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从另一个角度看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国庆节快乐 -- 真离

共:💬83 🌺482 🌵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说明你对历史不够了解,这就是笨狼河友说的大中原的构思

史称华野分兵,意思是华野配合兵力优势的中野晋冀鲁豫在中原开始大战。

因为在之前,中野可以说是屡战屡胜,看起来很好,结果到了中原,晋冀鲁豫装备打光了,所以战斗力瞬时间下降,至于原因为什么,不说了。

就是这个结果瞬间导致了刘邓部队的战斗力下降,进而逃跑到大别山猫起来了,回避中原战争。

结果这个战略构思就无疾而终了,于是粟裕和陈唐共同针对邱清泉和李一弥。而陈唐早就不听刘邓招呼了,直属中央毛主席,粟裕此时的确为华野西兵团,这就是济南战役,粟裕许世友争权的来源,因为,是毛主席抓住了东北形势瞬时明朗的大好形势要在华东中原搞事情。

所以毛主席不仅命令粟裕担任攻济打援总指挥,而且要求打援兵团兵力超出攻济兵团,这是一个示范,导致的结果就是之后的国军不敢救援,或者救援畏畏缩缩。

最典型的就是救援黄百韬,邱清泉不敢使用全力,这点也给布置全线战争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时间。

虽然时间点还没有完全配合,但是也是很顶级了,有了黄百韬这个饵,才有各种操作,尤其是国军的反应。

如果黄百韬直接被灭了,徐州集团就有可能固守徐州,而不是被蒋介石逼着救援。

城南庄就这块战略,粟裕一定是主角,否则他不会单独汇报,各种直陈,现在主流意思是粟裕反对毛主席,因此比毛主席厉害,呵呵呵,其实毛主席和粟裕就是一致的,是毛主席带着粟裕向中央军委做军令状,意思是没有必要救大别山,而是邓小平出大别山,和提前出来的刘伯承共同配合粟裕的淮海战役。

当时粟裕最初的目标就是清空华东海州一带加上黄百韬,粟裕打仗极限用兵,要求各方面配合,所以毛主席一定的给了粟裕这个底气,然后,又有辽沈战役的尘埃落定。所以粟裕就有了信心直接搞黄百韬,报复黄百韬。

这里面的关键点,是我们事后诸葛亮知道辽沈战役一定胜利,但是,还是有风险的,这点我之前说了的。

只有毛主席确认必会胜利,粟裕也只是强烈期望,并且部分信任毛主席的确认。林彪则是很谨慎小心。林彪总是想保存兵力,这是好,但是也要看时间点,为了新中国需要一定的牺牲的。这是毛林的区别。

如果粟裕确认东北,那么粟裕就不会头疼昏倒了。

早期不仅许世友不听话,陈士榘、宋时轮、谭震林都是不怎么听话的,因为他们一定程度的听毛主席的话,但是军事水平不够,理会不了毛主席的深深的战略意图。尤其是宋时轮也是个二愣子。

不过进攻开封,陈士榘确实是领会到位了。这点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

粟裕打完了邱清泉,打残了黄百韬,还是显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我估计这个时候陈唐、谭震林等应该是想通了。

但是毛主席还要解决饶漱石和粟裕和大家的配合的关系。时间太短促了。

所以毛主席说是一碗夹生饭。真是太夹生了,由于这个转换太快,大家都不适应,但是这就是毛主席的节奏。

所以毛主席在延安遛完胡宗南即要求东野在冬季攻势下加快战争节奏迅速封闭锦州是非常毛主席的思路而且时机也没问题。

当然,我看到粟裕也应该是看到这点了。所以粟裕也要玩,一直开始斗胆直陈。粟裕有苏中七战七捷的思考,必然也在淮海中原进行了战略战术思考。

所以他也一直知道毛主席希望在中原打大仗,只是刘邓基于能力和信心一直回避,各种诱惑,然后都放弃了。

所以就是一直从刘邓转向华东的过程,最后是刘邓失败,粟裕崛起,然后确实就成功了,刘伯承打仗也是珍惜兵力,但是思路太小,所以根本跟不上毛主席的节奏。

大概就是这个过程。

但是,大中原指挥机构和淮海根本没有任何连续性。这只是邓小平获得一个功劳的操作罢了,很恶心的,因此淮海不仅没有指挥机构,更是奇怪的排序刘陈邓,邓为总书记。这是非常搞笑的。

如果邓是前委,那么后方总部是谁呢?

所以这个总前委只是歼灭黄维兵团的总前委统筹后勤机构罢了,就这里,负责华野军队部分的后勤还是人家华野自己负责的。人家用的是饶漱石全面统筹的山东来的老百姓。

你知道华野炮多,中野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炮弹。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5006039

家园 挺进中原到底是哪里,边界在哪里,当年刘帅有几个说法,第一

所谓国军张开两手,一个山东,一个陕北(所谓重点进攻),我军打中原,现在看,这个中原应该是河南地区平汉路黄河两岸。

另一个说法是张开怀抱,我军突进大别山。

这里的中原似乎是大别山,长江南京附近,那么好,打仗的主体是谁了呢,显然不能是刘邓,刘邓到大别山了啊。

所谓调动敌军啊。

很显然,得中原者得天下,自然指的就是平汉路一带了,这样才符合战略需求。

不可能刘邓晋冀鲁豫主打,然后晋冀鲁豫远离中原,这样不科学,不逻辑啊。

因为一开始,大家都知道刘邓兵力多啊,华野是组装的势力,需要整合,初期打仗,刘邓也还可以,可以说连胜连捷,结果到了鲁西南,突然就是跑向大别山了,着肯定不合理啊。

我的猜测是周总理也要贯彻北方战胜论,战法当然是毛主席建议的战斗在中原,但是周刘邓一开始以为自己又行了,刘邓也以为自己也行了,结果还真不行。

说啥延安困难,所以需要刘邓引兵到大别山,其实那时除了重点进攻之外,国民党是战区负责制,一个军队负责一块区域的,所谓刘邓引兵根本不存在的。

最后应对他的也是桂军,而不是国军啊。

那么刘邓怎么就从连胜连捷到突然逃跑了呢,也不用想。就是说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不去想了。

但是战争主动权就从刘邓手里逐渐交到了慢慢成长,也曾经分兵的华野身上了,只有粟裕合适。

第一次曲阜会议整大家,第二次整许世友,基本处理完毕。完成了华野在淮海战役的目的。

说是淮海战役,其实是大中原战役,可算三大战役中重要一个部分,蒋介石确实帮忙不少,应该点个赞。

如果没有他强力邱李兵团援助黄百韬兵团就没有徐州集团的逃跑,没有他的电令和不甘心,徐州集团还能跑出一半。

毛主席也曾经是支持北方中国化的,暂时的,毛主席显然不只有这个目标,一切都是为了解放全中国。

恰巧是周总理的北方化(支持刘邓),哈哈,帮助毛主席进一步了成功,统一了全中国,几乎是中国历史统一最快的统一

家园 挺进中原其实也是在打政治仗 -- 有补充

功高莫过救主。

胡宗南打下延安后,毛发电刘邓表示陕北极为困难。

不光是军事上,也是政治上。不光是对蒋、美,对苏、党内军内也是。

延安被拿下,余则成同志都惊慌动摇,党内军内就没人动摇?战况不明时,转移战斗中因保密需要联络不畅时,有没有人考虑毛被打死被抓了之后呢?

苏联人就没有人打算借机重振莫斯科派,干预中共内政?

几大解放区各自为战下,客观上已形成的山头们都能不能指挥得动?大家还听不听一声令下?

刘邓至少邓小平是懂政治的,抛开所有服从指挥立刻过河。

这时候但凡有犹豫推脱讲困难,最后都会被记一笔帐。

毛记邓的功劳,邓毛谢古四人帮是第一笔,这里也是一笔。总前委书记落到邓头上,这笔功劳很重,酬了一次功。

功高莫过救主,有过救主之功的,叶剑英陈伯达邓小平,都是常委。聂荣臻是十帅中最安稳的一帅。

林粟打得再好,都是锦上添花,也都还有各种小帐没秋后再算。

彭总在毛身边最久,资历够老救火应急时常用大将军,但他基本没有救主之功反倒还老是捅大篓子。

井冈山、长征、抗战、延安,多次搞得毛没法安睡。朝鲜更是得了个"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就没有后"的直接关联人。

通宝推:呆头呆脑,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毛眼中邓几件功劳 -- 补充帖

"…(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之外,进城以后,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

其实就三件,邓毛谢古四人帮,千里跃进大别山,莫斯科谈判顶住。最后一件还是附加。苏联人要搞废立,对毛有威胁但风险不大。毛评邓战功讲过几次别的,但这次落到纸上时,用的定语是协助刘。

家园 救个啥,后来更困难,都没事,毛主席需要他们救?扯淡了 -- 有补充

这是你的臆想,官方欺骗的话术罢了。

至于彭德怀贺龙王震就在旁边,不比刘邓强?刘邓咋个救主了?调了谁?

完全没有军事常识。

粟裕救刘邓还差不多,他们离开了中原,就靠陈唐、粟裕,救个毛主扯淡。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从整理刘邓不去隔断蚌埠看刘邓的犹豫 -- 补充帖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83422-2240

太明显了。

家园 关于夹生与毛粟对比

战争很少准备充分再打的。海湾战争那种仗,共军好像没打过。林副统帅教导说,打仗有七八成把握就可以打;五成太少,风险大;到九成十成了,敌人就跑了。按照副统帅的标准,大概五五开就是夹生。

粟裕打仗,一向是孤军周旋于大堆敌军之中,见缝插针,虎口夺食,太多五五开的,反正胃口好,也就无所谓夹生不夹生了。

而且,那个时候比的就是速度,就是看谁快。这方面,共军的党性与纪律性比国军高出太多,至少降两维打击,所以虽然自己看仍然有各种指挥不畅的问题,与国军比较起来,那就是丝滑了。所以,夹生饭,也就吃了。

至于毛粟的水平,应该说,站在各自的位置,都是最高级的了。而且,粟裕以实际上的兵团司令的地位,构想出中原决战,绝对的炒高,比林、刘两个野战军司令高了一级。硬要对比毛粟,意思不大,毕竟让毛去直接指挥中原决战,估计他也搞不定。各有所长,各尽所能,相得益彰。

家园 夹生是指和平津辽沈比较,至于你说都夹生,并无意义啊

当然我也是这个意思,很少有准备充分的,所有这是我建议中国一战美国的基础啊。

抗美援朝也是夹生饭。

构想中原大战,是毛主席的总构思,这是一直以来的思路,从抗战没结束就开始了。

粟裕就是在追随之。

毛主席指挥四渡赤水就具体而微了,你这个说法是不够合适的,实际上也是很多人的思路,意思是朱德的功劳。

要知道,晋冀鲁豫可是朱德精心指导的成果啊。

同年11月,根据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朱德奔赴太行山区,把太行山作为大后方的依托,与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率领129师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为了更好的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除了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进行抗日以外,还组建了地方武装力量,甚至还发动了根据地的老百姓参加到抗日活动中来。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战场之一。

作为八路军的总司令,朱德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指挥了无数次战斗,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军侵略我国土的阴谋,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华的狂妄计划,极大地鼓舞了每一位中华儿女。

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写下了这首《太行春感》,以表中华儿女誓死抗日的决心和意志,以显中华儿女浴血杀敌的昂扬斗志与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

当然,不止晋冀鲁豫,还有晋察冀。

家园 看一下

赵襄子守晋阳后论功行赏一段

家园 不是这样的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和1945年七大以后,中共内部再也没有人挑战毛主席了,周无能力再做非分之想。

但是,中共内部,对毛主席的思想(包括军事思想、政治思想、根据地建设和统一战线等等)的理解程度不一。显然,周是大部分理解不深人的代表,而不是他有什么个人野心。各个山头有自己的想法也是实情,各个上头的领导人有不同的想法也是实情。

任命101为东北王,调陈毅去中野、放手让粟裕独掌华野是毛主席安排全国解放战争比较突出的实例,不是周能做手脚的。

解放战争是全国一盘棋,有车马炮,也有兵,但是大家的作用是一样的,不是小卒子的作用就小,车马炮的作用大。

家园 一般性的问题

粟裕下江南,101打长春,济南只达成攻城战、豫东、淮海刘邓没有准备好,都是解放战争中一般性的问题。各级指挥员在自己位置上能做出的常规认知。

在锦州关门打狗、粟裕不下江南在江北决战,夹生饭的淮海战役。

用电影中范汉杰问101的一端对话来解释:

范汉杰问:先打锦州是哪位做出的决策?

101答:不是你我之辈能做出来的。

所以,不要以毛粟来苛求其他将领。

家园 不对,重庆谈判主导还是周总理,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在谈判初期

毫无地位。这个反对者一定是周总理。

苏联是要求把日军重装备全部给我军的,但是我军拒绝了,这显然是买好国民党蒋介石。

我这么理解周总理,他是一个社会主义内部请求和希冀外界援助的典型,就要别人援助多多的,促进自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发展。

否则无法解释他的独立性,比如45年拒绝苏军军援,这事绝对不可能是毛主席做的。

任命101,实际上是改变了彭真方案,东北打成那个样子,不换不行,周总理根本无法阻止。

同理大中原也是毛主席让步,不仅是刘邓自身,也是向周总理。

粟裕是毛主席也立了军令状的,同时,毛主席的话语份额也不是延安整风之前了。

但是解放战争,苏联的作用肯定是又重了。

刘陈邓架构的来源是粟裕跃进支持刘邓大别山,这事显然不靠谱

肯定没有在中原平汉路打更好。

然后是粟裕拒绝了跃进,要求打大战,这事,刘陈邓是不看好的,还不如救刘邓。

当然,后来变化了,邓小平回到中原后,粟裕打得成功了。

成功了就有限度加入呗。

说打光了,其实只是一种抱怨,而不是宣誓,就是怕豫东和淮海真打光了。

然而黄维这么强,也没能突出去,也是废物。如果黄维再凶横一些,是可以突破包围圈的,当然蒋介石肯定不满意。可是黄维不敢顾忌,胡琏敢突破蒋介石的命令,不怕被批。

当然了,他回去的时候,陈士榘已经加入了围困,跑不了了。

家园 稻友发明历史辛苦了

胡宗南集团是二十万对西野两万,当然优势在我。

最后胡宗南集团全是西野一点点儿的打歼灭战消灭的。

中野南下也不是一点儿用没有,但调动的是原来中原的国军,跟中野耍龙灯的是小诸葛指挥的华中剿总,跟胡宗南没有半点儿关系。

稻友现在就敢发明中野消灭胡宗南了?哪个位面的主席是中野救的驾?

另外中野到大别山后,取得了什么大捷呢?

后来的城南庄会议,实际就给挺进大别山定了性。

一是没有实现歼灭五军十一师这种国军主力的目标。

二是根据地建设也差强人意,中野还得靠华野和聂荣臻补兵。

所以粟裕提的暂不过江,留在华北打歼灭战的提议才被采纳。

稻公自己给自己贴金,都不敢说胡宗南集团是他打掉的,稻友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哦。

家园 哈,也不全是,好像调走了几支部队,可还是没解决毛主席的艰难

胡宗南也没有被西野全部消灭,被消灭了一部分,胡宗南保存军队还是有一手的,哈哈哈。

严重怀疑胡宗南是我党。

结果到了西南都归了二野了,哈哈哈。

说中野解决了毛主席的延安其实就是官方主流话术。

昨天我还在想,所谓三只大军挺进中原,到底是个啥,应该是三只部队在中原打打仗吧,不可能是深入大别山啊?这不符合逻辑啊。

你的说法是符合逻辑的。

现在关键是支持粟裕城南庄计划的到底是谁?

家园 这个是林总谦虚吧,这个问题他和毛主席是充分讨论了的

只不过他过于谨慎嘛。

粟裕我估计是不去想结果,做就完了。他的方案写的很好,当然了,周总理他们还是看不懂,不过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让他觉得可以一试。

只是刘邓不咋信,所以一直犹豫,直到孙元良从宿县离开。

家园 我也有想法,前几天谈蒋介石抗战,我说莫斯科和南京不一样,但是

有河友说苏联不一样,工业好,但是有个国家工业也不差。

伟大的法国!!!

大家都知道,1941年,抗德第一年,苏联就把德军从莫斯科赶了出去,虽然没赶多远,哈哈哈,话说蒋介石敢吹牛不离开南京吗?哈哈哈哈。

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东西是装备改变不了的。

大概就是勇气、力量和决心吧。

你这个估计和你的引申关系不大,只是周总理在培育自己的势力罢了。

决绝大别山,引出敌军,哈哈哈,这不是事实啊。张河友是个文人,不适合谈军事的。靠强靠就是邓小平的特点。

没意思。

家园 说陕北尤为困难是请求刘邓帮助,这事大概不成立,起码可能是 -- 补充帖

你别过来,陕北也没地方。

从道理上来说,彭老总率领西北我军对付的人数都是不少的,而且和毛主席的安全也没啥关系,转移出延安,我想毛主席也早想好了。

因为调兵出陕北这也是必然,剩下的就那些人啊。

还有刘邓出兵不仅是放弃晋冀鲁豫,这是个关键和事实,其实,刘邓到中原和大别山也没啥区别吧,既然可以在中原,你跑啥呢?不合逻辑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