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当17岁的中专女生获得了第12名之后 -- 亮子
呵呵呵,那些能够找到关系的,一对一的确实有优势。
不一定准确,有了解的河友可以补充
一对一,如果是外面机构请的老师,一般800元一课时起步,名气大点,1000元一节课。如果是有钱家庭,那么日常辅导就请这种。我知道的,有些有钱人先让孩子上小班,如果孩子觉得老师好,直接联系老师,长期搞1对1,价格如上。
一般家庭,不能长期承担这种,就会在关键时期,比如初三最后一个学期,请一对一,这个时候,很多就找学校老师,这种情况需要1200一课时起步。但能不能请到老师,就看你和老师关系如何?因为这种是教育局严查的。
这里有提到书军问题,图片,我就不搞了。有空可以看看。
这还是数学教授么?
这位教授要是看到我以前的板书和笔记能挑出更多毛病,我总是把Sin 写成S~,把X写成)(,我写的φψΦ,不看上下文联想自己都经常分不清,写μ经常脚短写成u 我写脚标经常大的和正文字母难以区分。我倒不会把b 写的像6,但经常写的像h 。所以我不觉得板书没有印刷体那么标准是多大问题。
建议那些迫不及待的要给姜萍同学定性的网友,且耐心等待,八月份决赛成绩就会出来了,在这之前,何妨谨慎一二。
DEL
而且是当地A类高中。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才选了中专。
本来这个比赛面向的就是数学爱好者而不是数学工作者,参加者7成都是业余的。
据了解,今年参赛选手中既有来自全球顶尖高校数学系的专业选手,也有那些追求快乐而非名次的业余选手,后者占比超过70%。他们来自不同行业,身份各异,其中包括刑警、编剧、律师,甚至还有一位忙碌的快递小哥。这位快递小哥名叫孙金元,来自天津。每天在完成繁重的工作后,他总会抽出一两个小时来研究数学。孙金元曾经对欧拉常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费连续两周的时间去证明与欧拉常数相关的13个公式。即使在白天送快递的工作中,他脑海中也时刻思考着这些公式,晚上回家后还会查阅相关资料。最终,他成功地完成了这些证明,并得到了其他数学爱好者的认可。孙金元表示:“数学不会欺骗你,它非常确定,如果你无法解答一道题目,那就是你还没有解答出来。”数学给了他在孤独生活中继续前进的勇气。
北大不光培养了很多顶级人才,但也不能否认其间也混杂有一些废材甚至还有一些蠢才!
先有断言姜萍99.99%作弊的赵某,现有建议组成“专家团”对姜萍数学能力进行鉴别的徐xx!
且不说现在正在进行中的2024年全球数学竞赛的决赛成绩评审!
即便是真的按照相关流程组建“专家团”,但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够参与的!
按照现在姜萍事件的舆情热度,“专家团”的人员组成最起码是由国内数学领域最顶级的数学家或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数学家组成!
相信举办方现在已经确认了姜萍决赛的初步成绩!
通过姜萍这件事,给予了大家的一些思考空间:国内现在所奉行的教育机制明显就是适用于曾经的农业文明时代的发展需要!但未来教育的改革的目标就是教育机制如何适应工业文明时代乃至AI时代大发展的需要!
家庭条件好,对数学很有兴趣学生的这些费用也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他中学只是把时间花在了理论证明,而没有关注具体解题过程。一直都把时间花在奥数上面去了,所以学习成绩很普通,父母和同学都对他的成绩不看好。直到高考前一百天才开始专注在解题过程,然后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系。妥妥的学霸。
可能跟他的个性有关吧。袁新意在“北大数学黄金一代”中的创造力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是一定是最较真的。看过采访中的一段,大意是“在讨论中只要袁新意说某个问题的答案是对的,那大家就默认这个答案的正确性”。
都是有利于富裕家庭。
于是我问:剩下的一半的中国孩子成才的机会几率就会小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家都知道现阶段是正在进行决赛成绩的评审!
如果说对姜萍的数学能力有质疑,也可以等决赛成绩出来之后再说!
即便是相关方面真的有按照流程组建评审团,他似乎也没资格参与其间!
至于姜萍参加决赛的成绩,相信主办方现在已经确认了姜萍决赛的初步成绩!,对于姜萍理性的质疑也并非不可!
但通过姜萍这件事,将某些人丑陋的人性展现的淋漓尽致!!某些人的行径犹如躺在大街上撒泼打滚耍赖的泼妇般!
某些人在姜萍这件事上除了缺乏一些最基本的逻辑常识之外,竟然还有一些人捕风捉影,依靠一些所谓的“八卦”来对姜萍进行评判!(譬如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陈x)
试问:国内现有的教育机制除了培养有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顶级人才之外,其间究竟还有多少废材,甚至还有多少靠刷题上位的蠢才?
同样,现在对于人才评价的标准是什么?
难道拿着高学历文凭的废材,蠢才也算是人才吗?
想必大众已经有一个基本的评判: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创造价值,能对社会对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