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房地产危机的责任银行要负一半 -- 独立寒秋HK
如果只是置换,断不至于房价一飞冲天。根源还在“货币化”这三个字上。
中国政府对房价过高的问题,二十年来,前后反复出过很多政策。结果房价越来越高。
以前的不说,就以15年算起吧。棚改投入资金是多少?这些年来的银行房地产贷款多少?房地产企业动用的资金有多少?
再延申,违规进入房地产的国内资金有多少?境外资金有多少?P2P的钱去哪了?
棚改政策本身具体降房价的功能。
这不仅是小强的政策,同时得到中央的背书。2013年11就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这里的住房供应是指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
棚改1.0实施之后,全国的房价进入下降通道。
问题在于,房价进入下降通道之后,反而不好卖了。“买涨不买跌”,很多购房者都在持币观望。毕竟中国的住房除了“居住”的属性,还有投资的属性。
15年左右,房屋库存到达了历史最高点。
然后,权威人士出马了,全国调研之后,最开始在杭州开了个会,明确提出“去库存”,紧接着中央财经工作小组开会,提出了相关要求,国务院据此作出了一系列部署。这才开启了“涨价去库存”的序幕。
具体到棚改这部分,步子一开始并不大,其实棚改当时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工作经验,有些可惜的是,一些领导的落马,虽然他们的工作经验不错,但是因为他们的贪腐罪行,使得全盘工作被否定,一些工作经验也被束之高阁。后来采用的就是房票政策。
还没等房票政策全面推广,权威人士又接连开会,最后就是棚改全面滑向货币化。带来的后果就是,棚改名存实亡,房价一飞冲天。
逼死?以死要挟吧。就很大而言,高杠杆运转,其实赌房价涨价,能维持就继续更高的杠杆,然后更高的价拿地,让房价更高,给前面拿的地解套。这就好比吸毒 ,不给吸就死给你看,给了就继续更大量地吸,直到把全家拖跨,这样的不强戒是没有希望的。
定性来看,过去金融资源流入房地产过多,比例过大,负面效果逐步显现,不可持续。
但是,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有序纠正过去的不合理状态,以对经济社会代价最小的方式处理问题。而不应该用太激进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的方式去处理,那样代价太大,对国家利益不利。
今年以来对房地产的管控太急了,有可能造成房地产市场危机,应该平稳一些,慢慢把气球里面的气放出去,太急气球可能会爆,那就有不小的机会引发危机,代价太大了。
悄悄地,大量资金走的是国开行,局内人士是铁定了要搞一把。直到玩的差不多了,各种棚改货币化规模,资金来源等信息才公之于众。
国内银行自十年前就开始严控房地产开发贷。 银保监会对银行向地产商贷款制定了严苛的监管条例。地产商出钱拿地,银行出建设资金,地,在建工程及将建好的房子都要抵押给银行。卖房款也必须优先还银行。
房地产开发贷也不是各大行的主要贷款方向。以建行为例, 房地产贷款只占总贷款的百分之四。
恒大的上万亿贷款中, 国内银行只占大概1600-2000亿。 其中300亿来自风控极差的民生银行。
由于国内银行被严控,恒大大部分的资金来自信托 (~3000亿) 和国外债券 (~2000亿)
说得好听
注意这句:同时,这个限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将根据经济发展、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后适时调整。
一家大型银行存款算10万亿,对99%的储户进行赔付,就算只赔5万亿,储户数量众多,赔付时间一长,谣言一起,就引发剧烈连锁反应。
知道日本地震期间的盐荒吗?
银行一发生危险,马上国内外反华势力炮制的谣言就一波波的出来了。
然后你还在按照制度按部就班来,一看,啊,要赔的太多,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调整限额,告诉群众等待一下……
谣言马上添油加醋,然后全国任何一家银行都发生危险。
所以要避免这个,能够做的是什么?
告诉老百姓,国家全额赔付,不要慌。
中国的国情还能够学习西方的存款保险制度?
央行那帮人除了盲目学习西方还会干啥呢?
明确提出住房不炒是16年。然后呢?房金集团各种手段地房价越推高,以国民及经济金融胁逼。P2P,野蛮人,不都是他们搞的事?
如果说现在是壮士断腕,继续让资金送给房金集团,则是服毒自杀。
凡事有个度。
忙总痛心疾首地大篇幅地说过这件事,鞭辟入里分析了之后会带来的种种恶果,现在一一应证了,但有人承担责任吗?还不是有低端人口们慢慢劳作还吧,这就是我爱我家里说的,凭什么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一尊还是高高在上,权威人士恩宠备至,至于高房价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自有洗涤人士给屁民灌输各种妙计迷魂汤化解。
让人最无奈的也就是这句话
只要不用担责,各种魑魅魍魉还会继续横行。看看三胎政策,七普数据一出来,火烧屁股似的急急忙忙就出台了,K12教培,义务教育改革,也都开始了。可是,前面那些误导政策的,据说甚至还有作假数据的,可有人担责了?
本来嘛,共产党员最怕认真,偏偏在这种时候就不能认真,不敢认真。一叹。
"2014年3月底,李克强视察辽宁。他去了中国农业银行,离开中国农行时,李克强回过头来,叮嘱中国农行负责人,要求加大对棚改的支持。全程陪同李克强考察的,还有时任辽宁省长陈政高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回到北京,2014年4月2日,李克强召开了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棚改加速。对于此前棚改的不温不火,各方反应是没有资金,本次会议决定在实物安置(拆迁后给房子)之外加大力度货币安置,即先给拆迁费再行拆迁,这一资金由中国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以贷款形式发放"
迄今为止,我跟河里的所谓体制内人士,和体制相关人士探讨过至少三轮棚改货币化的问题,没有一个给出确凿证据证明习直接主导了棚改货币化。
所谓的证据,都是权威人士=鹤,鹤=最重要的男人,所以鹤做的一切都是体现一尊的意志。
包括你这篇帖子,所有的东西都是公开来源信息,当然,体制内最重要的就是开会,这也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我们都知道,大会决定小问题,小会决定大问题,大问题在大会上一般都是走个流程。
所以你们哪怕拿出一些私下的传言来,甚至是“拍了桌子”之类的段子,都能让我更确信一点。
结果没有一个拿得出石锤的。反而我的几个帖子,逻辑线条清清楚楚。我也不贴出来了,大家翻我上几个帖子就是。
既然体制内人士也拿不出石锤,我来给一个解释吧,这个解释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但却能解释所有的关键节点。在没有石锤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这样的假说接近事实的概率最大。
首先,鹤在八十年代就进中枢了,这些年来一直对中央的经济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难不成鹤是一尊几十年前就安插进来的卧底?那这个操作可太深谋远虑了,哪怕仅仅如此我也要对一尊和鹤竖个大拇指。
其次,棚改是首辅在辽宁搞起来的政策没错,本身是民生工程,算是德政。但后来失控你要说跟他一点没有关系,这很难让人相信。至少15-17货币化安置涨价去库存的关键节点,当时的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正是首辅主政辽宁时的沈阳市委书记,同为团团,什么叫瓜田李下?
第三,棚改本身没有什么限制房价功能,真正能控制房价的措施一直是“四限",即限购,限售,限价,限贷。其中限贷是终极大法,因为其从源头上控制了灌水。
第四,一尊上来后,最先轰轰烈烈搞的是反腐和军改,这也是一个很正规的思路,从组织和军事着手。而从那时开始一直到14年底,随着四限政策的不断出台,实际上已经有效控制了房价。14年底时,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远郊楼盘成交率已经出现不振,而当时的恒大甚至不得已推出了首付贷,等于平民阶层一分钱不花就可以买房,这已经接近次贷危机时美国的情况,当然很快被叫停了。
第五,大概同一时候,一尊开始准备介入经济领域,而当时因为多年的依靠债务和三驾马车拉动GDP的经济模式疲态已显。而这些,主流经济学界、政界、企业界,当然也包括权威人士其实都看在眼里。
所以回过来看现在很多人反复提及的所谓“五问中国经济”,你可以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任何的刺激政策的意思,反而反复强调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当然,这里的库存主要指企业库存,也包括房地产。
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也不乏认为要进行“强刺激”的声音。宏观调控应当如何着力?
权威人士: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经济矛盾、经济特点,比我们已知的要复杂得多,宏观调控也需要适时转变思路、不断创新方式。总体上还是稳字当头,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同时注重统筹协调、均衡搭配。
把握好分寸,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既不过头,也避免不及。今年的宏观政策主要注重两点:一是用多大力度,二是采取什么样的有效措施。宏观政策要有一定力度,达到稳增长的效果,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但是,如果采取大规模强刺激和拼投资等老办法,可能会积累新的矛盾,使包袱越背越重,结构调整步履维艰。我们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的GDP,这是“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
问:除了适度扩大需求,缓解下行压力的根本之策是什么?
权威人士: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全球看,总需求收缩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靠熬是熬不过去的,靠刺激也不可能完全克服。走出困境,化危为机,归根到底要靠创新,靠转方式调结构。中央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了多项部署,关键是抓好落实,抓紧推进。这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劲头,有的可能需要两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在一定时期内不要说全面收获,可能早期收获都见不到。但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创新是点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现在势头很好,我们要浓墨重彩做好这篇大文章,激发全社会拥抱“创时代”。
第六,面对债务经济和系统性风险的压力,从何处着手,上层体现出了不同的思路。从一尊的角度,认为应该先救国企,救核心支柱产业,而首辅代表的地方和民营经济系统,认为应该先救房地产,救地方政府。
而权威人士,只是上层的一个传声筒,大家难道真会幼稚的以为,一个国家的经济方针靠某位权威人士拍个脑袋,出来拍个板,喊个话,就能如臂指使顺利推行了?这也太不把海子里的人和地方诸侯当回事了。
所以,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太愿意看到的结果,两种力量博弈的结论是:同时救。所以我们看到了轰轰烈烈的供给侧改革,和房地产的涨价去库存,前者消耗了中小企业和实业民营经济,后者消耗了中产阶级和未来十年的经济潜力。
第七,如果权威人士真的完全主导了棚改货币化,那他应该跟当时的国开行董事长一样,现在在牢里。当然,你要说这跟权威人士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也不客观。事实上,最终的结果是,在贸易战1.0版本以后,权威人士已经逐渐淡出了中央的经济中枢,也不再对大政方针发挥那么重要的影响了。至于他跟一尊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在棚改货币化和其他事项上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这可能永远是一个迷。但能论证他和一尊关系的,从过去,到现在,仅仅只有华尔街日报那篇报道,而已。
可能五大行的比例不高,但地方的城商银行,情况千差万别,很多城商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可能都集中在房地产的相关行业了,
我的所有信息来源都是公开信息和文件精神。
我又不是副国级,高层决策的信息我是接触不到的。看你的帖子,你喜欢用推理提出一个解释,我没这个习惯。
关于11在房地产去库存中的指示,根据公开信息只能找到几条,根据这几条能作出多种解释。
在2013年,11作出指示“千方百计加大房屋供给”满足人民需求。
在2015年,11作出指示“房地产要去库存”。
政策变化的原因,我一无所知。你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我能知道就这么多,你解释的是对是错,我无法判断。
总之,都是你对。
最后,指出一点,你提到在贸易战1.0版本以后,权威人士已经逐渐淡出了中央的经济中枢。
而我们讨论的事情,发生在贸易战1.0之前。
所以,虽然你全部正确,但是这里的言辞还是需要作出一点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