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略谈包产到户与庐山会议 -- 张新泉
全球被经济封锁最严重的国家,如果没有团结成一团,国家早没了,团结就是力量不是口号。
另外文革中反右扩大化,武斗是谁弄出来的,平头百姓怎么可能有枪,乱中夺权是谁多分析分析
农狗家在阿卡林的鄱阳湖平原上,自古以来就是产粮区。从自家老家和外婆家来看,不包之前,种田的人吃不饱饭;包后当年丰收,从此快速解决温饱一路顺利平稳是客观现实,我对河里有的人反对这一点感到莫名惊诧。
我再重复一遍我家和我乡的承包前后经历。
承包前我们不能够全年吃大米饭,要在煮饭或煮粥的时候添加新鲜的红薯或晒干的红薯丝。承包后当年我们大米饭就管够了,有少量的余粮。刚承包的时候,余粮只能卖给国家或在自家的谷仓里存着,不允许自由买卖。大概85年左右的时候,我们那里才允许自由买卖余粮。给国家交公粮叫征,向国家卖粮食叫购,合起来叫征购,根据承包地的数量和家庭人口,每户有相应的征和购的指标,必须完成,除此之外农户当然也可以自愿向国家卖粮食。我家由于父母是民办教师,分的田比较少,全家四口人才一亩八分田,所以我家几乎只有征的指标,没有购的指标。我四舅舅家原来是生产队长,两个壮劳力加三个小孩,大概三亩良田,半亩差田,半亩旱地,他家购的指标大概是征的指标两倍左右。
承包也有时限,我们那里80年代初第一轮承包,2000年左右第二轮,这几年第三轮。根据家庭人口变化,承包地的面积也变化。比如我家原来一亩八分田,期间我妈妈转成公办教师,我考上大学,我姐姐出国,所以现在就剩下我爸爸名下的五分田左右了。
刚承包的时候,限制还比较多。粮田只能种粮食,承包地不许抛荒。现在抛荒应该还限制,不过那些被征用作房产开发的田很多抛荒好几年,有些老农民看了心疼就私自种起来了。不过我们那里现在很多粮田种上菜,水果和藕了。
当时江西的农业,压力是很大的,关键是征收农业税费很多,不是生产的压力。
这个事件的引发,是一位农业干部,把上边的惠农政策,编成了一本手册。
结果引发大型群体事件,农民伯伯们不是针对包产到户的意见,是针对征收的意见,当时各种费用包括化肥农药专营给农民的压力很大。
征粮冲突与后来的"强拆",本质上前提是承认议价权利。
既确实有一些弱势群体被压榨掠取情况,也多有流氓"无产者"闹则有利可图情形。
但无论如何,比长期普遍饥饿吃不饱乃至饿死人,却依旧不得不要"自觉"交足集体的,强一万倍。
丰收相关因素不止包产一个,大家说多是包产的作用没想象的那么大,有包产前基础建设、工业建设、政策推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包产把水到渠成的所有功劳都拉到自己身上了。包产之后,政策激励的影响也可以算进去。
如果这只是时间描述,那倒是没错。但大家反对的是单方面的因果描述。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我对河里有的人反对这一点感到莫名惊诧
按照我的理解,对左派河友来说,是化肥,不是包产到户让大家吃饱饭,只要有了化肥,不搞包产到户一样能吃饱饭。
什么时候饿死了?
化肥作用很大。
同时,生产队时如果不大强度上缴,跟包产一样一亩只交一百来斤,前三十年,就是农民是爷,居想一个月27斤米?27斤糠都没有。就这样,还得下放,还得下乡,把城市人放到农村抢食。
我们能接受为了建设国家多交多缴,但辛苦劳作之后,自己不吃都上缴,最后得到的是落后,懒,没积极性的评价。这是含血喷人,恩将仇报,颠倒黑白。
生产队时要缴多少?承包后公购粮又是多少?这样问题别忽略。(公粮就是你所说得征吧,我们这叫公粮,相当于税,没钱的,必交。购粮不是必交,一般有个要求量,就是卖粮给国家。后来赫赫有名的白条就是购粮打欠条。)
总不能我们农村人自己饿着肚子缴粮支持国家建设,最后落得个懒字。
较普遍较大范围较长期吃不饱,甚至饥饿逃荒、浮肿、非正常死了人,那才是真地没办法了。
不同的制度安排下的劳动生产,人的积极性不同。
按照我的理解,楼主的观点是,包产到户开始的头几年的化肥并不多,换一种制度,一样可以增产。
但我没这个数据,所以才呼唤 @老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