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存点资料: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 -- 老老狐狸
。到主席文革初中期,真正有实力竞争的只有林邓。另一个邓作为修养秘书,实力影响最弱,习作为西北代表,没有军方实力加持,也因高的过早淘汰缺乏后盾。主席因国家利益选择中美和解,邓比林合适,林出于政治生命不惜撕破脸——事实上一山不容二虎,他也没别的选择。邓笑到最后是实力此消彼长的结果。华和文革派失败是必然的。
和老毛了,记得还大喊:我不是叛徒不要在我身体上划叉。周公虽说前面有种种不是,但是自七大改换门庭始终紧紧追随老毛,在中国历史上进前三贤相没有任何问题,尤其是后来他与毛在老邓的安排问题上的分歧,现在看也许比毛看得更远。
就好比,毛周态度在庐山会议,高岗事件根本不一样,但是被说成一致。
政治上的亲疏,也不是一两次探望能体现的。
举个例子,486直到正式上台,都回避他的政治导师。但是一旦上台,就变了。
毛并未授权他的自主行为。
教员接触的,已经是经历了一次人生起落的小个子,高情商的说法是:成熟了很多。
一回京就带着全家登门,鞠躬,曰:康老,我还是个壮丁,还能为党工作。
对于邓,周的态度不表,只说主席来说,认为可用则用,意识到不可用则不用,但不用不代表要击杀——除非侵犯了法律死罪,否则放眼之下,从陈独秀、张国焘到刘少奇、林彪……谁的死因不是属于自己的偶然?那么到了邓这里为啥就要臆想为没有击杀或者囚禁就是留待日后重用呢?
还在想着华政委抓捕自己妻侄是主席自己的安排吗?
还想着华政委5年被羞辱经历是主席的后手吗?
这种迷思是要把主席当傻子想象吗?
人的性格、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反映,邓的上台,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斗争的结果,是国际共运走向低潮的表现。
主席不是社会主义的叛徒,主席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叛徒,主席更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叛徒。
毛才是,只有毛才能当,你太坏了。
在批斗周时,邓说周,你是不是大家说的,想当第一呀?
至于拜见康,当然是啦,一个是康老当时确实有点迷糊(有点退缩了),一个是康老是组宣小组长啊,邓要上是要康老点头的。再有,毕竟当年还是共同战斗的,还有点香火情,拜见未尝不可呀!
为什么要求邓不要翻案呢,凭啥要求邓不能翻案?他有权力、机会翻案乎?
邓的当红就一定是必然因为毛的提拔么?
未必就必然是吧。
如上。
1975年下半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开始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科教领域,整顿逐渐触及一系列本质问题,已经有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倾向。
8月13日和10月13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两次上书毛泽东,反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和副书记谢静宜这两个“文革干将”在生活作风和违反党纪等方面的问题。这两次上书,都是由邓小平转呈毛泽东。
毛远新也向毛泽东汇报:“对文化大革命,有一股风,似乎比1972年批极左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时还要凶些。”“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肯定了毛远新的看法,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
毛泽东提议召开小范围的会议,当面向邓小平谈出以上意见。“四人”抓住此点,迅速向邓小平发难,指责全面整顿的各方面政策。邓小平不得不一边坚持工作,一边力争。
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由邓小平做一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看法是“文化大革命”基本正确,有所不足。对此,邓小平表示:“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邓小平引用《桃花源记》的古文,是7天前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引用的。实际上,邓小平是用毛泽东的话婉拒了毛泽东。
对邓小平的批评,迅速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976年2月2日,邓小平被停止中央的领导工作。4月7日,中央做出《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并提出“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邓小平是否意识到政治风险。邓小平经历多年的革命风雨,他有敏锐的政治嗅觉,精确的分析判断,果断的行事风格。而当时在要求做决议之前,毛泽东已经多次点名批评邓小平,“四人”也抓住一切时机对其进行攻击,从清华大学开始的大辩论,矛头也是指向邓小平。
1972年8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关于我自己,我的错误和罪过,在一九六八年六七月间写的‘我的自述’中,就我自己认识到的,作了检讨。到现在,我仍然承认我所检讨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翻案。”
“对我这样的人,怎样处理都不过分。我保证永不翻案”。
毛泽东首先定下了基本肯定“文革”的基调,然后提议由邓小平主持做这个决议。而邓小平在面对“四人帮”的攻击时,保持坚定的强硬立场,最后婉拒了毛泽东的提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或许这也在毛泽东意料之中。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词中说:“‘四人帮’胡说什么‘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疯狂进行破坏,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
1975年的12月份,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会,批判邓小平。会上气氛十分激烈,“四人”批判邓小平和他所领导的全面整顿。
批判邓小平的会议,仍由邓小平自己主持。
邓蓉回忆,父亲后来形容这些会议时说:“我主持会,也就是开始时说声‘开会’,结束时说一句‘散会’。”其他的时候,他只是沉默地坐在会场里,一言不发。
12月20日,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检讨”。在政治局会上作“检讨”,他正式的文字稿子都没有写,可见对于这次“检讨”的态度。
邓小平这次的“检讨”,只留下了一个会议记录。
在“检讨”的开场白中,他说:“首先感谢主席的教导,感谢同志们的帮助,特别是青年同志的帮助。我自己对这些错误的认识也是逐步的。”接着他说:“先谈谈我的思想状态。”他说,九号文件以前一段时间,看到相当部分工业生产上不去,事故比较多,不少地方派性比较严重,确实很着急。二三月间铁路运输问题很多,影响到各方面的生产,所以我提出首先从铁路着手解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除了在管理体制上提出强调集中统一以外,特别强调了放手发动群众,批判资产阶级派性,强调了抢时间,企图迅速解决问题。因此,在方法上强调对少数坚持打派仗头头,采取坚决调离的方法。徐州问题的解决,铁路上的面貌很快地改观,我当时觉得,用这种方法的结果,打击面极小,教育面极大,见效也最快。同时我还觉得江苏运用铁路的经验解决了全省其他问题,也得到较快较显著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这个方法可以用之于其他方面。紧接着,把这样的方法用之于钢铁,用之于七机部,用之于某些地区、某些省,用之于整顿科学院的工作。在这次会议之前,我还自认为这些方法是对头的,所以,当有同志对这些方针和方法提出批评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突然,有些抵触情绪。邓小平在这次“检讨”中,谈了对派性,对工业生产,对文教系统,对老、中、青三结合,对新生事物,特别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他谈到,检查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他说,“桃花源中人”,八年未工作,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问题。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开始了。12月8日,邓小平到医院看望了周恩来。同日,汪东兴、王洪文、李先念、陈永贵及王海容、唐闻生等看望了周恩来。
周恩来在与王洪文的谈话中,提醒王洪文要记住毛泽东1974年在长沙谈话时关于“江青有野心”的告诫。
周恩来身在病中,这是他能为邓小平所做的事情。
周恩来看到批判的烈火越烧越旺,他为他的老战友担心。他担心邓小平是否能够顶住这一次批判狂潮,特地把邓小平找来,郑重地问邓小平:“态度会不会变?”邓小平明确答复周恩来:“永远不会!”周恩来听了以后说:“那我就放心了!”
第一个指示中汪东兴说:
“陶铸、陆定一的问题中央讨论了,也定了。彭真、杨尚昆、薄一波闹翻案,不理他们。目前专案组要好好学习一下,总结一下专案工作,以阶级斗争为纲,学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中央75年发的23、24、25、26号文件。要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的人站出来工作,错误还是有的。不能一说从宽处理,什么问题都没有。过去审查他们,那是党中央决定的。你们怕什么?你们不要怕打击报复。在中央领导下怕什么?有些人闹翻案,不是反你们专案组,而是翻党的九大、十大的案,反九大、十大的路线。你们一办对翻案风是顶住了,顶住了当然是中央指示的。对案子该肯定的就肯定。处理从宽,但写结论不能含糊,是什么就是什么。你们要好好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不能搞折中主义。折中主义就是修正主义。文化大革命老同志受冲击有好处,很有必要。但冲宽了些。从冲击的角度来看,70%是有成绩的,30%不那么准确。”
在第二个指示中汪东兴说:
“现在要集中力量批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对敌人不能宽大。陆定一现在放不放,还要看看时候。现在有的案子要重新考虑,搞造谣的要追查。邓小平为什么搞翻案?因为他儿子在北大跳楼自杀,他能不仇恨?有的受审查的人员老婆死了,像薄一波这些人能不仇恨?”
他频繁地笔写书信。
在信中,他屡次提到:“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党员”。“我请求在可能的时候分配我一个小小的工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给我补过自新的机会。”
毛说:
邓小平在抗日与解放战争中付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党也十分忠诚。不如保留他的党籍,哪怕让他负责一些简单的整理材料的工作,那也是很好的。
在1969年10月22日,他接到了一条指令。
为了平稳与苏联边境尖锐的武装冲突,海陆空三军已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根据备战需要,中央决定把一些人疏散出北京。邓小平的名字位列其中。
“小平同志,接下来你要到江西参加劳动,接受再教育。这是中央下达的指令,不日会有人安排你在江西的住行。”
“我能在离京前,再见主席一面么?”
“你可以给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写信,他会将你的信件转交给主席。”
在临行前,他给毛泽东写下:
“我保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向工农兵学习。好好地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从头做起,重新做人。”
他在极短的时间内整顿行装,携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登上了赶赴机场的漆黑轿车。
随着苍灰色的机翼冲向垂铅苍穹。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邓小平三人入住了江西新建县。
“林彪夫妻,和他们的几个追随者连夜逃往苏联。飞机在中途坠毁在内蒙古,机上无一人生还……”
当晚,邓小平夫妇接到命令,前往修造厂食堂,听取中央重要文件通知。
“关于扩大传达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
“这件事发生得非常突然,我感到十分的震惊和愤慨。我遵照主席指示,努力通过劳动和学习,进行自我改造。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使我有机会能在努力工作中补过于万一。”
在陈毅去世后的几个月里,邓小平积极地同北京联络。
他为家人们的请求,得到了明确的回应。
在这一年的四五月份,他的儿子邓质、女儿邓榕,被准许进入学校读书。而他和妻子卓琳的工资,也恢复到了原有水平。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中央音讯全无。
在结尾,他强调道:“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翻案。我只想为人民再做一点事情。”
1973年2月20日,邓小平挥别了修造厂朝夕相处三载的工友们,与家人踏上了返京的列车。
毛曾经找邓小平谈了两次话,邓小平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谈话不欢而散。
从此,他越来越相信毛远新的汇报和判断,认为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账。
邓小平说:“这样做,无非有人讲‘还乡团’来了,复辟了。”“让他们骂好了,打着反复辟旗号的人自己要复辟,打着反倒退旗号的人自己要倒退。”“老干部要横下一条心,拼老命,‘敢’字当头,不怕,无非是第二次被打倒,把工作做好了,打倒了也不要紧,也是个贡献。”
对毛远新说:你的描述,中央是整个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而且是在所有领域都没有执行主席的路线,这个话不好说。我主持中央工作三个多月是什么路线,全国的形势是好一点还是坏一点,实践可以证明。
毛泽东还让毛远新开会,嘱咐此事“不可告诉江青,什么也不讲”。
毛希望邓小平“有个转弯”,按照他的“三七开”的基调,对“文化大革命”做个决议。邓小平拒绝了。
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对此有过一段记述:
毛泽东让邓小平主持作这个决议,一是让邓小平这样对“文革”有看法的人来作这个决议,可以堵住对“文革”持异议的人的嘴,让人不敢再唱反调。二是毛泽东再给邓小平一个机会,让邓小平改变观点。
。。。。。。
令毛泽东悲哀的恰恰却是,邓小平具有和毛泽东一样的性格,也是一个在原则问题上绝对不会让步的人。
毛泽东终于下决心“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5年11月2日,毛泽东认定邓小平的问题是“当前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并且决定让毛远新主持召开“四人会议”(即有毛远新、邓小平、汪东兴、陈锡联参加的会议),批邓小平。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与受毛泽东之命负责召集会议的毛远新顶了起来。邓小平不屈服于毛远新给他施加的压力,不承认自己主持中央工作三个多月是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邓小平的话使毛远新无话可说。他向毛泽东汇报说,邓小平不接受批评。
11月3日,毛泽东决定再召开八人会议(即有邓小平、汪东兴、陈锡联、毛远新、李先念、华国锋、纪登奎、张春桥参加的会议),批评邓小平。毛泽东在会前说了带有指导性的话,他说:“文化大革命是干什么的?是阶级斗争嘛。”“对文化大革命,总的看法:基本正确,有所不足。”
尽管会前有毛泽东的这一指示,但邓小平不说“文化大革命”正确,不承认他主持中央工作以来是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
毛泽东听了毛远新的汇报之后,让毛远新转告邓小平,让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起草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文件。邓小平回答说: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遑论魏晋,由我主持起草这个文件不适宜。
这使毛泽东决定发动一场“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他决定,发起“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之前,要开一个“打招呼会”,向一些思想上有抵触的干部“打招呼”。开“打招呼会”,也要邓小平主持。这次邓小平没有推辞。但邓小平主持开的“打招呼会”,也并没有使参加会议的人想通,没有达到毛泽东预期的效果。
是因为他干掉了林彪,扶持邓小平上位
毛认为他背叛了革命,这在毛最后一首给周的诗中写的很明白,是对周的凄凉质问: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最后一句,你周恩来,居然忍心把几千万人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红色江山彻底葬送,付与东流?
林彪是为社会主义保驾护航的,周在和毛斗争时,最后用间谍和栽赃手段干掉林彪,完全是小人行径,就是叛徒。
而事实证明,周的传人邓小平上位,确实搞了和平演变,彻底颠覆了新中国整个社会主义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