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谈大陆教科书中的国军抗战 -- 萨苏
俺算有点理解老观的想法了...等有空咱聊聊,现在还没组织好语言...咱嘴巴太笨~
梅日新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十二集团军又发生廖锦涛等中共地下党员被捕事件,第三党在十二集团军(后改第七战区)政治部主要负责人郭翘然、梁劲夫等被迫离开。
这个游击纵队建立了3个大队,第一大队队长何文祥,第二大队队长何甘棠,第三大队队长郑仁中;每个大队有3个中队,何记清、丘森、杨才、何皆、赖润豪、何华、何九、温镜环、杨××等都是当时的中队长;每个中队有3个小队,共27个小队。此外还有一个情报队,队长何作南,情报组长是张静波、廖华。游击纵队共有1000多人。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游击纵队经历过大小的战斗共有10多次,共计打死日本军官9人,日军军曹9人,日军、伪军共100多人,活捉和打死汉奸8人;缴获敌人长短枪共50多枝,长剑7把,弹药10大箱,另军用地图、军用物资一批。
根据当年游击队员的回忆,有几次战斗特别令人不能忘怀:
(一)智歼敌人检查站。从增城八斗村、慕园到联和市约10多华里,敌人有个检查站设在联和市东南门外,每逢圩日加派哨兵,有时不论男女老幼都要脱光衣服,赤条条让日本哨兵检查,不少妇女受其凌辱,群众恨之入骨。我游击队决心拔掉这个哨所为同胞报仇雪恨。他们事先经过调查,观察地形后,由何甘棠、何佳、何炳章率领枪法好的11个敢死队员,由4人携带4枝步枪,埋伏在制高点作掩护,另7人将7支快掣驳壳藏在炭箩里,化装为卖炭妇女,穿插在妇女群中,来到敌人哨位前,游击队员蹲下来假装脱衣服而拿出武器,一声口令,即把4个哨兵解决了。当日军大队人马赶到现场时,游击队早已撤退了。这一奇袭,真是大快人心,老百姓盛赞游击队勇敢机智,为民除害,额手称庆。
(二)在反包围中重创敌人。1941年5月的一个深夜,日军100多人,伪军200多人,汉奸土匪200多人共500多人,组成一支混合队伍,向我们的司令部进犯。正当敌伪侵入我驻地满山和髻猎山时,被我何九中队发觉。他们一面进行战斗,一面派情报组赶返司令部报告,司徒卫中即布置各大、中队互相配合,迎头痛击敌人。特别是何九中队英勇机智,顽强善战,一次又一次地打退敌人的进攻,一直战斗到天亮。后来,敌人用炮轰我阵地并占领了几个制高点,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队只好且战且退,冲出包围圈,一直退到同和乡榕树头、握山一带,隐蔽起来。这一战斗,游击队牺牲了李辉等13个同志。打死敌人约90 多名。对比之下,我们在此次反包围战斗中是取得胜利的。
(三)宁死不屈的游击队员。1940年初的一个夜里,司徒卫中和何甘棠亲自率领一个中队,携带炸药和轻武器,去爆炸日军占领的天河机场。半路,据情报员报告,当晚,日军检查很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炸药无法输送进去。这个计划落空了,只好返回司令部。当队伍行到石船村附近,我们的先头部队同敌人发生遭遇战。后经了解,才知道是敌伪700多人包围了游击队大队部,中队长杨××(忘记了他的名字,是石船村人),指挥百多个游击队员拼死抵抗,由于寡不敌众,被俘虏了60多人,敌人对游击队员严刑拷打,追问司徒卫中等人的行踪。但他们守口如瓶,宁死不屈。翌日,敌人把60多位同志押到罗布洞(即现在太和区穗丰乡所在地),用机关枪把他们杀害了。当时被杀的有王记仔、何狗和外号叫何乌蛇等同志。此外,深入敌后搜集军事情报,被敌伪杀害而光荣牺牲的还有张静波、何华昌、范木桂等。
他们还有根据地呢,国军不放过共军,对他们也一样
http://gzzxws.gov.cn/gzws/gzws/ml/63/200809/t20080916_8460_2.htm
关于抗战,历史课本肯定有一个大的政治方向,就是树立中国人英勇抗敌浴血牺牲的正面形象。此类历史材料的选用是不分国共的。相反,GMD搞出的那些大溃败在历史教材上只有寥寥数语定个性,对具体情节基本不提。这才是真正的“一笔带过”,国粉为什么不声讨无良tg“隐瞒”了这些东西?
当然,tg“隐瞒”这些东西实属无奈。这类滥事看多了会让人感觉当时的中国人像猪狗一样愚蠢,象牛羊一样被屠杀。。。 这对花朵们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的不利。所以tg死也不会把这种东西写进中学历史书。
老乡一个耳刮子就上去了...
除了配合日本鬼子扫荡八路军,再就是刮地三尺搜刮老百姓。
要把这帮国民党军 -- 没错,是有南京中央政府任命的国民党军,不是伪军 -- 称作“抗日将士”,是对中国人的污蔑...
当时很轰动,同学里很多人议论。不过主要的资料是国外的,对中国说得不够。当然,和苏德坦克大战和美日太平洋海战比起连,中国抗战就像是小成本电影和大片一样,从镜头上看,场面不够壮观。
1985年起,军事博物馆里陈列了很多反映正面战场的文物,图片,比如长沙会战,昆仑关,中条山,戴安澜的勋章等等。
这个将军叫黄翔祺。
所以好多人都觉得老蒋太饭桶了么。有这么多众志成城的命中,忠勇的将士,咋还打不过鬼子呢?
其实不少抗日的正面人物都是首鼠两端的。干嘛杀韩复举呀?不杀战争就打不下去了。
不论中国共产党目前是什么样,在那个时代的共产党的横空出世,就象神一样英勇睿智(允许俺搞点文艺腔,没办法,这年头煽情最大),让人怀疑是穿越过去的。
相比之下,国民党集团象猪一样蠢。
我们那的小书摊(不是小书店)到的确有卖抗战类书籍。
基本上都是日军变态行为:日军吃女子XX,日军兽行,731。。。。上多半有个妖娆的美女和一个或多个bt的日军,我都不敢多看一眼,太吓人。那个时候写色情小说,色虐小说的达人都没法上网,全去写日军变态行为了。
文中所表达日军的粗浅印象是:汉尼拔+雨夜狂魔的最终加强版。
至于书店老板填满书店,除了已经经典的古龙金庸梁羽生温瑞安,其他用的全是港台言情小说和黄易武侠(黄易真能写,一个人就能填满几面墙)
那会兴趣都在小说上呢。
无论是金庸古龙的武侠,还是赵树理的农村文学,还是呼啸山庄,都一视同仁的好看,真的很好看啊,就算刨掉党派之争,刨掉所谓文学史艺术史上地位,赵树理那个系列的好看程度都跟武侠言情不相上下。
学校的图书馆我还真没进过,因为借个书实在太麻烦了,就跟办营业执照一样麻烦。
至于其他书店,有非常大的,但每次我去都直接杀到经典文学里。。。看来的确是我的问题,不是历史书的问题。
当然文风和大陆同文同种,胜利就是领袖领导得当筹划周密,失败是敌人太强大,我方弱小。
和大陆纪录片相映成趣。
所接触的人不同,所看到的一切也不同,感受也不同,在tg宣传上,倒是跟观望者一个感觉。
tg即使有宣传,也是充满倾向性的。社会影响不只是书和电影,也是整个社会舆论,整个社会的主流声音,就想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去祭拜烈士园陵,但每次祭拜的都是共产党的战士,可能就在不远处,就躺着同样的忠骨。
ps:我们那公园里有冯玉祥将军的碑,tg对这个将军的评价倒是相当高。
但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有直接篡改的嫌疑。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红军长征到陕北,东北军奉命围剿,红军打出来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片子里出来的解说是: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这种细节处不声不响的修改完全吻合鹿鼎公的精妙手法。
和cnn把314那幅照片裁掉两侧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能这也算原因之一吧,书摊们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宣传国军抗日,却不容易在我们省宣传,因为花园口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
我们开着车就能去。
水、旱、蝗、汤也是在我们这。
当然我们对三年自然灾害印象也比较深,因为我们老师那一代人普遍个子低,他们说:小时候饿的了。
当然他们没赶上最饿的时候,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说,也可能不能说,太近的历史反到不清晰,倒是老人们偶尔会说说扒花园口,逃难。
还有城市中心耸立的二七塔,是我们小时候看到高大的建筑。
紫荆山广场至今还有毛主席雕像。
还有一群灰色的楼群上写着红色大字,打倒一切反动派。我上小学时候,这字还在,这楼还在。
黄泛区,水旱蝗汤,三年自然灾害,二七塔,这些东西对其他地方的人只是名词,对我们来说是切肤的历史,跟米饭一样吃到肚子里了。
ps:现在在网上还有人说扒花园口是必须的,我真想请那些朋友来花园口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