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苹果放弃造车”给我国带来的隐忧 -- 拜吨
问界那些相当于新款智能手机,我还是老人机用着先呗。
电动车在中国的大行其道得益于中国独步全球的发电输电等电网系统。
但是目前的主要电力来源还是火力发电。化石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种会损失大概百分之五六十吧,然后输电,然后充进电池,然后再驱动整车工作。中间的能源浪费很大。也就是说电车所谓环保的前提就是浪费。
从春节后锂电行业的现状来看,价格战已经打掉很多项目,没死的项目目前也卡着不签合同,不付款。
当初纯电动大巴车解决能源安全的路线是正确的,但乘用车的大力发展我觉得是走了弯路。除非核聚变发电商业化能快速实现。近年来石油是否是枯竭资源越来越多的被打上问号。会不会是下一个像钻石一样的谎言。
再就是智能程度越高,充电效率越高的电动车对基建的健全和稳定性要求就越高。国内有条件,但消费能力已经被房地产搜刮殆尽。国外市场的开拓受基建的限制空间有限。
所以我感觉苹果喝奔驰对纯电动乘用车的降级不一定是无奈之举。
先是房地产盛宴留下来的鬼城,再就是电动车盛宴留下来的一条条闲置的电池生产线。
这两大产业造成的浪费会不会影响民族复兴的进程。
三叉对德国影响巨大,真要放弃燃料,承受不了。苹果,能把乔老爷踢出去,为啥不能把库克踢出去。三哥的国民性就是善于管理,什么都糊在一起。但是整个开创性的产品,姥姥。你能想像一下用塞班跑抖音的场景么?马斯克不造手机,是否说明手机没有明天?
燃油车迭代达不到电车这个水平。
今年开年比亚迪就敢把电车降两成的售价,油车含泪跟。看能跟多久。
从国内情况看没道理电车卖不出去呀!
欧洲最大的光伏企业也快倒闭了,不能说我们也不搞光伏了吧
自信点,靠黄了他们咱能多赚钱!😄
否则只能是日益萎缩直到完蛋。米帝的造船业就是前车之鉴。
仅仅花了8年时间。说明小米的产品经理是世界第一流的,硬件实现能力是第一流的。MIUI、小爱同学、小米云的流畅运行说明了小米的软件整合能力。小米干什么都能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是多次出现下时代杂志和BBC首页的中国品牌,说明小米是懂宣传的。
小米能够稳定地盈利,说明供应链和内部管理是在水准线之上的,不会出现类似于新势力的肆无忌惮的内部贪腐。
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做到上述任何一条,都可以在业界有一席之地,做到全部,当然有王者之姿。
据我所知,小米投资过小鹏和蔚来,对电动车供应链的整合有很深的介入。小米入场,水平肯定不会比小鹏低。就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而言,小鹏和华为基本在伯仲之间,就算有所不如,差距也很小,因此华为对小米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这些东西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就品牌而言,由于小米曾经以性价比起家,国人把他的品牌列入普通品牌,但是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小米都是妥妥的世界品牌,老外会高兴地说,我用小米手机。客户打入小米,常常要举行新闻发布会,或者在年报或者季报上浓墨重彩宣传自己,进入世界顶级企业供应链。
电动车的是每年3万亿美元的市场,仅次于能源的5万亿美元,容得下20个玩家。我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兄弟登山,各自努力。说得难听一点,难道其他品牌都死了,华为、理想就不会作恶?
不要总想着智能化,简单的电池驱动,是最后打死燃油车的那一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电池,电池的性能达到一定水平,价格降到一定水平。目前的例子是国内的电动小货车,续航200公里而尔,杀得油车基本无还手之力,贵上很多,但总成本便宜。
充电也不要想得太难,电网不好搞,发电机不难搞啊。发电整合在车里是增程混动,发电机也可以总独拿出来,共享。必要时也是可以随车携带的,想想当年带着几罐油跑长途。
向上看,也要向下看。车首先是车,然后才是移动豪华包厢。车的量比包厢大多了。
燃油车供暖,其热效率还是不如电车的。
所有的问题:电池。
据消息:大西洋暖流有崩塌的迹象,时间段在2039-2070.
将进入极寒小冰期,能量如何分配应对这一球级的变化?
电车就是在中外政府在左翼环保势力裹挟下的一场不公平辩论。
没有贬低电车的意思,它的确是未来。但是目前种种话术,都属于那种我要我觉得我不要你觉得。
过去买个车,想干什么干什么。现在要出远门,最好想好。
太热不行,空调费电;太冷不行,掉电太快; 一到过年回家季节,电车不管是新势力还是老势力,纷纷表示没空看新闻,堵车缺电不回应。
车子刮了擦了,过去油车一看算了不修了。电车,要是底下电池损毁了可不是闹着玩的。把电车停楼下,可有纵火的嫌疑。
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大意就是不出事是我牛逼,出事是你自己傻X。要钱可以,要命不行啊。特别是一家人的命。 况且你汽车电脑化,高速上你怎么也得给我一个自救的办法吧。机械刹车不是落后,我看还是应该保留。
还发明一个增程的话术,加一个发动机做大号充电宝。 想想你们当年是怎么批评丰田prius的。 起码人家还省油。
美国车过去每年比日本车多贬值个几千块被压的抬不起头来。现在好了,电车两三年贬值快一半,就这大家还不愿意买。谁知道上一个车主是怎么用电池的。他要不是遵循浅充浅放,我这车可能连这个价都不值呢。
我还是坚持用老人机。等到智能机彻底被证明了,我再换。
自己买车,主要想干嘛?附带什么?什么使用条件?预算有没有限制?最佳状态当然是向已要什么买什么。
这里讨论是车的趋势,并不是个人买车。大势是新能源取代油车,新能源最后归拢在纯电,这是我和部分人的观点。油车会不会消失?肯定不会,起码相当长时间内不会,相对于纯电的固有特点,油车也有其固有特点,但是油车跟电车换个位,变成小众和特种用车,是可期的。
未来会不会跟科幻片一样,出现晶能呢?比如核堆做得足够小,核燃料搞成标准件,叭的一下插进去就自动启动。我是肯定看不到的了。
多旋翼载人技术方案不复杂,主要还是可靠性得够,在海边低空飞,可能安全系数大一些,还有山区或者沙漠或许也行,还没那个公司有信心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用多旋翼载人飞行,更别提适航认证等,大疆出的运载机也只是运货,在地面交通不方便的地方确实好用,据说把黄山上物价打下一半。
看座舱,应该是4人。如果能将票价降到400以内应该吸引力很大,飞行时间大概20分钟,船票价格是150,时间1小时。记得以前有些内地的豪赌客,来深圳后直接坐直升机去澳门,几千机票眼都不眨一下。
就如联想一样,虽然很膈应它的一些事情,但要说没有它也不行。
有点恨铁不成钢。也就是对其希望过大,导致有些失望而已。但还是得承认,其还是在平均水准之上的。
小米也是如此。雷军是个卓越的经理人,把小米带到目前高度殊为不易,而且当年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小米以一己之力搅动得翻天覆地,不止干趴了山寨机,也颠覆了既往的手机市场格局。还是一样的,对之有些希望过大,导致有些失望。
至于小米汽车,放在国内的定位,我是更觉得它的对手可能是类似零跑、哪吒,以及一众传统燃油车企业转型的新能源车系列。一开始就定位在中高端,有点偏离他在国人中的定位了。而且定位在中高端,那就得拿出点“底气”出来,到目前也没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底气。别学长城,长城是铁了心碰瓷比亚迪,各种黑子文宣太LOW了,小米现在啥都去对标华为,有嘛意义呢。这点还不如李想呢,李想好歹通过各种市场调研数据,成功开拓出了“奶爸”车市场。
极致的性价比,是小米曾经的杀手锏。小米汽车何去何从,以什么为抓手,站在什么价位凭什么立足,是我更想了解的。不过现在看,小米连价格都迟迟未能公布,让人觉得其实他们内部现在还脑子糊涂着呢,不知道自己的市场定位。
小米汽车的困境是眼前的大山需要大智慧。
孙少军那天分析过小米的困难,第一,车只有一款轿车,并且是纯电,难上量。
二 ,看看今年普遍的降价以及极客的定价,小米的车会面临极大的困难,销量和利润必须取舍。
三,合作方是北汽,这是第三难,可能还是无数难。
这些问题都需要雷下大决心,拼大力气,不是简简单单的就能过去的。
看吧,先把眼前过了,才能有未来
现在吧,已经摆在广场上开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