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班公湖南岸对峙仍在继续 -- 拿不准

共:💬135 🌺758 🌵1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帝能收割全球,中修有制造业基地,印度有啥,天地银行吗?

当年大明王朝发辽饷大把的银子撒下去,搞得辽东百物腾贵。辽饷那还是发的贵金属,卢比还只是轻飘飘的信用货币,印钱发饷岂不是作死?

家园 派20万印度贱民就地当俘虏,就问你怕不怕
家园 要换脑筋的是中方,要西线顶住,东线发展

现在的中印边境冲突和过去TG建军时国内革命战争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的,生搬硬套过去的战略战术是要不断吃亏的。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军的战略是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不争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但这种思路对待印军就有大问题了,或者说被印度研究透彻了,反过来反制共军。因为印度贱民多,士兵多,有轮回信仰,不惧生死,而长官贪生怕死,保留了英军不以投降为耻的传统,一打就投降,回来接着干,毫无廉耻,所以打再大的败仗,死的都是贱民士兵,军官没啥损失,建制不被破坏,中方再大再多的胜仗对印军也没什么实质性的破坏力。而相反,有巨大的贱民人口做基数,调动二十万军队到拉达克,印军是准备不断死缠烂打的,而印军只要占领中方的一处战略要地,就把它变成了争议区域,以后中方再象拿回来就难了,会陷入反复拉锯,没有结果了。相反,印军占据数量优势,和中国打人海战术,不断突袭,不断前进,中方就会越来越被动。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乐观,那么中方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中就会陷入很大被动和损失。

作为中印1962年战争永远的阴影,印度至始至终的战略是一定要拿回西线的所谓失地的,在当时的背景就是印度在中印边界的东线不断前进,蚕食和鲸吞藏南,由于当时的地理障碍,中方不方便长期留守藏南,所以在打仗以前就知道守不住,只能在东线教训一下印军而已,为了确保一定胜利战果,对边界不清,人迹罕至的西线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占领并守住了这片远小于藏南面积的领土,也就成为了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在他们看来和宣传中的,东线包括藏南本来就是印度的领土,拿回来理所应当;而西线也是印度的领土,本不在边界冲突的范围,被中国‘侵占’了,所以从长期来讲,发誓要拿回,这就是印度在西线囤积重兵,采取前进政策的背景,印度不是要做小规模的边界冲突,而是要控制住西线的几个战略要地,从而彻底控制西边中国的那块领土,把1962年后中方牢牢控制的那部分,中国自认为没有争议的西线领土变成有争议的领土,所以中方必须尽早收复失地,在西线寸土必争,毫不妥协。

在西线和在整个中印边界,中国在军人数量上不占优势,所以打冷兵器战斗不占优势,而高科技热兵器战斗又顾虑很多,前怕狼后怕虎,所谓的不打第一枪,所以主动权是在印军手里的,也是印军自认为吃定共军的谋略盘算。

所以在西线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同时,中方要以少胜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于声东击西,或者叫声西击东,在东线给印度找麻烦。既然印军可以突破地理、气候和后勤运输的常识,变不可为为可为,强攻西线,那么中方更应该有能力和信心突破地理、气候和后勤常识去搞东线,而那边的边界长,几国领土交错,扼守印度东北人种不同,有分离倾向地区的咽喉要道,有毛派游击队活动的土壤,可以极大威胁印度,而且是声东击西,攻其不备,让印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不能让印军在西线准备好了几十万军队,从容布置,有恃无恐地对付中国,而要在寸土不争的同时,围魏救赵,声西击东,再声东击西,以高机动性抵消军人数量的不足,以运动战打破印军的来犯。

通宝推:johny,
家园 你认为是死地,人家认为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印度的贱民士兵又多又不怕死,很多贱民是希望以军功改变命运,而印度的军官一打就投降,回来接着干,所以建制保留依旧,这么一直死缠烂打怎么办?中印战争,中方在损失东线大片领土的同时,唯一保住的就是西线这点领土,可人家始终惦记,印度这么死缠烂打,输了没损失,赢了全是赚的,是只赚不赔的买卖。中方再要盲目乐观是要吃大亏的。

通宝推:johny,
家园 请教大家如何修改内容?新版太奇怪了

本人工作忙碌,习惯是先写主要内容,再回来修改。可现在怎么一旦发帖就改不了了?真烦人。请教大家如何修改?

家园 要换脑筋的是中方,要西线顶住,东线发展(修订版)

现在的中印边境冲突和过去TG建军时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情况是大不一样的,生搬硬套过去的战略战术是要吃亏的。过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军的战略是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不争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但这种思路对待印军就有大问题了,也被印度透彻了,反过来反制共军。因为印度贱民多,士兵多,有轮回信仰,不惧生死,希望通过军功获得荣誉,改变社会地位。而印军的长官贪生怕死,保留了英军不以投降为耻的传统,一打败就投降,回来接着干,毫无军人的廉耻,所以打再大的败仗,死的都是贱民士兵,军官没啥损失,建制不被破坏,因此中方有再大再多的胜仗对印军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破坏作用。而相反,印度有巨大的贱民人口做基数,不怕和中方死缠烂打,要搞人海战,持久战。现在印度调动二十万军队到拉达克,突破地理、气候和后勤运输常识,就是准备不断死缠烂打的,而印军只要占领中方的一处战略要地,就把它变成了争议区域,以后中方再想拿回来就难了,会陷入反复拉锯,谈判也会越发陷入被动。相反,印军占据数量优势,和中国打人海战术,不断突袭,不断前进,中方就会越来越被动。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盲目乐观,那么中方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中都会陷入极大被动和损失。

作为中印1962年战争永远的阴影,印度的战略始终是要拿回西线的所谓失地的。其背景就是1962年以前,印度在中印边界的东线不断前进,蚕食和鲸吞藏南,就是认准了由于当时的地理障碍,中方不方便长期留守藏南。而中方在打仗以前也知道守不住,只能在东线教训一下印军而已,所以为了确保一定胜利战果,中方对边界不清,人迹罕至的西线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占领并守住了这片远小于藏南面积的领土,也就成为了印度人心中所谓永远的痛。因为在他们看来,东线包括藏南本来就是印度的领土,拿回来理所应当;而西线也是印度的领土,本不在边界冲突的范围,却被中国‘侵占’了,所以从长期来讲,发誓要拿回,这就是印度在西线囤积重兵,采取前进政策的背景。印度不是要做小规模的边界冲突,而是要控制住西线的几个战略要地,从而彻底控制西边中国的那块领土,把1962年后中方牢牢控制的那部分,中国自认为没有争议的西线领土变成有争议的领土,所以中方必须尽早收复失地,在西线寸土必争,毫不妥协。

在西线和在整个中印边界,中国在军人数量上不占优势,所以打冷兵器战斗不占优势,而高科技热兵器战斗又顾虑很多,前怕狼后怕虎,所谓的不打第一枪,所以主动权是在印军手里的,也是印军自认为吃定共军的谋略盘算。

所以在西线寸土必争,寸步不让的同时,中方要以少胜多,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于声东击西,或者叫声西击东,在东线给印度找麻烦。既然印军可以突破地理、气候和后勤运输的常识,变不可为为可为,强攻西线,那么中方更应该有能力和信心突破地理、气候和后勤常识去各种方式搞东线的文章。东线那边的边界长,几国领土交错,扼守印度东北人种不同,有分离倾向地区的咽喉要道,有毛派游击队活动的土壤,所以情况复杂,可以极大威胁印度,而且是声东击西,攻其不备,让印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不能让印军在西线准备好了几十万军队,从容布置,有恃无恐地对付中国,而要在寸土必争的同时,围魏救赵,声西击东,再声东击西,以中方军队的高机动性来抵消军人数量的不足,以运动战打破印军的来犯,争取战略优势和谈判的主动权。

通宝推:johny,
家园 在河谷中

用定向声波效果奇佳,我有设计,你投资不?

家园 找军委科技委啊
家园 锡亚琴冰川一样

那个冰川位于中巴之间,为了躲巴方的炮三哥把营地建在对着中方这侧,整个一个活靶子,只要开启双面打印模式,清扫冰川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也是为啥三哥在喀喇昆仑山口南边闹得欢,但锡亚琴冰川那边的中印边境一丁点动静都没有,没办法,那边不敢不老实。。。

家园 莫迪不是全国领袖

甘地几乎是印度的全国领袖,尼赫鲁马马虎虎地称得上几乎是一名全国领袖。尼赫鲁的军事失败就意味着印度统治集团政治意志的一次失败,也可以说是印度的一次失败。所以62年的战争意义有那么大。

莫迪可不是甘地尼赫鲁那样的人,他从出身发家,到政治理想政治实践,都不是全国领袖的做派。莫迪失败了,只代表他那一条政治路线的失败。换一个人上来,批判莫迪的同时批判中国,毫无违和感。

莫迪的政治对手是中国,可中国的政治对手不是莫迪,从这个意义上讲,站在中国的角度,中印眼目下不应该走向战争,要节制摩擦,严防战争。

家园 到哪儿都大声嚷嚷不打第一枪

真是害死人不偿命(尤其是一线官兵)的屎原则,战略上也容易陷入被动。

家园 中国节制,三哥就步步紧逼

怎么破?

该开枪就开枪,这才是正道。

家园 打了中国脸,莫迪就是全国领袖。

领袖不是天生的,是靠办事办出来的。当年蒋介石因为抗日才当了中国领袖一个道理。莫迪死磕中国,中国退让就是让他成为印度领袖。

家园 没用,机枪就打下来了

大疆那种无人机低空低速,也就是完全没有无线电侦查的土匪武装械斗有用。任何正规国家军队面前,这些就是苍蝇的价值。

对印度,火箭炮覆盖便宜,好用。唐山的瞒报产量加上各地违法存储的过剩硝酸铵解决一下就够了。

家园 估计莫斯科会谈后,双方先这样吧,各有交待明年在说。

5000 米海拔的风雪藏兵熬的过去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