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说,闭关与锁国 -- 葡萄

共:💬125 🌺40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如果是有优秀的老师带领下自愿学习,本来是好事

可是,就中国目前的体制,有多少不变味的地方呢

所谓试点,就是拍脑袋抽两所学校,然后规定要读什么什么多少多少,还要抽人比赛(不是比赛理解了多少,就是比赛死记硬背能背多少)然后编一个取得多少多少成就,领导多少高瞻远瞩的表功文章。

从多年前我那时候的读诗,与现在的读经,我看到的几个试点,模式却别无二致。这就是我认为没希望的缘故

您那边的孩子真幸福,南老师听说是很有能耐和学识的

家园 敢战的基础是从物质到精神,不是相反

你住过军营,扛过枪吗?

依靠精神能打赢吗?

问题是通过战略、战术实现战斗意志的能力。

天天慷慨激昂,没有完善战备、没有足够训练、没有足够的情报,上了战场不是阵亡就是投降。

敢战的基础是掌握敌我情报,通过日常训练演习带来信心,不是政治教育,更加不是海军精神这样的口号。

我不信任经常慷慨激昂、激情高涨的军人,我情愿相信本着当兵吃粮、对得起工资的态度认真训练的军人;前者是虚伪的、病态的,激情是无法持续几个月的;后者才是常态。

家园 【文摘】忽略文化因素的生意人,只有失败一途。

作者:余杰 文章来源:经济学家

 美国与中国,谁更“个人主义”?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人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当然是美国啦。然而,在新作《信任》中,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对此却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福山以《历史的终结》一书震惊学界,一跃成为一位世界顶级学者。这一次,他是不是故意作耸人听闻之语呢?

《信任》一书的副标题是“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在这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中,福山从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角度对“后历史”时期的全球经济生活作了全面的透视。他将文化传统引入经济学的范畴之中,认为文化传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同时,由于他的日裔身份和在美国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具备了穿透文化隔膜、对东西文化进行深入比较和检讨的能力。福山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度信任社会”,以美国为代表;另一类是“低度信任社会”,以华人文化圈、意大利、韩国为代表。在“高度信任社会”中,经济发展呈现繁荣景象;而在“低度信任社会”中,经济状况却危机四伏。

  一个纯粹的“个人主义”的社会,是无法建立起“高度信任”来的。福山用美国是一个“高度信任社会”的事实,否定了“美国是一个过于个人主义的社会”的似是而非的观点。首先,他也肯定了美国社会中强大的个人主义的因素:“美国人不是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看作一种近乎完美的品德,它代表创造性、开拓性、积极进取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因此个人主义通常产生骄傲感,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文明独特、最吸引人的地方。”他举了亿万富翁佩罗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佩罗作为无党派人士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一成多的选票,在两党制基本定型的选举制度下堪称奇迹。佩罗为什么会受到美国人的欢迎呢?因为他为美国人树立了最佳的个人主义的榜样。他在IDM公司工作时感到憋闷,于是辞职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创造了几十亿美元的财富。佩罗常常喊的口号是:“苍鹰孤影,它们永远形单影只。”

  但是,福山又敏锐地观察到这样的一个事实:“美国人是反中央集权主义者,但是那些同样是反中央集权主义的美国人却自愿服从各种中间社会团体的权威,包括家庭、教会、本地社区、工作场所、工会和专业组织等,他们是社团主义的支持者。”他认为,美国是一个具有高度自发的社群倾向的社会,普遍地存在高度的社会信任,因而可以建立大规模的经济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非血亲人员可以轻轻松松地为着共同的经济目标合作。美国的个人主义与社团主义互相促进和制约,共同塑造着美国的文明。

  那么,美国的“社团主义”源自何方呢?这就是美国的清教传统。福山把韦伯的理论又往前推进了一步:新教伦理产生社团主义,社团主义产生高度的信任感,而在高度信任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必须的大规模的经济网络终于得以形成。因此,新教文化是存在于美国的历史与现实中的“一双看不见的手”。回顾美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美国诞生于宗教主义中,清教徒来到新大陆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英国教会的权威,并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美国人一直在不断地建立新的宗教组织。福山引用了李普赛特提供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加拿大人捐给慈善机构的钱明显少于美国人,因为加拿大人不如美国人那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而且加拿大的私有机构也不那么生机勃勃。这也说明了加拿大人不如美国人那样偏向社团主义。

  正因为信任的建立,美国的经济才保持了长期的繁荣;也正因为信任的建立,美国人才乐于投身到慈善事业和社区义工之中。美国总统布什访华时,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特意指出:“我们许多的公民主动捐出自己的金钱、自己的时间来帮助有需求的人士。美国的同情心,同时也远远超越了我们自己的国界,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我们对世界各地的人们的援助居于世界首位。很多美国人都主动的抽出时间为其他人提供服务,几乎成年中的一半人每周都拿出时间使得他们的社区办得更好。他们辅导儿童、探访病人、照顾老人,并且帮助做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国家一大优点。”布什进而追索了美国人这样做的内在原因——大部分美国人都是有信仰的人。他说:“人们主动地承担起责任,帮助他人,他们的原动力就是善良的心,还有他们的信仰。美国是一个受信仰指导的国度,曾经有人称呼我们为教会之魂的国度,美国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说他们信神,我便是其中之一。”信仰对一个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信仰是信任的根基,也是“美国精神”的源头。在《美国读本》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文字与信仰有关。我们很难想象,假如美国的开国元勋们是一群没有信仰的人,他们怎么能够起草得出《独立宣言》、《权利法案》和《美国宪法》来呢?正如布什所说:“信仰为我们指出一种道德的规范,这超越人们的法律,也号召我们承担比物质利益更为崇高的使命。宗教自由,不仅不可怕,而且应当受到欢迎,因为信仰给我们一种道德的支柱,它教授我们如何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如何爱护其他人,并且为其他人提供服务,并且如何有责任的过我们的生活。”可惜的是,听众们只关心国际关系中具体的政治、经济问题,他们对布什所阐发的伦理、道德和信仰这些“形而上”的价值观并不感兴趣,并冠之以“推销美国价值观”而排斥之。

  福山转而分析了华人社会的致命缺陷。几千年来,儒家文明虽然一直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中国社会依然是一个“低度信任社会”。在这套文化观念中,没有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而只有严格的等级秩序。由于没有彼岸的“信仰”和此岸的“契约”,其结果便是一种奇特的“二律背反”——表面上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体制,实质上整个帝国都是一盘散沙;表面上家庭成为社会纽带的核心,实际上信任从来也没有超出过家庭之外。为什么中国除了像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中国银行这样“国家垄断”的大型企业之外,产生不了一个真正“航空母舰”般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呢?福山分析说:“华人企业在制度化方面的步履艰难以及华人的遗产均分原则就是华人社会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而无法成大气候的原因。这也赋予了华人企业以另一个特性:公司不断地产生、发迹,然后消亡。”王安电脑在美国从红极一时到销声匿迹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其根本原因也正在于此。直到今天,中国大陆及整个东南亚华人经济圈中,困扰私营企业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如何从“家族企业”转型为“现代企业”。这种转型并非仅仅依赖制度就可以实现,它背后还有深层的文化惯性。在“低度信任社会”里,企业的创始人难道会放心大胆地使用职业经理人,而将自己的子女抛在一边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才是彻底的“个人主义”者。由于信任只是局限于家庭之中,使得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来与陌生人之间达成某种形式的“信任”——这对经济的良性运行造成了显著的伤害。正如福山所说:“在中国文化中,对外人的不信任通常阻碍了公司的制度化。华人企业的家族业主不让专业经理接管公司的经营,而是眼睁睁看着它四分五裂成几个新的公司或全面解体。”在这方面,中国早期的成功企业家盛怀宣的经历具有代表性。他没有对家族企业进行扩大再投资,而是用百分之六十的财产设立了一个基金会,供他的儿子和孙子们享有,结果在他死后,财产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挥霍殆尽。所以,中国没有出现像洛克菲勒、福特、摩根这样延续百年至今依然充满活力的庞大企业。

  “忽略文化因素的生意人,只有失败一途。”福山选择的是一条崭新的经济学的思路。多年来片面强调“专业化”和“学科规范”而变得越来也苍白与虚假的中国经济学界,面对福山广阔的研究视野和锋利的批判锋芒,难道不应当开始某种反省吗?

家园 说的好,其实我的文字只有一个主题:中国

其实一直以来在身边,在社会在论坛见到很多人与很多争论,很多人结论是相同的但是出发点是相反的,很多人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结论又是相反的,这些在论坛见的更普遍了.

其实在论坛里那么多争论里可以看到,最终都是各种利益的角逐而且都乐于以中国的名义.我想用自己的所学所闻所想从中国的角度,看利益问题.比如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社会与法律的角度,曾经军事与发展的角度,我的想法是,如果我们大家能结合这些利益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事情会有所不同.也许大家看完这些分歧依旧,问题依旧,但是这些是对同一问题有共同认识基础上的,而不是现在很多时候表现的,常识的混淆.

家园 (十一)外交与实力结合经典之作-俾斯麦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

外交与实力结合经典之作-“铁血首相”俾斯麦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兼谈中华强盛之路

“让我们把德意志扶上马!它一定会策马奔腾!”---奥托.冯.俾斯麦

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和明治维新被称为近代史三件大事。德国,1800年之前曾被讥笑为“欧洲病夫”(到1900年则是土尔其)。马克思曾经不无讽刺的评论道: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即不神圣,亦非罗马。这个“神圣罗马帝国”(Ths Hold Roman Empire),一开始就是有名无实的。而历代欧洲强权也都一直标榜所谓“尊重德意志自古以来的自由”,对德意志民族实行分化政策,这一切直到俾斯麦的出现。

勃兰登堡--普鲁士,一个外缘地区的崛起:从条顿骑士团-立沃尼亚骑士团的扩张,对波兰的臣服,到勃兰登堡霍亨索仑家族的兴起。从30年战争,佛里德里西.威廉一世军事立国,到普鲁士王国的建立。从7年战争,佛里德里西.威廉(红胡子的巴巴罗萨)大王的梦想,到在德意志形成“普奥对峙”的局面。从腓特列瓜分波兰,拿破仑战争,到德意志民族的“狂飙突进”运动。工业革命的到来不但唤起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一个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强人也应时代的要求诞生了。

奥托.冯.俾斯麦,(1815年4月1日---1898年7月30日)出生在勃兰登堡阿尔特马克舍恩豪森庄园(自1562年起的俾斯麦家族的世袭产业)传统的容克基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使我们可以看到对权利的欲望、强烈的意志与无以伦比的智慧、想象融合为一体的天赋同充满矛盾的性格;就其复杂而言,简单的称为英雄或者魔鬼都会显得黯然失色。在经过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狂野的学生时代(在大学里曾经27次与人决斗)和四处游历的青年时代后,打上家族传统与容克烙印的俾斯麦终于在32岁走向了政治并为德意志奋斗了终生。

普鲁士同盟,法国的莱茵同盟,奥匈帝国的德意志联邦;诸侯林立的德意志大体在拿破仑战争后形成这样的割据状态。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伴之的则是德意志民族的觉醒。法国大革命不但使欧洲进入了新的时代,而且在德国“狂飙突进”的一波波浪潮中也吹响了德国统一的号角。到1860年普鲁士的铁路为11520公里(全德意志19500公里);克虏伯父子在莱茵,哈耳科特在鲁尔,科克里尔兄弟在亚深创建德意志的重工业基础;北德意志关税同盟高奏凯歌,南德意志关税同盟的裹足不前......德意志不但已经有世界上第一流的工厂、学校和军队,而且还有了做好了可以准备的一切。所以,无论政治、经济上还是民族意志上,在1860年德意志只是座等候统一待喷发的火山。

1862年5月6日,德国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1862年9月13日在法国漫游的俾斯麦收到一封电报“速回,危机在继续”,普鲁士陆军大臣罗恩把他的好朋友推荐给了在危难中的威廉一世。22日,俾斯麦前往巴贝尔斯贝格宫觐见国王。

“你是否愿意当一名大臣并进行军事改革呢?”

“是的”

“你是否愿意抵抗议会的多数及其决定而实施军事改革方案呢?”

“愿意”

“既然得到了你的支持,那么继续这场斗争就是我的职责”流下激动的眼泪的国王说道:“朕不再想退位了!”

1862年,9月24日,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 日的下院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被冠上了“铁血首相”的外号。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我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从此,国王和他的首相间形成了十分特别的牢固关系。

10月13日,在利用宪法上的“漏洞”,俾斯麦抛开了国会。

俾斯麦在解决了国内矛盾后,外交上的第一轮出击就得到了沙俄的“友谊”在东线杰出了军事上的威胁,这“友谊”在后来的德意志统一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铁血政策”的第一步,就是向丹麦进攻。1863年末,丹麦合并了属德意志纬联的施勒斯维希小公国。次年初,俾斯麦联合奥地利对丹麦作战。俾斯麦之所以要联奥抗丹,原因是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能共同对外。奥地利马上同意了普鲁士的要求,1864年1月16 日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结果战败。普鲁士得到了施勒斯维希。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对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签署的“加施泰因温泉协定”,俾斯麦私下里感慨道:“想想吧,到那里去再找一个愿意签定这样条约的外交官呢!”

“普奥两国在德意志无法长远友好的相处,我们抢着把对方嘴边的空气吸走,总有一个必须退让。或者一个让一个被迫退让。...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尽管他是多么的不受欢迎。”---奥托.冯.俾斯麦

“铁血政策”的第二步,就是挑起对奥地利的战争。打败丹麦后,俾斯麦调转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但打败奥地利并不象打败丹麦那样容易。于是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威尼斯地区一直受奥地利欺凌,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然后在1964年,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许诺了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领土报酬的空头支票,而且还让拿破仑三世相信普奥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这样便稳住了法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65岁的赫尔穆特.冯.毛奇将军由于出众表现,于1859年9月被委任为陆军参谋总长。这个军事奇才被国王誉为:首相军事上最完美的伙伴和补充。(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以史蒂芬---毛奇计划作为基础的)做好了这些后俾斯麦,对奥地利一再挑衅,要求奥地利将不久前从丹麦手中得到的小公国何尔泰因让给普鲁士,同时提出改革德意志联邦法案,以期排除奥地利在整个德意志的影响。奥地利当然不答应,于是就联合不少德意志小国对普鲁士进行“制裁”。于是1866年6月14日普奥战争爆发。1866年6月24日之前毛奇的天才弥补了意大利人在南线的惨败(可爱的意大利人),并指挥三路大军合围北波西米亚。7月3日,普鲁士军人的顽强作战和神速的运动使普军成功会师于易北河与阿德列尔河交汇的科尼西格莱茨要塞。同日普军25万人对奥军28万人,科尼西格莱茨会战打响了(英法称萨尔瓦多会战:因为主战场在萨尔瓦多村)。(欧洲战争史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这是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多的会战,可爱的欧洲人)一个多小时后,俾斯麦在罗斯科斯山上提醒毛奇:在战场东方几公里外有一行类似树木一样的东西在移动。毛奇拿起望远镜观察片刻,然后对国王兴奋的说:“陛下不但赢得了这个战役,而且也赢得了战争”3个小时后,战役结束:奥军死伤24000人,被俘13000人普鲁士获得胜利,史称“七周战争”。10天后,俾斯麦逼近奥地利都城维也纳。俾斯麦充分估计到法国会出面干预,他努力的“向沸腾的葡萄酒中注水”。无论战前和战后,他都是如此孤独。特别是在距离维也纳仅仅6公里的佛罗斯洛夫要塞,首相与国王的说服变成了争吵,俾斯麦甚至威胁要从四楼上跳下去。这时俾斯麦老对手王太子的出面支持(仅有的几次之一)才使危机过去,首相又一次胜利了。果然,拿破仑三世出面进行了调停。8月23日,双方达成协议。奥地利宣布退出德意志,并将四个邦国和一个自由市让归普鲁士。德意志迈出了统一的最重要的一步。

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北德意志联邦。这时只有德意志南部紧邻法国的四个小邦国仍旧保持着独立。俾斯麦想兼并这四个小国,但他知道,法国也有同样相法,而法国是这样的强大,不打败他,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所以,俾斯麦“铁血政策”的第三步,就是进行普法战争,打败法国,下好最后一步棋。

拿破仑三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只有俾斯麦尊重现状,我才能保证和平;如果他把南德意志诸帮拉入北德意志联邦,我们的大炮就会自动发射。”不仅拿破化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俾斯麦可不愿意采摘“不成熟的果实”

在普奥缔结和约后的几个月内,俾斯麦很快摸清了英国、沙俄和法国的底牌。英国和法国在海外殖民地上矛盾重重,自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以来英国对欧洲大陆一直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沙俄对克里米亚战争的记忆和波兰独立上的风险,足以平衡对于普鲁士军事实力而感到的焦躁与不安。至于法国,拿破仑三世对于比利时和卢森堡有着露骨的野心。

普奥战争刚结束,拿破仑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我决对不会同意放弃,哪怕是一个德意志的村庄”。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坚持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尤其是英国,拿破仑一世“安特卫普是指向英国胸膛的一支手枪”的那句话又一次刺痛了英国人。于是1867年5月第2周英国召开的伦敦会议里承诺:比利时王国和卢森堡公国永远保持其中立,各大国永远保证其永久独立地位不受侵犯。拿破仑三世被孤立了。

1868年9月西班牙革命,临时政府希望在全欧洲范围内寻找一位君主来替代逃亡的伊莎贝拉2世女王。俾斯麦认为这是一个能够刺激法国的好机会。1869年9,西班牙摄政王普里姆元帅派全权代表前往瑞士会见霍亨索仑家族的西格马林亲王提名由他的儿子利奥波得成为西班牙国王。在俾斯麦的鼓励下,犹豫不决的威廉国王于1870年的6月19日接受了提名。7月3日,消息传到巴黎,法国舆论爆炸了。7月9日,法国驻普鲁士大使向德国国王交涉。并要求威廉国王做出保证,永远不允许利奥波得成为西班牙国王。威廉国王虽然不快,但还是在7月13日做出了让步,并委托副官把事情电告了他的首相。电文的内容大意: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接到电报的时候,俾斯麦、罗恩和毛奇正在聚餐,并商讨对法战争的事宜。读完电报后罗恩和毛奇情绪低落以至于影响了正在进餐的胃口。然而俾斯麦在读完电报后,突然变的兴奋起来。他注视着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提了一个问题:“在对法国的战争中,普鲁士能否保证取得胜利?”“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在得到两人肯定的回答后,他请两人继续用餐,自己迅速离开席次到了另外一间屋子。俾斯麦不加一字的修改了电文,但一篇温和的文告却起到了了“一块红布对高卢公牛的作用”。面对俾斯麦的“杰作”,罗恩和毛奇惊喜万分。7月14日是法国革命的纪念日。这一天,法国人被全欧洲的头条新闻激怒了。在柏林,在全普鲁士都在高呼“打到巴黎去!”7月19日下午,法国代办向普鲁士外交部递交了正式宣战的声明。

到了此时,俾斯麦深信他的外交和军事准备已经无懈可击了。沙俄在战前保持中立;沙俄的中立也制约了奥匈帝国。至于英国,俾斯麦把珍藏了4年之久的拿破仑三世要求吞并比利时的文件交给了英国外交大臣,保证英国中立的最后一道保险阀打开了。军事上,早在普奥战争结束时毛奇就一直在为歼灭法国军队做准备。一支受过高度训练的普鲁士军队也使俾斯麦充满信心。五十万德意志民族军团,也开赴到了法德边境。7月31日,俾斯麦与威廉国王亲赴前线督战。“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战争开始号称40万的法国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在7月28日拿破仑三世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法军坐失良机。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38.4万普军主力完成了对法军的分割包围,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巴赞元帅,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元帅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战役开始威廉国王、俾斯麦罗恩和毛奇观战,不久毛奇对威廉国王说:“近卫师开始进攻了,我祝贺陛下取得了本世纪最伟大的胜利。”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9月2日色当陷落,拿破仑三世率众投降。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十多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拿破仑三世会见俾斯麦后正式签署了投降书。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9月27日,斯特拉斯堡陷落;10月27日,麦茨要塞投降,巴赞元帅连同17万法军成为普军的俘虏。9月4日巴黎革命爆发,法兰西第2帝国覆灭。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宣告战争结束。史称“色当兵败”。

1871年,1月18日凡尔赛宫路易十四引以为骄傲的镜厅,普鲁士第一位国王加冕170周年纪念日。在72米长的镜厅中,17面曾经捕捉过太阳王风采的镜子里,如今映照着的是德意志军服和勋章的光辉。威廉国王加冕成为德意志皇帝,德国成为德意志人真正的标志。

[作者注:从德意志统一的战争中,战争的工业化第一次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出于对俾斯麦的尊重,所以才在这里讲一些个人观点。首先是对撞针枪的使用,与当时的燧发枪相比,虽然撞针枪射程不足(所以法、普两国多采用燧发枪),但撞针枪后膛发射、射速快的优点也十分明显。第2是钢的规模化生产,法国人对于青铜炮的依赖在色当会战里变成对普鲁士钢制速射炮的噩梦。钢产量对战争的影响,使全世界都改变了对战争的观念。第3是铁路,战争开始时普鲁士的铁路是法国的2倍和奥匈帝国6倍。德国参谋总部(世界上第一个参谋总部),对战争精确的计算和对铁路运输充分运用,让我看到了“闪电战”的影子。第4是电报,和以往相比战争的指挥系统变的更加有效率了。(当然这蒋介石的悲哀)第5是工业化,当时世界上只有美国人和普鲁士人顺应了工业化的要求改造了军队。标准化的口令,规范化的操作和纪律取代了漫不经心的指挥和近乎卤莽的勇敢。法国人还陶醉在拿破仑一世的辉煌时,等待无法协同作战士兵们的勇敢只能是失败,完全的失败。]

前不久,在和一个网友的辩论时才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网上的高手很多,这使我授意非浅。但网站里垃圾也很多。虽然不能排除网友玩票的成分,但是在无法对此分辨的情况下我不由的有那么一点...所以对一些热门话题,毛遂自荐一下,讲一点自己的看法。

战争是为了什么?废话不是,战争当然是为了战胜敌人。那么,为什么要战胜敌人?战胜敌人以后我们又该怎么办?我不想玩什么文字游戏,在我看来这和我们都是相关的。

要战胜敌人首先要确定敌人,再确切一点说是确定首要敌人也就是假想敌。排斥意外条件:受过同样训练的11个士兵任何10个在操场上去揍另外1个,那一个只能是死定了。记得多少次,有网友想扔核弹到日本。想想可以,要做呢?“你想和全世界为敌吗?”我问。“我不怕!”是的,我不怕中国全世界为敌;但是我害怕中国和全世界同时开战。中国虽大,就算是这样我们也不要幻想有机会。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对于台湾,我更加反对用核弹。如果有一点核辐射常识的话,在核弹爆炸以后还会有多少年这块土地才能使生物存活。(当然老鼠和蟑螂除外)一个无法呆人的岛屿,对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忧。”《尉缭子》1999年,美国空袭南联盟,中国使馆被袭。从那个时候起,我从家人那里了解到中国军备上的不足。虽然前苏联使中国明白了什么叫好战必亡,但是血的教训才让中国明白了忘战必忧的道理。

“庙算,伐谋,伐交,最下伐兵”《孙子》最近,和人争外交问题。什么是国力,什么体现国力,提高国力到底是为了什么。中国今天的国力强了,但是台湾明明是中国的领土但却成为每一个国家对付中国最廉价最有效的筹码;菲律宾等豆腐国家为何对中国越来越强硬;一次一次的各类经济危机难道无法使人看到还有比战争更具破坏力软暴力手段。

今天,中国已经做好了进军世界的准备。但是中国的利益和全世界各国的利益纠缠在一起,这使得中国无法轻易的做出决定。由于对游戏的不熟悉,我们实在交了太多的“学费”了,刚刚加入WTO不知道还要交多少“学费”。想想俾斯麦,现在中国难道不更需要这样的人吗?

环顾当今列强,可以看作中国对手的是:美国、俄罗斯、日本、欧盟和俄罗斯;另外印度可以算半个。英、美之天时地利无人可及,所以除英、美与其直系亲属外,采用美式民主国家鲜有不极度混乱、不极度腐败和对待危机不束手无策的,故英、美可以借鉴决不可师法。俄、日本为落后愚昧之民族,对于西方列强冲击之下,因其无利可图兼之偏居一隅而国民又能及时应变,所以逃过灭顶灾祸。然所谓“自卑”与“自大”只在一线之别。俄罗斯彼得大帝改革影响深远;从“十月革命”到“休克疗法”,迷信所谓“推倒从来”式的方法;空有强大的综合基础和高学历的人力资源,虽然有称霸的本钱却坐困欧亚大陆,郁郁而不得志。日本对明治维新记忆尤在;自“脱亚入欧”肇始,太平洋战争和“失去的十年”两次碰壁;“自卑”与“自大”再到“自恋”和“自慰”,现在又鼓吹“脱欧入亚”却裹足不前,茫茫然不知前路何在。因此,俄、日虽是强权最好的学生,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其然,这样一旦到可以同老师比肩抗衡洋洋得意的时候,往往进退失距成为急速衰落的转折点。故俄、日,可以师法却决不能借鉴。只有,德国有与中国相近的经历(最初德国制造可是假冒伪劣的鼻祖,所以英国人强烈要求德国产品打上德国制造的标记),又有相似的战略困境,所以德国才是中国既可以借鉴又能够师法的对象。何况中国无论在地理文化,还是在综合实力,都有德国不可比拟的优势。

固然,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里败的很惨。但是,这正是德国人违背开国首相外交政策的结果。德国虽然强大,但过于滥用暴力最终导致失败。德国人越优秀,使得在战略上造成错误后,对国家民族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对于德国的教训我们必须牢记,这是每一个急于报复的国人所必须牢记的。

这里绝对不是要求中国做好好先生和橡皮图章,或者什么投票机器。所以我设想:使俄罗斯法国化(学现在法、德关系),利用韩、朝,保持东北亚平衡,优先对付日本(好比普鲁士与奥地利之于德意志,在东亚和东南亚中国和日本必须有一个退出),再次肢解印度(好象意大利),与美国共享东南亚。与欧盟制衡美、英,用打击“东土”的名义,确立在中东和中亚的利益范围。充分了解和利用列强间矛盾,利用现在诡谲多变的形势和从新洗牌的机遇,把握时间差,做到名利双收。及时收复台湾,把负面效果降到最小(不打一下看来是不现实的),控制“上海条约”中亚各国,获取东、西南前进的跳板和支点。吸收外蒙古,可以使其做到名义上的独立,实际上的统一;用南沙反挟持“东盟”,确保资源供应、市场份额和交通大动脉。无论如何东进、西征还是南下,绝对不能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与不同的敌人交手。既然欧洲列强和了殖民世界这块大面团,而美国人也做完全球一体化这张大烙饼,那么让我们中华民族用中华价值观来取代西方价值观坐享其成吧。

中国要强盛,这还只能是一个开始。只有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才可能超越前人。但做到这个,必须要有可以完成这一切目标的人,仅仅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远远不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十二)1931年前后日本经济简述,兼评9.18事件后果

1931年前后日本经济简述,兼评9.18事件后果

我先来简单描述下1931年前日本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

首先1928年日本工业产值才超过了农业,这个信息可以真实反映日本的经济结构与综合国力的一面.信息来自东亚经济发展史;

第二自经济大萧条爆发蔓延全球,日本1929-1931期间出口下降了76.5%,进口下降了71.7%,主要工业开工率只有50%,生产大幅度下降,工业总产值下降了32.9%,煤炭下降了36.7%,生铁下降了30.5%,钢下降了47.2%,船舶下降了88.2%.到1931年,日本失业与半失业工人达到了400万,而1931年日本罢工达到了破历史记录的2415次.同样农业产值也下降了40%,虽然1930年日本粮食大丰收但是米价却下降了一半.到1931年底,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出于对日本金融危机的考虑大量抛售日圆,导致日本国家黄金储备只剩下4.7亿美圆,日本被迫脱离金本位.(以上资料来自;世界危机400年;)

第三日本的危机对策从1931年开始,日本政府开始了以;重要产业统治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治法令,强行在各个部门中组织托拉斯和卡特尔,并有日本政府向财阀企业发出巨额定单,并对接受定单的企业提供巨额补助补贴与优惠价格,同时政府还扶植了一批以军事工业为母体的新财阀,日产就是其中之一.尽管这样,到1937年日本重工产业上才升到了工业产值的57.8%,而同期日本纤维工业只增长了25%,食品工业只增长了4%.

第四日本1937年前军需膨胀政策

通过;重要产业统治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治法令与各种经济措施的整合,到1937年日本八大财阀与5个新财阀控制了日本公司总资本的27.2%,并且完全控制了各个经济部门.在1931-1937年之间的六年里,日本主要以刺激军工生产为主的财政扩张政策使6年中日本政府总财政指出增加了50%,从1931年的14.76亿日圆增加到了1936年的22.82亿元.而同期日本军费从1931年的4.54亿美圆到1936年已经膨胀为10.78亿.到1936年,日本GDP为146亿日圆,日本为应付战争需求的国债已经超过了100亿日圆.而6年中日本向日本军事经济投入达到70亿之巨,其中25%用于开建造国营军事工业工厂,75%用于向私人资本进行军事投资.同时1936年军费开支已经直接占日本政府开支的近50%,日本经济至此彻底走向了战争化.

在评论之前,我想说的是,我是以在9.18事件之后70多年积累的知识经验与资料来评论.我评论的是事件的后果,而事件当事人在当时的角度是不可能获得与我同样的信息的,所以,这里关于当事人的话题另做讨论,下面就是我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第一日本是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第一个走出经济危机的,时间是在1932年到1933年之间.当时日本主动贬值货币35%,严重冲击了当时已经陷入危机的世界市场,在当时日本的出口被一时称为黄祸出口.而1931-1937同时期,日本在当时东北占领区,掠夺性的经济政策与倾销政策,不仅仅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与必要的物质保证与销售市场,更重要的是日本在军事冒险中看见了机遇.

第二萨苏兄曾经提到日俄战争后到1931年前,日本战争扩张进程有一个断层.在我看来这个主要还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不仅由于战败国的沙俄政府一分赔款不付一寸领土不让,最重要的是作为战胜者的日本取得的是皮洛士的胜利.日本接受无奈的日俄战争结果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国家实力已经无法承受下去了.在日俄战争后,日本知直到1910年经济才开始逐渐复苏,所以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对外扩张尤其是军事对外扩张一直是持谨慎态度的.

第三在这里我先说一个9.18事件当晚关东军本部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兵营大门敞开,枪械上架.从这个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军方冒险主义与患得患失的心态是同时并存的.从我上面列举的经济数据说明,日本在1931年当时,无论是从国家财政上,对外支付能力上还是,国家生产能力与资源供应上都不足以应付类似1937后的战争.这个也是从1.28凇沪抗战中看出日本战争能力与战争意志的局限性.

结论1931年的日本一次军事冒险,奠定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基础,东北不仅仅作为日本冒险的踏脚石他对日本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军事上的,这个还为日本进一步的军事冒险提供了必要的成功经验与物质基础.可以这样说,是在9.18事件后,日本真正下了以侵略战争来解决日本国内问题与危机的决心,而且如此低的代价获得了如此丰厚的回报,怎么不能极大的刺激日本统治阶层的欲望与野心呢.

也许有人从工业化的程度来判断中国和日本在当时不在一个层面上来看问题,但是无论持什么观点,都应该承认以日本在1931年的经济实力国际支付能力不要说支持一次全面战争的消耗,连支持一次局部战争的消耗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个已经可以从1.28凇沪抗战来证明.还有人说,为了抵抗日本,国民政府要做长足的准备才可以.很遗憾的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日本的战争准备工作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国民政府的战争准备.简单的说,从1931到1937中日之间的实力差距是在加大而不是缩小,这期间其中东北为日本实力的成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日本人习惯说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

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这里试图假设下,在9.18那天,东北军以成建制的反击,哪怕是局部以类似1.28凇沪抗战烈度开始反击,那么结局会如何呢很显然,我不能因此判断,日本在东北遭遇有效的成建制的抵抗后是否依然会全面走向战争经济,但是从当时日本的准备程度国内实际情况与必要支付能力上看,无论我们最终是否在抵抗中战胜日本关东军.日本在没有完全控制的东北的情况,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在1937年做好全面侵略的准备的.甚至在理想的情况出现下,日本经济不但不可能在1932-1933年走出经济危机,很显然,一旦战争陷入僵持,但是脆弱的日本经济的危机将更加严重.那么在此前提下的1937年的未来呢很显然,中日全面战争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不是我们当年轻易丢失东北,那个爆发点无论如何都不是是在1937年7月7日的那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呵呵说得好
家园 理性的清明,呵呵

由此我认为学文的人,最好本科学理工科。

家园 你这里的意思

想必就是,做什么事情不拘泥于手段(海盗、牧师、商人),不把手段放在利益之上。不过现任政府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吧?

家园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葡萄不妨深入些

目前不知道如何学习但是的确想学习的人可能很多,不掌握正确的方法,最后结果就是看了很多书但是好像又什么都不知道。

家园 贵兄和本人一样

这篇文章甚至不用任何大的改动,就能描述我的现状。小时候学习钢琴,从而迷恋西方尤其是俄国人的东西,倒是自己的不知道了;看得越多越迷茫,呵呵,有时候深夜看完书想写点什么,但是抓不出来头绪,所以一般只能写成翻译、整理。和您一样急切,幸好有西西河。

家园 德国二战那点水面舰只出去又有什么用

况且英美都是防着他们出击的。象提尔痞子可能

出击的北极航线,想来都是有1,2艘战列舰护航

的。德国的啥恩霍斯特就是在出击的时候让人护

航的战列舰,巡洋舰合伙打沉的。大西洋航线也

是至少有旧战列舰护航,轻重巡洋舰就更不用

说了,德国水面舰只根本占不到便宜。后来完全

丧失制空权。任何德水面舰只

出击的结果就是被击沉,不会有什么作用。

家园 假如你可能的假想敌不是世界第一的话

那你确实可以不以世界第一为目标

比如巴基斯坦 以色列之类的来说

只要能压倒可能的对手或者给可能的对手造成足够的麻烦就足够了

家园 就苏联海军二战时候那点家底 出去干啥 让人家包饺子?
家园 这句很好

全世界的列强现在都在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并用锋利的手术刀刨析着中国,而中国人现在却用望远镜来省事自己与全世界,而且还是反过来看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