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晚期明军的嗜杀与无能 -- 天空不空
即便是事实的边界也是某种价值预设的结果。可以拿历史举例,史料受制于出土,这点没错。但是寻找史料和解读史料,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实际的边界是由价值决定的。只不过可能是已经变成事实的价值罢了。同理,出土了无人能解读(论证什么),无人能让它在人类的世界中显现,那和不存在几乎没有区别。
其实也就是你想看到什么,决定了你能看到什么。
元朝90多年历史,忽必烈和元顺帝占了2/3,剩下的时间宫廷政变不停地出现,权臣,后宫,几支皇族之间闹得如走马灯一般。
北方地主武装比元庭还乱。
红巾军下克上如同吃饭喝水。朱元璋,陈友谅,哪个不是夺了别人基业?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己称汉帝。而明玉珍本来是徐寿辉下属,不服气,自己在四川称大夏皇帝。
南方红巾军如此,北方也是如此。轰轰烈烈的山东红巾军就是因为内讧垮掉了。
朱元璋本人呢,他虽然没有杀郭子兴,但他不救郭天叙,还杀了郭子兴的小儿子郭天爵,另外娶了郭亲生女儿郭惠妃。此外,朱元璋还杀了小明王。
这种环境异姓是靠不住的。分封诸王是朱元璋以为的正解。否则可能不是藩王造反,而是将帅造反。
朱元璋算到了藩王造反的可能性,也有制衡措施。
朱标如果还在,不可能造反成功。
只有朱允炆这个弱主,加上朱棣这个大兵团作战能力极强的强藩组合在一起,才可能造反成果。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大一统王朝唯一成功案例。
小概率事件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但不能说朱元璋有什么大错误。如果朱允炆面临蓝玉造反,恐怕就不是肉烂在锅里了。
这些植物可以在条件恶劣的坡地生长, 而且高产,大大降低了人口增长造成的压力。如果明末这些植物能够广泛种植,明朝不是那么容易倒的。
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不肯承认,明军打不赢八旗的事实,明军就是军事上打不赢大清,你说咋整,守城成功就是大捷,聚而歼之几乎就别想了,两撅名王,主要还是清军轻敌,就这只是战死的官大,实力损失并不多,其实八旗差不多是我国封建社会军队的巅峰了,第一,几乎不投降,这里主要指的是八旗的军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跑不掉,就死战,就自杀,第二,不内讧,有清一代,八旗之间没动过刀子,豪格征四川归来,明知道多尔衮想整他,结果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兵权交上去,济尔哈朗被打击,让他出征,就老老实实的带兵打仗,大明碰到这样的对手,有什么好办法吗?
关键时候旗主可以亲自上, 因此战斗力爆棚。战后根据战功犒赏勇士,能够把有爆发力的勇士的基因流传下去,只要3代,也就是50年,就能培养出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士。
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力为什么到了辽金蒙清一下子大增?就是因为唐朝灭亡,辽继承了不少冶金技术,又引入汉人的文官管理制度,社会统合度大增,同时保留了部落的原始民主体制,不至于沦落到文官集体无能的状态。辽亡后冶金技术流传到了金和蒙古,先进的冶金技术加上骑射这一机动兵种,打不赢就走,一下子无敌了。
如果你打过帝国时代,就明白骑射是最容易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又是容易在劣势兵力的情况下袭击后勤,再分而治之击败强敌的。历史上最接近教员军事思想的,就是蒙古人和满清人。
但是没有小冰河时期,明朝可以用人命去耗,结硬寨,打呆仗。满清的男丁耗完了,还打个屁。
朱棣起家时候也就是北平几个卫而已,建文帝的军队大量征调辽东 西北 西南对的部队,这些部队可是大量骑兵,两边军队将领和人员构成都是一样的。
朱棣比建文帝诸将强的确实是大兵团指挥能力。
区别就在这里,郑村坝 白沟之战都是体现。
--------------
明朝并不缺马。
清准百年之战就不说了,即使乾隆末年,在新疆,八旗带家眷差不多有七万人。因为有钱粮,所以这个数字比较准确,大清国力日衰,新疆战乱不断,八旗首当其冲,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后,收拢八旗人口,大概四千左右,说打绝种了,并不为过,其实当时收复新疆,最激进的还真不是左宗棠,而是文祥,金顺这些旗人,原因也只有一个,报仇!只不过最后挂帅的是左宗棠罢了,就这,二把手还是旗人金顺,清末经略西藏,用的还是旗人赵尔丰,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放到任何一个民族,都是会彪炳史书大书特书的,从物质上讲,这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从精神上讲,这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鲁迅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柳河之战其实就损失几百人,但是被北京的这帮言官吹逼到丧师几万,阉党拿来作政治斗争工具,逼孙承宗下台。
这种政治斗争小作文作为明朝末年的分析,恰恰是明朝末年中枢无人的典型暴露。
至于孙承宗之后的高第,高某人本身就不敢野战,然后就要撤宁锦,而正因为他胡搞,才有后面袁崇焕横空出世,孤城喋血,一举成名,可以说高第成就了袁崇焕一半。
实际上,熊廷弼三边布置是天启朝有充分经费支持下最合理的,不过也就是守而已,熊廷弼给搞下去,换孙承宗也是明白人,慢慢恢复宁锦,塔防是唯一合理方式,就是止损。
朱世巍那个胡扯,包括网上各种所谓退守山海关,就是割肉清盘了。结果就是后金会提早入关,明朝提前亡国。吴三桂提前出现。
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就是朱棣,还有后面的朱高煦,只能是皇帝会打仗,要不然下面大将能大兵团作战了,回来造反怎么办?
所以明朝后期,文官领兵再能打的,到辽东只能打防御。大兵团作战指挥官一个没有。这个是体制问题。无解。
明朝能压后金,只能是拼体量压服。
就像万历打朝鲜,打播州,都是一个总兵自己负责一个方向,没有协同的,大方向上能压制对方就行了。
一力收复新疆的是谁,不言可知。但因为左宗棠是汉人,所以“最激进的还真不是左宗棠,而是文祥,金顺这些旗人”、“只不过最后挂帅的是左宗棠罢了”。即便说“左宗棠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功劳也是”以将军金顺为帮办军务”的。
驻藏大臣的旗人赵尔丰,因为是旗人,所以幸免“只不过最后担任驻藏大臣的是xxx罢了”之类的言语之难。
“最激进的还真不是左宗棠,而是文祥,金顺这些旗人,原因也只有一个,报仇!”可想而知新疆人民遭受了什么。。。这个时候绝对不说满族对新疆少数民族如何了,而是“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
赵尔丰驻藏期间,是大仗小仗持续不断,可想而知,西藏遭受了什么。。。这个时候绝对不说满族对西藏少数民族如何了,而是“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
“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对于阐述满族政权是如此重要,使得不但要西藏,连新疆的即便是“帮办军务”也要把功劳从“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节制三军”的汉人手中抢到满人名下。
然而,同样的开疆拓土的战争,放在历史上的汉民族政权,就是残酷、血腥的对少数民族的征服和压迫;放在了满族政权,就是“这种开疆拓土的功绩,都是会彪炳史书大书特书的,从物质上讲,这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物质基础,从精神上讲,这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
同样的杀戮和征服,汉族就是屠夫的罪证,满族就是英雄的功绩。
这就是某人极力强调的搞研究的“史实、逻辑。。。”,,
还能要点脸不 ?
说林丹汗是个草包俺觉得有点事后诸葛,林丹汗在萨尔浒之战前几年建了金刚白城,蒙古草原生产力低只有镇子极少建城,建城就相当于打游戏建了wonder,绝对实力的象征,蒙古历史上的城屈指可数,成吉思汗的和林,忽必烈的上都,俺答的呼和浩特,以及林丹汗的金刚白城,哪座城都对应着一个牛人,而且俺答三娘子死后土默特已经走下坡路,不找林丹汗找谁?谁能想到这位是个草包呢?
清朝入关八十年时平定外蒙西藏,准噶尔退回新疆。。。
朱棣原来带兵打北元,靖难起兵后,明军的老部下已被调到开平永平居庸关等地,宋忠带着这些部队镇压朱棣造反,当场大部分倒戈。成为燕军主力。
剩余的北方驻守部队也纷纷跑几百里去投奔他。大部分是骑兵。
后来奇袭大宁,获得大宁三卫(不是朵颜三卫)。有投奔的蒙古,编成三千小鞑子营。
早期俘虏的顾城,沧州之战后俘获的徐凯都是骑将,被俘后为朱棣所用。
不是说作者写的不好,而是难过。
朱八八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北方防线,被自己的孝子贤孙给折腾垮了。要么怎么有人说大明名亡于万历,实亡于土木堡,而始亡于靖难呢。
汉朝就是这样,刘邦分封刘姓诸王,用来制衡吕氏外戚和功臣集团。吕后死了以后,功臣和刘姓诸王害死了刘邦的嫡长孙,然后把刘邦的庶子汉文帝扶上了台。
后面汉朝的七国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北宋的烛影斧声、元朝诸王混战就更不用说了。
例外的是清朝,没有分封宗室,但是分封了功臣,于是有了三藩之乱。
综合比较起来,明朝靖难的代价高于唐朝、宋朝,低于汉朝、晋朝、元朝,和清朝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