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皖西乡村亲历记 -- lmylqh
以太祖之魄力,洞悉人心,政治手段高妙,仍然改变不了大多数的人性,倘当初奋不顾身的先烈地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想。
他们认为能吃饱肚子的主要原因是化肥,而且他们有统计数字证明。
但他们不承认的是,即使有化肥,假如农村公社制度不变的话,恐怕也还是吃不饱。
我会承认,制度变了,没有化肥也不行。
最近外卖小哥的事情在刷屏,你不妨读读。在你眼里,这叫
城里人高农村一等,也是邓小平改开以后才有明显差异。之前城里人不过是农村人的儿子、女儿,哪有什么高人一等。
改几个字送还:
60年其实不仅仅我们那日子不好过,整个安徽农村可能都差不多,那时我岳父在合肥五金五厂工作,老家在肥东撮镇(就是马亲王微博上刚提到的撮镇),家里有母亲带着一个小弟两个小妹妹务农,还有一个二弟在师范学校念书,母亲当时病亡,临死前交代我岳父,三个弟弟妹妹太小,让二弟退学照顾他们,家里还藏了一些粮食,可以靠它度过饥荒。我岳父认为二弟上学更重要,就自作主张把粮食拿给自己的叔叔家,托他们照顾小弟小妹,自己周末回去照应一下,可想而知,在一个周末回去时就发现两个妹妹饿死,叔叔的孩子倒是度过了饥荒,没有办法,只能把小弟带到合肥藏在宿舍,在食堂捡别人剩下的饭养活了小弟。岳父至今提起这段往事还会泪流不止,所以,你看也不是所有老工人都怀念那个时代。
我这样说,你可能以为我要控诉什么,然而并不是,我是想对比说明现在我们那儿有多好,真的,我是党员,敢用党性保证。
60年是极端情况,过了那一段后我们那基本上吃不饱也饿不死,情况真正发生变化要到分田到户,80年责任制后基本家家户户都有的吃,虽然看病上学仍是没钱,但毕竟绝症不是人人都得,学校不是人人必上,整个八十年代人的精神状态还是挺好的,看到了希望,农村出现了新气象。
好景不长,到九十年代,税费齐下,三提五统,田里收的不够乡里要的,回忆中,总感觉那个十年亲戚邻居的脸色都是暗淡的,没有笑色。97年还是98年我外出住店,和两个乡镇干部住在一个房间,半夜听见其中一个被噩梦惊醒,问了一下,原来是梦到收上交(就是农村税费),吃皇粮国税的都能被逼到这份上,当时农民境遇可想而知。
好在到了2000年之后,取消税费,农田补贴,老人发养老金(最开始大概是60元,别笑,从这开始我们那老人摆脱了完全被抛弃的命运),还有合作医疗,这个真是千古德政,老人终于有病可治了,几千年的尊老传统终于可以在偏僻之地见到。
10年之后,每次回老家都能感觉家里留守老人心态很好,经济上有吃有喝,生病能看,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想生气都没机会。看见我,往往感叹,你娘命苦,如果活到现在多好。普遍怕死,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看病,在省城学医的亲戚门庭若市,夫妻感情大受影响。和他一比,我都庆幸自己学了四大天坑专业,虽然年底打牌装怂,还时不时被长辈教育上了那么多年学还比不上那谁谁打工。
但也有隐忧,主要就是房子,我们那房子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我亲眼所见已更新了四代。七十年代的土房草顶,八十年代砖房瓦顶,九十年代的小二楼,2000年后发展到水泥框架、浇筑楼板的三四层楼。我老婆去我老家都感慨我们那人穷摆,四层楼,每层至少四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比她家客厅大,装修虽然带有浓浓的乡村风,但上下水马桶都不缺。就这样的房子,已经落后了,现在的小男孩提亲,镇上县里有房只能算及格,六安买房算良好,合肥买房才是优秀。我小叔有两个孙子,老两口和儿子拼命干了这么多年总算盖起两栋楼(一个三层,一个四层),一转眼人家小姑娘看都不带看的,和我感慨一辈子忙活就买了这两堆破砖烂瓦,现在还得重来一遍,攒钱买房。
小时侯寒假的早上,外面寒风呼啸,我常常偎在被窝里,半梦半醒地做着可编辑情节的白日梦:与小伙伴们组成游击队,跟敌人英勇战斗,最后中弹倒在最美的女同学怀里。。。
大公无私的人在进化中都被消灭了。自私自利才能保障物种的生存。在自私自利基础之上,还需要社会协作。但这是弱一级的力量。
就像范德瓦尔斯力。
因为癌症是基因复制出错造成的,和年龄正相关。
之前癌症报告率低,一个如你所说是医疗条件导致的检测少;另一个原因是根本没活到得癌症的年龄。以前中国死亡率很高的一个病是肺结核,经常看到文学作品里某主人公咳血、消瘦,然后离世。这个似乎是随着华北制药的青霉素逐步量产而消失的。
作者还可以说:
领工资的动力哪能和创业的比。华为,Facebook,google,这些大企业严重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码农因为是给老板写码,宁可公司破产也要多塞BUG。IT业必须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码农都开自己的公司才有希望。
一天三餐是红薯,或者红薯干。虽说不挨饿但是吃了泛酸。
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么些年,还不得救治,难道不该怪邓小平么?
维基百科有几段文字:
搞软件开发,确实也是有责任制的,谁负责的程序bug太多,是可以追溯的。
开发与开发之间也是有竞争的,Bug太多的开发,最终会被就业市场淘汰掉。
这个癌如果早期发现,预后是很好的。俗称懒癌,当代很多年轻人得这个癌,不耽误结婚生子的。
可以动用太祖留下的5000亿斤战备粮,同时动用外汇进口粮食(小麦等),这样可以少收农民公粮,农民自留粮多了,当然就"突然粮食够吃"了。 其实就是太祖带领大家勒紧裤带搞建设,积攒了些家底。总设计师把这些储蓄家底拿出来多买了些吃的。这些后来就变成了“包产到户,一包就灵”。
刚承包那几年,普通农民别的赚钱门路还很少,完全一心扑在责任田里。为了防止鸡鸭吃谷子,村庄里靠路边的田都扎上篱笆,过后几年就不费这个功夫了。稻谷刚抽穗的时候,我们小孩在上学的路上喜欢把稻穗抽出来吹哨,被农田的主人看见了要骂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