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200:民居杂谈 -- 本嘉明

共:💬105 🌺587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也会有各种小动物进去安家吧
家园 我最感兴趣的就一个问题,老本后面写不写?

每次看到龙卷风把美国那些房子刮的惨兮兮的时候都会想这个问题。

为啥不像你这个加拿大楼盘,整混砖结构,不就不怕风了嘛。虽然成本高点,但总比刮残废了重建好嘛。

家园 是,根本来不及反应,

当初我经历过田地之间一小片荒草的火灾,周围有不少人,但风大,没等这些人有啥反应,火已经烧完了。

家园 风水的问题应该系统的研究一下

你说的很对,风水内容很杂,不只是物理问题,需要甄别。其中有些东西是有道理的,只是解释方法不科学,比如我就听到过卧室里面不能装镜子的说法,后来自己琢磨一下就理解了,晚上睡觉迷迷糊糊的,如果起来上卫生间,冷不丁看到镜子里一个活动的东西,很有可能就会激灵一下,这些经验被归集到一起,可能就成了风水这样的教条。

我在国外见到过关于风水的书,但国内好像一直没有系统的整理研究和科学总结,当然也可能我不是太了解,这些细致的工作如果不做,就会给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留下空间。

家园 学界敌不过日常,本土敌不过国外

纯粹的风水是事理学加上古典审美和特定传统……但不管怎么解读都敌不过常识党和骗子。其实看近现代家居审美设计史,人家一个观念就能发展出一堆理论,煞有其事。而本土的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解释上面,不由得感到悲凉。

看过一堆书,有美术的,家具的,设计的,舞蹈的,武术的,建筑的……差不多都要先解释一堆文化常识。这部分内容要占三到五成。剩下的不是图片就是思考,几乎没什么东西了。

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任重而道远。

家园 英国雨水多,所以老建筑没有平顶房

全是尖顶,让雨水自然坠落。这个是西北欧州总体的老建筑风格。

瓦片是一种结构密实的天然石头,加工成片,是威尔士某地特产,不吸水也不渗水。现代有各种人工瓦片,也符合这个不吸水也不渗水的原则。

空气中的湿气是能够侵入到瓦片的防御之内的。但是建筑用木材都是经过防潮处理的。

给你看看铺瓦片之前的房顶状态,是类似国内叫的油毡纸的复合防水层。

点看全图

就是说通常状态下水和湿气不能通过屋顶进入。屋顶的大梁也不会受潮变形。

通宝推:审度,
匿名 代发:给老本的屋顶做个补充说明啊

给老本的屋顶做个补充说明啊

屋顶对房屋整体功能实现是最重要的。用个不是很恰当的类比,就如同头对于人体的关系。风吹日晒,打雷下雨,如果没有屋顶,这个房屋就没有意义。这是说房屋提供对自然力的庇护作用。冬天取暖,没有屋顶,热气上升,直接飞去屋外。这是说房屋的保暖的作用。这两个作用或者要求,防水防潮+保暖,就是考核屋顶本身的KPI。但是,建筑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综合学科,就是说建筑本身还有历史,地理,成本,市场等因素。这决定了哪种材料制作屋顶。

老本说的是北美的情况。在英国Roof Shingles这个商品分类词下面还有一个更专业的词Bitumen Felt Shingles,是老本说的北美的Asphalt shingles。Asphalt和Bitumen都是“沥青”的意思。同学们有听说过“油毡纸”这个东西的吧。油毡纸就是沥青为基础的复合建筑物防水材料,卷成筒状,便于在建筑现场防潮作业使用。美国这个“沥青瓦”起到同样的防水防潮作用。

维基词条说Shingle一词来自德语Schindel,木制屋顶覆盖片。即是说在德国某些森林资源丰富地区木头被用来制作瓦片(瓦片一词并不妥,因为指向陶土材料,但确不知中土是否层有木制屋顶覆盖物)和房屋外层覆盖,北欧国家更常见。英国极少见用木头作屋顶覆盖的。

从常识或者经验我们知道沥青是可燃物但不是易燃物。“沥青瓦”经过特殊处理,更加不易燃,一般说来可以承受两小时火烧,超过普通木瓦。这句陈述来自一家复合木制瓦片公司的网站。两小时对于火灾的救助差不多够了。

建筑材料的防火要求是基本的法律条款。但法律所能要求的只能是最低的要求。法律要求高了,建筑成本增加,市场是否能够承受。这个是资本和民众共识的博弈过程。

家园 如果没有可以装一个

除非你家的壁炉是那种最老式的石砌或砖砌内壁的,没法装Damper。如果是烧煤气的,那么damper 本身就是烟道的一部分。

如果烧柴,而且可以改造的话,加个 Damper 可以帮助你省不少取暖/制冷费。主要是不烧壁炉的时候可以关上,外界的冷/热空气进不来。

家园 砖混结构对抗龙卷风没戏

至少美国那种砖混结构对抗龙卷风没戏。美国的所谓砖混结构,例如老本贴那个联排别墅,外墙是单砖或半砖墙,里面是木结构支撑,砖墙主要起装饰作用,龙卷风一来根本挡不住的。

按说,“三只小猪”的故事在美国家喻户晓,但是在飓风肆虐的东南沿海,龙卷风频发的中西部平原,大多数民居都不抗风。

为何如此?还是建造成本的问题。房子要抗风的话,建造成本比木结构高的多。价格高了,买的起的人就少。建筑商才不在乎买房子的被吹到奧茲国去呢。甚至,一旦房子被吹掉了,重建是更大一笔生意对不?

同样,美国有很多房子造在水库和河流的预留泄洪区上。建筑商和政府不知道那些地方洪水一来就会被淹没吗?但是房子照样造,住户照样买,最多是有些州规定住户必须买联邦洪水保险罢了。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李根,普鲁托,
家园 务虚一哈 -- 补充帖

我的理解,一个这样的木房子,有四大害:水旱蝗汤。

一)水:水克木。这里指所有形态的水:冰雪雨霜、蒸汽、雾气、民用水滴漏、有害化学液体、冻土或湿地,等等。

二)旱:这是一个筐,凡其他三个不包括不代表的,都装这里,包括风(防风和通风)、电(闪电、民用电)、设计失误、施工质量低劣、变形金刚来搞破坏,等等。

三)蝗:wood-destroying insects.这里不止各种虫、蚁,也包括霉菌等其他有害于木制品及其他材质的房屋部件的生物、微生物。极端情况下,棕熊老弟也算。

四)汤:这里当然不是指汤恩伯司令官,而是通“烫”,指火灾和高温天气对房子的危害。

这四大害,排名分先后,“汤”其实是最小的危害。北美承平已久,最近一次战争是美国内战,因此在当代,因为大火而失去家园的概率很小。

而“水”,确实是最大,或者说最频繁最常见的麻烦。水滴石穿,水滴房毁。

一座木房子,其实是一种比植物(比如某种树木)更高级的生物体,它虽然不常遛弯儿,但肯定要呼吸、排汗、化妆、整容。如果你把房子设计得很outstanding(木秀于林)的话,这房子自己会悄悄地改变自己,慢慢融入集体,融入背景板,融入周围的大环境中,泯然众人矣。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房主,费尽心力跟自己的房子较劲儿,跟周围的大环境较劲儿,而房子则默默地跟你拧巴,也不知道这一辈子是人拉着驴走,还是驴拉着人走。

点看全图

当然,出来散散步消消食儿还是必要滴

今天的时代,是百年喂鱼的编剧,新的一代人,纯熟掌握着旧的上一代人完全不擅长(甚至是畏惧)的数字技能;相应的,“数字新生代”面对传统的机械时代需要的各种生活自理技能,经常像是白痴。他们的解决办法非常简单:既然不想解决自己的畏缩无能,就把不会的项目给“解决”了------这就是传统燃油车被斩草除根的根本原因,小爷们不想费神学开车、学换轮胎、学自己改装喷漆。将来的车,车自己开、车自己换轮胎、车自己喷漆(BMW已经有变色车了)。

同样的,传统的“北美木民居”,那种演变了几百年的与环境和谐的理念、约定俗成的审美、非常成熟的管理法规和施工技术/经验(加总起来,比京剧要博大精深100倍),也在受到刨根儿式的冲击,小爷们需要的是住在城中心、公寓楼、走路上班、夜店。但是,撼丰田易,撼恒大难,民居的大变革(移风易俗),对社会的牵扯实在太大,不会像电动车那么狂飙突进。

所以,不论你身在中国还是国外,我们作为“三明治夹层”的一代,还是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北美木屋”(该货早晚要晋升为“联合国非物质遗产”)的道道儿,国内的不妨当作猎奇,国外的偶尔拿来救急。

通宝推:尚儒,龙牡,桥上,桥上,桥上,桥上,桥上,
家园 奧茲国好哇,同去同去
家园 平时我是用一个厚纸板把壁炉从正面封上的

看到有那种直接塞的damper,改天量一下尺寸去买一个

家园 英国这边一个电视节目叫Location,Location,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是个很受欢迎的房地产节目,已经连续播出20年。主持人帮助顾客挑选合适的房产,反复强调决定房产价格的因素就是地点Location。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英国这边房产地点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然后是交通,最后是学校。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因为大部分买房人还需要上班通勤。距离工作地点太远就不合适。不说路上耗费时间,光费用就是一大块。只有伦敦之类大型中心城市才能提供高收入工作。所以有很多人住在距离伦敦不远的地方,坐火车通勤。买房人还要考虑交通便利情况。伦敦市内房价很贵,可以考虑周边的城市。所以伦敦全部方向的铁路沿线地区,房价随距离伦敦中心火车站减少。但是比非沿线地区还是贵些。最后就是学校位置。学校对家庭住址多重要,国内同学们对此都了解的。

好地点的房子要贵,但是价格增长也快。比如我十多年前在英国西南地区买的公寓,房价几乎没有变化(比通胀高些)。但是同样金额或者稍多,如果在伦敦郊区买到一个公寓,至少价格要翻番的。我因此被一个广佬嘲笑不懂投资。当然全英国只有伦敦才是这样房价狂涨的。万达王建林为首的国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英国这边房屋买卖,似乎二手房是主流。这是因为二手房都是老房子,位置好。新建的公寓和独立房屋多数在城市远郊。

通宝推:本嘉明,
家园 我也虚幌一枪

国内砖瓦房向钢筋混凝土房的转变可以说是一步到位呀。这个一步到位指的是思想,实践当中也是延绵了最少四五十年了,如果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算起,则是连绵了六七十年了。

80年前,我们那大多不过是三板三合土加泥砖的瓦房,青砖屋不多,都是老房,一圈石灰然后泥砖甚至纯泥砖的房子不罕见。80年起新房,五板混凝土,墙角加水泥增强,算是不错的了,83年后起的就开始陆续砖混,然后混凝土框架。现在瓦房,少见了,连附建的杂物房也是水泥。说到底还是物质水平。

我不知道美国怎么样,国内的话,七八百块钱的洗衣机,千多块钱的空调,千来块钱的电视,几十块钱的电饭锅,几十块钱的风扇,几十块钱的精致耐用的衣服,几百块钱的智能手机,低到十来块的的通讯费用,无不透露着工业大国的优越性。用我妈的话来说,除了吃的不行,其他是以前皇帝都不敢想的生活——不是说我家,是说大家。

美国木屋应该没那么快消失,毕竟好处也是多多的。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混凝土框架

说的是楼房整体结构构成。混凝土框架比较适合高层建筑。我做过的项目都是混凝土框架,玻璃幕墙,所以工程期可以做到很短。有很多公寓楼是混凝土框架,砖墙。还有一种是玻璃幕墙与砖混合墙(不同位置)。

你见到的混凝土框架楼房,墙体是啥材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