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维尼想干什么? -- 秃鹫之翼
从国家层面来看,华为面临的短板和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有关。
说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能力可以被政治操作摧毁。
东方G50(50MW)原型机今年如果能成功带功率(满功率不要想)运行一段时间,就算基本高中毕业。然后东方会总结改进设计,再造一台,用于国家电投德阳示范电站,能够稳定商业运行,再拿高中毕业证。
黎明R0110(114MW)于2013年底试验运行了209小时,发现燃烧室部分烧损。目前改进进展不明,希望能加快,尽快能够投入稳定商业运行,拿到大专毕业证。
国际上主流运行(业绩最多)重燃是F级,单机功率200MW-300MW(50Hz,下同)。这个算本科水平。
国际上再大一号的重燃是H级,单机功率近400MW,也成熟运行差不多十年左右了。这个算研究生水平。
国际市场上最近几年流行的重燃是J级,单机功率500MW以上,这个算博士水平。
发现燃烧室部分烧毁。又是6年过去了,至今改进进展不明。(唉,又是长叹!)希望能加快,尽快能够投入稳定商业运行,拿到大专毕业证。
(现在系统设定帖子过一小时不能修改,补充不能修改,只好补丁再补丁。)
这种企业在周边都是私有资本企业和官僚资本企业的情况下必然大获成功,类似如苏联在一堆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成功,华西村南街村在周边一堆分田单干的村乡包围之下大获成功,十个人百个人干垮一个人,集体战胜个体,优势摆在那里嘛。要是在76年前,周围都是公有制企业和集体,华为南街华西不会有任何比较优势,最起码干不过大寨和大庆和596。任正非很清楚这个,按76年前计划经济为主的套路来,华为没有优势,会有一堆华为,平庸化是必然的。所以他一直以来躲开国家资本的参与,要华为成功,还是要国家成功,就是这个问题。同理于是要毛主席成功,还是要中国成功。毛主席的选择大家都看到了,本人相信,任正非也会是同样选择,即使选择错了也是对。
两边互补嘛。
沈阳黎明410当时青黄不接,落后的涡喷7已经接近停产,涡喷7的替代品涡喷13由贵州生产,而更新的太行还在研制中。成都420厂那边更是惨到连主业都没有。反正90-00年这两个厂想小钱钱都想疯了,左盟主在420和410当家时念叨了十年燃气轮机,说这两家企业还有什么项目看不上,那可真是奇了怪了。
但一提设备一类,那肯定不符合竞标资格嘛,人家一直做轻巧的航发,重燃的动平衡根本做不了,业内最资深的南京汽轮机都不合格,何况这两个航发厂。现在这两厂倒真是看不上燃机了,一个忙着造太行,一个忙着给运20造涡扇18,而燃机市场半死不活,何必趟这浑水。
当年发改委打包引进什么都包括,就是不包括最核心的热端,嗯,毕竟是敏感技术,可以理解。怪不得又扔给黎明一个R0110重燃,虽然技术水平低,但是乌克兰买来的技术,资料应该比较齐全,可倒是把钱给足啊,说给10亿实际到位1亿,黎明自己跑去找省委书记小强要贷款,业内人士们应该比较了解,1亿别说研制了,买台重燃够不?再说,黎明完全可以拒绝该项目,这像是高高在上看不上燃机的样子吗?
还有燃机方面经验最丰富的,而且跟GE合作历史最悠久的南京汽轮机厂,被排除在外。看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南汽做不了重燃的动平衡,可黎明也做不了R0110重燃的动平衡啊,只能外包,没有北上近在咫尺的哈尔滨,而是千里迢迢下金陵。俺不是业内人士只能天马行空的瞎猜一下,或许人家南汽自力更生建个新厂?反正这看起来对南汽来说也不是什么克服不了困难,咋就成招标的硬杠杠了呢。
您还说除了热端以外,其余的东西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那就不要苛求黎明的燃机不行嘛,人家真心缺乏那些技术经验,就说这个联合循环,黎明哪会做蒸汽轮机啊,找发电企业做,又得找南汽吗?假日也说了,这些南汽也搞不定啊。
俺昨天做个梦,说出来大家就当一笑话就得了:家里买个大萝卜,俺挖个坑,带着孩子们拔萝卜咯。。。
现在得看中航发能不能抽出人手,俺看够呛,大家都忙。
就给黎明拨款1个亿研制R0110,这点钱连买台新的都不够,重燃的冷端热端都得自己弄,那边主业还得保证太行不喷零件,还得出歼10版太行,还得出歼20版太行,还得研制涡扇15。
三家发电大企业造重燃的冷端,忙活了十多年总算勉强搞定了,相当于拿了初中毕业证,证明勾股定理学会了三种方法,真是基础扎实,现在开始按部就班的读高中大学。
同一时间得让黎明拿燃机的大专毕业证,还得把航发的硕士读下来,还得继续读航发博士 -- 臣妾不是超人,真心做不到啊。。。
别冒充了
[URL=扛200斤麦子,10里山路我不换肩的]https://youtu.be/46D2Jp4k6aw[/URL]
https://youtu.be/46D2Jp4k6aw
现在的计委最多只能宏观协调和统计分析,基本上都是间接手段来调控,以前的调度是能直接给大型国企下指令的。
比如当年仿制歼五歼六需要的航材,可以直接把任务分解到各个国企,现在是没这样的直接调度企业的能力了,也没谁有这样的威望了,诸侯经济嘛,各地都在划地盘。
都是行不通的,死路一条。
目前来看,关系到国家安危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重工业、前期投入高的航空航天业、关系未来发展的高科技行业、新基础材料、水利工程、高铁网、高速公路网、电信基站、发电厂等等基础设施,这些行业需要国家以计划的形式,持续投入巨量资金来发展,担任主力军的是国企和国家部门。
这些项目资金投入高,而且回报率极低或者没利润回报可言。而资本是逐利的,并且天性短视,喜欢短平快的获利方式,对此不会有任何兴趣的。
而普通民生经济,在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下,现成的民生市场,才是逐利的资本最喜欢的。
所以,国家曾经有个口号深入人心:要想富,先修路。
我们国家目前以计划经济为骨架,以市场经济为有益的补充,既保持了核心优势,又保持了经济活力,应该是比较稳妥的。
就怕当政者头脑发热认识不清,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前后颠倒,或者是被资本控制了权力,搞什么完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推行完全的私有化,那就惨了。
居然整个体制没有任何办法踩刹车。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问题(军工占比太大,体制僵化等等问题)和戈地图的胡搞造成的损失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本来经济的问题就开始显现,再这么胡搞,直接断崖式玩蛋。。。
我们大跃进都没戈地图那么疯狂。
真论实力,苏联加东欧这个第二和美国加西欧这个第一还是差很远。
虽说是四十年时间,不过一个本土被打成一片废墟的和一个在大洋彼岸发了战争财的比家底是差很多。
问题就是上街青年的文革运动已经是炒了第六次的冷饭了。和MATRIX里机械大神说的一样,我们都已经熟能生巧了。
其实里面变化还是不小的,CA10虽然样子没怎么变,里面部件也不断改进了好多回了。CA10B,CA140,CA10C,一点一点把原来卡车的小毛病改掉,把性能提升上去。从引进到吃透要时间钻研。以当年的底子能在20年里面吃透苏联援助的工业已经不容易了。
最初CA10的只有65公里时速,百公里油耗却要29L,1982年的CA10C的性能则是80公里时速,百公里油耗25.8升。外面看上去没啥区别,里面可是差了不少。
多数人的感官经验是依靠直觉。所谓先知都是直面客观事物表相而遵照厘清其背后的内在规律。
从农会到佳士维权学生,从每个人草木一灰的人生表相来看,这些人都是不识时务者,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类发展方向来看,他们都是遵循心中信念而被历史选中的人,。
经历毛与邓时代的人的感知顿悟,当下对毛邓两人的历史评价早己是尘埃落定,但从短视的实用主义即得利益者出发,谁都会愿此生活在邓时代而非选择毛。
人是目地性很强的动物,对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者来看,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升都是痛若的,脱胎挽骨决不是件赏心悦目的事,它需要千百次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