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转贴:国内没有共存派 -- llama
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就是国防部组织各大学和公司为军事目的设计实现的,完全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而且高度符合天空不空河友说的那几条。
的某位副主任,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给予了资瓷。
我是从两个段子开始,对王院士有一定的好感。
1. 王院士说,在北大,原先人家喊他老王,评上院士之后人家喊他王老。
2. 某次接受采访时,老王就说,自己真正做出成绩就是在四十几岁,后来逐渐脱离一线,评了院士,拿了各种大奖,余生就一直靠四十几岁挣来的虚名过活。说这种实在话的院士,我到现在没听说过第二位
我记得成名之后他也抱怨过,主要内容是:当年我二三十岁,有想法,有干劲儿,精力充沛,想干项目的时候,有人横加阻拦,等我老了,精力,体力都不行了,你们又什么项目都挂在我名下,都来请教我,但你们的项目关键点在哪里,我真的不知道啊,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要改变。不是原话,是我理解的大概意思。
兄弟我当年还在老东家的时候,在单位里读了硕士,导师的导师是年纪不大、资格极老、精力旺盛、斗争欲充沛的院士。
我们师兄弟都私下吐槽:老头要是现在死掉,我们行业的技术还有可能往前进步一丢丢
反而是要更坚决的推进市场经济。正如文件标题所说,就是要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既是手段,也是目标。
一、政府可能是希望通过打造统一市场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包括今年保5.5%的增长率,以及超越美国登顶。
GDP总量有很多种理解方式,最直观的一种,总GDP=人均GDP*总人数,这个公式里,人口数量不但不会增长,将来还会下降,那么想维持GPD增长,就得提高人均GDP的数字。依靠坚定的推进市场经济,打造统一市场,可以提高人均GDP的数字。
二、中国目前并不是完全的统一市场
张五常的县域竞争,陈经的官办经济,都指向一个现状,地方政府本身就类似于一个企业,KPI就是GDP,是自己的GDP。为了这个最核心的KPI达标,地方政府啥手段都敢上,这个过程就会扭曲市场,让市场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比如早些年省界乃至地级市的边界设卡子,不如隔壁省市的产品进来。从地方政府看,为自己的亲儿子撑出一片天空,但是,对于中央来讲,那就是高效率企业没法扩大市场,没法淘汰低效企业,导致人均效率上不去。
这个政策的目的,就是破除地方保护,让头部企业做大,高效率企业做大,一个行业,原来1万人,10个企业,通过市场化,淘汰掉5家,留下8000人,行业GDP不变,人均GDP提高,其余2000人去其他地方创造GDP,总量也就上来了。当然了,对于死掉的5家企业,对应的地方政府,肯定是不愿意的。
第三、这个统一市场很难搞,有时候,比对外国还难搞
比如,小地方要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在大城市,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在北京干10年,回老家,在北京交的社保基本就白交了。干的越久,就越不容易变换城市。这样,人才就不能得到最高效的使用。然而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社保和户籍的问题,也是老大难了。如果说允许人才走的时候,把北京企业交的社保一并转走,北京政府肯定敢跟中央拍桌子的。
再比如要素市场的土地,上海的工业用地,上亿一亩,西边那边,一百万一亩。上海一亩地产生的GDP是西部的几十倍上百倍。同样的要素,如果想创造更多的GDP,那就把土地市场打通呗。类似重庆的地票制,西边把没人的村子推平,复垦,多出10亩地,成本100万一亩,拿到市场去卖。上海1000万一亩,买过来。然后把10亩耕地转成工业用地,拍卖出1亿一亩,大家都有的赚。但是,这里面涉及的利益太大,想推动,千难万难的。
洛阳浮法玻璃法等,中国有很多计划出来的科技突破,到今天还让中国相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军事上弹道导弹打航母,600公里射程的对空导弹等都完全超出了当时人的想象。
通过软件实现的交换构成万门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功能,相对于那个时代也是大大超越的。
不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企业内部,开发什么,不开发什么,最后也是领导说了算,而领导未必高屋建瓴懂未来趋势,和计划经济的领导没有什么区别。
不平衡,统一全国的社保、医疗、最低工资标准等等。统筹安排各地的发展强项,各地发展形成完整的内部系统大网络,优势互补,提高效率避免内耗。
而做到这些,人才方面也要大的改变,应该也需要统一开放户籍限制,可以自由落户,全国统一公平的教育方式,大中院校的录取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搞地域壁垒,所有地区的学生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不再受高知们设计的地域壁垒的限制。
从此以后,农民工、打工子弟学校,还有什么借读生,永远成为历史名词。
这样青年高科技人才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建设国家的热情。
而且,工业工人,农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要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够适应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
相应的,技术培训的专科学校地位也会自然跟着提升。
还有好多需要解决的事,一时想不到这么多了。
要这么做,或者做到这些,那也跟重回前三十年的集体主义经济一个样了。不过是今非昔比,小米加步枪升级成J20、99式和东风40了,是有完备的轻重工业体系和超级计算机云算力支持的现代化的高度信息化的集体主义。
也叫做,社会主义的中级发展形式。
可想而知,要触动多少地方性利益了。想想都难。
不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本来就是一条特别艰难漫长的发展道路,而我们的土工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
任何民族的生存发展,都没有轻轻松松能做到的。
想要现在轻松,必然要付出整个未来作为代价。
苏共就是担不起压力。想要轻松,结果苏联倒了,从此苏共就再也起不来了。
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从来都是可以为了子孙后代和未来,可以心甘情愿的奉献和牺牲。
所以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全体英雄的先辈们,就是这么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牺牲了自我,在一片废墟的中华大地上,生生的为我们后人打造出了坚实的工业化发展基础,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全工业体系。
这是在正常情况下,西方世界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够发展出来的。
忽然发现,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是真正承担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在前方。
尝试回答一下。
中国制订科学研究计划其实是高度依赖科学家群体的。在制订科学计划的流程中,创新和计划理论上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举个例子。假定我现在掌握了一种基因设计技术,可以设计出专门吃塑料的细菌,把塑料转化成水、二氧化碳和酒精。文章发表了,最初的菌株也做出来了。这时候我就可以设法在哪个科学计划的重点资助里面加上一条“塑料的微生物高速降解技术”。等这个计划发布,我就去申请,拿到一大笔钱,然后去优化菌株,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应用。这就会成为一个“计划出创新”的好典型。
但是,我们实际中很少看到这样的好典型。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这种质上面的创新不常有,常常没有。第二个是,没有的时候科学计划仍然要写,钱仍然要发。这时候写计划的科学家就只好从当前工作简单外推出未来XX年的计划,没有质的突破量的积累也是好的嘛。然后问题出现了,聪明的科学家发现,这种简单外推既能拿到大笔经费,又没有技术风险,效费比很高啊,那还搞什么质的创新?然后我们就看到,中国的大牌科学家越来越喜欢做大对撞机这样的工程项目,而不是从原理上创新了。
原来是这个目的。
,然后再回过头看这个文件,可能会有感觉。
1.牵头的两个单位,类似美国的ftc+doj和日本的通产省合作,尽管类通产省的组织在前,但看措施,更多在于强调地方政府要按照统一标准发展经济,而非统一“计划”发展经济。
2.真正的统一“计划”发展经济,需要对各诸侯的经济要素进行管控,从生产计划到销售领域全面管控。根据忙总的介绍,在某人影响未完全消失前,可能性不大。
3.老前辈的第3点算是点出这个文件的核心,试图扭转这30年地方经济发展过于自我的趋势,尽量在中央的指挥棒下发展。但这样的指挥棒,还是没到计划经济的程度。但也对目前已发展的不错的经济区域开了个口子。
4.总的来说,底子还是市场经济的路子,然后破除各地诸侯的体制限制,尽量实现内循环。
泰山会大佬的生意,东哥插一刀进去,分利益还了得😷
我亲戚中有长辈专门写过要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文章,那还是前三十年,我印象很深。
恐怕一般都不是生物学家能擅长的了,还得需要掌握资源的人去组织下一步,让各种工程师们出场。
即便是南北时令不同,种类不同,也要更和谐、合适的促进物流输送顺畅。
现在道路,物资产品比当年好多了。
物质丰富程度也多了,超市也多了。
都是有利条件。
超级物流、城市托拉斯,现代哈尔套。
拿了钱,就得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