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钢琴、波兰及其它 -- 黄序

共:💬112 🌺13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要让小朋友学乐器,首先家长就必须喜欢音乐

学习乐器是漫长而枯燥的过程,特别是对小朋友来说,三分钟的热情过后,就是无尽的痛苦。家长自己不喜欢音乐,不懂得欣赏音乐,小朋友又怎能喜欢学习乐器呢?只会把学习乐器当作应付家长的功课,甚至深恶痛绝。

许多家长让小朋友学乐器,只是赶潮流跟风,或者只是以考级为目标,完全没办法培养小朋友的音乐欣赏能力,说白了,就是浪费了小朋友的时间。

让小朋友学乐器,只能以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为目标,或者让音乐成为小朋友表达自身情绪为目标。

回看旧贴, 3年前和王城爱晚稍微讨论过一下。当时我儿子开始学小提琴,转眼到现在已经学了4年了,其中泪水和责骂没少过,但至少他喜欢上了拉琴,也开始喜欢上了音乐,会让我播放一些他喜欢的曲子,比如帕格尼尼的《钟》,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圣桑的“引子和回旋随想曲”等。而且拉琴也认真了很多,开始会听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觉得这样就很满足了。

小朋友练习时,我能做到的就是陪在他身边,纠正一些姿势错误,或者是节奏的错误,又或者帮忙上网找一下一些曲子或者技巧的练习视频,让他学会放松和发力。一来让他知道我也是认真听他拉琴,二来他也不会觉得拉琴是一个人的负担。

反正不要期待更多就是

通宝推:夜如何其,
家园 学习了。非常感谢。回头看看能不能行动起来。
家园 看了你的文字,才又认真看了一下照片

前面也看到过这个照片,当时只看到三个重点人物,没去注意其他。现在仔细看,恐怕还真是你说的那样,中间四个人的神态突然就跳了出来,有点意思。

家园 这是最自然的流露

这个乐团不像是那几个著名的乐团,几个首席都是陌生面孔。从特征上看,他们很可能是指挥的老乡们(南美洲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会经意地在台上“表演”性地给这些明星们“捧场”:他们的表情,都是发自内心的感受的自然流露。

家园 大师们和冠军们一样

同感,这个孩子厉害,有技术也有自己的主见,是个会成大器的好苗子。他现在已经能够不需要指挥,自己又当独奏又指挥了,有个视频里颇有大将之风。

搞音乐和搞体育是一模一样的,真正成为“冠军”者和“大师”者,不仅是技艺超群,而且需要气势如虹,让其他人都相形见绌。

那也是属于各领风骚十几年的,一旦出现一个“马友友”和“邓亚萍”之类,别人也就只能自叹生不逢时了!

家园 想多说几句李传韵

对于李传韵,有一位也是属于顶峰级的外国演奏家感叹过,说他太“可惜”了:这样的一个“天才”,如果有真正的强人“伯乐”相助,来指正和提携的话,而不是让他回到国内让家庭来“培植”,是很有可能成为“一代枭雄”的。

记得李传韵的启蒙师说过,这个孩子早就是,没有任何的“技术”难度需要攻关了。但是,如何“收放自如”和“量体裁衣”地表现古典音乐的风格和魅力,对于这个神童来说,是既需要有能够镇得住的他的“导师”的雕琢,再加上他自己的反省的。需要他健康地成长和慢慢地建立个人的独特风格的。特别是不能过头地把“观众”和“媒体”都置之度外了.......。

我个人觉得,现在很多人都片面地给李传韵带上了“不羁不忌”的帽子,却忽视了他骨子里追求“完美”和追求“自由”的矛盾和挣扎。

建议河友们找一下,那个吕思清,薛伟和李传韵三个人同台拉“梁祝”的视频看个几遍,可以发现非常有意思的“反串”的对比:那次,基本上是属于“华山论剑”,一人论流一小段,大家的“老底子”都藏不住了。李传韵一改常态,规规矩矩地、慢条斯理地,把“锋芒”全部都藏在了“功夫”的深处。薛伟就只能反着走了,用“加花儿”的变化,来显示自己音色“甜美”的独此一家,而离开了原乐曲的本色。吕思清好像是没辙了,就只能走自己的老本行,来个帕克尼尼式的炫技了。那次台上乐团演员的“神情”,也特别有意思。

我请教过几位搞专业的老师,他们都觉得李在那次演出中是碾压了吕和薛的。他们也都同意:李传韵不是没有能力走其它的路,而是至今都没有谁有能力,来说服他“改善”他自己!

家园 关于这个乐团

这个乐团是巴伦博伊姆本人亲手缔造和亲自指挥😁的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由一批年轻音乐家组成,大本营在西班牙,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美籍巴勒斯坦裔学者萨义德。

乐团成员大部分来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伊朗和其它中东地区,或有上述地区背景的家庭。另有一些成员来自乐团所在地西班牙。此外阿格里奇,马友友,穆特等人都是乐团的荣誉团员。

点看全图

上面这张照片里,巴伦博伊姆头部上方露出脸的小伙子就是巴伦博伊姆本人的儿子Michael,也是乐团的首席。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三年前巴伦博伊姆率领这支子弟兵来芝加哥演出,这两张照片是我在现场拍的。当天的演出曲目里有浓墨重彩的老柴《第五交响曲》,那也是让我对巴伦博伊姆路转粉的演出之一。

这两张照片里指挥右后方的是大提琴首席,伊朗裔小伙子Kian Soltani。他也是一位很活跃的独奏家,当晚在《堂吉诃德》里担任独奏,他也已经有其它作品的专辑发行: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疫情期间,很多艺术家联手进行云端合奏,下面这个视频也有Kian Soltani出镜:

动物狂欢节

巴伦博伊姆本人是犹太裔,上面说了他的搭档萨义德是巴勒斯坦裔。两位原先合作出书,也经常在媒体上探讨中东地区复杂的政治、文化、族裔和宗教问题。再看看乐团成员的背景,其成立的初衷和使命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吧。

说到表情,可以看看这个乐团同阿格里奇演奏柴一时的片段:

阿格里奇狂飙柴一

尤其注意一下,阿格里奇在钢琴上狂飙时,旁边那位大提琴小姐姐的表情。😉

通宝推:GWA,
家园 谢谢

是我搞错了,看到那些具有不同民族混血特色的后裔的脸型,还以为都是讲西班牙语的南美人呢。

巴伦博伊姆好像也属于是“德奥”派的指挥家吧?

他出生于南美,那里欧裔的混血儿是非常普遍的。

家园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指挥录像

是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指挥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大宗师风范。

家园

明年的维新也会是他指挥,敬请关注😁。

谢谢
家园 巴伦博伊姆的出身

他出生在阿根廷,父亲那一支是俄罗斯裔犹太移民,母亲是西班牙裔后代。童年就举家迁往刚建国的以色列。因为出身他具有阿根廷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又因为姥姥家的血统,很容易获得了西班牙国籍。最后又因为他的社会影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给了他巴国公民权,所以现在手握四本护照。🤭

他虽然多年执掌柏林国歌院,久居德国,但我不认为他是正统的德奥传人。早年的音乐教育都是他老爸负责,后来去欧洲跟多人学习过,除了德国人外还有法国和东欧人。另外他自青年时代起长期交往的除了妻子杜普蕾和老乡阿格里奇,主要是帕尔曼,祖克曼这样的同辈犹太音乐家,还有和这个圈子关系密切的梅塔和马友友等人。

音乐团伙

傅聪曾经一度和这个圈子很接近,据他说巴伦博伊姆和杜普蕾还是在他家的party上结识的,也不知靠不靠谱。😜🤭

倒是阿格里奇跟傅聪关系一直很铁,还有些不知真假的八卦。阿格里奇的首任老公是傅聪好友陈亮声,当然陈亮声的现任妻子在中国知名度更高,就是著名演员斯琴高娃。😏

大家知道瓦格纳是有反犹倾向的,其作品也备受纳粹的推崇,所以战后犹太社群对瓦格纳是坚决抵制的。我说巴伦博伊姆是社会活动家的原因之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站出来说咱们要把艺术和政治分开,当然也包括前面提到的他所创立的多元化乐团。他不仅以犹太裔指挥家的身份在拜鲁伊特音乐节登台指挥瓦格纳歌剧,还率领德国乐团访问以色列。访以音乐会上他还征求台下观众意见,说我不想冒犯大家,但我确实想指挥演出一首瓦格纳的作品,你们是否允许我这样做?

观众起初的反应非常激烈,但经过30分钟的争论,除了极少数人离场,大部分人留下来,听了乐团演奏的瓦格纳。

通宝推:大眼,楚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续17 - 那些天才少年们

中国人当中,或者更广泛地说海内外华人世界里,并不缺少天赋过人技术出众的古典音乐人才,也从不缺少各类大赛的优胜者。从五十年代的傅聪、李名强、刘诗昆,到八十年代的吕思清、张建一、梁宁,再到本世纪的李云迪、李传韵、沈文裕等等。

但是上面这么多人,青少年时代一鸣惊人,多数到后来就泯然众生了。其中固然有当时所处社会环境,或者中西文化隔阂的不利影响,但更多的也许是他们自身或家庭/团队的原因。几个关键问题是在成名或离开学校以后,能不能继续学习、扩展曲目,能不能更积极主动地开拓演艺事业、尤其是建立人脉,更直白的说法是能不能在业界推销自己,在国际乐坛的中心舞台上获得和抓住展现自己的机会,赢得前辈、同行和观众的认可。

这些青年才俊里面,不乏恃才傲物自命清高之人,总是抱怨同行和大众不能欣赏自己,包容自己。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好好想想,在希望别人对自己多一些宽容的同时,其自身为什么不能对市场和大众保持一个相对开放的心态呢?为什么不能适当地做出一些改变,来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呢?

古典音乐领域确实也有艺术家特立独行反而大行其道被万众追捧的例子,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所谓的特立独行,很多时候也往往是一个个团队精心设计的卖点,背后也有某种市场力量的推动。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古典音乐圈是简单纯粹的,特别是认为国外的艺术界是一片理想的净土,没有同行相轻,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功利,没有行业霸权,一切都是阳光之下单纯的艺术比拼,艺术界对天才们都是无限迁就的。

怎么可能嘛?

从巴赫到莫扎特再到贝多芬时代都没有这回事。

这么多年来,自己和周围的人也见多了音乐领域的不公,甚至丑陋的一面。但鲁迅(😜)那句话怎么说的?做个真滴汉子😁,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你得抱着一个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些负面因素,克服成长中的障碍,而不只是终日怨天尤人。

朗朗毫无疑问是积极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人之一,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曲目,争取到宝贵的演出安排,并且赢得向众多前辈大师学习,以及与高水平乐团合作的机会。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郎朗如今在专业领域核心圈子里如鱼得水,反而招致了众多国人的冷嘲热讽,一味地认为他钻营,抱大腿,迎合市场。而另外一些混迹娱乐圈靠花边新闻炒作自身的却为人所津津乐道,这不是很滑稽的事么?

幸运的是,如今这种争论,更多的是仅存在于广大吃瓜群众中间,那些对自己职业生涯有追求的青年艺术家,大多已经明白成功路上需要付出怎么样的全方位努力。朗朗的经历无疑对同辈或后辈的艺术家们有重要的激励和启示作用。

现在看,除了朗朗自己,王羽佳、沈洋、和慧、张昊辰、黎卓宇、陈锐、陆逸轩、刘晓禹和李映衡等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年少时的崭露头角,或大赛金榜题名。他们正在以完全不同于前辈华人音乐家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学习和艺术实践,更积极地搭建人生舞台。当中有些人已经成名成家,而另一些人正行进在走向成熟与成功的正确道路上,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铁手,审度,脑袋,方平,唐家山,普鲁托,尚儒,GWA,踢细胞,宝特勤,金台夕照,
家园 对我们提高认识非常重要

有人为我们营造一个桃花源,或者我们幻想了一个桃花源,反反复复强调后,我们真的相信它是桃花源

还有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认为古典音乐圈是简单纯粹的,特别是认为国外的艺术界是一片理想的净土,没有同行相轻,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功利,没有行业霸权,一切都是阳光之下单纯的艺术比拼,艺术界对天才们都是无限迁就的

家园 您的说法也非常重要

不仅仅限于音乐领域,我要重复一遍:有些幻想是基于大众天真的脑补,有些则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

家园 好像在电视上见过李传韵拉巴哈

那时他还是个小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