑?
还有3,更可笑了。我一个消费者花钱,我不考虑性价比,考虑什么大义小利,脑袋有病啊?四大行把存款利率压得那么低,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润,大义在哪里你解释解释?
中国当时有几百家牛奶厂家,三鹿只是其中的一家。因为三鹿事件,全国进行牛奶大检查,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上百家牛奶厂,尤其是黑龙江,没有一家牛奶厂查处问题。
然并卵,国家(李小强)借口加强监管,提高牛奶行业准入门槛,东北上百家没有造假的良心牛奶厂,最后都沦为别人盘中餐。
以三鹿事件为借口,借助于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国家奶业巨头完成了对行业的彻底垄断。
四大行把存款利率压得那么低,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的利润,大义在哪里你解释解释?
那美国的私人企业的零利率负利率呢?私人资本追求利益就天经地义,公有制企业就大逆不道。不过公有制企业收益并不归国企老总而是归各级公有制,可以用来发展生产,也可以用于国民福祉,请问私有企业的利润归谁?你有资格对人家的花销说三道四么?我听说山东就有将公有制企业的收益直接划拨给社保基金,也听说国内私人企业老总们进口豪车奢侈品或者将资产转移国外在国外买豪宅置产业。在普京将俄国能源产业国有化前,那帮寡头将大把的油气收益用于控制国内政治或者到国外花天酒地买俱乐部摆阔气。
还有就是97年和08年之所以中国能够抵抗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你以为真是中国政府金刚附体?和西方欧美主要国家以及四小龙相比,中国政府不还是因为在税收和货币政策之外直接掌握着土地和依然残存的众多公有制企业。而且明显中央、省、地、县所掌握的公有制资源依次减少,所以对经济的掌控能力明显也就越弱,为什么地方政府靠卖地为生,不还是地县以降基本上已经没有公有制经济可资调配,否则何以形成畸形的房地产。财经资源西方政府能掌握的,人家玩得可比你炉火纯青得多,怎么就没管用?还有如果不是普京将关乎国家命脉的主要产业收归国有,试问他靠什么抗衡西方的制裁,凭借那些私人企业和寡头?幼稚。
首先声明本人对国企私企都了解有限,只是说一下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期待抛砖引玉。
国企和私企各自的问题,网上已经有大量的分析,不需要我这个门外汉再多说什么。
既然各自都有问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共存是最好的?
那么各自的比例多少比较合适?
我个人同意关键行业以外的行业都应该充分开放给私企,国企不应在其中追求垄断地位,但是也不能让私企达成垄断,只要国企的存在能阻止私企达成垄断,哪怕亏点钱也是有益于全体消费者的。
你这套“白马是马,白马非马”的招式,我们两千多年前古人就会了。
1. 公司的经营和所有制形式无关。记得忙总说过,江浙的土老板一边包n奶、买豪车、名表,一边不舍得升级设备、拖欠工人工资的,不要太多。这些不仅是私有企业,而且小到了老板一个人可以把所有的事都管到的程度,一样挖自己的墙角。据我的经历,一个7、800人的私有企业,中层领导的行为方式就和官僚机构很相似了。当然,这和公司的文化、老板的魅力等等很多因素有关。
2. 公司经营与公司的文化息息相关。而公司文化是由公司领导层、尤其是高层领导引导的。以我坐美联航的经历看,美联航的问题在于:公司的高层没有把客户利益放在眼里,于是乎底层员工也不把客户利益放在眼里。
3. 中国的很多问题,恰恰是在私有化过程中造成的。我穷亲戚很多,前些年,我和妹夫被穷亲戚搞得不胜其烦,于是联手搞了一个扶贫项目,就是进口一些国外原装消费品,用成本价给亲戚,让他们去卖,结果效果非常好。有的亲戚中秋、春节两个节就可以挣比打工一年还要多的钱。用很多客户的话说:一般情况下买进口的消费品,便宜的一定是假的,贵的也不一定是真的。他们买我们进口的产品,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东西是真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各种买买买,就是因为私有化导致假货横行。
这个项目运作成功后,有些人找我妹夫想合作做大,拿出的方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歪门邪道。
我在国外工作中碰到的不少钉子,就是因为考虑问题的时候还是公字当头(大河有水小河满的思路),导致和领导的想法满拧。原因就是我在三观行程的时候,私有化还没有现在那么深入人心。
人家只是顺着你的逻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