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的chatGPT的使用体验 -- Swell

共:💬285 🌺1767 🌵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家园 能否确认核平衡还成立或者可能失效?

有几个问题不太了解:

1.不兜底是否会扩大化?目前地方债疫情已经这么做了,房地产会否兜底?

2.可否理解为赌徒存在导致施政大开大合?

3.做一个负面预判,在数据投毒+数据垄断操作下,chatgpt作用可能被高估了。正面判断是有希望破除小集体的信息茧房。

4.核平衡是否还成立或者是否有概率防住到不明显影响产能的地步?如果不成立很多推断都没必要。

家园 又是印度!美国对华科技封锁线的关键节点

在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访美期间,印美双方于1月31日宣布正式启动“关键和新兴科技倡议”(iCET)。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2月2日报道称,印美两国领导人在去年5月东京会晤后宣布了iCET计划,提升和扩大两国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战略技术伙伴关系和国防工业合作。公开信息显示,iCET号称要深化两国各自“创新生态”之间的联系,将重点着眼于半导体、量子科技、国防制造、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合作。此外,两国还同意就5G/6G使用“受信任的”技术来源展开公私领域对话,并认为稀土处理、先进材料和生物科技可作为未来双方潜在合作领域。

印美两国媒体分别从各自角度挖出iCET计划的“亮点”。印度《金融快报》援引一名美方高级官员表态称,美印两国在推进所谓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多样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梳理白宫发布的信息称,双方合作的关键亮点包括联合开发喷气式引擎和军火,此外美方还将加速审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印度本土生产引擎并用于印度国产大飞机上的申请。

在媒体询问这一倡议是否针对中国时,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表示,尽管地缘政治背景不容忽视,但这一举措不针对任何一个国家。

然而,美方依然在舆论方面不断渲染中国挑战是美印科技合作的推动力。一名美国政府高官周二宣称,来自中国的挑战显然是美国寻求加强同印度科技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美方认为支持印度崛起成为全球大国符合自身战略利益。《华盛顿邮报》则援引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的表态称,过去10年来,同中国的战略竞争一直是美印发展双边关系的背景,而“下注于高科技和产业创新政策”非常重要。

印度《第一邮报》分析称,iCET计划将推动两国互利双赢。印方将获取美国的国防科技,在同中国边境纠纷中提高自身实力;美方则能通过合作推广自身技术标准,巩固所谓印太民主同盟。

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两国为发展科技签署倡议进行合作无可厚非,但媒体展望的互利共赢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在一些技术上,两国在包括基础设施、行业标准、研发进度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会让合作效果有所降低。

http://www.xinhuanet.com/mil/2023-02/03/c_1211724674.htm

===================

看来是美国盯上印度的数据了。

家园 这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

等于说某个天才,他的成功主要是父母给的,他自己的努力只是个次要因素。再者,古代命运多舛的天才也不在少数,即使真是天才也不一定代表能取得成功。所以人还是多点平常心为好。

家园 开源数据集拿来发发论文可以,用在产业界洗洗睡吧。数据安全

多重要。中国都禁止数据出境了,抖音在美国因为数据安全的问题被折腾的死去活来你说数据跟中美有没有关系?

家园 我发帖想说的就是这个,现在不少人工智能就是大力出奇迹

智商差距不大,完全可以勤能补拙。中美差距最大的也不再算法上,而是在算力跟数据上

家园 怎么说呢 ,我们不妨理解下文明的构成

我们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两万年,封建社会缔造的农耕文明到今天 2000年,工业文明到现在 200年。冷战结束美国启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到今天不到30年。2000年到到2010年,各国创造的产值是此前人类文明生产总和,2010到2020又是一个总和。这个成就不是靠几个天才和一堆天才的天赋造就的。我们的基因成就到今天是几万年自然演化的选择,但是人自从有了文字等工具记录信息我们文明的积累就成就于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及其传承。所以,毛泽东在1963年的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讲的明明白白。人的正确思想来自 ,生产,学习和阶级斗争积累的实践。当然,如果比我们天赋的人比我们更努力,那我们无话可说。但是,一个人有天赋而不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请相信我,我们学习的榜样和他们的成就,都是一个个历史长河筛选出来的那些有天分又努力的人的智慧结晶结合劳动者实践的产物。文明:终究是合众之力。有个前辈说的更透彻,人多力量大。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心有戚戚,collaps,白浪滔天,back,
家园 这样,我对人民史观就有信心了。

这几年,和别人聊天,总涉及这个话题,到底是英雄还是人民。各持己见,后面反复思考,也得不到结果。最近又和别人聊到基因上来了,索性来问下葡大。感谢葡大解惑。

家园 非洲谚语: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家园 需要非洲谚语吗?众行远,独行速
匿名 我讲现在我们讨论的内容结合实际的变化

去年一个朋友批判我思路盲点,就是中国发展不出西方的科学思维。而科学不突破而科技就无法突破现在限制。也因此,我不是提过题外话三里的论证么。所以我现在总结是西方是通过教父传承种的一个个天才传承种积累点出的公理然后 在公理上构建无数证明的参天大树 。我们文明的探索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字金字塔的结构里向上攀登种,找到那个支撑参天大树的 公理。主席是打通东西方文明探索的成功第一人。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人民史观。比如,我们这里有人做过一个验算,以2007年土方价格,我们前三十年年利用义务劳动的水利土方量,价值以十万亿计算。而那一年水利拨款创历史新高也不过6000亿人民币。

到现在后面在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天才们一时受困的方向,我们用组织力量暴力破解。有人把流浪地球2当宣传片,这个是思维受改开后运营模式的局限。人机结合下的自动化,机器人结合在应用上能耗以及边际成本趋向0的AI,以此为依托工业技术迭代信息技术。就是一种选择。流浪地球2讲的很明白,我们共同的未来,是每个人的努力。谁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漫威英雄。

通宝推:时间的影子,
家园 汗了刚才回复成匿名了

我讲现在我们讨论的内容结合实际的变化

去年一个朋友批判我思路盲点,就是中国发展不出西方的科学思维。而科学不突破而科技就无法突破现在限制。也因此,我不是提过题外话三里的论证么。所以我现在总结是西方是通过教父传承种的一个个天才传承种积累点出的公理然后 在公理上构建无数证明的参天大树 。我们文明的探索是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字金字塔的结构里向上攀登种,找到那个支撑参天大树的 公理。主席是打通东西方文明探索的成功第一人。他成功的基础就是人民史观。比如,我们这里有人做过一个验算,以2007年土方价格,我们前三十年年利用义务劳动的水利土方量,价值以十万亿计算。而那一年水利拨款创历史新高也不过6000亿人民币。

到现在后面在科学和技术的突破,天才们一时受困的方向,我们用组织力量暴力破解。有人把流浪地球2当宣传片,这个是思维受改开后运营模式的局限。人机结合下的自动化,机器人结合在应用上能耗以及边际成本趋向0的AI,以此为依托工业技术迭代信息技术。就是一种选择。流浪地球2讲的很明白,我们共同的未来,是每个人的努力。谁也不是不可或缺的漫威英雄。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还有我们正在搞的伊辛机

也是专用机的一种,最近开始各国都在弄了,不在图灵机的范畴内,无法实现通用。

家园 假如你说的是对的话。

按你的粗略数据,做大致的数学描述,Mu值到顶了,大限将至。

按自然规律类比推测,掉头向下,亦为必然。

----------

“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相信后人们的智慧吧!”

家园 存算一体机怎么样?

利用忆阻器在内存中直接计算,突破冯诺依曼架构,国内好像做出了神经网络芯片,不知道后来发展怎么样?

家园 互联网和自由

原创: 季立东 2023-02-13 12:55 发表于北京

目录

文章缘起

1超文本链接的知识体系自身就是有序,从而排除了迷茫

2知识的形成最终靠社会实践而不是网络

3既要有信息的互联网,更要有改造世界的工业物联网,才是真正的自由

4自由的选择知识就是共产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5网络上的阶级斗争

6互联网并不代表宽容

文章缘起

下面的文字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徐贲著的《人文的互联网》中提到将互联网比作文艺复兴时代时候联想到的。

徐贲在书中说

这个(互联网的出现)20——21世纪的独特的历史机遇只有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与之相比。

把互联网时代放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相关的历史背景中,让我们今天的自我反思有了两个重要的参照。第一个参照是文艺复兴所提供的巨量的信息处理先例,第二个参照是源自启蒙运动的人的自由意识和理性。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对自由价值的选择,这二者构成了我们今天认识互联网知识的两个关键方面。缺少任何一个,我们对互联网与知识关系的认识和评估都不可能完整。其结果要末是陷入技术进步决定论的泥淖,要末落入反机器主义的困境。

——该书的第4页。

除了这本书的这个看法之外,很有意思的看法。还有就是一个叫钱颖一的清华教授说“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钱颖一的看法是:

————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不久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参加了高考数学考试。报道说有两台机器人,得分分别是134分和105分(满分150分)。这只是开始,据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是到2020年能够参加全部高考。所以,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清华教授钱颖一:人工智能将使中国教育优势荡然无存_腾讯新闻

https://new.qq.com/rain/a/20230211A0160000)

————

而我国的教育体系的教学特点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结果就是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创造性。自然,能够代替你死记硬背的知识的出现,你这个只是负责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体系自然就要灭亡了,因为你没用了。如果没用,那么,基本就可以宣布你的社会死亡了。

我们的这位清华的教授自然是要大为焦虑的。不过他并没有提出有效的针对性的策略来,他的建议是:

——

我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教育应该创造更加宽松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时间;第二,在教育中要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第三,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

可见,这些办法,对付目前的互联网完全不起作用,比大清的骑兵对付八国联军的大炮的距离还大。可以说,互联网的特点对于大众来说就是可以自由地选择知识,而不再受各种的条框的限制。我想我的话题就是从这里说起。

1超文本链接的知识体系自身就是有序,从而排除了迷茫

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对知识汲取、选择的全面自由。简言之,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对知识的自由选择不受任何人干涉。

当然,对知识的选择的自由,已经排除了任性,黑格尔说任性其实是不自由的。因为此时那个人并不知道自己要选择什么,所以,任性是不自由的。对知识的选择,或者是搜索,就是自由的表现,这里只有搜索不到的限制。对知识的搜索和选择本身就是排除任性的,因为这是带着目的的选择的。依靠我们现在网络选择的优势,利用超文本的链接,即使开始是不自由的选择,那么在众多的选择的分叉中,最终也会从迷茫中清醒过来,在众多知识的混乱中找到自己要走的道路。可以说众多的知识,以及目前的超文本链接造成的知识与知识的彼此的联系,已经在冥冥中形成了知识的秩序,这个秩序其实就是自由——你希望选择的知识,你希望选择的知识体系。知识的彼此联系,让知识自身不再处于混乱之中了。这是目前认为网络知识多而混乱,且不成体系的人所没有关注到的。

联系就是自由。我们顺着一个关键词搜索下去,就会不断地建立以这个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前提是你必须不断的搜索下去。且直到建立这个知识体系位置。

2知识的形成最终靠社会实践而不是网络

自由的选择知识就是思考的自由。

人面临的知识选择越多,思考越自由。

这种自由绝不是思想中的自由,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自由。

形成认知体系根本还是靠社会实践来检验。因此在知识的体系中自由选择并不会造成装一大堆无用的垃圾的哪种所谓“书橱”的情况。

实际上知识是否有用,是否是真的,是不能离开实践的。是实践形成真正知识的起点。而不是互联网。

网络知识,对于实践知识只能是反应的作用,是意识对于实践的一个反应。

即使网络知识是混乱的,那么,人们在现实中也不会形成混乱的知识系统。脱离了实践,那么网络的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就显得是混乱了。

因此,面对互联网,我们必须同时看到现实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交通方式,通信方式等等都发生 根本变化。互联网不是孤立存在的。互联网即是信息的传播平台,当然也是信息的生产平台,但是它始终是在实践之上的,广大的社会实践才是信息和知识来源的基础。

就此我们也得看到知识是否有用,——我们一般称无用的知识为混乱的知识,为碎片等等——更要看到他们使用的机会。如果没有使用的机会,光有知识有什么用呢?知识处于无用武之地,这是大家熟悉的老生常谈。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谈到资本主义下的生产,是许多工人为资本家一个人生产,因此,众多工人的意志就只能服从资本家一个人的意志。比如资本家是制鞋子的,那么工人拥有制造航天飞机的知识就是无用的,多余的。从制鞋来看就是碎片。

而当今社会雇佣劳动制度下的就业是绝大多数,因此,绝大多数人的知识只能服从极少数人的意志,为他们服务,这样,离开这些极少数人的知识都是无用的,都是知识碎片。

这点当然也适用于解释所谓的教育没有创造性。我们的生产体系就是没有创造性的。我们的教育体系自然也是没有创造性的。在机器化大生产下,你怎么会有创造性呢?

创造性被资本控制的极少数的科学家拿走了,然后就将非创造性留给了广大的无产阶级。

如果我们看看罪犯们,这个在我们的生产体系之外的人群,那里怎么能没有创造性呢?而这些创造性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所没有的。

所以,离开社会生产,离开现实,来谈知识的有用与否,本身就是学院派的做法,是书呆子才会赞同的。

3既要有信息的互联网,更要有改造世界的工业物联网,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地选择知识,即是全面的选择知识,即是人的全面的发展的前提。这个发展首要的是全面的能力的发展,还不是认知上的知识的全面性。

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始终是我们放在对于知识评价的首位的。

因此,从这个能力的全面发展来看,光有认知的知识,也就是网络上获得的知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拒变能够选择实践能力方面的知识,而且是能够自由地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才行。比如利用vr眼镜等方式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传统上只有线下实际训练的培训,比如修汽车,外科手术等等。这些都不是只有知识就行,必须得有训练,有实际的经验。而在这些也必须包括在网络的所谓的知识的选择中,我们才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因此,传统的只负责信息的互联网是不够的,在今天,如果实现人们的自由,当然必须是得有工业物联网——这种代表实践和改造世界的网络。比如工业物联网利用数字孪生影响可以制造一比一的城市、工厂系统,工人们通过检测这个数字工厂、城市就可以监控现实工厂的运动。这样,就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效果,从而借助信息来真正的完成改造世界的任务。

实践的自由,而不是认识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毕竟互联网作为工具,本质就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始终是改造世界的一个环节。

4自由的选择知识就是共产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此外,无论认识方面的知识,还是实践技能方面的知识,对于人而言,都是越多越好,人才能够自由。知识的数量是人的自由的一个必要的指标。

因为更广大的知识体系(含实践技能)乃是知识的更广大发展的整体,而人在更大整体中就有更多的自由,自然也就有更多的自由与发展。

其实这里更广泛联系就是自由。

而这种广泛的对选择知识与能力的获取的自由就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共产主义就等于人类将不受限制地自由地选择知识和能力,因而人也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可以说,在网络出现之前,人该如何全面发展,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只是从应该的角度推论出共产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主义是对人的才能的压制,人在资本的压制下只能获得片面的发展,那么超越了资本主义,就是当然地全面发展。

可是这个全面发展的现实的机制,也就是人们具体怎么能做到?这个在当时还是体现不出来的,因为没有社会实践提供思考材料,所以导师们没有给予更详细的答案,这本身就是留个我们后代的历史课题。

而从目前的网络的条件看,网络,可以满足人们自由选择知识和技能,不仅满足认知的需要,更能满足我们改造世界的需要。

我们这里当然不是说进入网络就是进入共产主义,但是网络已经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的可能性了。

5网络上的阶级斗争

因此,这里进行全方面地选择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就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是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的对抗,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手段。因为资本的需要是人的片面的发展,而推翻资本的统治,人就会实现全面的发展。而现实中又出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那么,对之进行打压就成了必然了。这,当然是一种标准意义上的阶级斗争。

统治阶级自然不可能让无产阶级真正地利用网络获得这种自由,要知道,对知识进行控制、防止知识的传播,将知识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利用这些知识来实现对社会的统治,从来就是统治阶级的手段之一。古人说太上治其心,就已经说明了思想统治的重要性。即知识统治的重要性。

其次,自由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其实也就是限制对知识的传播。在这里传播即限制。传播和限制不是对立的。只不过是对自己人传播,而对被统治阶级进行限制。用斯宾诺莎的话说就是肯定即否定。

掌握文化传播大权的中世纪天主教对付哥白尼,布鲁诺的手段,后代演变为书报检查制度,今天则更为简单地变为封号。而本该提供知识和能力的自由的搜索也在起着帮凶的作用,利用关键词等技术限制某些知识的传播。(背后的经济力量,意识形态斗争的因素当然都起作用)

自由的后面当然是平等,而且是真正的彻底的平等。

没有真正的平等,就不会有自由地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可能。而平等,真正的平等,当然首先必须基于阶级基础,基于是否拥有共同生产资料。从而获得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平等权利。

当你穷的连电脑都买不起的时候,有什么条件自由地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呢?

阶级地位不仅将你挡在了高档饭店的门外,也挡在了985、211之外,更挡在了互联网之外,你甚至连被监控的资格都没有。

从对外关系看,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广大群众获得在网络上自由选择知识和技能,进行知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应该成为我们外交工作的重点。

毕竟,唤起工农千百万,我们才能争取最大的胜利。

从现实看,人们囫囵吞枣地汲取网络知识,不过就是在资本的背景下的雇佣劳动者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

知识碎片化,这在历史上就是被统治阶级获取知识和传播知识的特点,这点,古老的民歌,童谣、民间故事都是如此。缺乏系统性。

只要存在着阶级压迫,被压迫这就没有时间去认识世界,因为他首先是在统治者的监督下进行劳动,是为统治者生产,自然就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认识世界了。更别提什么改造世界。

因此,拥有更多的时间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在马克思的这个思想下面已经看到了工人阶级与知识、自由三者之间的关系了。

6互联网并不代表宽容

这个完全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作者徐贲还提出了自由的网络具有平等和宽容的特点。这是不顾及事实的胡话。

在今天的中国网络上,宽容,完全不存在了。

可以说互联网并不代表宽容。

比如某些凶杀案件出来后,网上就有一批彻底的道德主义分子,他们的话语模式就是:无论如何你不能杀人。

这种绝对的道德主义者,不是没有支持的,那就是我们现在百变金刚一样的所谓的防卫过当。别人侵害你,你如果反击,稍有不慎就会杀死对方。因此,目前网络上报出来的,已经就有很多这种难平民愤的防卫过当的杀人事件了。这在法律,和道德上都绝不宽容留下了现实的基础。

相反,我们对损害他人的人是十分宽容的。

巨大的贪污犯罪中几乎看不到死刑。某些惹了众怒的资本家的案件也很快就会在网上平息了。于是,我们都获得了网络宽容的头衔。

互联网并不代表宽容,相反,今天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乃至物联网本身就是矛盾。简言之,这个广义的互联网就是矛盾。这里存在着的矛盾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内部的斗争,直到最终产生新的社会形态、知识传播、生产形态。

而且,网络上的斗争比现实的关系更不宽容。

这点我们通过近些年的舆论热点的博弈越发看的清楚了。一个热点出来,几乎都会分为两大对立阵营。在这里就是有你无我的关系,是敌对的关系,不是所谓的宽容的关系。

宽容,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时代过去了。

这点,我们今天是很清楚的。

但是,如果细看网络,你就会发现,人们在网络上发言更多是以阶级分子来表现的,即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是根本问题的观点,比如私有制、公有制这些问题。他们激烈的争论着,互不相让。在关键问题上是绝不让步的。

而现实中的人则会不那么单一。

因此,目前来看,阶级斗争在网络上分子的更早,更快,更成熟。就因为线上和线下那个同样的作者切换了身份。

有人批评键盘侠,网上打打杀杀,而现实则连鸡都不敢杀。这就是现实。

不过这种线上传播的阶级斗争的特点迟早会影响到线下。只是线下需要的条件更多,所以阶级对矛盾发育的会更晚些,但是一定会体现出来。

从网上到线下的发展趋势,在传统只有线下的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不存在的。换言之,网上的阶级斗争性更强,那些隐藏在网络后面的人更是在直接表达自己的阶级诉求。

网络在这里起到了阶级整体的作用 。虽然,事实上是分为两大对立整体: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当然也包括那个日渐分裂的小资产阶级群体。

通宝推:坐言起行,桥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