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闲谈】盘古的斧子哪儿来的? -- 烤面包的胖大叔
三才首君呢。
当然对神话传说认为比较荒唐,这也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我们不能用今天对神话的认识来要求古人。
“太”深。
真做点“皇上的归皇上,天理的归天理”的姿态,又何至于此呢?“内圣外王”,不就是要当哈里发嘛。
对于真正核心的东西往往都是模糊的掩盖过去。
道是什么,心又是什么?
儒家的道不同于道家的道,韩愈在《原道》里说的好: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
这个所谓道仅仅是说了人类社会怎么来,如何生产,如何处理社会关系。
道家的道才是真正的形而上的道。
讲理学还是从宋儒说起。提到前边的都是客气,面子,真不提也无所谓。
理学的性和天道是根本道理。这个应该没什么好质疑的。
没啥研究欲望。
del
好像确实有点。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他自己说的。
对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宇宙一开始不是平的,而是个球,然后盘古死了,有了天上和地下,似乎就变平了。古人是怎么想的?按照我们现在可以知道的,空间是三维,但是银河系也好,太阳系也好,基本上是扁平的。
即使这样,儒在消化吸引时,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等哲学最基本的命题还是采取回避和模棱两可的态度。
并且,即使儒家经过佛教逻辑体系的改造,仍然显得非常粗鄙和原始,理学那个论证过程,简直无法直视,胡说八道。
中国传统里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这点,影响至今。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包括理科生)连几个像样的逻辑推理都做不到,一样是东拉西扯的玄学。
而西方从希腊哲学到基督教神学再到近现代哲学及自然科学,其逻辑体系,至少在形式还是比较说得过去的。其中可能就神学弱一点,但人家好歹也还注重基本的逻辑推理过程,从刚开始的全知全能一步一步后退,到最后连上帝造人的逻辑原点也快守不住了。
伊斯兰教还混得不错啊!
现在主流对中世纪基督教政教合一是大力黑-----基督教也挺下来了。
不支持你的儒家捆绑过紧,所以背锅的结论
中国民间宗教史
马西沙,韩秉方写的,上下两本。
总的思想在于,中国的文化系统,其实是分上下的。在上层的,或者说主流的,见于史书,朝堂,正统,书院,科举,士人的,和下层的,或者说底层民众,村落社戏,村夫愚妇,游方贩夫的。而后者,却又往往生生不息,繁复驳杂,又与上层统治思想关联丝丝入扣,构成了千千万万底层群众的笃诚信仰,影响着各个地区的民风、民俗,下层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它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中世纪的宗教生活、政治生活发挥过重大影响。
我们熟知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这种底层信仰/传说在不断的民间流传之中,与太平道/五斗米道,佛教,摩尼教,儒教等等的教义不断融合,分化,传播,改头换面,从而形成的。
比如盘古开天地,在元明以后就明显与摩尼教的两宗三际教义相交互。两宗,就是光明与黑暗的分离,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
这些东西,发展起来就是教派,明教,光明教,白莲教,天理教。。。被压下去,就改头换面,以盘古,女娲,佛陀,祖师的形式在民间口耳相传。
嗯,推荐这本书,将很多民间底层的东西的由来,发展,介绍得很清楚。
或者说在三维时空是一个没有大小的点?
希望有相关知识的河友介绍一下。
另外,我们认为银河是扁的,是从三维时空角度去看的吧?
似乎最近又有了与宇宙universe对应的multiverse概念,大概意思是有很多宇宙。
总之如果有人能科普一下,最好不过。
不过,我想说的是,理学这套东西现在看起来嘛,这个……
但是,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从原始儒家到理学,再到之后的清儒,一直保持了理性主义的光芒,这光芒的大小及作用,可以讨论。但是毕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彻底滑向神秘主义。
我这篇小文说得也是这个意思,神话或者说文化总是层累而成,这个层累的过程一直在进行,盘古的斧子就是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相互融合、摩擦,排斥、激荡后的孑余。
顺便说句闲话,你看,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不是在今天实现了吗?领导人的思想写进党章,写进宪法,正好体现了道统、治统、法统的完美统一。台湾和我们比传统文化,它有得比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