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反科学投入的趋向可能会冒头了 -- 夜如何其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接触过n个大学的校领导,俺作证,您所言非虚。
俺知道河里没啥阅历却喜欢颂圣的邓粉多,所以举一个很容易查实的例子,以免被它们追着咬:
原中央财政金融,现在叫啥记不住,扩招之后在沙河整了一片地。以校领导(都是灯粉)的水平,怎么建设当然没思路啦,这时当然需要去灯粉心中的灯塔国考察取经。
要说这灯塔国就是好,考察完了领导们立马有了主意——当然都要盖低层风景楼啦,虽然俺们大学的学生数量一般是灯塔国学校的10倍,可咱们的可用地面积小啊,何况俺们灯粉的初心是多花钱、狠狠胡搞、应付检查和多收回扣啊,这不已经轻车熟路几十年了,难道还要说出来这么没有默契的么
还有,每年教改课改的经费辣么多,必须买一堆永远都不会用的东西回来啊,不然怎么拿钱,毕竟现在房子辣么贵,女学生也不像以前辣么好骗了
什么,还要求一线教师的成果?那把实践教学经费给大家发发,每个教师发个几万,够你们做金课标准的翻转课堂了吧,什么,这点钱连摄像都请不起,只能录屏?当然是嘿嘿冷笑选择不相信啦,反正教学质量评估比的又不是这个
还是那句话,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吃亏吃在政治路线,跟表达能力“缺陷”无关
绝大多数时候我的书面表达很精确,业务水平和主持会议也可以,不过宅这么多年肯定严重退化了,将来恢复大概需要几个月
口语化一点或稍微委婉一点,后半句改为——跟风反科学的是傻瓜或别有用心者
发不了主贴,就发这里吧。
[URL=链接]标题http://www.bjnews.com.cn/feature/2020/01/05/670112.html[/URL]
学界诟病经费使用制度很多年了,但这样把公有财-纵向科研经费堂而皇之地转移到自己公司怎么看都是不合适的吧。此案与之前的褚健案的异同可有河友愿意释疑?
法院认为:"证人欧某甲、谢某甲(即两名报账员)等多名证人均证明涉案猪、牛、牛奶均系用课题经费购买,实验后变卖钱款应上交原拨款单位,与张磊的供述相互印证,足以认定;欧某甲证言证明是李宁指使将淘汰的猪、牛及出售牛奶钱款交给其二人账外账单独保管,不要上交,被告人张磊供述亦能证明相同内容,并有证人谢某甲等证言和相关书证、鉴定意见予以佐证,足以认定截留淘汰猪、牛及牛奶钱款的事实,李宁及其辩护人的此点辩解、辩护意见不成立"。
现在科研分好多种,各家找钱的路子都不一样。比如大学里对自然科学基金看得特别重,军工科研院所都不屑一顾。各家的财神爷不一样,服务对象不同,科研项目也相差很大,不会一起削减。只会改变分配方案。
说下我的预估
1.这次疫情过后,高层应该(肯定?)会认识到,经济发展只是国家治理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第一方面,看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实则锦上添花。国家之间竞争实为凶险,一不小心就万劫不复,所以国家安全会再提高一步,国家战略布局也会更偏重于国家安全方面,相应的资源配置也会如此。(嘲笑毛不懂经济搞三线的,在每个地区搞小而全工业从而牺牲一些生产效率的、不提早放开东南沿海搞活经济的人应该比照当前疫情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决策)
2.可能会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中央应急管理委员会,统筹直线管理各类重大急性灾难。这个部门成为新的财神爷
3.疾控与特殊的传染病、生物攻击预防系统的大部分科研经费要从上述这个部门申请。估计军队生物医学院所的重视度会提高,并向国家安全方面贴合。中科院系统的生物科研院所研究会更基础化(自己爱写论文就自己玩去,我这个部门不主要依靠你干活)
4.事关国家安全的其他科研院所(军工科研院所为主)项目和经费会更多。因为国家战略要更偏重于国家安全,在乱世里求生存,不能生存,经济数字再好看,也是遭抢的份,为他人作嫁衣裳。
5.最后是我的希望,其实这次疫情一起,我感觉小时候那种崇尚科学的社会气氛又有了(就是长大的梦想是当科学家的年代。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特别酷炫的名词和触手可及的高科技产品,但是对于科学的倡导是很高的)。大家微信群讨论,朋友圈转发,都是一些科普的东西,言之有物,以一种科学逻辑来说道理。希望这次疫情过后,能随着调整国家战略整体性调整,能找回一些科学昌明的社会风气。科研人员只是在一个很窄的地方的方向专精。真正区分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视角的看待问题,有了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哪怕不是科研人员,也是科学国家科学社会的一份子和基石,是一个现代的人。六亿神州尽舜尧才是中国梦。
关键是要求创新。其实到硕士,还有一些博士,做的东西都不可能有啥大创新,在哪个领域都深入发展的今天,剩下的都是超难啃的骨头,就那些经费,要求搞创新,有些还要求搞国际前沿创新,领跑创新,这就是假大空,逼人学生造假。
我带研究生,因为是工科领域,就只要求本专业基础扎实,能参与项目有动手能力,最后让其独立做个能完成功能的子系统然后写论文就行。虽然是前人做过的,但学生做的过程中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加深了理解,培养了科学素养,毕业了还能依靠此技术谋生,也就能为社会做贡献,我觉得就行了。但就这,每次得弄个高调的科研意义,发挥一下创新点,不然学生开题中期答辩都会被问做过的为啥还要再做。
吳健雄的100多篇核彈論文,是冷戰後公開的
陳王你似乎有"公開萬能論"的趨向
機密如何處理????????????????????????
一不做二不休,碰過數理化的,甚至只要是漢族,都能自己申請ID,過濾一批無興趣的
評論能引進賭場玩法,預測正確,升級,反之錯誤,降級
到底是無適用自修教材的問題,整體數理化皆知,欺騙不了
无论怎么搞,最后功劳一定是归功负责人的,所以预先卡好行政职务,剩下就等幸运女神惠顾就行了(在中国这种“追赶态”科研,目标结论别人都定好了),所以无论怎么评价你都搞不清负责人真实水平究竟如何。科研领域本就很难搞什么KPI,碰到生物领域又是如此简单粗暴,投入收益分配都是一笔糊涂账,也难怪生物专业毕业从事本行的都是十不留一。
不过其实生物领域要爆发很容易,里面的技术含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最大的障碍其实是——伦理。如果废除伦理审查,遍地开花是一定的,但是,这个讨厌的但是,谁敢突破?所以生物领域这种状态很难改变,资源垄断几乎是必然,评价体系怎么变都没用。说起来和中国男足关起门来无能又自嗨还是蛮像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完全不管别的指标,导致没有任何实用性。要不就是搞出好多不可能实用的东西,比如那个奇葩的石墨烯掺鸡屎。
实事求是,主席的教导不能忘。
论文公开只是打击数据库公司,例如知网、Elsevier、Springer等。这些数据库公司光是每年卖给各个图书馆的收益就十分可观。但是论文公开对于学者个人的评价其实用处不大。一是很少有人有那份心情去评价别人,除非有过节的人,都是自己忙着申报课题、写文章,哪有那份闲心。另外就是人情关系,实名评价更不会那么苛刻。这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个人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最优的评价体系,能够用于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
关于科研评价体系,国内拉帮结派严重,外人看高等教育界光鲜亮丽,里面其实是乌七八糟。以前外国人的评价算是相对客观,现在随着追赶发达国家 “望其项背”,大家利益交织,正面效果越来越小,负面效果极大(社科方面,评价体系依靠外国人,于是全面崩盘,鹦鹉遍地)。
从大的方面讲,如果评价体系根子在外人手里,那么出国留学必然是优秀学生的第一选择,清华留美预备班的现实可能会继续一百年不变。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可能这个问题就是无解? 我比较悲观。当年毛用上山下乡掺沙子的办法,才勉强打破农村宗族盘根错节的黑底子,结果改革开放,迅速复原,旧势力无比强大。科研方面,不要说清理这样的盘根错节,能把科研经费稍微收敛一点,浪费减少几个百分点,就算是功莫大焉。
房屋中介、卖保险的,多劳多得,那是有效的管理办法。
科研人员,其实是集体劳动,大家挖土方,人人都有贡献。但是究竟谁挖了最后一铲子,这里面偶然性很大。现在科研人员的精力花在包装课题,挖冷门,然后关键在于抢注,抢在别人前面发文章,或者用一些高级办法(专业机密)发表其实没多大贡献的文章。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摊死水是越来越腐臭了。
真正区分的,是科学精神科学意识科学视角的看待问题,有了这种世界观方法论,哪怕不是科研人员,也是科学国家科学社会的一份子和基石,是一个现代的人。六亿神州尽舜尧才是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