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简评大嘴总经理 -- 天马行空
一二八的事情河里早有旧贴:
到1932年1月28日国民党能够决策的要人们仍是计划不抵抗的,抵抗是一线官兵自发的……本末不能倒置呀~
按照蒋介石心腹何应钦的意见,是根本不会有“一二八”淞沪之役的。
何应钦先是这么跟蔡延锴说的:
“现在国力未充,百般均无准备,日敌虽有压迫,政府均拟以外交途径解决。上海敌方无理要求,要十九军撤退三十公里,政府本应拒绝,但为保存国力起见,不得已忍辱负重,拟令本军于最短期间撤防南翔以西地区,重新布防。望兄遵照中央意旨”。
1月26日蔡延锴的记叙:
“看报未完,政府的撤兵命令已到了,即转令七十八师区师长准于本月27日撤退完毕,但宪兵未到接防以前,须留小部仍在原阵地警戒。命令转下后,相信上海局势会由此紧张而和缓了。国家屈辱如此,我为军人,殊觉无味”。
蔡延锴关于开战的回忆:
“上午9时,市商会主席王晓籁及杜月笙、杨某等来慰问,当时我亦不知其来意。王、杜两君说:“贵军长体念政府的苦心,遵命撤退上海驻军,以求息事宁人,保存上海数百万人生命财产,同人等无任钦佩。除代表上海民众慰谢外,并预祝军长北上杀敌成功。”王、杜之意我已明白,乃谢谢他的好意,谈约一小时,王、杜辞出。我午饭后出街坊友,闻当局已答应敌方要求,所有苛刻条件均经签字接受,敌领事亦复牒表示满意云。各友互谈,以为一场风云可以消散。正谈笑间,忽有王志远君来说,英美法驻军纷纷以铁丝网在各街门要点布防,闻说日寇陆战队及在乡军人陆续集合,有向我闸北进攻之说云。当时在座诸友均以为他说谎,明明今日上午已签约接受苛刻条件,岂有再动干戈之理。不久回静安寺路十九号晚饭。入夜9时,近虹口花园各商店、居民纷纷搬行李逃避,闻敌方已吹号集合,我们仍属半信半疑,即派人坐车到虹口等处侦察,回报与上述情形相符。但我闸北驻军正在撤防,宪兵又未知到来接防否。即以电活询闸北驻军团长张君嵩,他说:“现在虹口等处商民惊恐异常,宪兵尚未接防。据报敌寇今晚向我防区进攻,请示如何处置。”我示意他,倘宪兵未接防,仍须固守原来防线,如日寇无故向我挑衅,我军为自卫计,应迎头痛击。张团长表示遵命。再过一时,淞沪之难已到,国耻又多一纪念日了……”
张君嵩的上级区寿年说的这段话更是说出来了开战的背景:
“一二八战役是我七十八师第六团打起来的,是张君嵩不肯交防打起来的,也是我区某不愿做亡国奴打起来的。如果当时照军政部和参谋本部电令行事,还有什么淞沪抗战呢?”
蔡延锴关于4月份见蒋介石的回忆:
“除普通照常训勉数语外,不似从前北伐时得胜归来召见的微笑与欢容,最后更有力地嘱咐一句:以后须绝对听政府命令,我即辞别而去,坐车返旅社。沿途自思乱想,此次抗战,系出于诚心为国家争自由,为军人争人格,当时我军亦非挑战,何以弄至政府不满?思之无不为国家民族前途悲也。”
假设当年TG的情报人员厉害,能得到这些果府的机密情报,那也只能得出果府会继续退让,上海打不起来的判断。
拿128淞沪抗战来指责1月10日作出攻打赣州决定的TG,真以为TG有时光机啊。
至于说要TG加入KMT的白痴话的,自己回去翻翻红军打赣州的时候,第三次反围剿战争才打完多久。
TG也不仅仅口头向日本宣战,杨靖宇,周保中,赵一曼,张甲州,于天放,冯仲云等等哪个不是TG从关内派到关外的?
既然苏联说自己跟美国平起平坐,那就别怪人民要求美国的生活质量咯。苏联人均住房相当于中国93年,人均轿车年产量相当于中国09年(只有中国17年的1/3而已),就这水平中国只敢叫小康,跟美国差距巨大,苏联的梦想和现实差太远啊。。。
现在欧州政局哪里会稳,只是政党轮替消费了大众愤怒而已。至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好莱坞和美国之音之类一直在努力,况且还有大量第三国,苏联人也没那么闭塞。当年要不是苏联当了反面教材,我们也不好说啊。
因此说油价所起的作用很低,我也是不同意的,如果没有油价推波助澜,戈地图说不定能挺过去呢,毕竟他干掉终身制的官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确实是能改善苏联的。
碰过一个当时派驻苏联的老爷子,他说自己的俄语是经常跟毛子们一起排队买香肠练出来的,呵呵。另外叶利钦能起家就是因为他发表煽动性演讲,常说的就是:十月革命过了七十年,我们竟然还要排队买香肠。还有个说法,苏联是因为政治笑话太多解体的,关于排队买香肠的苏联政治笑话就很多,但根上的问题是,当时苏联人的确经常排队买香肠,那些排队买香肠的笑话在中国一点杀伤力都没有,因为中国人早就不用排队买香肠了。
的确很可悲,一个人均粮食800公斤的国家竟然还要排队买香肠,只能说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了。
有一堆黄金做的砖,还有一堆泥土做成的砖,分别用这2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砖盖2座房屋,是什么决定了哪座房屋结实坚固?肯定是砖和砖之间的结合关系重要,引申到人类社会就是人和人的关系。绝对的人人平等是不存在,只存在在理论中,人类社会中应该用“公平”更科学。
豆腐渣做的砖,接缝再强也没用。。。
这个消费量拿到现在我们中国,估计也要排队才能买到。那时候老毛子吃肉的大头还是牛肉,现在变成以鸡肉为主了。
苏式计划经济对价值的扭曲真是走火入魔了。勃日涅列夫时期苏联农民的收入仅仅比城里工人低10%到20%。。。这种农业大锅饭真是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后面戈尔巴乔夫搞的类似于我国包产到户的改革完全失败。
有的资料说苏联的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的浪费能占到粮食产量的30%-50%。。。
看了这些东西,唯一的感想就是苏联人你们在干嘛?
不过出了问题就以为推到重来就行,这么极端的做法估计世界上也就老毛子干得出来。看看苏联的倒台,真觉得能摸着毛熊过河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现在的很多总结苏联倒台的原因都太模式化了,满满的意识形态宣传感。
苏联的期望管理是失败。我们现在回过头看统计数据,苏联改善民生确实效果显著,但是老百姓的预期提升更快。由于战争、地理因素、遭受封锁等原因,综合国力其实比美国要差很多。但是从赫鲁晓夫开始就喊着要超过美国,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也是。民众希望一步到位过上欧美发达国家的生活,高层腐败官员想乘机捞一把,公知都是脑臀分离之辈,一通折腾,人均寿命过了20多年还没超过苏联。
计划经济不适合大规模创新的时代,70年代末开始新的工业技术革命,把计划经济的劣势暴露得非常彻底,很多工厂一开工,产品已经过时,越生产越亏。因此当时的大下岗迅速将原有僵化的技术工人打散重新组织到贴近市场高度灵活的中小型私人工厂,是一步非常及时准确的棋,要是不这么走,靠老国企的修修补补,那是真的必然要被淘汰了。
创新时代,科技必须和市场紧密结合才能让工厂生存下去,靠国企计划路线,或许某些厂终究能拿到最终最靠谱的科技产品,但是过程不可承受,基本绝大部分死在半道,当时的中国根本无力承受这么大的失败试错。
其实就算是今天,国企这么搞依然风险巨大。看看最近的中兴和联想,这已经是国企的佼佼者, 尚且表现得如此窝囊,其他国企会有什么表现?中美经济正面交锋这才算是刚开始啊,国企还值得信赖吗?http://www.xinhuanet.com/2018-06/13/c_1122981998.htm这篇文章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引用:很多工厂一开工,产品已经过时,越生产越亏。因此当时的大下岗迅速将原有僵化的技术工人打散重新组织到贴近市场高度灵活的中小型私人工厂
关键词 “过时” 和 “贴近市场高度灵活”
“过时” 有两种,一是技术过时,譬如说人家投产 F22,我们还在搞歼8,另一种是没有紧跟流行,服装行业是典型。
如果技术过时,“中小型私人工厂” 有什么优势? 西方愿意卖生产线给中国的私人工厂? 显然不可能。唯一的优势是小批量,转型快。但是这个关键在于 “中小型”,而不是 “私人”,90 年代上海还有很多集体企业,规模很小,街道作坊,但是不是私人的。
按照这个思路,完全可以把僵化的大型企业,分拆成若干小型企业(革命年代就是分头突围),而不是大下岗撒手不管。90 年代的改制,什么分公司、子公司,眼花缭乱,这都可以尝试,但是把工人甩出去,尤其是极大规模的工人(东北是重灾区),搞什么下岗女工不流泪大步踏入夜总会,就凭这点,朱开除党籍不过分。
如果说没有紧跟流行,这个更加无关痛痒。不存在越生产越亏的问题,计划经济不是利润为导向,物资调拨平衡了,盈亏无非是账面数字。
我不是说计划经济一定好,但是评价应该另有标准,计划经济的企业,在市场上混得不好,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嘛,规则都不同。
同样的对词,薄当年对分蛋糕与做大蛋糕的利益之争有一番非常符合现政自恰的解释。
我觉得你根本没经历过那个时期。什么叫产品过时,和技术革命有什么关系?你要拿当时企业做对比。当时兴起的私有企业,绝大部分产品比国企质量要糟得多,从技术角度上讲,更加过时。这根本不是下岗的理由。我的家乡,一个市当时几十个两千人以上的大企业,倒掉以后,兴起的全是作坊式私企。这些新企业在同行业没有一家达到过那些国企历史上的高度,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那些倒掉国企的市场份额,现在是外企或幸存国企占有。所谓当年私企适应生产力发展纯粹一片胡言。小企业靠得就是低成本低价格,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口碑就是那个年代兴起的。但是当时人穷,穿三天就破的新衣服农村人也会买,相亲、走亲戚一年也不穿几次。等识破不买的时候小老板就关门换行业,完全就是现在的理发店会员卡模式。为什么中国人道德水平低,就是那个年代鼓励出来的,坏人发财了就是好人,黑猫白猫么。
肥猪的结果可想而知,长了獠牙的野猪连老虎都不怕。一种物质的强度从微观看就是结构问题起作用。“豆腐渣”只是个宏观的比喻而已,真正用豆腐渣做成砖强度一点也不低于泥土做的砖,黄豆的提取物是可以做纤维织成布匹的。
1.私企和集体企业的对比,一个没后路,一个有兜底,私企是真正的死地求生,死亡率也确实很高,仅温州地区75%的企业撑不过3年,95%的企业5年后消失!可以说私企对市场,对科技的领悟就是靠层层企业的尸体垒出来的,这种方式,计划经济下的国企集体企业有什么办法争锋?其实但凡企业都有胡搞的地方,私企乱搞有市场惩罚,国企乱搞怎么惩罚?私企千军万马四面出击,最后找出正确的市场和科技方向。国企是怎么测试市场和科技方向的?拍脑袋?评估?不客气地说就是纸上谈兵,运气好能赌中,运气不好全体GG。所以,如果市场科技方向明确,国企一往无前,会有很大优势,一旦科技爆发,未来不明,国企就会抓瞎,连带把整个国家带坑里。所以历史上,追赶期计划经济都很牛,但一旦追上了,就开始各种掉链子。
2.东北的下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自作孽,这个河里近期贴过文章了,东北的国企投资效率低下,且隐性国企编制远远超出预计,导致中央配套解决下岗问题的资金严重低估。说白了,就是东北借重工业基地的投资倾斜长期大肆挖国家墙角(可以类比吃空饷),因此养出一大群毫无生活技能的废人,才造成全国独一份的下岗大悲剧。
先讲第二,东北大下岗。东北地区当然有自己的问题,很多弊端,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革除,跟沿海地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但是东北大下岗并非 “全国独一份”,哪怕是经济最发达的上海,也有大量人员下岗。
下岗女工不流泪,大步踏入夜总会,其实是讲上海,而不是东北,那时候夜总会最发达的就是上海,大概 92 南巡之后引进,三年内遍地开花。
大下岗是否 “毫无生活技能的废人”? 相对来看,企事业单位搞末位淘汰,下岗人员都是竞争力比较低的,这是事实。但也不能说人家是废人。就像现在的大学,学习美国制度,搞三年(六年)不出成绩就走人。少数人留下来了,大多数人走了,那些走了的人都是废物? 也都还是博士水平嘛。
这就说到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残酷竞争,优胜劣汰的有效性。你说的市场机制,也就是养蛊,尤其你提到的 “私企对市场、对科技的领悟就是靠层层企业的尸体垒出来的”。
这样真的有效么? 三五年内面临倒闭危机的企业,难道会大力研究科技? 这显然是荒谬的,如果我是老板,我也必然想着赚快钱,歪门邪道,捞一把走人。技术的投入起码是十年二十年的周期,私企的残酷竞争,首先可以砍的成本,就是科技研发。
欧美成功的大企业,哪个是靠着对市场、对科技的领悟? 都是靠着垄断地位。
我不同意你说的什么 “没后路” 和 “有兜底”,炒股票的都知道,大不了割肉、斩仓,私企老板不赚钱,(带着小姨子)跑路就是,反倒是国企,倘若干不好,必然影响仕途升迁。
商场如战场,其残酷性只有没有免死金牌的人才会真懂,对比国企失败仅仅是少了乌纱帽的进身之阶,私企老板有几个不是赌光身家背负巨债的?所谓的见好就收,半路溜号,损失的都是真金白银和自己的商场信誉(好比政界里的剥夺政治权利)。
市场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东西,国企是盯着一个方向长期投入,中间基本不顾及市场,自然成就大失误也大,私企是跑跑停停,用市场来蓄力,成就小而慢,但把握真实需求的确切方向,通过前仆后继来延续科技的进程。
而在当年国家是什么情况?顶层国企已经无力投入,高科技被国外大型企业打得落花流水,差距已经越拉越大,中下层国企集体企业也全面输给国外私企,市场竞争力约等于零,全国已经陷入停摆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是背水一战把全部资源赌一杆子高端突破(对面有市场源源不断的投入补充,我方仅剩前三十年最后的余粮),还是狠下心来,先解决市场来开源,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市场怎么获得?基本主要后进工业国(德美日)都选择了假冒伪劣,海量私企群魔乱舞,在获得市场以后,再逐步补贴高端突破,从低端一步步做到高端。但总体上国外大型私企也比国内大国企央企有节操得多,他们在获得政府补助后会很自觉地进行科技突破,而国内以中兴、联想为代表的国企都干了什么,除了一大堆纸面专利有多少实际转化?(大概也就军工领域比较让人满意了)这里面究竟是什么问题,不知道老兄是否真的思考过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