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一说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 天马行空
很有益处。帮助我更全面的看待这个问题。
所谓看不见的手也是有规律的。
他们还是老话术,重工业就是坏,发展重工业就是不对。
这样的工业素质,实在是可笑的。
他们不懂新中国着急工业化现代化的极度心理需求,恰恰是当时文化水平低的当年的大老粗才懂得工业化的核心意义啊。
现时代的孩子太弱了。
里面就讲了新中国刚建国那点外汇,如果全用来买消费品,勉强够用。不过发展就别想了。陈云这么说过:不解决好这两框炸药,到时候不仅仅要挨帝国主义的炮弹,还要挨农民的扁担。
现在一堆人都华丽地选择性失明了。
我们一直到重工业有起色,60年代末出口石油以后才有多余的外汇扩大引进规模。
不然光靠卖点农产品,搞广交会还不能收美元,得收第三国货币又能攒多少外汇。
那个年代的人可不是现在的网友,动不动就有五鱼二饼的本事。
当年拼命搞重工军工,才保证了国土几十年和平。
现在倒好,一堆白眼狼觉得二战以后的和平时天上掉下来的了,可以不顾国防直接搞民生了,连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路都不懂了。
朝鲜国防民生还有中国和苏联的援建,技术上更是完全依赖苏联。结果就是苏联解体以后,朝鲜搞了几十年火电油改煤,水电替代火电,都没办法把发电量恢复到90年代的水平。
我们嘛,中苏交恶以后就花很大代价把156项目里面各个欠缺的环节补上了,不至于像朝鲜这样苏联一倒就趴窝了。
还有一点是宣传的锅,比如现在提到原子弹,就宣传那几十个两弹元勋,马兰基地以及物理所扩充的几千研究人员,N个配套工厂十几万人都给华丽地无视了。
当年真是摊子太大,处处都是坑,都得一点一点来。
比如当年的高温航材研究体系,现在回过头看,居然能建成。真是太不容易了。这种军工体系,不要说朝鲜这种小国了,如果70年代没搞成,拖到80年代改开,一定会中道崩殂。高空台就差点完蛋。
杂交水稻也是,就宣传袁隆平一人,杂交育种一大堆贡献同样卓绝的名字以及当年的农技体系被华丽地无视了。
这个体系的作用可以从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的推广看出一二,杂交水稻受益于80年代初还没被拆散的农技推广体系,短短几年就全国推广了。而杂交玉米出成果晚了几年,就因为缺乏体系的支持,推广到全国花费了几十年时间。
产量不够,电力也没用了。
火电一开始就应该多搞煤电。结果重油环保了,煤电不会搞。离开了苏联的石油啥也干不了,真是遗憾。
重要的是精气神在大环境下不错。
所以整体水平还行,在苏东巨变下,也挺过来了。
所以就不要重工要轻工,甚至觉得警察都不要。
不是什么那么多世界空难。请不要偷换概念。东航空难具有一定的阴谋性,并不是什么简单地空难。
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依赖于完备的工业体系,而工业体系自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就有完全颠覆了一次工业革命的轻工业先导进而联动依次蔓延并形成了重工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德国为代表的先重后轻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而重工业是包括生产工具在内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所以这些国家后来居上在很短时间内经济上就超越了老牌的英法。
而建国之初的中国,两次革命的经验就摆在那里。特别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国防安全第一。一切经济建设在没有强有力的国防力量的保护都时时刻刻处于危险之中,毕竟破坏容易建设难。重工业生产的产能必须优先满足国防工业,这必然影响到向民生工业的发展。此外,电力水力道路桥梁火车汽车建材等等基础民生建设还是要重工业的支持,农业生产及现代化更是离不开重工业的产生释放,轻工业生活资料的生产比较而言优先度最低不很正常么?而且民生工业离不开重工业提供的机械、电力原材料和农业提供的原料,这种关联性使得轻工业不可能脱离重工业一骑绝尘超前发展。这和直接建立在外部经济圈分工中的朝鲜、韩国等小国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占据世界人口的1/5到1/4,时至今日依然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中国的任何大宗需求势必将极大地影响世界任何原材料能源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任谁也养不起这样一个发展起来的国家,因为如果一旦成立的话这本身就已经完全颠覆了世界经济的原有格局。中国当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仅以粮食为例如果我们不能粮食自给,靠“汪老贼”的从国际市场大量买粮只能将价格抬到天价从而依然要面对周期性的饥荒。而中国当时除了农产品也拿不出来其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来克服国家间工农业“剪刀差”,从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到各种轻重工业商品,我们都只能高价购买,既会造成内部粮食的进一步短缺,也不可能籍此发展出来完整的工业体系。没有完整工业体系,以我们的体量,绝无可能向朝鲜、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那种规模的经济体靠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在国际分工中谋得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以进入相对发达的水平。当然这些经济体的这种产业依赖性也使得如果原有经济圈出现问题或者遭遇封锁就一下子打回原形。
建国之初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整个工业体系,对于中国这个规模的大国是无奈的选择。而这个体系只能按照从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顺序,循序渐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可能存在什么一蹴而就的捷径。重工业中动力和材料龙头,即便如欧洲德法这种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战后重建过程中不也是先有德法的煤钢同盟。其中煤代表能源动力,钢代表初级原材料,二者基础上进而发展机床等机械装备工业,然后整个工业才能铺开并最终运行起来。当年我国的“以钢为纲,钢帅升帐”同出一辙,只不过有些人为了早日树立接班人的威信而大搞放卫星,一刀切地洋炉土炉一起上凑钢产量数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为了政绩搞的大跃进或者跨越式发展一直延续至今,近些年不还有封灶没收的环保大跃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