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汉语,危矣! -- 龙牡
首先我和港台没有关系,麻烦你不要瞎猜。我只是针对主贴有感而发。
你举的例子,买单确实全国通用了。其他士多啤梨,靓仔在普通话里没什么地位。
不管是港台还是北方方言里不正规的表达方式都应该出现在普通话里。你的例子里,的士是英语taxi的音译,奇异果是英语kiwi的音译,这和我们以前用水门汀称呼水泥没什么区别,这些词本身没有问题,商家故意用才是问题,工商部门要监管。圣女果本来是台湾一家公司注册的商标,就像红富士苹果一样,无可厚非。波霸是香港粗话,就是大胸女子的意思,我个人觉得在普通话里用这个词能免除一些人的尴尬,至少我觉得波霸叶子楣比大奶妹叶子楣不那么直接。
打call我不熟悉,近些年才出现的,网上说是日本传过来的 。我这人最不喜欢几种语言混着说,不管是普通话,温州话,英语还是德语
我读过老兄的帖子,知道你是浙省人。如前所述,只是针对现在网络上方言繁简诸类讨论的一个观察和个人看法,并非针对个人,如有冒犯,先道个歉。
中原汉人南迁,改变了南方的文化和文字,改变不了南方的说话腔调。因为对南征服,主要是以纯粹男人组成的军队,而母仍然是当地原族,下一代多数是跟着母亲学说话的,虽然他们会学说父亲的语言,但基础发音,则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口音。
象粤语,就是南方少数民族,汉化后的语言,其基层发音,不是传统的汉语习惯。而无锡等城市名字,如同齐齐哈尔一样,是少数民族名称的音译。
中国汉语发音,大约2760个,所以我们的扫盲标准是3000个汉字,再多就会造成意思的混淆。
但中国漫长的历史,为我们造了十多万的汉字,造成现在的麻烦。
所以不让孵出啦就打散吃了。
吃素的一般鸡蛋可以吃,但吃公鸡蛋就破戒了。
危害太大😁😁😁
舒华辛力加
祖云达死
云吞
屈臣氏
都是拿来主义集大成者
长江以南的省份有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海南、西藏、台湾共十省。另外长江穿省而过的省市有青海、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重庆,它们的内部算长江以南。其中的云贵川渝鄂方言,徽湘赣部分方言属于北方官话系统,它们和北方方言如山东话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你说的理论在这些方言上不成立。另外吴方言主要流行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当年北方人躲避外族入侵,是整个家族迁移过来,不是只有男性士兵过来征服,所以你的理论也不成立。同样的,在南方广泛分布的客家人,也是整个家族迁移过来,并和当地少数民族和先来的汉人处于相对隔绝状态。这么排除下来,符合你的标准的方言主要就是粤语和闽方言。北方军队第一次征服广东和福建在秦朝,那时候汉族还没有成型,除了华夏族,按泛泛的说法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也就是说连现在的山东都是东夷人,湖南湖北的楚人当然也是荆蛮。所以我想了解你的华夏族和外族是怎么划分的?
我只是想澄清一下,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想法,没有什么大的背景。我之所以提出我的看法是,我们往往能明显看出一些港台词汇进入或者侵蚀普通话,但是同时一些北方口头语也在挤压某些普通话词汇的空间,但是由于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的高度相似性,我们会习以为常。
就你说的举家迁涉,也要看是客占主位,还是客随主便,一句话,看谁能占据上风。比如东晋,南下的中原大族压制了江南的本土势力,能保持。但明末南明的南迁,就是本土势力占上风,会保持本土的语言优势。
而最早的客家人,并不是汉人,而是汉人的南方近邻,在汉人势力扩张时,先一步南迁的。
比如,春秋时期,中原向南扩张建立楚国,原来居住在湖北等地的当地外族,被驱赶南迁到广西,在广西他们有一部分,长期历史进程后,自称祖先是汉人,这就是早期客家人的来源。
而那一部分不愿意自称汉人后代,仍保持原民族,到后来被征服的,就是粤语的音调基调 。
北方虽然早期也是万族并立,但北方大平原的地理环境,也和南方破碎的丘陵地带不同,各部落联系走动更紧密,语言更容易融合。只有几座大山和黄河,象秦岭、太行山、泰山,才容易成为语言的自然分割线。
薄薄的厚片你可以接受?那么聪明的傻子呢?
口语进入书面语,正是白话文的原意。我也反对滥用口语词,但是你这个纯粹是对北方方言的偏见。
这个已经被普遍接受了。
其实大量日语词(不是二十世纪初那一波)都被普遍接受了,还有英语的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