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讨论】讨论一下,习总会不会去旧金山参加APEC -- 湍流VII

共:💬785 🌺5686 🌵15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就是鼠目寸光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说实话,你想跟着美国当狗,也会先把你大卸八块才可能。

咱们说上个朝代的事情。美国之前,英国是世界霸主,英国不仅没有肢解印度次大陆的国家,反而整合了包括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在内的广袤土地上的无数国家,成为一个大型殖民地。这也是印度民族认同的开端。没有英国人,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比如阿萨姆和马拉地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就是因为英国才有了一国的概念。

你的这个狭隘思想,是受封建时代的毒害太深了。中国想跟韩国一样深入被美国渗透,最大风险不是被分裂,而是美国根本没有意愿。就像 @范进中举 说的

不是你想对美跪舔,人家就要你的

墨西哥全国人民都恨不得被美国吞并,但是人家要吗?

所以你们不要小看邓小平、习主席的努力。毛泽东卖不了国;邓小平跪着卖国;而习主席能站着就把国卖了,更是弥足珍贵。

家园 我能理解方平兄基于对组织的认可而试图弥合分歧,缝合毛邓

我能理解方平兄基于对组织的认可而试图弥合分歧,缝合毛邓

但是正如方平兄说的,呵呵,在1975年邓自动和毛主席保持距离(距离大了)。哈哈哈,是的,我确实认为这个逻辑是不通的。在这里,方平兄试图把邓小平描述为一个同样所谓独立自主的政治领导人,并且因此获得了毛主席的认可而获得了继承人地位。

这是一批人在无法解释诸多之后,试图创造的一个新逻辑,不同于当年黑毛的民运逻辑,然而,这个逻辑其实是不成立的,原因也很简单,邓小平和毛主席的距离太大了,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行为吗?就邓小平家族的作为,这也配叫一个共产党员吗?

共产党不是白叫的,必然有很多的共产主义的内在的很多逻辑限制一个党员的诸多行为的,很显然邓小平家族不配也不合格。这不是邓小平死了之后才有的,而是他生前就存在的诸多行为。哪怕是吴晓晖事件。因为,众所周知,之前还有个邓质方啊?!

所以他只能算一个阶段的同路人,对于这点,毛主席是心知肚明的,毛主席在革命的最初阶段就对这类人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在不断的合作中,这类人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但是邓小平毫无疑问不是那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这里周总理应该还算是一个党员。

共产党的确在统战更多的朋友,但是先锋队就是先锋队,不可能是这类庸俗所谓共产主义者。

所以,方平兄的缝合意图我认为是徒劳的。这种强行统一毛邓的话语体系也是注定不成功的,因为当年邓为了背叛毛路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这是试图为他的投降意图而做各种基础准备,他离开有多远,自己就有多背叛。他做了太多背叛的事情了,几乎是7、8成的推到重来,所以,这太难办了。

要说这些事情不是邓做的,这点海峰兄一直也在做,他把责任推给了叶剑英等。但是我个人以为,虽然邓确实是共治,但是邓的权力是很大的,就是枪指挥党。

还想说几件事:

兄说工业要发展就得投美或者投苏,你的这个观点我是惊讶的,我是没想到你这么不自信,我很奇怪,西西河为什么藐视苏联的安225,难道西西河有资格嘲笑苏联的大飞机系统吗?没有市场经济,苏联也有了这个高端技术体系啊。所以,没有技术投降,只有西方市场问题啊。

其实,还有一个点,即我们可以占西方的便宜,获得一些适合于中国技术增长的先进技术,尤其是苏联解体,当然,最好不解体,中国能不能左右逢源,我个人判断问题是不大的。以邓的能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估计是因为邓得位不正,所以就选择了投降,他的这个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越来越明显,而且越来越难看了。恐怕习路线要消除的就是这点,这是决议三段论的来历,无论毛还是习路线,都要抛弃邓,这是必须的,这点在今天尤其重要,从这次习近平访越就能看出这一点,邓干了什么,进攻越南。

所以,就此得出的应该选择邓,选择投降,我个人以为这个结论是不妥的。

我在推测,方平兄意思是邓只有这么投降才能被老干集团选择而胜出吗?我估计绝对是邓放飞自我,然后老干部随之升仙了。

@霁天欲晓未明间

邓上位、维持当然离不开周派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中国传统官僚的操作作风,这点是毛主席最反对的。

现在周派应该还是比较强大,有所堕落,比如曾庆红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一个正常的官员在失去了共产主义理想之后很容易堕落成传统官僚,这需要极其艰辛的抑制能力,大多数中国现有官僚都是没这个能力的。我把这个称之为传统官僚术对本来就不那么坚定的共产党官僚的腐蚀。

就因为王健林,所以王思聪就该牛皮吗?这个问题不解决,官僚就会培养一个个纨绔二代,说政府公务员说我爹是李刚,王思聪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我爹是李刚呢。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官僚一代代堕落的基本基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年,建国初,城市人的大部分上学也是为了当官,当干部!真正追求技术人员的是后来了。当干部容易被批斗,所以就不那么想了,呵呵呵。

国内政治机构,就是指政府、公务员。比如这次的福利彩票机构。

你说你姑姑那段话,我没看懂,我的意思是你说时间点,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

通宝推:翼德,
家园 如果补齐你忽略的事实,真相可能跟你的结论正相反

为了便于阅读,我补充的都用黑体,整个历史过程方兄再看一遍

二、“邓只是周推出的竞争对象,就好像改开以来的隔代指定罢了” ---- 并不符合史实。实际上,1971年,“913”林彪事件后,邓在文革后期的复出过程,历时一年半,为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林彪死后实际主持政治局会议的周“并不积极”,甚至拖到自己请病假、动手术的前一天

1、林彪死后,仅仅两个月,邓给主席写信(1971年11月8日),要求解决工作问题(“只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党做点工作”)、及子女安排问题。主席立即做了两个安排:

A、迅速的让“监管”邓的汪东兴,安排了邓的子女工作、上学问题

B、将邓的信“印发政治局”,听取政治局大多数人的意见,尤其是周的意见

毛泽东在看到这封信后,曾问汪东兴:“你怎么不管人家啦?”汪东兴答道:“没有不管啊。我跟你在外地,不在北京。”毛泽东对汪东兴说:“小平同志的信上讲了,他的事还要让汪东兴管!”在邓的来信的信封上,毛泽东批示道:“印发政治局。他家务事请汪办一下。”

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在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追忆往事,在一一列举陈毅、刘伯承等开国元勋的功绩时,也提到邓小平,说邓小平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周恩来示意陈毅的亲属把毛泽东的这个评价传出去,为邓小平的复出制造舆论。

2、1972年4月22日,邓再次写信提出“回京、恢复工作及补发工资”三要求,汪东兴(当然代表主席)于5月30日批准了工资要求(“我建议把邓的原来工资照发”),并报周批示(周6月27日批示同意)

3、主席1972年8月14日对邓“永不翻案”的批示

A、1972年8月3日,邓再次向主席写了那封著名的“永不翻案”(“关于我自己,我的错误和罪过...并且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翻案”)

B、主席“非常高兴,很激动。看了两遍”(张玉凤回忆)

C、主席立即批示“请总理(周)阅后交汪主任(汪东兴)印发中央各同志”,并总结了邓的四大长处:中央苏区陪毛挨整的毛派头子、没有历史问题、刘邓大军时期的战功、与苏修坚决斗争

周恩来批示:“请东兴同志立即照办。”当晚,即1972年8月15日晚,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毛泽东的批示内容。

D、《周恩来年谱》从8月15日周恩来在政治局上传达毛泽东在8月14日的批示后,无任何记录显示政治局再次讨论此事

(主席的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问题来了:为什么邓的工作恢复还得再拖那么久呢?)

8月14日,毛泽东仔细阅读了邓小平的信,很受感动。他在邓小平的来信中批示道:

“请总理阅后,交汪主任印发中央各同志。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

(一)他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是所谓的毛派的头子。整他的材料见《两条路线》、《六大以来》两书。出面整他的人是张闻天。

(二)他没有历史问题。即没有投降过敌人。

(三)他协助刘伯承同志打仗是得力的,有战功。除此以外,也不是一件好事都没有做的,例如率领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他没有屈服于苏修。这些事我过去讲过多次,现在再说一遍。”(《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主席并没有明确批示让邓小平立即出来工作

4、主席开始批周,并亲自布置邓复出的职务安排

A、1972年12月17日,主席批示“王若水来信”,公开批评自“913事件“林彪死后周主持的“批极左”,主席的原话是:”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对,极左思潮少批一点吧“,林彪不是极左,而“是极右。修正主义,分裂,阴谋诡计,叛党叛国”

B、第二天,即1972年12月18日,周致信纪登奎、汪东兴:“昨晚主席面示,谭震林...邓小平同志一家曾要求做点工作,请你们也考虑一下,主席也曾提过几次"

主席头一天的原话可是一点都没谈到邓,周的信是特意提及的

C、1972年12月27日,纪登奎、汪东兴(当然代表主席意见)就安排谭震林、邓小平重新工作事写信给周,提出:“将谭调北京安排工作。邓仍任副总理”。周仍然回复:“谭事可先办,邓事待请示主席后定”

谭震林要出来,是主席原话。所以周说可先办,邓的事是周加进去的,当然要请示主席后定

5、周知道身体不行了,才开始着手邓的职务问题

A、1972年5月中旬,例行尿检中发现周得了膀胱癌。主席批示:“第—、要保密,不要告诉总理和邓大姐:第二、不要检查;第三、不要开刀:第四、要加强护理和营养”

B、张玉凤回忆:毛说“开刀容易扩散,有危险,是否可通过中医的方法,用中药来控制病情?”毛还这样解释“你们外科医生动不动就开刀,开一个死一个,陈老总不是开刀死了吗?谢富治不是也开刀死了吗?”主席还要求“防止扩散,注意营养和休息”。

C、1973年3月2日,周恩来约叶剑英、张春桥、汪东兴谈自己病情及检查治疗问题

D、1973年3月5日,叶剑英将周的血尿瓶当面汇报后,主席当即批准“先检查、后治”

E、1973年3月6日,周亲见主席,报告自己病情,请示检查治疗安排;主席批准病假

F、1973年的3月9日,周致信主席,汇报政治局讨论关于恢复邓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情况

从1973年2月底到3月初,周恩来带病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党的组织生活的恢复和职务安排问题进行多次讨论后,于3月9日致信毛泽东:提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情况,政治局认为中央需要作出一个决定,一直发到县团级党委,以便各级党委向党内外群众解释。”并告“邓小平同志已回到北京”。毛泽东批示同意后,周恩来立即批告汪东兴,就中央关于邓小平复职的文件及其附件送邓小平本人过目。征得邓小平同志同意后,3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

G、1973年的3月10日,周动手术

3月28日,周恩来同李先念等人到玉泉山同邓小平会面。这是周恩来与邓小平分别6年多后的第一次见面。

H、1973年3月29日主席决定:邓“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有关重要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

3月29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字里行间透出抑制不住的兴奋:“他(邓小平)的精神、身体都好。29、30两日下午和晚上,等候主席通知到主席处开政治局会,到时当约小平同志来见主席。”

3月29日,周恩来同邓小平一起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处。这是毛泽东与邓小平经过近7年后的第一次会面。

当晚,周恩来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商定:邓小平“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副总理身份参加对外活动;遇到重要政策问题,邓小平列席政治局会议参加讨论”(《周恩来年谱 (1949二1976)》,下卷,第585页)。

两天后,周恩来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负责人会议上,借机传达了政治局会议关于邓小平工作的决定。他说:邓小平同志的身体很好,根据中央政治局的决定,他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外事活动,当中央政治局讨论重大事项时,邓小平同志列席政治局会议。

4月9日,已经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偕夫人卓琳一同到玉泉山看望在那里治病的周恩来。关于这次会面,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是这样记载的:

“看着总理消瘦的面容,父母亲心中说不出的悲伤。多年后,父亲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还不胜伤怀。他说‘我们去看总理,看到他瘦得不成样子了。我们相对无言。’相对无言。能说什么呢?几年之中的风风雨雨、心酸苦辣,岂是言语所能表达。见了邓小平,周恩来很高兴。周恩来为人向来严谨,对事物从不妄加评论,更不会随便议论他人。不过这次是和他最信任的邓小平谈话,他要把积蓄在心中多年没有说出的话讲出来。周恩来首先没有谈他的病,也没有谈今后的工作,他对邓小平说的,是埋藏在心里多年的话。他说:‘张春桥是叛徒,但主席不让说。’讲完后,他对卓琳特别嘱咐:‘卓琳,你不要说出去啊。’接着,他十分郑重地对邓小平夫妇说:‘小平的保健,你们要从吴家选一个人。’吴家,指的是医学专家吴阶平、吴蔚然两兄弟。此时,周恩来要向邓小平交代的,是邓小平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要面对的险恶的政治处境。此时,周恩来所关心的,是邓小平的保健,既有技术上的保证,又要人选得可靠。重病中的周恩来,这样地关心邓小平,是因为他信任邓小平,是因为他把他的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邓小平身上。”

4月12日晚,也就是邓小平去看望周恩来的第三天,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宴请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这次招待会,邀请了众多的中外记者。周恩来特意让邓小平也出席这次招待会。这是在政坛沉寂了七年之久的邓小平第一次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公开露面。

5月20日,周恩来在主持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在宣布会议将要讨论的三项议程时,说:今年三月党中央关于恢复邓小平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文件,是一个有代表性的文件。

这年秋天,周恩来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外地参观时,把话说得更透。他向客人介绍邓小平时说:“这是一位将来会成为很重要人物的领导人。”

I、1973年8月份召开“十大”,邓小平仅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不是政治局成员

6、邓表态批周后,才获得“三副一正”

A、1973年年底批周会议上,邓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列席

B、主席亲自问汇报会议情况的王海容和唐闻生:“邓小平发言了没有?“

C、邓批周,直捅要害(“总理表现出来的是外交路线上的错误,但是你的核心是对待毛主席的态度,我们在座的所有人认为,我们对于毛主席是可学不可及的,你这次的错误在于你的内心认为毛主席不只是可学的,而且是可及的”),周百口莫辩

D、主席非常高兴:“我知道他会发言的,不用交待也会发言的“,当即欲招邓长谈

E、1973年12月12日至22日,主席连续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在会上严厉批周I、

F、1973年12月15日,主席在会上对邓高度评价,“办事比较果断,一生大概是三七开,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

G、12月18日,周主持政治局会议,传达主席提出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政治局会议赞成主席提议:由邓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H、1973年4月,主席安排邓率团出席六届联大特别会议,阐述了主席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

4月6日代表团离京时,病情恶化而又通宵未眠的周恩来驱车前往首都机场,为邓小平等人送行。4月10日,邓小平不负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重托,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发言,全面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及中国政府对外政策,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邓小平也被外电称作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密同事”、“一向只对付最重大工作的第一流的老资格领导人”、周恩来总理的“最好的代理人”(《毛泽东传(1949— 1976)》,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I、邓积极配合“批林批孔”。1974年,主席批示“邓小平除担任第一副总理外,还要兼任总参谋长”

J、1974年12月,毛见周,当面提出:“四届人大之后,你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让小平同志去顶”。

当周恩来建议补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或中央副主席时,毛泽东提出让邓小平任中央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

 1975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同时任命张春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17日,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选产生,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1月下旬,在解放军305医院住院的周恩来抱病在医院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新的国务院领导班子的分工问题。2月1日,他嘱咐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吴庆彤,请邓小平将国务院各位副总理的分工列出,并说:“有些话小平同志不好讲,由我来讲。”

2月1日下午,周恩来主持召开四届人大之后的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会上,周恩来对大家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

  周恩来重申了毛泽东关于邓小平“人才难的”、“政治思想强”的评价,并且强调:“现在我病了,将来这样的会,请小平同志主持。”由此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

1975年5月,邓小平出访法国时,专门到一家标准的法式面包店,把他十几美元的零花钱全部买了刚出炉的法式棍子面包,并说,总理爱吃这种面包,带回去请他尝尝。

1975年7月初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起,每隔几天他们就要见一次面。单在七、八、九三个月,他们在一起开会或者谈话就有12次,几乎是每周一次。邓小平是周恩来在医院里会见次数最多的中央领导人。

  8月26日晚,周恩来在医院会见即将返回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宾努亲王。在一个多小时的会见中,周恩来热情赞扬邓小平,给两位亲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场的柬埔寨民主团结政府大臣秀蒲拉西回忆说:“周称赞邓小平副总理,并说有邓代替他,他就感到放心了。”

9月7日,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的周恩来不顾医护人员的在再三劝阻,坚持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他满怀信心地说:“我现在病中,已经不能再工作了,邓小平同志将接替我在国务院的工作。邓小平同志很有才能,你们完全可以放心,邓小平同志将会继续执行中国党和政府的内外方针。”这也是周恩来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做住院后的第四次手术。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汪东兴和邓颖超等在医院手术室外守候。

进入手术室前,躺在手术车上的周恩来示意停下,轻声问:“小平同志来了吗?”邓小平立刻跨步靠近手术车。周恩来吃力地抽出手,紧握着邓小平的手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周恩来传》,第四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1月15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来追悼大会上致悼词。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回忆:“周伯伯病逝后,父母亲带领我们全家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隆重的追悼会。当最后走到周伯伯的遗像前,我们每个人都禁不住失声痛哭。”

4月7日上午,根据毛的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华国锋任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决议,关于撤销邓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保留党籍,以观后效”。

最后,邓在1980年曾说过:“不是周恩来(提拔我的),是毛主席“。

邓小平把周恩来视为兄长,终身钦佩和敬重周恩来。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提问时说:“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48页)

1978年10月27日,在日本访问的邓小平来到京都岚山。日本朋友用京都的名菜“怀石料理”招待邓小平一行。邓小平在亭谢间默默地眺望了一会儿,然后回头对日本朋友说:“1919年,周恩来总理访问这里的时候也是下雨。当时作的《雨中岚山》这首诗,最近已在北京出版。”

1998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出版。此时邓小平已经去世一年多了,但他在生前特意为这部书题了书名。

邓被子女问到在法国关系最密切的人时,邓想后说:“还是总理。我们在一起待的时间很长。”

除去法国留学的经历,从1927年到1929年,邓和周约有一年半的时间朝夕相处。周负责中央日常具体工作,“根据周恩来建议,决定改中央秘书长为中央事务秘书长”,由邓来担任。还有半年多时间同住在一栋楼,周夫妇住楼上,邓和新婚妻子张锡瑗住在楼下。

之后红七军起义,邓被任命为政委,临起义却以妻子难产为由跑回了上海。换成别人早就被当成临阵脱逃而毙了,但周对邓却没有任何处理。

1968年5月,邓专案组成立。周恩来阅报告时,在邓入党问题处批:“邓小平是在留法勤工俭学时入团、转党的,我和李富春、蔡畅同志均知道此事。”

之前我写过一篇很多事情就是隔了一层窗户纸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分不清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路线的区别。这三者其实是有根本的区别,理解了这点,很多事情就是捅破了窗户纸一样。从邓来讲,说了永不翻案都能推翻,肯定不是忠于毛本人的;忠于路线,也是部分吧;至于是否忠于毛思想,那都是明摆着的了

通宝推:笑看风雨,凤兮凤兮,楚庄王,rentg,strain2,落木千山,桥上,方平,凤城,天白,范进中举,和平共处,回车,
家园 我们中国人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

当然中国这么大,败类总是有的。

通宝推:真离,
家园 你这个看法,过于封建了

只有封建思想,才把人和人的关系看成是根本要素。

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和人,人和事物的关系都是发展变化的。

就是毛泽东自己,思想都有变化的过程。邓小平也是一样。因此两个人的思想有契合的时候,有分裂的时候,再正常不过。

即使都按照两个人的成熟的思想,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在反封建的时代,依然可以真心实意的一致合作。甚至按照另一些人的看法,是社会主义vs官僚资本主义,在反对其他官僚资本主义的时候,也能真心实意的一致合作。

家园 宝推不了加个花

方兄这段文字写的很好啊,已经活灵活现地把主席与邓两人的性格、人品、风格都写出来了

为什么仅仅过了两年,邓就从之前无条件的配合主席“批周”,演进到拒绝肯定“文革”?是因为邓回到中枢两年后,对各方势力的此消彼长,尤其是主席的身体状况,比在江西时期,要清楚得多了。此时邓手中的政治选择权较两年前重回中央时,又要大得多了。拒绝肯定“文革”,选择与主席路线保持距离,以观后变,就是邓深思熟虑之后的最终选择。

说白了,老子不稀罕干什么辅政大臣,还是之一,老子要干就干司马懿。所以主席高度点赞过司马懿嘛:

他这几手比曹操高明:谋略过人,且善于隐忍

主席看人准不准?

家园 他的说法还有几个问题,第一,刘少奇是谁的人,不解决这个问题

说不清。

第二,汪东兴又是谁的人?怎么看,看政变时他做了啥?

当然,汪改开下去了,因为啥,利欲熏心。几乎是第二个叶剑英。

为何周总操作付出不是太快,因为他要运作邓做中国第一人,过程缓慢当然是必须的,而且要稳健,不露瑕疵。

本身周总理事必躬亲,也是个啥都想管的领导,所以非必要还是想自己做主。

海外民运指责毛主席专权,其实周总理才是。

推出邓,也是毛主席周总理玩太极,不过毛主席也确实难以阻止。

邓的批周比批判文革差多了,我有点不相信方平河友不知道1975年邓小平追杀造反派的事情。无论怎样,这种永不翻案已经没人信了。

说啥邓是毛派。毛主席是为了总理提供借口试探总理呢。方平兄说毛主席支持邓出山,呵呵呵,何尝不可能是试探周总理,为什么?林彪倒了啊。

汪东兴是毛主席的人?不可能的!!!拦住江青不让毛主席见她的不就是汪东兴安排的嘛。

家园 你这转进的没边了,王健林是许家印的儿子吗?

王健林为王思聪的成长就浪费了多少钱,这就叫市场规律了?

这是你的原话吧。

王健林给王思聪花钱,哪怕花钱买屁吃,也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钱,爱怎么花都是市场规律。

这是我的原话吧。从上下文很容易看出:我说的是王健林花在王思聪身上的钱,是自己的钱。

你转进到其他的地方,有意思吗?王健林作为集团领导,不该做决策吗?即使有失误,和人家有儿子有什么关系。你能查到王健林动用集团公款花在儿子身上的证据?

家园 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东北人被俄罗斯欺负的很苦,所以对俄罗斯及其仆从国因恨生爱,我们应该同情、帮助他们,关键时刻拉一把。

家园 当然不是纯粹的欺骗,是武装欺骗

党中央的机构里,唯一不从事欺骗行业的,是军委啊。

有力保障了欺骗的效果。

匿名 邓为啥是1975年后主动选择“与主席保持距离”?

请看“ 毛泽东的光辉晚年(上下卷)by 谷成 伯強”中第353页中所说:“我們已經看到,批林批孔運動在 1974 年夏天之後,由于各種干擾而不了了之。

也許是巧合,也許不是,正是這個夏天,北京成立了一個醫療組為毛澤東檢查身體, 一位天津來的專家發現毛澤東得了運動神經元病,這個病無法治癒而且患者生命一般不超過兩年。當時北京有四大金剛之說,這四個人是胡耀邦、周榮鑫、萬里和張愛萍。鄧小平的女兒寫書說,這個時期他父親對于“四人幫”是採取攻勢而不是守勢。”

若此言为真,则可知D为何在75年开始为翻案而着手了。

家园 小平在这个问题上没法退让

当时的政治人物表态有三种方式:

一是给对方的私信。这个最不可靠,比如“永不翻案”;

二是检查。让对方违心地做检查,是一种心理上的羞辱;

三是主持文件和决议。这个是公开的、官方最高级的表态。

小平之所谓“桃花源中人”,是被要求主持起草文件,这是逼到了墙角的政治表态,他不可能退让的。为什么呢?

在大跃进以后,小平和毛主席就不再是一路人了,小平认同刘的路线。不过,小平不是刘的人。

其实,说谁谁谁是谁的人有点无聊。这些政治人物,永远都是自己的人,其次才是政治盟友。谁谁谁和自己认同的路线一致,就结伙相干【除非没有路线,谁在台上就拥护谁】。对他们的评价首先应该看是否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党……而不是忠于某个个人。

小平在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是支持大干快上的,比如站在稻草上。随后现实经济的挫败,使他和刘的看法一致了。一个不让毛主席开会,一个不让毛主席讲话。他们认为毛主席那套不再适合当时的中国。

毛主席坚持阶级斗争为纲,他们则是修正主义。就像今天,到底分配更重要还是生产更重要。

这个分歧是无法公开调和的。所以,让小平主持整一个肯定文革的文件或决议,他装不像、做不到。

家园 1975年就是翻案,名义上不说,暗地里杀人,甚至包括张志新啊

因为张志新支持刘少奇啊。

这哪是保持距离,就是公开对立。

邓不让毛主席开会,有啥没胆子的呢?

家园 莫非你是【新】中国人?

真中国人历来以政治上的灵活性著称,这就是这个伟大民族的生存法则。对此,老子有过专门的关于舌头和牙齿的论述。稍微了解一点中国历史的都清楚。

往早了,什么五胡十六国,五代十国,隋唐辽金元就不说了;当年满清可是【留发不留头】仔细选择过的。

难道说,你是后来移民来的【新】中国人?比如二战失败没退走的日本开拓团的后裔?

不过即使这样,也不算什么。中国人的先贤都说了,“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我们也可以接纳你,但是你要真的入中国,接受中国人的政治上的灵活性才行。现在这样怕是还属于披发左衽状态,【新】则【新】矣,【中国】么,还差了一层。

家园 1964年毛泽东因何被刘少奇吩咐:参会别发言,这个事很有意思

这个事情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怎么就只说刘少奇一个人呢?这个题目是不是很有意思?

这就是把焦点从邓小平引向了刘少奇嘛,实际上,此时刘少奇是国家主席,邓小平是总书记兼任常委、副总理。要说有权力斗争也应该是党总书记和党主席。

刘少奇的国家主席就是毛主席让出来的啊。

1964年毛泽东因何被刘少奇吩咐:参会别发言

2016-03-30 15:31:13 来源:环球网 作者:顾保孜 钱嗣杰 责任编辑: 字号:T|T

1964年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春节军民联欢会(资料图)

  1964年夏季的炎热在进进退退的潮汐中淡去,可是“四清”运动的温度却在避暑胜地被炙烤得越来越高。

  此时的刘少奇已经无法号准毛泽东的“脉搏”,越是想顺着毛泽东的思路,就越是走错方向。结果物极必反,他甚至在毛泽东提出的阶级斗争问题上做出了更为激进的演绎和实践。在《后十条修正草案》和《桃园经验》的指导和影响下,从1964年秋铺开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急转直下,“左”的倾向更为明显和突出。各个试点县都集中了上万人的工作队,完全撇开农村基层干部,在许多地方进行错误的“夺权”,使不少农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城市社教和工交领域的“五反”运动也严重偏“左”。

  这一年刘少奇“挂帅”领导“四清”运动,一声号令,一百五十万干部下乡蹲点。刘少奇威望之高,动员能力之大,使毛泽东产生了微妙的感受。

  毛泽东邀请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各大区主要负责同志及劳模、科学家在人民大会堂过生日。他的一席话为1964年做了总结,也为来年埋下了伏笔。

  原子弹爆炸的热浪未平,“四清”运动如火如荼之际,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又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开幕那天,三千多名代表走进神圣的殿堂,以自己的参与表达全国人民的心声。

  农民也好工人也好军人也好,每一个人都全心全意地为自己的祖国出谋划策,都衷心地拥护国家领导人的意见。而刘少奇因为处于一线的领导位置,“一竿子到底”,与各省市关系相对比较紧密,这次人代会人们将热爱毛泽东主席的感情也同样倾注在刘少奇主席身上。大家认为,拥护刘少奇自然就是拥护毛泽东,就是拥护党中央。这次会议上,广大代表看到了刘少奇与日俱增的威望与权力。

  借此机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时间也是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正好与人代会同步。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毛泽东很介意。邓的话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情绪,他坚持要参加。到此为止或可作罢,偏偏刘少奇又加了一句:“参加可以,但不要发言了。”

  钱嗣杰作为毛泽东的摄影记者,为了拍摄好这次的“革命的大会,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他几乎就吃住在会议上。目光所及,到处令人神清气爽,他自己也发自内心地对祖国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自豪。会场内外气氛十分高昂,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基层代表,个个都显得喜气洋洋。毕竟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年,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感觉尤为突出。这次会议也是他拍摄新闻照片最多的一次会议。

  但是,走出人代会会场来到中央工作会议会场时,钱嗣杰发现了毛泽东情绪的变化。毛泽东与在人代会上判若两人。两个会议两种表情,前者笑容满面,和善慈祥;后者板着脸孔,隐含不快。

  毛泽东与刘少奇两人一来一回,一句接一句,语势激烈,就像在吵架一样……

  两位领导人到底为什么争执?钱嗣杰不得而知,也不敢做任何猜想。他按动快门的手有些抖动,拍完几张后就急忙离开,不敢在会议室过多逗留。

  后来钱嗣杰才知道,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四清”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这是继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以来党的主要领导人之间一次最严重的争论和斗争。

  这次中央工作会议竟然召开了一个月,戏剧般地被分为两个阶段。前半段会议是由刘少奇主持的,主要是讨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问题。根据汇报情况与“四清”中提出的问题,会议制定了一份《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个文件共有十七条,故简称《十七条》。会议后半段是毛泽东将散会人员招回来继续补开的会。毛泽东亲自主持,重新制定《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文件标题与刘少奇指定的那个一字不差,但内容却有二十三条,简称《二十三条》。打开文件就不难发现,这不是简单地增加了六条,而是基本针对刘少奇的《十七条》而制定的《二十三条》,很多内容与刘的版本都是针锋相对,彻底推翻重来的。

  先说刘少奇主持的前半段会议。

  对于刘少奇来说,他抓了“四清”的工作,又蹲了点,觉得是有发言权的,他对“四清”运动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当时到1964年底,全国已有一百万以上的干部参加“四清”运动;但是,人们普遍地反映“四清”运动搞不下去,对此提出了种种意见和看法。会议在听取汇报后就开始讨论“四清”运动的性质问题,与会者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与看法。

  刘少奇根据大家意见与看法,认为还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既在党内,也在党外,既有敌我矛盾,又有人民内部矛盾,并且是相互交叉着。

  而刘少奇这些“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分析,毛泽东之前就根本不同意,并把它们视为原则分歧、两条路线的斗争。毛泽东在“四清”运动中没有得到主导权,全国“四清”运动基本是按照刘少奇的路子进行的,在毛泽东看来,他似乎被架空了。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前,邓小平对毛泽东说:“这会不重要,您老人家不用参加了。”本意是想说,这样的会议应该是主持一线工作的刘少奇的事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毛泽东很介意。邓的话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情绪,他坚持要参加。到此为止或可作罢,偏偏刘少奇又加了一句:“参加可以,但不要发言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毛泽东很介意。邓的话反而激起了他的逆反情绪,他坚持要参加。到此为止或可作罢,偏偏刘少奇又加了一句:“参加可以,但不要发言了。”

  一个不让参加,一个让参加却不让说话。毛泽东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从未受到过这样的对待,心理上无法接受。

  毛泽东反问:“我为什么不参加?为什么不能说话?”

  刘少奇和邓小平看毛泽东真的生气了,没有再行阻止。

  1964年12月15日第一天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是参加了,但两位主席话分两头,各说各的,这让很多不知情的大区和省部级领导们一时思路跟不上趟,满腹疑惑,不得其解。

  28日下午是中央常委会议,两位主席依然是相互插话,随意打断,各不相让。

  刘少奇总在谈“四清”的主要矛盾既在党内,也在党外,既有敌我矛盾,又有人民内部矛盾,并且是相互交叉着。

  毛泽东也不相让,说“四清”主要矛盾是群众与走资派的矛盾……刘少奇马上插话:“我个人认为是‘四清’、‘四不清’的矛盾。”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参加会议的其他常委暗暗为刘少奇捏着一把汗。大家看得出来,刘少奇总是打断毛泽东的话头,此举一定会让毛泽东动怒。

  果不其然,毛泽东动了大气。第二天,他早早拿着党章和宪法坐到会场上,以示抗议。一开场就申明:第一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大家说有人不让我参加会,也不让我讲话,对不对?毛泽东的话震动很大,全场气氛紧张,据说在场的许多军队将领都站出来为毛泽东撑腰。

  毛泽东看看会场的架势,也不愿意闹大,就没有点名。会是不参加了,他转身离开了会场。

  事后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找到刘少奇谈话,他善意地提醒:“刘少奇同志你要顾大局,你要认真地检讨,你为什么打断主席的话?要尊重毛主席啊。”(这叫善意?)

  刘少奇似乎感到自己的问题,做了检讨。

这篇文章很有趣,因为还要树立都是好人,还要贬斥毛主席,意思是毛主席迫害刘少奇,这个事情是一个原因,无形中把邓小平排除了出去。

在这里我就想,不让开会和不让发言,哪个更严重?一样严重吗?既然一样为何说刘少奇不说邓小平?着很奇怪。

在早一些年,这个文章是作为毛主席虚假,迫害刘少奇的一篇文字的,意思是毛主席指责他们不让发言开会是假模假样,意思是毛主席虚假的夸大事件,实际上是毛主席的阴谋诡计,毛主席是一手遮天的领袖,这是在政治技巧玩弄刘邓。尤其是文革意图迫害刘少奇,给刘少奇制造虚假的罪名。刘邓拦不住毛主席说话开会。其实这当然是造假。

这篇文章说这个会议不重要,真的不重要吗?引发了毛刘这么大矛盾的会议不重要?怎么可能呢?之前的很多会议也不重要吗?当然了,毛主席是退居二线了,但是人家确实是有资格参加任何会议的常委,党主席啊。所以邓小平的这个说法很奇怪啊!!不应该邓才是主要问题人物么?但是这篇文章就是有意的把矛盾推到毛刘两个人身上了,这不奇怪吗?

事实上不仅毛主席不让开会,不让开会是核心,而且这个时期毛主席在北京说话发表文章都不可以。这里面有彭真的愚蠢和罪过,也有邓小平的功劳,他们就是想架空毛主席。

我个人估计猜测,毛主席是对刘少奇能力表示质疑,刘少奇的确应付不了周邓联手。

但是刘少奇下不开脸,也对自己自信,还是想自己操作,但是刘少奇因为个人能力和受到了传统官僚思维的侵蚀,所以不能承担毛主席的任务。比如,毛刘都是支持四清的,周邓什么看法?我估计应该就是反对,这是大家传统官僚,他俩当然反对。但是刘少奇还想通过政治技巧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的政治技巧能和周邓等人相比较吗?我个人觉得,单纯是刘少奇的修养、驯服主义来解决是根本不够的,这不只是干部听命令听指挥的问题,而是干部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耐心和灵活性,否则就是对官员有利的就听,没利益就不听、拖延。刘少奇原则很强,但是不够灵活,操作死板、粗暴。在传统官僚政治智慧下,这是解决不了官僚体系中大量问题的。尤其是被国民党所谓起义官僚、国民党左派官僚、封资修新共产党官员等大量侵蚀的结果下。这个问题只能是毛主席来操作了。必须要经受冲击,否则共产党官员体系很有国民党官僚化、腐败化的可能性。

刘少奇实际上已经被传统官僚术侵蚀了,也在不由自主的堕落,这些都决定了这个事情的难度和复杂性。不仅如此,军队支持力量,林彪系统也不够纯洁。

这就需要文革来解决。

划重点,邓小平(书记处总书记)不通知毛主席参会,一定不只是第一次了,没问题吧?

通宝推:范进中举,侧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