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质疑一下中巴经济走廊的可行性 -- 朴成兴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4225395
我的帖子。希望能有帮助。
尤其是塔什干,这可是以前申请过奥运会的城市,造汽车,组装飞机。
地铁也是很久以前就有了。
二战中,连接中国和西方的驼峰航线的起点在哪里? 就在卡拉奇
从鼓吹西进战略乔良的两篇文章看,
乔良将军:美国东移与中国西进——中美博弈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fang/2015/05/343277.html
乔良:“一带一路”战略要考虑军事力量走出去问题
http://www.wyzxwk.com/Article/guofang/2015/04/342139.html
乔良设想中破解美国海军堵门破交的应对是发挥我们的陆军优势,向西挺进,以陆制海,并断言一带一路要一带(路权)为主,一路(海权)为辅。乔良所谓的中国西进,有三个逻辑假设:1、将来美国掐断我们海路,2、我们陆军天下无敌,3、以陆制海。可就算巴基斯坦是我们的一个省,中巴铁路即使按大秦铁路年运载能力4亿吨计,这4亿吨的年运载能力也不能解决海路被掐后我国经济下行的困局,更不要提中国军力西进后必然会与俄罗斯在中亚冲撞,与美国在阿富汗冲撞,可以说乔良的西进战略是为了解决一个将来的海路被掐问题而提前引爆中俄、中美矛盾,其实是下策。虽说我们陆军很强,潜力很大,可是一个海路被掐后不能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的天下无敌何以体现?再说以陆制海问题,发展是动态的,万一将来美国针对我们的东风26、东风21D等搞出反制手段,以陆制海不灵了,难道我们非要到那时才发展以天制海、以空制海、以海制海吗?
玩过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的都知道,老家被堵的应对策略有开分矿、乱矿流这一招。具体到海路被掐问题,我们与其迎头对撞提前引发矛盾,还不如转身开分矿,到南欧到东非有一定军事传统和军事能力的国家提前转移部分产业,真到了海路被掐的那一天,我们顶多缩小国内产业规模,把国内的人员转移国外,继续工作挣钱,以拖待变,等待中强美弱那一天的到来。
在中弱美强阶段与美提前爆发冲突对撞,是为不智,多处布点,以拖待变,多修路,深挖洞,广积粮,多储油,等待中美力量平衡点的到来直至中强美弱才是上策,着急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DEL
破败了,挡不住。真是这样。
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的新都,建设比照迪拜,也是人气不足啊。
不过侯是下国际象棋的
尔各答卸货,铁路运到出发机场。卡拉奇对当时的飞机而言,太远了。驼峰起点附近好像也离史迪威公路起点不远,远征军残部在印度受训也在那附近。
驼峰航线当时也有一种计划,飞过帕米尔,经新疆,陆路入川。
其实也不容易。
为什么你觉得现在没有在发展以天制海、以空制海、以海制海?
别的不说,看看造舰…
中国的经济重心在沿海,这没错,沿海经济发展的条件较好,这也没错。但是如果沿着哪儿经济条件好就发展哪儿的观点继续走下去,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大的不象话了,中国的贫富差距一大半都是由地域差距拉动的吧?)。
中国并不是一个浅碟型国家,也没有像美国那样的两洋海岸线,中国的国土深入到亚洲腹地,西安、兰州以西,疆域广阔,除非你认为可以放弃那部分国土,否则,至少应该努力地为它找个愿景。一带一路的路就是这个愿景。
如果海运继续对陆运形成压倒性优势,巨大的国土就会是个负担和累赘,国家分裂就会是迟早的事情。但反过来,陆运是否一定没有机会?在昂贵而快速的空运和便宜但缓慢的海运之间,陆运还是有自己的空间的,对成本高敏感的行业可以继续堆在沿海,对时间高敏感的行业可以继续依赖空运,而介乎其间的行业,如果要面向中亚、俄罗斯、中东、欧洲市场供货,就完全可以考虑在铁路沿线布点。
都说明乔良所谓的西进战略,所谓的一带(陆权)为主,一路(海权)为辅的失败。
以陆制海只能算作奇招,为我们的发展争取时间,以海制海、以空制海、以天制海才是正途,建设一支陆海空天支都强大的军队才是我们的目标。
功在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