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回国卖房记 -- hansens
至于碰瓷毛主席,我就呵呵了。
不过呢,通过诅咒海华、幻想海华过不好获得心理满足感,西河不是一个好地方。因为新西河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对年轻移民更没有吸引力。所以呢,西河海华都是些老人,那代海华有两个优势:
1、都是扩招前考上大学的,而且以名校生为主(像我这种普通院校毕业生是少数),故而质量有保证。我们这代人的水平比当地同龄白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得多,有竞争力得多。
2、我们这代海华是美国去工业化的受益者。蓝领工作少了,白领工作多了、外派机会也多了,再加上IT业大发展,给了海华很多机会。很多人改做金融或IT,留在本专业的也大都打下了一片天地。
记得有一位本科90级的天津姐姐采薇(后来改名四不像),先生癌症去世、她独自一人工作带女儿,按理说应该比较艰难。但是采薇姐姐在时尚版非常活跃,有次晒一个月内买的鞋子,共有7、8双,都是意大利名牌(Jimmy Choo级别的牌子)。当时美华的收入之高可见一斑。
再比如老河友 @黄序 ,去年先是自费飞到柏林跑了一个马拉松,两周后回到芝加哥再跑一个马拉松,半个月跑俩马拉松,这是有钱有闲的人才能干的(跑马不仅要满地球飞、还需要大量时间训练)。黄序河友不仅跑马、还玩铁人三项、听音乐会、看职业体育比赛、满世界旅游。
老黄还富养了一双儿女,女儿学钢琴去维也纳比赛,暑假专门去伦敦听歌剧;儿子参加游泳俱乐部参加州级比赛,还打冰球。儿子女儿都能玩铁三。
以上无论哪项,都是花时间、花钱的玩意。
其他人就算在这个基础上打个2、3折,也不是北京一个处长能赶得上的。
你说,在西河幻想海华过不好,能找到你想要的心理满足感吗?
不管做什么事,最怕的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你根本没有做好在国外忍受的心理建设。
如果未来可期,中美注定一战,你就更舒服了。
事已至此就只有忍受了吧。增加自己的心粗,不要过于敏感了,没啥好处。就像河里说的,决定走了就不要有任何犹豫了。你没资格犹豫,都做了这么多工作准备了,还想反悔?
不过这个真的是看每个人的花费
我大概计算了下
GRE/托福考试加上新东方上补习班,这部分大概要花小5000
申请费,申请10所学校,申请费邮费加起来也要小5000
拿到全奖了,然后要忙体检,签证乱七八糟的事情,这部分也要一些费用
培养费我记得大概是2-3万之间
买机票花了8000
我出国带的钱多,带了3000美金,我姐帮我从她同事手里换的
拿到全奖之前的费用都是我自己出的
但是培养费和后边的费用真的没钱了,都是我爸和哥哥姐姐们凑的
直到回国我才把这笔钱还给他们
我当时入关在洛杉矶,结果入境I-94有个信息一直没收到,导致我的SSN号码一直拿不到,奖学金也没法发放
幸亏自己带了3000美金,否则真要麻烦了
也是,文革时期对农村村医的孩子也是诸多照顾。
文革时期不是不在编制,应该是在编,但是文革的在编和今天不同,是半吊子,结果因为粉碎而取消了。
安徽地方志资料也给了这些解释,和教育一样,官方话术说是文革制造了混乱。所以要纠正。结果就纠正了。
这不只是安徽一省的问题。
你说这位应该是依仗自己的能力多少挣点,虽然说国家不允许,属于非法行医,但是基于需要还得靠他。
你上学时看到他行医,应该是78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他确实要顺畅一些。这种人既然医术好,就不愁没客户。
由于我三观非常正,导致我的话已经接近圣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99%的时候是挑不出毛病来的,不然说多错多早就被怼晕啦,这次也不例外。看史料推理的发言,我误以为他是思想行者了,还跟他好言相劝呢,谁知是个棒槌,怼都怼不上。其实我是欢迎大家来鸡蛋里面挑骨头的,鞭策督促我进步。
这么说,教员的原话是“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所以我们当然很高兴地看到主席的话逐步得到验证。可教员并没有说让“海华一天天烂下去”啊,你不是要代表全体海华以“敌人”自处吧😅😅😅
况且,大家授权你做代表了吗?燕人兄宝推一下?
很正常的反应,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而楼主又做出了一个几乎不可逆的选择。
人生总有这样的分岔点,不管以后如何,只要在很多年后回顾在分岔点的决策时,认为当时的决策逻辑没有问题,认为当初自己的价值观和基本认知没有问题,就完全可以心安理得,不用吃后悔药。
至于运气和偶然的因素,那不是人所能控制的,只能交给时间。
不要犹豫不要彷徨
每一条路都是必经的路
自打我记事,我妈已经不是老师了
不过听她讲过,她做老师时是和社员一样算公分的
你上学时看到他行医,应该是78年之后的事情了,那时他确实要顺畅一些。这种人既然医术好,就不愁没客户。
我从小体弱,从没上学开始,几乎每年春天都会找他看病,当时看病人少,不是因为大家不生病,而是因为没钱看病,行医能挣钱也是因为改开后大家手里有钱了。
但实际上仅仅是部分剔除了通胀因素,真正的GDP增速还需要继续修正。
一般来说央行货币政策的三大目标是经济增长、通胀和汇率水平,通过对近20年来的经济数据分析,在这三大目标里,长期通胀水平控制在5%以内应该是个刚性要求。
这个5%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魔数,他还形成了中国资产价格的趋势线,决定了中国楼市股市的长期走势。
未来是否会放弃这个指标无法确定,但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会死守这一指标。
就像买卖股票一样。
再烂的股票,但凡是自个买了,还是巴望着天天红;再好的股票,但凡是自个抛了,就恨不得天天绿,,,
人心不外如此,看得开放得下的,总归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