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陈毅和饶漱石到底怎么回事? -- 真历啊
转述粟裕的意见不合理啊。
再说了,这应该不只是粟裕的个人的意见吧。
事后诸葛亮的能力也没有啊?唉,没法说你。
饶漱石作为淮海战役的重要参与者不懂军事?唉。
------------------------------------------
话说啊,饶漱石作用很大啊,然而,奇怪的是总前委居然没有饶漱石。
一种原因是,级别太低,一种是不必进入总前委。
那么是哪种呢?难道饶漱石的作用不够嘛?呵呵。
所谓淮海是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饶漱石功居首位。
从党内地位上看,饶的华东局书记和邓小平平起平坐,高于刘陈。
但是他不懂军事,不参与军事决策,所以毛所有关于淮海战役作战的电文都不给他。
你的逻辑有意思。
游弋不游弋的,你不会看距离?看周边情况啊?敢情刘邓周围很难啊。
是先有了大淮海计划还是中野攻了宿县才有大淮海?
毛主席要求截断黄伯韬,不打两淮海州了,就是大淮海构想形成了。粟裕开始的小淮海意图是攻击两淮和海州,清空国民党军。打击黄伯韬也只是一部,赶出去就好,是毛主席推动了全歼的计划,顺便粟裕发展为围点打援,打援邱李不上当,才有的全歼,进而围攻徐州。
你当他们是天才,之前没有构思的嘛?这么大动作,之前没有构思,怎么可能?
建议你还是加强学习吧。
他们都是毛派,安子文是刘少奇的人,这点确定无疑,也就是因为安子文,所以刘少奇才参与搞饶漱石,其实刘少奇只是想搞高岗。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周的动作,因为高岗找了邓和陈云要搞掉刘,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事怎么能找他们。
结果是真看出来了,他们和周是一家,周是搞掉高岗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真正因为东北那事产生作用的是周的批示应该杀刘少奇。
饶漱石是个清官,孤寒,和小人不着边际,我也很好奇他到底写了啥,让陈毅那么愤怒。
他当然看不惯陈毅的吃吃喝喝。
协调谭震林等靠的是饶漱石,不是别人。
平起平坐的解释解决不了你的总前委的官方说法。
邓又做了啥军事决策?洗澡?
我认为这种制造紧张的做法很好呀。
孩子需要面临各种心理变化啊,至于偏题,还是给偏人吧。
是的,毛把作战重点从海州转向黄百韬是粟裕小淮海的重大发展,但仍然不是南线决战,这点可以看《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
关于淮海战役[1]部署,现在提出几点意见,供你们考虑。
(一)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运河车站、曹八集、峄县、枣庄、临城、韩庄、沭阳、邳县、郯城、台儿庄、临沂等地。为达到这一目的,应以两个纵队担任歼灭敌一个师的办法,共以六个至七个纵队,分割歼灭敌二十五师、六十三师、六十四师。以五个至六个纵队,担任阻援和打援。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歼灭临城、韩庄地区李弥部一个旅,并力求占领临韩,从北面威胁徐州,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以全力东援。以一个纵队,加地方兵团,位于鲁西南,侧击徐州、商丘段,以牵制邱兵团一部(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活动于宿迁、睢宁、灵壁地区,以牵制李兵团。以上部署,即是说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济打援[2]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黄兵团三个师的目的。第一阶段,力争在战役开始后两星期至三星期内结束。
(二)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估计这时,青岛之五十四师、三十二师很有可能由海运增至海、新、连地区[3]。该地区连原有一个师将共有三个师,故我须用五个纵队担任攻击,而以其余兵力(主力)担任钳制邱李两兵团,仍然是九月间攻济打援部署的那个原则。此阶段亦须争取于两个至三个星期内完结。
(三)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4]作战。那时敌将增加一个师左右的兵力(整八师正由烟台南运),故亦须准备以五个纵队左右的兵力去担任攻击,而以其余主力担任打援和钳制。此阶段,大约亦须有两个至三个星期。
三个阶段大概共须有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
(四)你们以十一、十二两月完成淮海战役。明年一月休整[5]。三至七月同刘邓协力作战,将敌打至江边各点固守。秋季你们主力大约可以举行渡江作战[6]。
------------
也就是打了黄百韬还是走边打连云港海州的小淮海。
也因此,郑州战役后,十月底毛还在考虑陈邓出淮南。
中野切断徐蚌线,占领宿县,和华野形成会攻徐州之势是形成南线决战的关键。
你要给大家提供中野进兵徐蚌线的日期和动作来证明你的观点。
所谓你的说法,因为进军了徐蚌线才有大淮海并不成立,实际上,打了黄伯韬,就等于第二个济南了,围绕着徐州做文章。
主动性还是在华野,不是嘛?
毛是一直在催促中野出兵徐蚌线,以解除华野打黄伯韬和徐州的南边的主要的后顾之忧。
如果跃进大别山都是南逃了,那为什么教员不吸取教训,还要让粟裕南下呢?
即使陈粟入中原,山东部队还是许谭领导,毛还特地要饶学习军事,就是说他还暂时不行。
至于组织上粟,许,谭有问题要解决,有纪律问题,饶来解决再正常不过。
这样情况下他管后方支前,不参与前方指挥是自然的。
邓当总前委书记就是把战役的政治责任交给他,虽然指挥更多是粟,刘。
平津战役以林彪为前委书记,既不给华北局书记,也不给聂荣臻,政治领导责任就在林彪那里。
实际情况是,罗身体实在糟,打下天津就犯病倒下了,毛主席要他留下养病,林才对聂说过这个。好像为此事主席派自己的保健医生去天津给罗看,还有封亲笔信给罗,让他在天津静养。
我不想猜。这张图是怎么回事,你有什么见解说出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