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极简方式说说为什么按人头发钱不行 -- 审度
车价上涨,一辆顶过去1.5辆。
买车需求增加。新冠一来,大家看还是开车安全。把短途飞机和一些其他公共交通给挤兑了。
加上芯片荒,帮着车做饥饿营销了。我们这卖车的代理都是直接说就这一辆车,就这个价,你要不买赶快告诉我,还有人排队呢。 从来没见过卖车的这么牛过。
疫情这几年卖车卖房都赚翻了。
这个有网友翻起马前卒的老帖,现在的执政的共产党和七千万党员无关,不过是若干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这个陆昊,升任省长,就是因为北京副市长期间解决了缺粮问题,用发霉变质的饲料粮给人吃,市场上叫“民工米”。反正中国人怂,只要不是立刻弄死,都不敢反抗。
大众公司的控制权按投票权分,保时捷家族占53.3%,德国下萨克森州占20%,卡塔尔投资基金占17%,散户占9.7%。按股份分,保时捷家族占31.9%,国外投资机构占22.2%,卡塔尔投资基金占10.5%,散户占21%,国内投资机构占2.6%。下萨克森州政府的股比太低,大众算不上国企。
德国真正的大型国企只有德国铁路公司一家,德国政府全资拥有。90年代的时候,德国政府常识私有化德国电信,德国邮政,德国铁路和汉莎航空,其他几家都成功私有化了,但是德铁一直没法出手,每年都还需要德国政府德补贴。
德国最常见的国企是个城市和地区的公交公司,水务公司,垃圾处理公司等,大部分城市能源企业已经私有化,但是有些城市还有能源企业。
他们这个投票权和收益(你用股份这个词)差别还能这样。卡塔尔投资基金话语权还挺大的,我一直以为他们这类外资都是投票权小,收益大呢。
现在居然需要12认可,怕是很难发出来。
从您的文字来看,似乎德国工会是按公司为单位进行组织管理的,而美国不是。美国的工会从基层开始,首先是按行业成立,总部设立后,在各个"local"设立分会,除了按章程向总会缴纳会费外,各“分会财政独立,受总会纲领制约,在不和总会纲领有冲突的情况下,可以有自己的土政策。大一点的工会,在分会和总会之间还设有“地区”一级。 隔级管理层由这一级的会员一人一票推选,有固定任期。发动罢工一般要总会的同意,总会负责制定constitution和by law,constitution,直译就是宪法,是这个工会的内部基本运作制度,比如在什么情况下按什么程序进行罢工,或成立分会等等,而by law是根据美国的工会法制定的,比如工会经费的财务管理,会员福利分配的财务监督等等。
和工会制度息息相关的最有意思的两个机构,一个是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 简称NLRB(中文好像译作劳工委员会,我认为叫做国家生产关系调节局更合适些)。这是个联邦政府机构,由联邦政府指派精通劳动法--美国没有专门的劳动法,但是有五花八门的关于雇主和被雇佣者的义务和权力的各种立法和诉讼判例--的律师们进行仲裁,这个委员会成立事实上的劳工法庭。
另一个机构,叫做AFL-CIO,听说过的人少之又少,它的全称是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直译是“美国劳工联盟及工业组织协商会”。这是个全国性的组织,总部在首都华盛顿。如果说各行各业的工会总部是他们自己的“总舵”,那AFL-CIO就是总瓢把子。这个是个实力巨大无边的组织。AFL-CIO的管理层来自于各行业总工会的推举,有自己的基金,负责向各行各业进行投资和扶持,有自己的选民推介会,负责影响各级政府官员的竞选,还有自己的银行。如果说美国真有影子政府,那AFL-CIO肯定是其中当仁不让的一员。
如果说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分别处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光谱的两极上, 那美国一定处于治本主义经济的极端。但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工会这个共产主义思潮的干细胞,能够发展壮大到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个奇葩的存在。但毕竟国际劳动节的真正的缔造者诞生在美国,这里面有许多的历史,许多的故事。鉴于自己讲故事的水平还不够洗地的,希望河里有大牛来给讲讲。我这就算抛出了一小块砖吧。
房租1500,消费1000,存500将来度难关。
国家多发我1000,我肯定不会拿它去吃海鲜大餐,而是把这1000也存起来,那国家发钱提振消费的目的就达不到了。
发钱,是让吃不上饭的人吃上饭,消费不起的消费得起,才有意义,直接按人头发钱没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国家已经发过很多钱了,前几年的扶贫工程,就是发钱让消费不起的人消费。
或者发消费券,指定到某种产品上的消费券,不能是可以简单抵用现金的代金券。比如可以发华为手机的消费券,只能买华为产品可以使用。既支持了华为发展,也提振了消费。国家还可以省下大笔投给华为的资金,一举两得嘛。
资本由体制上层背书,抽血管子这么高效,一人一个亿也没用。体制才收到几个税?转手就送给大资本,还要加写借条。
迫切的是选取健康,有进取心的资本派别来扶持,立典型,如华为。
然后与吸血无活力资本切割,立典型,如部分诈骗地产,金融。
而且要从内部扔出一部分顶级权贵官僚,至少做个样子,我是认真的。
现在树华为,防范之心重重。切诈骗地产金融,扭扭捏捏。扔自己人,更不用说了。
难得你持续支持我。谢了。
你看骂来骂去的那些人,就是要中共救吸血资本。那些因为中国科技和工业技术有进展和突破兴高彩烈的,有几个骂天骂地的。
孟河友你这样有什么想法就坦率的说出来,我觉得就很好。无论三观合不合,看法同不同,判断是否一致,都是值得尊重的。遮遮掩掩,指桑骂槐的,就不好了。那几个扯天扯地以国计民生为借口要国家宽松,按人头发现金(请注意:现金)的,最后言多必失,图穷匕见,还是不得不说到要救金融房地产。何必呢,直接说你中共敢不救就会房地产崩,房地产崩溃中国经济就崩,不就完了么。摆明车马当多好,非要立。
这就是中国政府目前为止,其实是一直在做的事。现在的问题是这样做不利于金融和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吸血,所以他们鼓吹财政赤字救经济(这里的经济仅指股市楼市,其他的都不是),看共产党不尿,就说民生如此多艰,巴拉巴拉小魔仙,中共得发房子,发现金,拉动消费(金融房地产)。北京房政刚有松专,那些人就升了,哪有半分卖楼回笼资金解决企业流动性的诚意?无非就是挟群众以令中共。
说发钱会引起通胀的,其实是杞人忧天。曾经全中国人民都拥有每人5000的消费券。这个券只能买一样东西。那就是劳斯莱斯。没错。都有的。引起通货膨胀了吗?当然不会。你看指定买什么了
待回复里有河友说,比如每人发5000消费卷,指定购买某产品,比如劳斯莱斯,就不会引发通涨。这是一种典型的想法观点,很多河友都有这个说法。
我对西方的经济理论提出这样的一个评价:截取一个场景,设定一个条件,给出一个方案,限定一个答案。拍定购买说就是这样,画地为牢。
世事是怎么样的呢?苏联的私有化卷,中国的职工原始股,每年中秋的月饼券,疫情期间的消费卷,还有美国的国债,次贷,还有商场购物卡,房贷,车贷,移动公司预存话费送手机,也有这样的事,甚至健身房健身卡,美容店美容卡。比如河友说每人发5000消费卷,指定买劳斯莱斯。好,劳斯莱斯店或者中介说,收这个消费卷,随便9.999999折也好0.00001折也好,反正算过双方都能接受或只能接受,把这个现金券收来,跟发券部门兑现,结果就是劳斯莱斯可以一辆不卖,消费卷成功使用,劳斯莱斯赚到钱,持券者得到现金,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些都是公开的合法的,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细节有差异,手段其实一样,无非是叫番茄还是吧西红柿,炒鸡蛋还是炒牛肉,反正两个西红柿炒菜一个番茄味。
想必有人想说加强监管就能解决——这是废话,就不浪费铁手的空间和大家的时间了。
支持按人头发钱的河友,还望去投个票。[url=/article/4928194]请赞成按人头发钱的河友投个票[/url
你这些看法并不适合现在的情况。
发钱虽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也能解解燃眉之急。
不想发钱,发粮食,餐饮,实物等消费券也行啊。
现在嘛,一个百万人的区发个5万张消费券有啥用。
即使是发钱,只要不是确定长期发钱,也不会立即拉开通胀,现在中国的问题是供给过剩,充分市场竞争,即使全员发个1000元,总规模就1万多亿,这点钱怎么可能搞出通胀。。。
对比一下,一个恒大明面上就欠了2万多亿,排名前十的房企债务加起来超过10万亿。
居民债务也已经拉满了,能减轻一下居民坏债压力就能多出一大截消费。
和国家发的消费券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发行主体就不一样。
消费券是消费者买了东西,商家可以拿券去国家实实在在的领到钱的。相当于变相的给企业补贴。
上面的人是脑子进水才会给劳斯来斯发补贴😂
啥都有个第一性原理,或者说主要矛盾。
进步主要靠两条腿,一条是生产,一条是分配。金本位取消后,通过信用金融体系,给现有的生产者提供贷款,已经极大的促进了生产。但是在分配领域,目前的金融体系只能加剧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现象。大多数(我个人)认为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和分配出现明显的不匹配。这是当前,以至于未来长久时间段的主要矛盾。
按人头发钱(消费券,学券),是调节分配(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信用货币取代金本位之后最伟大的金融创新。
说发钱导致通胀,导致购买力下降。一、这完全是臆想,二、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降低贫富差距不外乎几种方法:让富人交更多的税,把这部分税收发给低收入人群;或者把底盘垫高。
前者看来更有效,更精准,但实际执行起来会有很多问题:如何选择性的给有些人发钱而不给另一部分人发?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其实就是这么做的。这需要政府雇佣一大批工作人员来界定谁可以拿钱谁不可以拿钱,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钻体制漏洞者。这种做法执行起来成本会比较高。
UBI 的做法是简单划一的做法。只要制定了标准,符合标准的人人有份。这省去了执行上的许多成本。对于中高收入的人来说,这部分钱的 1/3-1/2 又通过交税回到国库。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这部分钱 100%用于补贴收入。
从中国国情来说与西方不同。西方的福利基本上是发到个人,而中国政府的扶贫有许多时候是把钱给了地方政府,而这就是问题所在。许多群困地区政府的面子工程浪费了多少钱。若把这些钱直接打入当地百姓的账户,用于立场消费,这对当地经济的促进必然会更好。
这种事情很难确定何种做法最好。最好的做法是通过试验来检验。比如选择 10-20 个贫困县做试验,做个 3-5 年,看看结果如何。
当然如何检验试验结果也是需要研究的。有些穷山恶水之地,根本没有可能发展到沿海地区那样。给地方政府更多补助也不会有多少实际效果。而给百姓发钱至少可以让百姓生活更好一点。
中国各个不同地方的差异极大,几乎涵盖从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的各种情况,全国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但对于某些贫穷地区,发钱可能是最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