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麻木,然后不仁? -- 给我打钱87405
那淡漠个人荣辱,不过是空话。
事业是一个寄托,身边人家人朋友同样也是。除非性格中有天生的缺陷,多数人是被自己后天的抱负局限了。
在家人身上是得不到认可的。
接受了辩证唯物主义,就必然会失去包容性。黑的看不惯白,白的看不惯黑的。这个未必是一个符合辩证唯物的论断。什么叫辩证?就是黑与白的概念不是绝对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条件变化下两者会转化,也可能变成其他不属于黑白的东西。至于唯物呢,就是黑白的概念人是可以认知的,人可以在掌握了其规律之后运用这种规律。而不是什么上帝鬼神之类的不可知不可控因素在背后决定的。
大家都是在别人的小孩,这类投入少,回报大资优股的阴影下长大的。每个买钢琴的父母,都有一个朗朗梦。每个学钢琴的孩子,只要不是学出心理阴影的,长大了还会在下一代继续这个梦。音乐就是容易上手,容易苦练成才,容易获得他人承认才是功利。编程不是,所以没训练小孩当黑客的。小孩和父母在彼此眼里的,属于别人自己时间和幸福都不值钱。
甚至还是痛苦压抑情感伤害的根源。
当代中国家庭,父母尤其是母亲任意伤害欺辱孩子的自尊,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现象太普遍了,社会上弑母案的悲剧多半源于此。
由于贫富差距的拉大,大多数男性在财富地位竞争中的失败,作为夫妻,女性肆意伤害男性的尊严的现象也极其普遍。不抗争,那男人在家庭中真是毫无地位可言。我不知道西西河里有多少男性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男性在家都是被老婆鄙视的,这是社会常态。
所以川普网友轻飘飘的把不能在家庭作为人生寄托归结为个人性格问题,这是轻佻的不负责任的。
编号河友劝我不要愤怒,恰恰相反,愤怒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真理,因为只有愤怒才会抗争,只有抗争才有尊严,才有个人价值。用他的话说,愤怒让我找到了感性。愤怒让我明白了年轻人才是未来。愤怒让我明白了事物的新陈代谢,新的要代替旧的,好的要代替坏的,革命的要代替腐朽的,新生的要代替落后的。
抗争是天然正义的,愤怒是抗争的力量。
不愤怒,又怎么理解年轻人呢?
愤怒才是年轻的力量。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编号河友,你没意识到这一点。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图钉社会”或许能部分的化解这个问题:提供远视的相关保障(类似于养老金制度——提供“近视”保障)。不过,历史总是让人怀疑制度的可靠性,毕竟制度是人在用。但是,仍然可以反问:或许是关键性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才形成了“任何制度都可以被人玩坏”这种印象。我们要小心“任何”这个词,它往往会让人失去勇气。
唯这个概念是阴阳这个层面的。你所说的逻辑,也是在阴阳这个层面的,更何况这世上有很多种可以自洽的逻辑,一些你不认可的逻辑只是你不认可,并非是它不成逻辑。
我时常用一个玩笑来说明这个问题:汉语比英语更有生命力(自然是我认为),是因为汉字的基础砖块更接近于太极,横竖撇捺不成“形”,或者说比英语中的最基本单位字母更虚一些。
人对外界的认知,起于阴阳——没有比较就不知道黑与白,不知道大树和小草,不知道前景和背景。但是起于阴阳,仍然可以“回溯”到太极。
我个人比较怀疑,一神教的原始教义并非是指“只可信我这个神”,而是指“不可信阴阳,而要回到太极”,但被误传了。人类的语言如同一把刀,用不好会反伤自已,是故原始宗教反对传经布道。我是说,语言处于阴阳这个层面,说与想,一阴一阳。
另外,我还有一个“公式”来表达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太极——人——阴阳。
人,可以把太极分成阴与阳,也可以把阴与阳合成太极。
如同莫比乌斯环、克莱因瓶,人可以“扭转”正与反、内与外的所谓“对立”。
压迫不是抽象的哲学语言,而是赤裸裸的现实。只有抗争才能对抗压迫。
家庭与事业都是许多人的人生寄托,这是人性决定的,不论家庭如何或者事业成功与否,你在这个问题没有什么选择。我承认你所说的许多问题,比如三力思提到的有深层的社会层面的缘由,许多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你当然可以把事业定向与改造社会,这也是许多人投身政治与革命的来源。但是仍然不是短期可以改变你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的途径。而更多的生活中的事如编号所说实际上是个视角的问题,比如那个超车的例子,其实很经典。我们从开始学车上路,实际上都经历过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圈子的过程,面对许多从没经历过的体验。面对超车是路怒还是宁愿相信对方是有急事,当然对方也不一定有急事,但这其实是一个心理选择,更是一个取舍。
我想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许多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打比方,面对问题时我们常常忘记问自己一句,是不是的确我的第一反应之外还有别的可能,有其他可能才有了选择的需要,才有了权衡利弊。这听起来像是生意人,可是多数社会人本质的确是经济人,但是多数人的自由意志的确处于习惯性的被剥夺中,被舆论被习惯被从小的教育所长期影响,这些是第一反应的主要来源,但做选择仍然是可以的,前提是有选项,多数人局限于在这个选项的发现上而已,如我楼上提到过的身不由己。所以那个例子中的视角就变得很重要了,而视角是可以自行后天发展的,只看你愿不愿意超越昨天的视角接受明天的视角,这个需要很大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思维的复杂性决定了即使这个主观能动性也是一个依赖于视角的问题,同样受习惯教育所影响,类似无限内循环,不小心就进入死循环出不来,对一切都无望的无助感。必须自己找到一个突破口,重新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框架,避免重蹈覆辙。许多人往往发现换一个环境,换一个职业,甚至家庭,对自己走出困境有很大帮助,其道理也在于此,利用外界的变化倒逼自己的思维逻辑,教育背景,让既有思路习惯不能承载新的现实,于是突破口就找到了,甚至三观都颠覆了。
我说的性格缺陷不是说某个特定人,而是说在这种行为模式中,性格特征经常会起到很大作用,这关乎一个人的自由意志的多寡,这里无关道德判断,只是一个固有的关联性。还用上面那个例子,即使我们都明白也同意编号的那个道理,但是在实际执行上,性格仍然会起很大作用,而性格我们知道基本是不可控的,因此了解自己的性格,在可控的方面为自己设计一些与自己性格相容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甚至人生道路都会事倍功半。
性格就好像一种武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都不同,其功能威力是固定的,没有多少改造的空间。权看如何使用,最大发挥其长处,使其为己所用,而不是自己被性格所牵引,这一点说的容易,做到需要长期实践。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