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挑担和劳动技巧 -- 铁手
舅姥爷在我小时候跟我说,他有个堂兄能把4-500斤的石磨举起来,小时候我是深信不疑。我表叔,也就是舅姥爷的第二儿子从小就练武。到了大学毕业,又问我表叔,你练了一辈子,远近闻名,那磨盘你举起来过没,表叔说从来没有,最好的时间能搬起来,连移动都移动了不半个磨盘的距离。我表叔当年跟知青打架,出了名的有力,一手抓起来直接扔出去。如果两只手,能同时抓两个往股胳肢窝一夹,转几圈直接甩出去。像你说的神人,可能只存在神话里。
传说他妈怀孕生他时,看见一只黑狗钻进肚子,袁奶奶一次看孩子时掀被看到一只小黑狗,便不作声又把被子盖好,并嘱咐家人不要声张。当地流传“朱洪武骑马打绿伞,元国师屠村灭新帝”的故事,袁奶奶知道家里要是出了大人物会招来灭村之灾。
当小袁“司令”长到十几岁后被悄悄送到省会,由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反清反蒋反政府反一切,总之觉得自己有帝王之命。但现实是残酷的,带头大哥被校长诱捕,部队兵变,袁”司令“回乡隐居,断了帝王梦。
解放后被人民政府请出山剿匪,没几年就去世了。到底敢做帝王梦的还真是姓袁的,袁世凯嘛。
神话一级的故事。比如老年人讲冬天下冻雨,会有大雁冻住翅膀,然后就想着下冻雨的时间去地里拼命地找啊。还有说樱桃熟了,有神仙姐姐化成小白兔偷吃,看见了千万不能打。还说过去皇家的大墓里有金马拉车,但是需要特殊的钥匙,说是哪哪地里有一个双双叠在一起的胡子瓜可以打开那大墓,里面都是金豌豆。最稀奇的是上世纪90年代南方人到我们那买了一块地建厂,就是盖个简单的厂房,但是使劲在那挖,我老父亲说那地方原来是个大坑,说是里面有金鸳鸯不定什么时间会出来在大坑里游。南方人办厂,就是为了挖那对金鸳鸯。
11点就有鸡叫了,属头遍,鸡叫二遍在1点左右,鸡叫三遍在4-5点。
一小时10里路左右,有问题吗?
你家夏天有米卖?
不用不服气了。吹牛也得差不多。不服气,自己去健身房试一下,还可以自己走十里试一下,不挑一两东西。
如果你能学了周扒皮的那本事,可以头天晚上8点鸡都叫了。
另外,熬夜听鸡叫是不是?如果你在鸡窝前弄个灯晚上8点前鸡都有可能叫。你硬是抬杠有意义吗?
给你讲了,红军飞夺泸定桥一昼夜急行军240里,是在雨天,泥泞的路上,基本上到了极限。就按你说的,头天晚上11点鸡叫,那也是9个小时,一小时走8里地,挑100斤,这可是不歇一秒钟,如果中间有歇息的时间,那一小时走8里也不行,最起码得10里以上,我劝你回去好好再问问,看看谁有那么大本事,挑100斤一秒钟都不歇息,每小时走8里地以上。
身上更有200斤担子,是真的很快。绝不是一般人的体力了。由你的记忆,这不是做不到。
@胡辣汤 习总年轻时体力过人也是极为可能的。他也不是神,没有必要追究他说的每一句话。宣传部门的作用不要提了。当然宣传部门也是他管的。所以最终结论是伸出大拇指,赞个好,表示佩服,完了。他说这话,我觉得是有自豪的意思,因为他和农民壮劳力一个水平😁。
他是不一般,什么事发生在他身上都有可能。我前面说过了,项羽力能拔山,鲁智深倒拔垂扬柳,这些咱都信了,习总扛200斤走十里山路不换肩正常。我是跟有些网友究这些事,他们凭什么也能挑100斤走76里呢,我得好好扒扒他们,妄想往习总那靠,怎么可能?
我举得案例是100斤。而200斤只能挑一里,
其实我是完全没有概念的。看了河里这么多同学都有生活经验。
途步几十上百公里的,挑担子,20公里内,精壮男子速度基本就是5公里/小时。
50公里内时速4公里,路上不睡,超过50公里时,哪怕不住店,也要在别人屋檐下睡几个小时。特别厉害的人能把这个速度提高些,但也不会提高很多。
老婆外婆后家的几个舅公解放初经常挑东西到我老家市里换米,65公里;我父亲八十年代经常到另一个县城买猪仔,或者碗回来,41公里;祖父则在八十年代初帮商店从城里挑百货回来,18公里。邻居同宗大伯父在国营厂上班,哮揣老婆带两个堂哥在家务农,他经常下班回家做活,走4公里坐长江渡轮再8公里到家,那8公里路他一般是40分钟,偶尔还带了小跑,最终练成了近万人大厂的马拉松冠军。
我自己挑东西最远的就是挑公粮5.5公里,读书5.5公里,赶集、拾柴、割草五六公里基本是天天都有的事,此外经常跟祖父走姑婆家,18公里。初中时,5.5公里基本是50分钟,18公里3小时。
成年后,2008五一背包徒步翻黄山,汤口上过光明顶走排云亭最后一趟索道下,2014年国庆徙步峨眉山,早上8点多背着3岁儿子和轻包从金顶过清音阁到五显岗,老婆则背重包牵着8岁多的女儿,那天雨下得特别大,走了13个小时。
其中有1/5路程是山路。为什么那么准确,因为刚才用地图软件测了一下。
每天早晨大约6:40出门,8:00上课前一定会到校的,谁让俺是好学生呢。
傍晚放学再走回去,就不用那么快了。
走了一整年,初二开始俺有自行车了,是因为我二哥考上大学了,他的自行车给了我。
其实一开始我是和上初三的姐姐一起走的,刚开始走的一个月内,每天两腿都是木艮艮的,之后就好了,走习惯了,走比跑还高效。我姐后来就住校了,她是初一初二全步行的。
怎么说呢,有时候是没逼到那个份儿上。逼到份上了,咬牙就坚持下来了。
难得你写这么多文字,生活有多无聊啊,无聊的事干这么多,难不成是工作?
先引网友的一段话,
‐------------------
仔细看了视频,17分30秒左右,习总说的“担麦子,最多200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做为拿十分的壮劳力绝不是虚言。
-------------------
担麦子,指每年一个时期的农村活路。
最多200斤,指不是每次,有时会达到这个重量。
十里山路,也是泛指。庄稼地离村子有远有近,收了庄稼,挑担子不歇,一口气回村子,十里给出的是一个大概的概念,不是每次都走十里山路。
从这些话里,不能说是挑200斤一口气走10里山路,当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以此为由考证习总话语真假,无非是想找碴。
其次,农村里的习惯,报数是个大概,200斤,10里地都是个大概。
我年轻时瘦高个,挑担子挑过1百多斤,两条长形麻袋,装满稻谷,如果稻谷是潮的,比如雨天收稻谷,可以有200斤,我肯定挑不动。不过,我挑不动不一定是力气不够,主要是肩膀不耐压。挑过几天1百多,大概140左右吧,不但肩膀疼,右半边头部和脸都会疼,就不敢挑了。改成抗,肩上一袋,上面再摞一袋,右手插腰里助力,走几里地回寨子。我们一起的一个知青,挑过200斤,走大概一里地,这个是称过的,因为我们打赌他挑不动,这个知青赢,我们输给他几碗米线。
村子里老乡应该能挑200斤的,他们从小压担子,后脖子,脊椎上端有一个隆起的肉团,扁担可以同时压在肩膀和这个肉团上。
农村是真苦,干活累,吃得差,看不到出路。北方的农村比南方的农村更苦,而陕北又是北方农村里的苦地方。有的知青能坚持,大部分知青一年都跑回家待几个月。我在农村近三年,没有回过家,工分本记的满满的,71年底地区工厂来知青群里招工,我进了厂。进厂后,我一年流的汗,不如我在农村一天流的汗。也因此有了时间和精力开始自学数学物理以及英语等知识。
习总在那苦地方,69年到75年,一直干到大队党支书,非常不容易。以他的家庭关系,如果他要逃避农村,总是办得到的。
凡是心底希望中国能好好发展,不受外敌欺压的网友,应该庆幸现在有习总这样的领导人在掌中国的舵。
织青年突击队参加,涌现出了大批的高手。
他们要从十几里外的南山采石场挑石头回渠上,都是飙着劲儿,互相拉歌,大声唱歌,互相比赛,看哪一队挑的多跑的快,谁就是最棒的,荣誉最高。
谁惜力耍小聪明,装熊是会被瞧不起的。
要是有来送水送饭送石灰的姑娘们旁观,那更了不得了,他们能多挑五十斤,还能像耍杂技一样打着唿哨飞跑,双手不扶担子两头,而箩筐仍然稳稳当当,绝不左右乱晃。
直到八十年代末,我们村里的学生下了早自习,还能看到几个爷叔辈的,肩上挑着满满两桶水,双手绝不去扶,大甩着,在街上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打着呵欠随口跟人聊着天,而水桶担子稳稳当当,桶里的水也不会撒一些出来。
那姿势,漫不经心,神气得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