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42:伯嚭——使因大宰 -- 桥上

共:💬35 🌺14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赵盾是赵衰的前妻叔隗所生

赵同赵括赵婴齐是晋文公女儿赵姬所生,两支的出身相差很大。尽管因为赵姬的高风亮节赵盾得以成为嗣子,但是她的儿子长大后对于这个安排肯定是极为不满的,首席权臣的位置赵盾一干就是十多年,继承人也是留给非赵氏的郤缺,邲之战年长的两个人不得不屈居在比他们年轻的六军之一赵朔之下,他们的羞辱感可想而知。赵朔死后这个矛盾就集中爆发了,赵婴齐事件不管有没有桃色背景,实质是同为赵姬后裔的他和赵盾一支走的太近了,赵同赵括要夺族长之位这是一个阻碍。赵氏孤儿的真相其实是成为成公亲家的赵盾一支想彻底铲除文公血脉赵姬这一支的力量,保住10岁小孩赵武的族长地位,否则等他成年后赵同赵括早把自己的儿子都安排接班了,就像赵盾当年这么对年幼的赵同赵括一样,他宁肯扶植赵穿也不打算提拔赵同赵括,这时候不动用赵庄姬的宫中力量,就像赵姬力量不用一样将来只有过期。只不过被其它家族利用扩大成为对赵氏的大清洗,正是因为窝里斗这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史记赵世家才营造出一个赵氏孤儿的神话,连赵婴齐都一起被黑掉了。后来赵武长大后赵同赵括一支连过继继承后裔的都没有,也可见赵盾这一支到底是怎么想的,智氏都知道要和分支中行氏相互照顾,赵氏却没有这个容量。赵鞅后来清洗赵穿后裔的邯郸午手段更加暴烈,由此爆发的内战几乎让赵氏再次毁灭。百余年后继承赵盾血脉的赵家人再次为了位置之争制造了沙丘事件饿死了赵武灵王。

通宝推:桥上,等明天,
家园 赵氏私心的表现

同时也是赵盾的政治成熟的表现:幼主即位,利于权臣擅政;为表姿态,立长交权,如禅位三让;公子雍贤且在强邻,是为强藩理应去除;范(士)氏曾为公室谋臣世家,理应离间。此一石数鸟。史料上多有赵氏从赵衰起就有弱公室强私家之谋。赵衰,赵盾赵武一路就是弱干强枝的作为,不论在公室,还是在赵氏。

公子雍贤,秦国多次助立晋君,才是权臣心腹大患。

家园 赵盾还有为自己这一支考虑的因素

赵同赵括有文公后裔这个响当当的牌子,作为翟女后裔的他如果不掌握权柄就连族长的地位都很难保证。他和穆赢的内部交易很可能就是对赵氏族长的位置的交换。

家园 再问个问题

晋国啥时候把河西之地拿到手的

曲沃代晋的时候应该没那个精力。

晋献公的时候早期有桓庄之乱,后有继承人的问题,中间吞并魏国,假途灭虢,看上去也不大像有精力去折腾河西。

那是什么时候呢?

家园 耐人寻味的是赵盾出奔那次他没有去找兄弟赵同赵括避难疏通

而是直接找赵穿策划弑君,赵穿平时被破格提拔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董狐的记录一点都没有问题,孔老夫子在这个问题上反倒是糊涂了。

家园 什么出奔,他根本没出境

所以董狐直接揭露是他指使弑君。他还想喊冤,董狐一句话就顶回去了:出不越境,入不讨贼,非子而谁?!

孔夫子纯倅捣浆糊:越境乃免。

家园 不出境没什么奇怪,观望也就是了

晋灵公的影响力不过只是在首都一带,问题在于赵盾不是想着找人疏通而是直接选择了弑君,这才是他的本性。他根本没有考虑弑君会给同为赵氏的赵同赵括带来怎么样的负面影响。吃肉这两个人没份,黑锅却得他们来背,这种不平衡是很容易积累矛盾的。

家园 晋献公时期河西地不过是羁糜于晋国

这些地区有很多小国,晋国在灭掉它们前不能算彻底控制河西。

家园 这个有点怀疑

荀家分出去智中行,士家分出去范,魏家分出去吕,赵盾为啥不能把自己这一支分出去,而一定要跟赵同赵括在一个赵家里争斗。

拥立幼主的好处如你所言,坏处也有,比如逼急了偷偷动刀子就没人能管了。而且,既然赵盾主张离公子雍,那说明他们的关系应该不差。

像赵盾这样,内得罪灵公母子,外得罪秦国,下得罪诸卿,被人干掉那就是人人称快,感觉应该是最差的选择。

家园 因为赵盾的母亲地位太低

不仅是俘虏女子而且是狄人,虽然赵姬也是从民间找回来的,但是她的血统还是重耳的,而且是重耳赐婚。重耳同时娶的那个女子就排在秦穆公的二嫁女儿之后,春秋时期婆家的地位决定了正室,私定终身的小三要上位正室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鲁国的庆父之乱就和这有关。何况赵姬又不是没有儿子。重耳在齐国找的老婆贤惠程度不比秦穆公女儿差,但是也同样是妾。赵衰和重耳让赵姬屈居妾身地位意味着她的儿子一系永远都是赵盾和他儿子的臣子,即使赵盾这支年幼他们担任族长也不是长期饭票,他们能咽得下这口气?另外你高估了赵盾的道德节操,连弑君这样的事情都能做出来的政治道德能高到哪里去?他回国后不但没有驱逐弑君的赵穿,还设法给他洗白,国家法度在他眼里就是草纸。此外他先是驱逐同事胥甲,任命胥甲儿子接任,然后借口后者有毛病不能担任职务用自己的儿子赵朔取代,然而这种红果果的以权谋私好处都是他这一支的,赵同赵括眼睛都绿了。

家园 利用旧图,大致梳理如下:

所谓“河西”,大体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即王城以南和王城以北,王城以北包括:芮、梁、新城(新里)、彭衙、汪、刓、北徵、辅氏、新楚;王城以南包括:焦(虢)、瑕、虢略、武城;驻地点所在见上面帖子中的图。王城是狄人都城,属于中立地区,很晚才被灭。王城以西没多远就是大片沼泽,所以有这种分法:

在渭河北岸洛河与泾河之间当时曾有一大片泽薮,大概是修了郑国渠以后才消失的,见下图(出自史念海 《河山集》 九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p 100)《釋《禹貢》雍州“終南惇物”和“漆沮既從”——重读辛树帜先生《〈禹贡〉新解》后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结合《左传》的记载梳理这两片的归属:

公元前655年(鲁僖公五年,周惠王二十二年,秦穆公五年,晋献公二十二年):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僖五年传》(p 0311)(05050803))(032)。——桥:此时晋献公大概还顾不上“河西”北片,“河西”北片当时有芮、梁等小诸侯国。但虢就是(焦),大概正是这时及稍后,晋献公拿下了“河西”南片。

公元前651年(鲁僖公九年,周襄王二年,秦穆公九年,晋献公二十六年):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人实有国,我何爱焉?入而能民,土于何有?”从之。(《僖九年传》(p 0330)(05090601))(037)。——桥:此时及稍后晋惠公(夷吾)又把晋献公拿下的“河西”南片送给了秦人。

公元前645年(鲁僖公十五年,周襄王八年,秦穆公十五年,晋惠公六年):

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杨伯峻先生于此注曰:“河外,指河西与河南,黄河自龙门至华阴,自北而南,晋都于绛,故以河西与河南为外,包慎言《河外考》以河西为外,杜《注》以河外为河南,皆仅得其一偏。河外列城五,盖首举其数,而下仍叙其疆域,言五城之地东极于虢略,南至华山而止;不言西北者,西北为秦地故也。《晋世家》言献公之季,晋疆西有河西,与秦接境,亦足为证。内者河内,内及解梁城,解梁城不在列城五之数,盖包有余邑。解梁城即今山西省-永济县-伍姓湖北之解城。僖三十年《传》,郑-烛之武说秦伯曰,“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焦固为五城之一,瑕则在河东,详三十年《传?注》。故《秦本纪》述夷吾之言谓“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言八城,则并河外五城与河内解梁及瑕数之。余邑已不得知其名矣。惟史公谓“河西八城”,似八城俱在河西者,盖偶疏。”(《僖十五年传》(p 0351)(05150401))(037)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僖三十年传》(p 0479)(05300302))(049)

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僖十五年传》(p 0356)(05150405))(037)

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僖十五年传》(p 0367)(05150805))(037)。——桥:晋惠公(夷吾)送给秦人不仅是“河西”南片,还包括“河东”的一小片。

公元前644年(鲁僖公十六年,周襄王九年,秦穆公十六年,晋惠公七年):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僖十六年传》(p 0370)(05160301))(037)。——桥:此时正时晋国最虚弱的时候,狄人竟深入了晋国腹心地带,见下图。

“晋”,此时是“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下面是“狐”、“厨”、“受铎”、“昆都”、“绛”诸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图中可见,狄人是打山里出来的。

公元前643年(鲁僖公十七年,周襄王十年,秦穆公十七年,晋惠公八年):

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僖十七年传》(p 0372)(05170201))(037)。——桥:此时秦人因为鞭长莫及,又把“河东”还给了晋国,似乎也包括“河西”南片。

公元前642年(鲁僖公十八年,周襄王十一年,秦穆公十八年,晋惠公九年):

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僖十八年传》(p 0379)(05180501))(021)。——桥:我推测就在此时前后秦人逐步占据了“河西”北片。

公元前641年(鲁僖公十九年,周襄王十二年,秦穆公十九年,晋惠公十年):

民惧而溃,秦遂取梁。(《僖十九年传》(p 0384)(05190701))(021)

公元前627年(鲁僖公三十三年,周襄王二十六年,秦穆公三十三年,晋襄公元年):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僖三十三年传》(p 0498)(05330302))(049)。——桥:秦国的远征军在“殽”被晋人全歼,秦人实力大大下降。

公元前625年(鲁文公二年,周襄王二十八年,秦穆公三十五年,晋襄公三年):

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文二年传》(p 0526)(06020601))(049)。——桥:晋人开始逐步与秦人争夺“河西”北片。

公元前624年(鲁文公三年,周襄王二十九年,秦穆公三十六年,晋襄公四年):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文三年传》(p 0529)(06030401))(049)

公元前623年(鲁文公四年,周襄王三十年,秦穆公三十七年,晋襄公五年):

晋侯伐秦,围刓(wán)、新城(《文四年传》(p 0534)(06040501))(049)

公元前621年(鲁文公六年,周襄王三十二年,秦穆公三十九年,晋襄公七年):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文六年传》(p 0546)(06060301))(049)

公元前619年(鲁文公八年,周襄王三十四年,秦康公二年,晋灵公二年):

秦人伐晋,取武城。(《文八年传》(p 0566)(06080201))(054)。——桥:武城属于“河西”南片,可见其早已属于晋人,还反映秦人重点争夺的方向已经转向“河西”南片。

公元前617年(鲁文公十年,周顷王二年,秦康公四年,晋灵公四年):

晋人伐秦,取少梁。(《文十年传》(p 0575)(06100101))(054)

秦伯伐晋,取北徵。(《文十年传》(p 0575)(06100201))(054)

公元前615年(鲁文公十二年,周顷王四年,秦康公六年,晋灵公六年):

秦伯伐晋,取羁马。(《文十二年传》(p 0589)(06120601))(057)

秦师夜遁。复侵晋,入瑕。(《文十二年传》(p 0592)(06120605))(057)

公元前614年(鲁文公十三年,周顷王五年,秦康公七年,晋灵公七年):

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文十三年传》(p 0595)(06130202))(058)。——桥:这大概是在王城附近或稍南。

公元前608年(鲁宣公元年,周匡王五年,秦共公元年,晋灵公十三年):

冬,赵穿侵崇。(《宣元年传》(p 0649)(07010901))(057)

公元前607年(鲁宣公二年,周匡王六年,秦共公二年,晋灵公十四年):

秦师伐晋,以报崇也,遂围焦。夏,晋-赵盾救焦,遂自陰地,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宣二年传》(p 0654)(07020201))

公元前601年(鲁宣公八年,周定王六年,秦桓公四年,晋成公六年):

八年春,白狄及晋平。夏,会晋伐秦。晋人获秦谍,杀诸绛市,六日而苏。(《宣八年传》(p 0695)(07080101))(057)。——桥:白狄此时还是晋人与秦人之间的重要平衡力量。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周定王十三年,秦桓公十一年,晋景公六年):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宣十五年传》(p 0763)(07150501))(057)。——桥:辅氏属于“河西”北片,“雒”今陕西省的洛水,洛水西是大片沼泽。辅氏前已为晋人所有。

公元前582年(鲁成公九年,周简王四年,秦桓公二十三年,晋景公十八年):

秦人、白狄伐晋,诸侯贰故也。(《成九年传》(p 0846)(08091101))(074)

公元前580年(鲁成公十一年,周简王六年,秦桓公二十五年,晋厉公元年):

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晋-郤犨盟秦伯于河西。(《成十一年传》(p 0854)(08110901))(078)。——桥:此时王城显然不属于晋人,当是中立地带。

公元前578年(鲁成公十三年,周简王八年,秦桓公二十七年,晋厉公三年):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成十三年传》(p 0861)(08130301))(078)

秦桓公既与晋厉公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诸侯是以睦于晋。晋-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罃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郤毅御戎,栾鍼为右。孟献子曰:“晋帅乘(shèng)和,师必有大功。”五月丁亥,晋师以诸侯之师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获秦-成差及不更女父。曹宣公卒于师。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迓晋侯于新楚。(《成十三年传》(p 0865)(08130304))(078)。——桥:我估计此时秦人的属地在泾水以西,晋人劳师远征,自然不会有结果,只是确定了此后“河西”南北两片都稳固地属于晋人,秦人则转向东南方向发展。

以上粗略梳理一过,错漏难免,见谅。

家园 还有几个问题

非常感谢,经您这么梳理加地图,清楚多了。

第一个问题:

公元前625年(鲁文公二年,周襄王二十八年,秦穆公三十五年,晋襄公三年)

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

公元前624年(鲁文公三年,周襄王二十九年,秦穆公三十六年,晋襄公四年):

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官及郊”(《文三年传》(p 0529)(06030401))(049)

公元前623年(鲁文公四年,周襄王三十年,秦穆公三十七年,晋襄公五年):

晋侯伐秦,围刓(wán)、新城(《文四年传》(p 0534)(06040501))(049)

这是当时打仗的常态吗,在一两百公里这么大一个范围拉锯?尤其是秦国取王官及郊,后面那一溜地方打下来了吗。

另一个问题,定都王城的狄人跟这拨不是一伙的吧

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这伙狄人也太不思进取了,就看着南北两面秦国晋国打来打去,一点想法也没有,活该被灭。

最后感叹一下,一直在改又改规矩了,现在不是认证会员连宝推都没法做了......

家园 不敢说是不是常态,

但对于秦、晋两国来说,走这么远才打得着,但打的烈度不知道。

刓(wán)、新城不知此时是否打下来,但后来肯定打下来了。

狄人同是所谓白狄,但到底是否同一部落则不清楚。

我的宝啊,损失惨重

家园 打算趁火打劫只会死的更快

狄人的组织能力可没有秦国和晋国两架军事机器高。而且狄人内部也不团结,秦晋两家完全可以收买一家打另一家。

家园 又仔细看了一下史记

发现这个事情和数百年后沙丘某两个人的密谋很像,只要把其中一个人换成穆赢就行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