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注电影《长津湖》 -- 老科学的家
应该算今年最期待的片子了,所以第一时间去看了,整体感觉。。。挺失望
首先要批的就是音乐,延续了战狼那种观众尚未高潮,音乐先“帮你高潮”传统,时时刻刻都是强音奏响,让人审美疲劳;然后就是战斗场景,实在太TM抖了,抖的我头晕,难受,看到后面的战斗就想快点完,想看不抖动的文戏。这种抖动的拍法真的看得累人,我觉得战斗场景还不如八百。抖的谁是敌人谁是我方都看不大清楚,时时刻刻都在抖,要不然就是密室绝斗,坦克对轰,都是强动场景
然后就是剧情了,整个故事视角是割裂的。通常我们的视角是通过易烊千玺这个人,即通过易烊千玺这条线串起七连的所有人物,比如哥哥,比如指导员,比如老雷。这是一条微观视角,演着演着又插入毛泽东,彭德怀,毛岸英,这又变成了宏观视角。大国和小民这两个视角是割裂的,两边串在一起,就有些出戏。然后后面又插入了著名的杨根思烈士,插入了冰雕连。这些场景事先没有任何铺垫,莫名其妙出现,莫名其妙又结束,无头无尾。很关健的场景冰雕连,延续了《金刚川》的优良传统——让美国爸爸的指挥官去敬军礼,用敌人对我方战士的尊敬来获得对志愿军战士的肯定。。。。。。让敌人尊敬的最佳方式,难道不是把他打到九死一生,让他余生一想起志愿军就从睡梦中惊醒吗?
我认为的好电影,一定是首尾呼应的,比如一开头吴京抱着哥哥的骨灰瓶向父母跪下,说没保护好哥哥,那最后就一定要有个回应。比如片尾有人向父母跪下,说没保护好哥哥/弟弟/或者战友。。。而这部电影只有吴京跪下的开头而没有结尾,少了呼应,整个故事就少了灵魂,变成了纪录片。
整体感觉是:万分期待入场,从开头到第一场夜战之前都看的血在燃,就后就被视角抖动打败了,一遇到战斗就期待早点完,别抖了。终于打完了总攻。我还打算看水门桥争夺战,忽然就结束了,连张靓颖的歌都没有唱就完了。。。。结束的很突然,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这部片子是三个导演合拍的,赌五毛开头安静的部分是陈凯歌拍的,所以我投陈凯歌一票,这部分不错。中间和后期战斗实在太抖了,抖的人的眼睛难受。下次拍志愿军的故事,换个战斗导演吧
缺乏主心骨,没人对整个影片定下基调。
音乐传统:台湾电视剧、国内宫廷题材。
抖动传统:战地摄影、The Bourne Identity之后的好莱坞。
现在年纪大了,男人味就出来了。
把组织和党的作用很多表现出来了,不是吹个人英雄主义,战斗场面非常写实,节奏紧凑,非常值得一看。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赞成善待被俘人员,但这里的善待,是生活上的善待。不能够抬高到被俘光荣,那就过了。
重伤被俘不丢人,弹尽粮绝被俘可以理解,被俘坚持斗争好样的。但被俘本身不光荣,一点也不光荣。
宣传被俘光荣,一定是帝国主义的炮灰军队,因为帝国主义的军队都是强盗,上限如此。强盗团伙和炮灰,只有这种管理办法了。
众所周知,刀一割,是长不出来的。
总的来说,政治水平>军事>剧情/节奏
警告:以下可能有剧透:
0,抗美援朝电影能拍出来,能大规模上映,而且还比较好看,质量比金刚川强百倍,很不错了,
1,政治上,体现了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且正面表现了岸英,这几方面要大大的点赞
2,军事上,对普通观众来说战斗场面很精彩了 ,但是作为比较了解长津湖战役的军迷来说,有很多槽可以吐,有战略的,有战术的
3,节奏不好,(估计是三个导演的缘故?),有些剧情(比如在石头地躲飞机)感觉没必要,有些剧情也不好,有些拖沓
4,长津湖战役有些部分过于惨烈,可能不适合表现到电影里?
总的来说政治>军事》节奏,还是比较推荐河友去电影院看看的
就不苛求文艺创作了。
真实的战斗惨烈,
是要求高水平文艺创作的理由,
而不是不作要求的理由。
长征惨烈不惨烈?减员超过100%。
但是毛主席的《七律 长征》就是英雄
史诗的赞歌。
我是六集一口气看完的
不知道这句话是在什么样的境况下说的,应结合上下文判断。
他既肯定了影片摄制的优点,尤其是画面感不错,也吐槽了情节的整合问题和志愿军精神表达不够正面的问题。作为知名编剧,他的意见听起来还是比较中肯。
熬夜把《功勋》看到了第八集,李延年篇虽然看到了56班机,但是一点都没有扫兴的感觉。瑕不掩瑜,哪怕八班副炸碉堡的战术动作有点拉跨,我心里依然对这剧表示认可。
微博上传说的没错,李延年做政治工作这一节实在是经典,战斗日志这条也记下了,以后学着用。
于敏篇看到了坠机,坠机的原型大家应该都知道。于敏的故事,之前黄河故人也写过很多,但是看到雷佳音的演绎依然不由自主的感动。
打赌输了绕操场跑圈,孙玉芹半夜拎着盆去医院生孩子,拿自家鸡蛋做课题突破奖励,正是这一条条实实在在的细节在打动着我们,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用心的国产剧了。
向他们致敬
这也太长了,电影院以前很少放过这么长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